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罗学蓬|查看: 19940|回复: 127
[新闻] 

借我一双慧眼──沈志华教授与他眼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全书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19 10:27:48|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毛泽东稍后派兵援助的痛快承诺,金一迫不急待地谈到他此行的主要问题:“现在如果南朝鲜要打我们,我们没有任何防御的力量。毛主席,解放军部队里有很多朝鲜人,希望你能允许我把他们带回去。”

  对崇尚国际主义精神的毛泽东来说,这不是个问题。早在这一年的1月份,李立三、崔庸健、周保中等人就在苏联顾问的参与下,在哈尔滨举行过一次会议,讨论中共军队中的朝鲜籍官兵回国的问题。会议决定到1949年底以前把第四野战军中的几万名朝鲜籍士兵分批送回国内。

  毛泽东问聂荣臻:“我们在东北还有多少朝鲜族部队?”

  聂荣臻说:“还有两个朝鲜师,一个是李德山的164师,一个方虎山的166师,李德山驻沈阳,方虎山驻长春,这两个师都是主要由朝鲜同志组成的。”

  毛泽东点点头,对金一说:“我给高岗、李立三他们写封信,你可以先把这两个师带回去,还有一部分朝鲜同志林彪巳经带到南方打仗去了,等我们的战事结束以后,你们也可以全部拿走。”

  毛泽东在与金一的这次谈话中着重强调,南北朝鲜统一的问题要等到中共完全统一中国之后再解决,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先征求斯大林同志的意见后才能展开行动。

  显然,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派兵援朝有两个条件,一是北朝鲜受到日本和南朝鲜的攻击而不是主动出击,二是得等到中国完成统一大业之后。这就说明中国同意让朝鲜籍战士回国与金日成的出发点根本不同。

  就这样,到这年的六七月份,164(实员10821人)166(实员10320人)成建制回到了朝鲜,164师配置在新义州,166师配置在罗南。这两个师马上成为朝鲜武装力量的绝对主力。此后的朝鲜人民军,也就是在这两支部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501月初,时在武汉的林彪给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打电报称,四野中的16000余名朝鲜籍官兵在进军华南后,情绪出现波动,有些人要求回国。因中国的战争即将结束,故希望把他们合并为一个师或45个团送回国。中国方面随即主动与朝鲜联系,通知金日成,“由于作战行动结束,中国人民军队中现有的朝鲜族部队正在逐渐闲置下来,如朝鲜政府愿意,可以转交”。

  金日成马上派朝鲜人民军作战部长金光侠赶到武汉,从林彪手中接收朝鲜师。金光侠要求让这批部队携带武器装备返回。经林彪、聂荣臻请示毛泽东,122日毛批复同意。这些朝鲜籍战士随即赶赴河南省郑州市集结,更换夏装后陆续乘火车回国,于418日前后陆续到达元山驻防。

  从时间上看,在中国处理朝鲜师回国的问题时,毛泽东根本不同意金日成通过发动一场战争来解决朝鲜统一问题,斯大林也没有同意金日成的军事计划。因此,中国军队中的朝鲜士兵回国,决不能说明中国领导人当时就参与了战争的策划。1949年同意朝鲜师回国,是因为毛泽东担心北朝鲜受到南方的攻击,从而出于国际主义立场对朝鲜革命政权表示的同情和支持。1950年批准朝鲜师回国,一方面是因为朝鲜战士有回国的意愿,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领导人已经在考虑军队复员和减少军费开支的问题了。因此,美国学者艾伦·怀廷很早以前就得出的结论是有说服力的:“这些帮助中国革命的朝鲜官兵回国是很自然的现象”。不过,当最后一支全副武装且经受过战火锤炼的朝鲜部队陆续抵达元山港时,金日成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已经下决心要进行一场战争了。因此,从客观上讲,三个经过长期战火锻炼的朝鲜师回国,对于金日成的突然袭击能够成功,的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不知内情只看皮毛的某些国外学者抓住这件事情,以前嚷嚷得非常厉害。在中国的档案没有解密之前,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朝鲜战争是毛泽东、金日成,还有斯大林共同策划的。主要的论据就是,早在19497月,中国就巳经秘密派遣人民解放军主力进驻了朝鲜。

