而这一次,在关键时刻拯救了美国陆军的麦克阿瑟并不是凯旋而归,而是被日本军队逼出了菲律宾,他此时的倔强,又能证明什么呢?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死亡和悲伤,而死亡与悲伤一旦注入人类的血液,往往发酵成力量和不屈。有时,人们经历了失败,换来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和坚定不移的决心。麦克阿瑟拒绝修改他的誓言,与其说是这位名将倔强高傲的个性使然,不如说这位名将更加于责任心的驱动。一位名将之所以有无穷的个人魅力,就在于他敢于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胜利的和失败的一切负责任!
在此后的太平洋战争中,麦克阿瑟也始终把自己的誓言作为激励自己一切行为的座右铭。从巴布新几内亚,到印度尼西亚,从印度尼西亚到菲律宾,为了“我将会回去”这个使命,他在整个西南太平洋和日军英勇奋战,甚至不惜和自己的同僚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在争夺主要进攻方向上翻脸。1944年7月,罗斯福总统到珍珠港海军基地,召开军事会议,以确定今后美军对日作战的方向和目标。对于麦克阿瑟来说,这是他两年来与海军将领进行斗争的高潮。担任盟军中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官的尼米兹上将坚持认为,美军的主攻任务,应该由海军直接指挥,并绕过菲律宾,首先夺取台湾岛,然后直捣日本本土。
尼米兹讲完后,轮到麦克阿瑟发表意见了。他在会前并不知道这次会议的议题,他只能做即席发言了。他说:“菲律宾必须成为美军进攻的主要目标,因为这样可以切断日本本土的能源和原料的供应,尤其是石油的供应。如果我们美国故意绕过菲律宾,抛下我们的十几万俘虏,我们被关在集中营里的侨民,以及菲律宾人民不管,让他们继续留在日本手里受折磨的话。那么,我们将会受到美国人民的谴责,会在广大人民中造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我们一旦这样做,就等于印证了日本宣传机构的宣传,说我们放弃了菲律宾,不愿为菲律宾人民的解放而流血。”
最终,麦克阿瑟以他雄辩的口才,说服了美国最高决策层。罗斯福总统同意,对日军发动反攻,而且第一个目标,就是菲律宾。麦克阿瑟也就成为了太平洋战场上对敌决战的主角。正是这种军人特有的大无畏精神和过人胆识,使麦克阿瑟能够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我将会回去”,这句话,此时早巳远远地超出了麦克阿瑟个人的感情恩怨,成为在所有西南太平洋战区作战的美军、英军,以及被日军占领的所有国家的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斗争的一个坚定的信念。
1944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这一天,他乘坐“纳尔维什”号旗舰,指挥28万大军在莱特岛登陆。当时美军第一骑兵师占领了滩头阵地后,岸上的战斗还远没有结束,麦克阿瑟就迫不急待地要下舰登上菲律宾的国土。他刚走到舷梯前时,又转身往回走。副官赶紧问他:“将军,你要干什么?”麦克阿瑟说:“我要换一套新军服。”
麦克阿瑟换上了一套崭新的卡其布新军装,带着太阳镜、五星上将军帽,噘着下巴,昂着头在大批随从的簇拥下,哗哗趟着海水登上了莱特岛,也为全世界留下了一张经典的照片。麦克阿瑟刚刚登上海滩,一场暴雨猝然而至,副官赶紧把伞撑开,麦克阿瑟吩咐道:“把伞拿开,我就在暴雨中发表讲话。”
枪炮声中,暴雨狂风声中,麦克阿瑟语气深沉,眼角流淌着泪水,这使他的演讲显得尤其锵铿有力,尤其撼人心魄。第一句话便是:“菲律宾人民,我,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回来了!”接着,他号召全军官兵为了神圣的战死者,为了子孙后代,继续战斗,夺取那正义的胜利。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使麦克阿瑟成为了一代名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使他达到了军人荣耀的顶峰,并为最终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为世界人民包括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因此而获得了最高荣誉。1942年10月,他获得了盼望巳久的国会荣誉勋章,1945年8月被任命为他日思夜想的盟军最高统帅。1945年8月30日14点零5分,杜鲁门总统授权麦克阿瑟,命他以盟军最高司令的身份,飞抵日本厚木机场,主持日本的投降仪式。并且负责以后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和重建工作。麦克阿瑟立即致电杜鲁门:“我对你如此慷慨地给予我的信任深表感谢!”
麦克阿瑟高兴啊,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整整打了四年,如今终于在他手里划上了句号,他决定举办一个盛大的、有纪念意义的仪式,让全世界都看到,日本人是怎么样低下他们那不可一世的头颅?他对幕僚们讲:“我绝不会像艾森豪威尔将军那样,会在一个随暗的房间里让德国人像小偷一样的投降──不,我绝不!”