  历史的表相看上去果真如此,但实质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是因为朝鲜被日本吞并以后,大量不愿做亡国奴的朝鲜人逃到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朝鲜人就巳经超过了200万人,日本侵占东北以后,这200多万朝鲜人与中国人一样成为了日本人的奴隶,也同样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他们中的许多人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二战胜利后又编入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再后来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四野里面,大约有五六万官兵都是朝鲜人。因为当时中国打内战,也没条件让这200多万朝鲜人加入中国国籍,所以他们虽然在东北生活了很长时间,却依然是朝鲜国民。一直到了1952年,朝鲜战争巳经打了很久了,中国政府才着手处理这个问题,当时的政策是让他们自愿选择,加入中国国籍,欢迎,不愿加入中国国籍的,对不起,限期离境。那时候朝鲜三千里江山正打得一塌粗涂,所以绝大多数──约120万人──都选择了加入中国国籍,也就是现在东北的朝鲜族。

  中国档案解密后,事实就非常清楚了。所谓毛泽东在战争爆发前派遣大批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先期进驻朝鲜,与后来爆发的朝鲜战争,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陈学林 发表于: 2006-12-20 17:45:4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狂顶……

人的活法,在沈志华这里,达到了一全新的诠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20 17:55:52|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16、金日成拒绝中国介入他的战争
  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成果
  ──美国政府的反应迅速而强烈。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美国对朝鲜战争的第一反应竟是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也就是说,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首先把中国而不是正在向南朝鲜大举进攻的北朝鲜摆在了美国的对立面。对此,勃然大怒的毛泽东做出了激烈的回应。
  金日成像吹气球似的,突然之间手中便握有了一支精锐的部队。等到19496月份美国撤出南朝鲜以后,金日成觉得这下机会来了。9月份,他和苏联驻朝鲜大使、也就是原来的苏联红军第25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什特科夫中将和朝鲜人民军总顾问瓦西里耶夫中将共同策划了一个作战计划,叫做“瓮津半岛作战计划”。瓮津半岛是三八线附近的一个突出部,金日成的设想是进行一次战略试探,把部队沿着三八线铺开,先打瓮津半岛,如果美国人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再全线出击,一举荡平南朝鲜。
  什特科夫把这个作战计划呈报给了莫斯科,沈志华拿到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对这个作战计划所召开的三次会议的会议纪录,最后政治局会议作出一项决议,委托葛罗米柯起草文稿,最后发出的文稿是:苏共中央政治局经再三讨论以后认为,不能采取军事行动解决朝鲜统一问题,如果这样做,后果必然是导致美国干预,致使远东出现战争危机。
  924日,葛罗米林起草的文稿以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名义发到了北朝鲜,同时还发去了斯大林给金日成的一封私人信件,斯大林态度未变,仍然建议金日成坚持加强宣传,多搞游击队潜入南方进行袭扰破坏,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再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金日成看完文稿与信函后大失所望,情绪低沉到了极点。
  而就在这年的9月到12月期间,三八线上发生了几起比较重大的武装冲突,至于小冲突则多达2000多起,平均每一天就有20起左右。沈志华从档案中看到,1014日,三八线附近又发生了激烈战斗。北朝鲜第3警备旅对侵入三八线以北1.5公里法音山高地的南朝鲜军队展开攻击,并占领了这两个高地。由于什特科夫参与讨论并默许了这一军事行动,而事后又未向斯大林报告,斯大林大发脾气,痛斥苏联顾问无能。斯大林愤怒地批道:“留你们这些顾问在那儿干什么?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你们事先也不阻止,事后也不向我报告。”
  挨了痛斥的瓦西里耶夫深感冤枉,因为未及时向斯大林报告并不是他的过错,按照工作程序,他只是负责向国防部和外交部报告,而并不直接向苏共中央报告。
  沈志华在档案中发现了一封1026日斯大林发给毛泽东的电报副本,说:“你两天前的电报收到,在朝鲜问题上,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金日成不能采取军事手段来解决统一的问题。这个事情你放心,由我来做金日成的工作。”
  1216日,斯大林与毛泽东在克里姆林宫会谈时,斯大林谈到可以保持5-10年甚至25年的和平,因而否认了在朝鲜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毛泽东一直不同意,也不重视金日成的进攻计划,他担心的是出现相反的情况。毛说:“朝鲜的问题,现在不是北边进攻南边的问题,而是南边进攻北边的问题。南边的力量要比北边强得多嘛,还有美国军队在那里撑腰嘛。现在的问题是北边要壮大力量,时刻有所准备。”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20 17:56:51|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解放新疆、西藏,首先是台湾的问题上。对他来说,朝鲜即使要实现武力统一,无疑也应当是斯大林的责任,因为斯大林才是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当家人,而他不是。单纯从军事角度讲,金日成用兵也必须等到中国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况且,虽然斯大林提议他管欧洲共产党事务,毛管亚洲共产党事务,偏偏北朝鲜不吃这一套,无论大事小事,金日成从不主动向毛泽东征求意见,而是直接跨过他这“亚洲领导人”直接找斯大林讨主意。久而久之,竟成了个例外。毛对此既不快,也无奈。
  但是, 仅仅两个月以后,斯大林便给金日成发放了走向战争的通行证。
  19501月份,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117日,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马上要到北京(此时北平巳更名为北京)赴任,中国大使馆为他举办了一个欢送宴会,金日成、什特科夫、瓦西里耶夫都去了。金日成平生嗜酒,酒量也大,这一天大家左一杯右一杯地敬他,喝高了,不知是酒后失态,还是借酒吐真言,突然摇摇晃晃地站起身,一只手抓住什特科夫,一只手抓住瓦西里耶夫,眼泪汪汪情绪冲动地大声嚷道:“什特科夫同志,瓦西里耶夫同志,现在中国的统一巳经完成了,就剩下我了,几千万南朝鲜人民正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煎熬,做梦都盼望着我去解放他们。我不明白啊,斯大林同志为什么就不准我去解放他们呢?斯大林同志说等到南朝鲜主动向我们发起进攻的时候我再搞个反击,一下子打过去。可我等了这么长时间,李承晚总也不来打我。这样等下去怎么行呢?如果解放朝鲜南方人民和统一祖国的事业一拖再拖,那么我就会失去朝鲜人民的信任。不行,我不能再等了!我要马上去莫斯科,我要面见斯大林同志!”
  什特科夫回去后立即把金日成在午餐会的表现,详详细细写了一份长长的电报,19日发到了莫斯科。
  斯大林接到这个电报以后,过了11天,也就是130日,经过深思熟虑后,突然给什特科夫发了个回电,说:“我理解金日成同志的不满,但他应当明白,他想对南朝鲜采取如此重大的举措,是需要有充分准备的。这件事必须组织得不冒太大风险。如果他想同我谈此事,那么,我随时准备接见他并同他会谈。请把此事转告金日成并且告诉他,在这件事上我准备帮助他。”
  第二天,什特科夫电告斯大林:“金日成同志看了你的电报,欣喜若狂。他表示,他巳经做好一切准备,就等着你召见,什么时候叫,他什么时候到。”
  什特科夫和斯大林往返的几份电稿,如今也都在沈志华手中。他不无骄傲地说:“到目前为止,这也是亚洲学者掌握的第一批斯大林为朝鲜战争开放绿灯的重要文件。”
  沈志华认为,斯大林态度的改变,主要在于保证苏联的战略利益。因为毛泽东在莫斯科一呆两个多月,软磨硬缠,用足功夫,最终和他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而使苏联被迫放弃其在远东以中国东北为基础的政治和经济权益,即中国立即收回大连港,并在23年内收回中长铁路和旅顺港。苏联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一旦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势必会千方百计地想要获得一个太平洋上的不冻港来作为自己自由进出太平洋的海军基地和出海口。斯大林的战略考虑十分重视其沿袭沙皇俄国在远东追求不冻港的历史传统,无论在雅尔塔会议上,还是在出兵中国东北时,斯大林都曾直言不讳地扬言:“苏联对日作战的目的,就是要收回沙皇俄国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丧失的那些权益。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要取得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旅顺港。”