在日本投降仪式上,麦克阿瑟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性格再一次显露无遗。
杜鲁门让麦克阿瑟主持投降仪式,美国海军不高兴了。凭什么啊?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更多的战役都是我海军打的,日本强大的联合舰队也是毁在我们手里的,现在好不容易打赢了,你却让一个陆军将领登上舞台,走到聚光灯下,来接受全世界的欢呼,享受这枚胜利的果实,这不给人一种印像,整个太平洋战争你麦克阿瑟是战胜日本人的最高统帅吗?于是海军向杜鲁门总统提交报告,提出两条建议,一,即便投降仪式由陆军军官主持,仪式也应当在海军军舰上举行;二,如果麦克阿瑟代表盟军签字授降,那么,海军就应当代表美国政府签字。
杜鲁门为了平衡关系,最后接受了这两条建议,确定在海军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授降仪式。为什么那么多军舰偏偏要选“密苏里”号,美国总统同样也有一点自私的荣誉感──因为密苏里州是杜鲁门的家乡,“密苏里”号战列舰正是以杜鲁门的家乡命名的。
“密苏里”号当时的舰长是哈尔西将军,天大的殊荣从天而降,他高兴得发狂,马上派专机飞回美国安纳利斯海军学校,把保存在博物馆里的1853年美国佩里准将率领美国军舰第一次到日本时插上的国旗接来,让它高高飘扬在“密苏里”号舰首上。举行授降仪式那一天,“密苏里”号上升上了两面国旗。
8月28日,第一批美军占领横须贺,29日,哈尔西的第三舰队驶进东京湾。麦克阿瑟8月30日下午2·19分乘坐C-54运输机,在军乐声中降落在厚木机场,下榻于东京新大饭店。英国、苏联、中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荷兰、新西兰等盟国的授降代表也相继飞抵日本。
9月1日,尼米兹冒着倾盆大雨来到新大饭店会晤麦克阿瑟,两位五星上将原本谈得非常融洽,可是麦克阿瑟突然又独出心裁地提出一个要求,对尼米兹说:“我一生中从来没有在军舰上升起过我的将旗,我想在授降的‘密苏里’号上,把我的将旗升上去。”
尼米兹淡然回他:“那就交给我的副官替你办吧。”
尼米兹的副官拉马尔中校一听就皱紧了眉头,他为什么感到为难呢?那是因为一艘军舰上只有一根旗杆是用来挂将旗的,按照海军条例,中太平洋战区所有军舰的将旗上,只能挂他们的战区最高司令官尼米兹的将旗。回来后拉马尔中校就请示尼米兹,这旗该怎么挂?尼米兹也有意思,说:“我不管,这是你们副官的事情。我想你至少应当具备解决这一难题的智慧。”
拉马尔就和其它副官商量了一下,总算想出了一个办法。准备到时候到麦克阿瑟的红色陆军将旗和尼米兹的蓝色海军将旗并排升到主桅杆上。拉马尔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两面五星上将的将旗一起升到同一根主桅杆上,这是美国海军史上的第一次。我想,可能也是最后一次。”
麦克阿瑟是一个骄傲的人,又是一个矛盾的人,尼克松总统如此评价他:“麦克阿瑟是一个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自相矛盾的传奇式人物,他既是一位审慎的、有头脑的知识分子,又是一位好摆架子和自负的战士;既是一位权利主义者,又是一位民主主义者。他还是一位天赋的极有鼓动力的演说家,像丘吉尔那样工于辞令,使成千上万的听众备受激励,并使大多数自由主义者为之折服。”
作为太平洋战争当中见证了美军失败与胜利的代表性人物,麦克阿瑟在日本授降的那一刻,又将如何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呢?
1945年9月2日是个礼拜天,阴霾密布,天色灰蒙。上午7点钟,全世界赶来的记者──包括日本记者──都齐聚在“密苏里”战列舰上,记者们登上军舰,除了看到舰首那一面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美国国旗,舰上还飘扬着另一面美国国旗。这面国旗同样非同一般,它就是1941年12月7日珍殊港遭到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那一天飘扬在华盛顿国会大厦上空的那一面国旗。麦克阿瑟特地派飞机把它接来,因为它是美国遭到重创和获得最后胜利的见证者。
当日本代表们在投降书上签完字后,麦克阿瑟独特的个性终于表现在了全世界记者的眼中,他一把掏出五支钢笔来签字。而且签字之前特意把两位骨瘦如柴的将军请到了他的身后,一位是英国陆军中将亚瑟·帕西瓦尔,他当时负责防守新加坡,后来抵抗不住,率领英军向山下奉文投降了,另一位则是美国陆军少将乔纳森·温赖特,麦克阿瑟奉命撤往澳大利亚后,把一副烂摊子扔给了他的这位副手,温赖特后来弹尽粮绝,也投降了。成为日军战俘后,他俩均被送往中国的沈阳战俘营关押,直到天皇宣布投降。8月30日,麦克阿瑟派专机把两位受尽折磨的将军接到东京,当他们在新大饭店重逢时,麦克阿瑟与温赖特两位将军抱成一团,失声痛哭。许多美军官兵震愕不巳,他们从未想到,他们无比敬畏的总司令,竟然也会像孩子一样老泪纵横,泪水涟涟。
麦克阿瑟拿起第一支笔,写了“DOUG”(道格),然后回身把这支笔赠送给温赖特将军;又拿起第二支笔写下“LAS”(拉斯),然后把这支笔赠送给帕西瓦尔将军;他用第三支笔写完他的姓“MACARTHURM”(麦克阿瑟)后,把这支笔交给了美国国家档案馆派来的代表。最后两支笔签署他的官衔。他把第4支笔赠送给他的母校──西点军校。第五支笔是一支红色袖珍笔,这支笔他珍藏了下来,回国后他送给了他心爱的第二任妻子费尔克洛斯·麦克阿瑟。
当麦克阿瑟宣布“仪式完毕”的话音刚落,天空便传来机群的轰鸣声。从关岛和塞班岛起飞的近千架轰炸机分秒不差地在这个时刻飞临“密苏里”号上空。几乎在同时,从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千余架舰载机也威武地出现在东京湾上空,近2000架飞机以密集的队形遮天蔽日,呼啸着掠过“密苏里”号战列舰,庞大的机群在东京湾上空盘旋了一圈,然后飞向远方云雾缭绕的富士山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