  除了已经既成事实的蒙古问题,莫斯科最担心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1945年中苏条约所保证的苏联在满洲的权益眼看就要被毛泽东提出的新条约断送掉,斯大林必须采取补救措施。而处于朝鲜半岛中部和南部的元山、仁川、釜山和济州岛的几个港口,早在1945年就巳经是苏联外交部注意的目标了。于是,为了保证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把整个朝鲜半岛纳入莫斯科的势力范围就成了当务之急。恰在此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发表的关于南朝鲜不在美国防御范围的演说,又为斯大林实现对朝鲜政策的改变创造了条件。
  战后的斯大林不愿意在亚洲刺激美国,并不是什么新闻。至少,许多上年纪的人都知道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他不允许毛泽东“革命”的情况。熟悉战后中共历史的人也都多少听说过当年八路军赶在国民党军前面进入东北,却被苏联红军赶出城市的故事。以至不少中共领袖的印象中,直到1949年春天,斯大林也还是因为害怕美国干预,有过让国共两党划江而治的想法。既如此,为什么到了1950年初他会突然改变态度,愿意冒着与美国发生战争的巨大风险来支持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计划呢?按照以往众多学者的观点,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15日和12日关于美国太平洋的防御范围不包括朝鲜半岛与台湾的说法,给了斯大林以错误的信息。
  沈志华却对此提出了异议。他的解释是,促使斯大林根本转变对朝鲜半岛问题态度的关键,并不是美国领导人的讲话,而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他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苏同盟的建立对于斯大林改变朝鲜半岛和远东政策所发生的作用,并不像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是因为苏联感到其在远东的力量得到了加强,从而有了在朝鲜半岛与美国势力抗衡并战而胜之的把握,甚至相反,恰恰是因为中国政权的更迭和新的中苏条约的签订,使斯大林深感苏联在远东的利益将受到威胁或者完全丧失,从而才需要改变政策,以保证苏联战后确定的远东战略目标继续存在。对莫斯科来说,新中国的建立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苏联在亚洲的安全防御地带──这无疑会巩固苏联在这一地区的权益,另一面则是这个邻国一旦强大起来就可能对苏联的安全和利益构成“威胁”。同样,签订的中苏条约对莫斯科也有双重效应:中国与苏联结成同盟关系固然加强了苏联在亚洲的政治实力,但也迫使斯大林把他在1945年从蒋介石手中攫取的大部分政治经济权益还到了毛泽东手里。是什么重要的权益要失去呢?就是根据条约的规定,苏联在可以预见的短短两三年内,将失去其通过雅尔塔协定和旧中苏条约获得的可以使苏联通向太平洋的中国的中长铁路和旅顺这个不冻港。精明过人的斯大林完全可以预见到,在朝鲜半岛爆发一场战争,无论其结局如何,都将保证苏联在远东设定的战略目标──获得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因为在战争胜利的情况下,苏联就会控制整个朝鲜半岛,仁川和釜山这两个港口将代替旅顺和大连的作用。即使战争失利,苏联仍然能够如愿以偿,因为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会迫使中国要求苏联军队留驻旅顺、大连。同时,由于中苏双方商定,一旦出现战争局面,苏联军队有权使用长春铁路,这样,长春铁路自然也就继续在苏联的掌握之中了。显然,斯大林正是因为与中国结成了盟友,下决心要借助中国和中国的经验推动亚洲革命,牵制美国,斯大林才会转而督促日本、印度以及东南亚各国共产党模仿中国,开展武装革命。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当他得知金日成再度提出想要用革命的方法来统一朝鲜半岛时,他才会一改以往的拒绝态度,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金日成的请求。
  金日成急迫地盼望等着斯大林召见,但是,莫斯科的电报迟迟未到,让金日成在平壤急得坐卧不安。
  什么原因?因为毛泽东此时还没有离开莫斯科。毛泽东是1950217日离开莫斯科的,他登上专列时还以为金日成要进攻南朝鲜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巳,他和斯大林都不同意金日成打,这仗自然就没有可能打起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20 17:58:30|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前脚走,斯大林与金日成就开始密锣紧鼓地电报往来,几番谈金赴苏的具体行程。
  48日早上,金日成乘专列秘密离开平壤,10日到达莫斯科,在莫斯科一呆就是15天,和斯大林多次密谈,一次是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其余几次是在斯大林乡间的孔策沃别墅

  这种极端机密的会谈没有留下任何官方档案,连苏联人自己也没有。唯一的消息来源是文日。文日是金日成的私人秘书,随金日成密访了莫斯科。1952年,他在大清洗时冒死叛逃到了韩国。文日的回忆录里披露了许多高层内幕。

  金日成在1952年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残酷清洗,那时候,朝鲜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中总共分了4派,有莫斯科派、延安派、金日成的游击队派,再加上个南方劳动党派,4派中以延安派力量最大。从1952年到1958年,金日成几乎把莫斯科派、延安派、南劳党斩尽杀绝,所有大权都掌握到了他信任的游击队派手中。

  据文日回忆,在这几次斯大林和金日成,以及陪同金访苏的外务相朴宪永密谈的过程中,斯大林最为担心的是:如果金日成发动战争,美国会不会干预?如果美国干预,应当如何应对?

  金日成说:“斯大林同志你放心,我这次发动的是闪电战。朴宪永同志在南朝鲜有20万劳动党员,我们这边一开枪,南朝鲜那边马上就起义,4天之内,我保证解决战斗。美国人还来不及反应,我巳经占领了汉城。”

  朴宪永原来是南朝鲜劳动党主席,后来被李承晚追杀才逃到北朝鲜去的。他马上说:“斯大林同志,人数多达20万的南朝鲜共产党支部已经准备好在北方发出第一个信号时起义,南方人民一直盼望着土地改革和其他在北方已经实行的民主改革。”

  斯大林当然不会相信金日成和朴宪永的保证,对什么人民盼望之类的话更是不屑一顾,深谙治国之道的斯大林对金日成和朴宪永讲了拉伯雷《巨人传》中羊群的故事。他说:“人民和羊群一样,他们只知道跟着头羊,而不论头羊走到哪里。即便前面是悬崖,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地跟着自己的头羊跳下去。”

  其实,朝鲜所处的政治地位使金日成比斯大林更懂得在东亚地区采取如此重大的举措,是无论如何也必须要得到毛泽东支持的。于是,在斯大林对自己的意向已经表示赞同的情况下,为了打消斯大林的顾虑,以取得莫斯科在自己发动战争问题上的绝对支持,金日成便谎称中共完全支持他采取军事行动,他对斯大林说:“毛泽东同志的态度很明确,他告诉金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战争解决问题,他们正是这样做,才取得了成功。他还在电报中对我说,用和平的方式是不能统一朝鲜的,统一朝鲜必须要用武力才行”。

  金日成说的是19494月金一与毛泽东在双清别墅会谈的情况。实际上,当时联共布驻北平代表科瓦廖夫给斯大林的报告中则说:“中共支持对南朝鲜的进攻实行反击,但劝告朝鲜不要主动进攻。”因此,沈志华认为,毛泽东的前提是,一,朝鲜的统一必须等到中国解决台湾问题之后;二,只有李承晚首先发起进攻,金日成才可以反击。

  金日成在与斯大林的谈话中,却有意含糊其辞,寻章摘句,只捡对自己有利的话来说,以此表明,毛泽东巳经表态,肯定会在他即将发动的战争中全力支持他。

  斯大林为什么一面背着毛泽东与金日成策划统一朝鲜的战争,一面却又坚持金日成必须要取得毛泽东的同意呢?十分明显,这是因为斯大林不能不顾及到1950214日中苏两国刚刚签订的那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根据约定,签约双方任何一方进入战争状态,另一方都应予以有效的援助。朝鲜战争虽然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苏联进入战争状态,但是,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支持者和武器供应商,不能不承担可能的风险。何况,朝鲜战争的任何不测,都势必给只有一江之隔的中国带来巨大的麻烦,斯大林当然不能自行其事,而把自己的同盟者中国人完全晾在一边。何况,根据他与刘少奇的君子协定,领导亚洲革命的责任属于毛泽东,金日成要背着毛弄出了事,毛若一生气到时候来它个撒手不管,那怎么得了!

  48日早上,金日成乘专列秘密离开平壤,10日到达莫斯科,在莫斯科一呆就是15天,和斯大林多次密谈,一次是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其余几次是在斯大林乡间的孔策沃别墅

  这种极端机密的会谈没有留下任何官方档案,连苏联人自己也没有。唯一的消息来源是文日。文日是金日成的私人秘书,随金日成密访了莫斯科。1952年,他在大清洗时冒死叛逃到了韩国。文日的回忆录里披露了许多高层内幕。

  金日成在1952年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残酷清洗,那时候,朝鲜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中总共分了4派,有莫斯科派、延安派、金日成的游击队派,再加上个南方劳动党派,4派中以延安派力量最大。从1952年到1958年,金日成几乎把莫斯科派、延安派、南劳党斩尽杀绝,所有大权都掌握到了他信任的游击队派手中。

  据文日回忆,在这几次斯大林和金日成,以及陪同金访苏的外务相朴宪永密谈的过程中,斯大林最为担心的是:如果金日成发动战争,美国会不会干预?如果美国干预,应当如何应对?

  金日成说:“斯大林同志你放心,我这次发动的是闪电战。朴宪永同志在南朝鲜有20万劳动党员,我们这边一开枪,南朝鲜那边马上就起义,4天之内,我保证解决战斗。美国人还来不及反应,我巳经占领了汉城。”

  朴宪永原来是南朝鲜劳动党主席,后来被李承晚追杀才逃到北朝鲜去的。他马上说:“斯大林同志,人数多达20万的南朝鲜共产党支部已经准备好在北方发出第一个信号时起义,南方人民一直盼望着土地改革和其他在北方已经实行的民主改革。”

  斯大林当然不会相信金日成和朴宪永的保证,对什么人民盼望之类的话更是不屑一顾,深谙治国之道的斯大林对金日成和朴宪永讲了拉伯雷《巨人传》中羊群的故事。他说:“人民和羊群一样,他们只知道跟着头羊,而不论头羊走到哪里。即便前面是悬崖,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地跟着自己的头羊跳下去。”

  其实,朝鲜所处的政治地位使金日成比斯大林更懂得在东亚地区采取如此重大的举措,是无论如何也必须要得到毛泽东支持的。于是,在斯大林对自己的意向已经表示赞同的情况下,为了打消斯大林的顾虑,以取得莫斯科在自己发动战争问题上的绝对支持,金日成便谎称中共完全支持他采取军事行动,他对斯大林说:“毛泽东同志的态度很明确,他告诉金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战争解决问题,他们正是这样做,才取得了成功。他还在电报中对我说,用和平的方式是不能统一朝鲜的,统一朝鲜必须要用武力才行”。

  金日成说的是19494月金一与毛泽东在双清别墅会谈的情况。实际上,当时联共布驻北平代表科瓦廖夫给斯大林的报告中则说:“中共支持对南朝鲜的进攻实行反击,但劝告朝鲜不要主动进攻。”因此,沈志华认为,毛泽东的前提是,一,朝鲜的统一必须等到中国解决台湾问题之后;二,只有李承晚首先发起进攻,金日成才可以反击。

  金日成在与斯大林的谈话中,却有意含糊其辞,寻章摘句,只捡对自己有利的话来说,以此表明,毛泽东巳经表态,肯定会在他即将发动的战争中全力支持他。

  斯大林为什么一面背着毛泽东与金日成策划统一朝鲜的战争,一面却又坚持金日成必须要取得毛泽东的同意呢?十分明显,这是因为斯大林不能不顾及到1950214日中苏两国刚刚签订的那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根据约定,签约双方任何一方进入战争状态,另一方都应予以有效的援助。朝鲜战争虽然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苏联进入战争状态,但是,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支持者和武器供应商,不能不承担可能的风险。何况,朝鲜战争的任何不测,都势必给只有一江之隔的中国带来巨大的麻烦,斯大林当然不能自行其事,而把自己的同盟者中国人完全晾在一边。何况,根据他与刘少奇的君子协定,领导亚洲革命的责任属于毛泽东,金日成要背着毛弄出了事,毛若一生气到时候来它个撒手不管,那怎么得了!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20 17:58:59|显示全部楼层

  斯大林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向中国交待这件事?因为当时毛泽东被蒙在了鼓里,对即将发动的朝鲜战争一点也不知道。毛巳经明确向斯大林提出,等到中国先把台湾解决后,金日成再向南朝鲜动兵。斯大林不仅答应下来,并且主动承诺由他去做金日成的工作。他知道毛泽东一旦知道金日成要抢在毛解决台湾之前开战的消息,心里一定会很不痛快。但是,这事又无论如何不能不告诉毛,刚签了中苏同盟条约,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瞒着毛泽东干?

  想来想去,斯大林对金日成说:“你一定要尽快到中国去一趟,这件事,由你来亲自告诉毛同志。毛同志是个革命的专家,东方的事情,他比我更清楚,你要多向他请教,先去听听他的意见。”

  金日成虽然满心不高兴,也只能先答应下来再说。

  接下来他们所谈的第三个问题,是苏联为朝鲜人民军提供武器装备的问题。这个问题相当简单,并且在当年的四五月份,朝鲜人民军就基本上完成了换装。

  金日成口头答应去告诉毛泽东,心里却一万个不愿意。其一,他认为只要有苏联老大哥的帮助就足以大功告成,根本无需中国介入;其二,从历史上讲,朝鲜人跟中国各民族建立的政权之间,既发生过数次战争,也曾长期成为中国的属藩。直到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日本才取代了中国在朝鲜的至尊地位。所以,朝鲜和中国在历史上存在许多疙疙瘩瘩的事情,在许多历史问题的认知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他担心中国的势力进入朝鲜,会影响以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回到平壤后,他就老拖着不去北京。

  由于宣传的结果,中国老百姓对于中朝关系形成了很大的误会。50年来中国人都认为中朝唇齿相依,亲密无间,什么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有意制造出来的假像。有足够多的档案证明,中朝关系,包括在朝鲜战争期间,实际上一直是非常紧张的。

  朝鲜停战初始,中朝关系也曾有过一段蜜月期,那是因为金日成亟需中国的经济援助。中国政府免除了战争期间中国对朝鲜援助的偿付,计人民币7290亿元(14.5亿卢布)。在4年期限内(1954-1957年),中国对朝鲜提供的援助8万亿元(16亿卢布),主要是向朝鲜供应工业原料、工业制品、粮食、农具、渔具等。建设和修复铁路,供应和修理车厢、机车。中国政府同意在19541956年三年期限内自己负担费用,收养22735名居住在中国东北的朝鲜难民儿童,以及赡养对这些儿童从事教育工作的7186名朝鲜公民及其家庭成员,总共是31338人。还有其他一些条件优惠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补充协议。

  中国为朝鲜付出了这么多,但金日成依旧从骨子里不信任中国,他后来提出一个反对“事大主义”,其实就是针对中国的。还在战争期间,金日成就借故搞掉了一大批亲华的延安派重要人物,如武亭、李德山、方虎山、奉、金雄、张平山、朴孝三、金汉中、李益成、李芳南、徐辉等。特别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猛批斯大林大搞个人崇拜造成的恶果。借着这股风头,朝鲜劳动党内部尚有一定势力的延安派趁势而出,反对金日成的个人迷信。在金日成的凶猛反扑之下,很多人被解除职务或被杀掉了,还有一些延安派干部逃流到了中国,莫斯科派人则逃往苏联

  沈志华曾到西安去采访过原劳动党平壤市委书记。此人说,当时他们逃到中国后,金日成派人到北京逼着中国政府交人。因为当时驻苏大使也是反金日成的,也逃了,中苏经过商量后决定,派米高扬和彭德怀共同找金日成谈,让他就此作罢。交换的条件是,中国政府马上把志愿军撤回。这样就达成一个协议,中国到1958年以前分三批把志愿军全部撤回,金日成对这批高级领导干部也不再追杀。后来中国政府把这批朝鲜同志安排到西安、咸阳两市工作定居,子子孙孙,都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值得一提的是,幸存的延安派能够得巳逃到中国,志愿军起了很大作用,因为板门店签署的是停战协定,所以从国际法的角度讲战争并没有结束,几十万志愿军仍然布署在朝鲜各地,对延安派遭到残酷清洗,无论从何种角度讲,他们都必然会施以援手。

  而在诸多类此事件中,彭德怀对武亭的保护是最感人的。

  1950915日,仁川登陆开始,北朝鲜人民军的灾难降临了。一接到大撤退的命令,深悉游击战之道的武亭在安排了各师的撤退路线后,就切断了所有的无线电联系,结果不但美国人,就连金日成也不知道他去向何方。所以,他位于韩国安东的司令部未受多大挫折便经原州回到了三八线以北的金化,他部下的几个师除了第13师被全歼外,其余的师虽然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但总算撤回了北方,也算是并保留了一大批骨干力量。但是,这一必要的行动却让金日成极为恼火。很快,武亭被命令保卫平壤,但他的主力部队被金日成调走了,手下只剩下两个不足万人而且缺乏训练的预备师。武亭明知若坚守下去必然是全军覆灭,他不甘心被围歼或当俘虏,在金日成率政府机关北撤后,只做了比较轻微的抵抗便擅自下令率部向鸭绿江方向撤退。从后来的结果看,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联合国军已经准备用空降部队来截断他的退路。由于撤退及时,只损失了负责殿后的一个团。但是轻易放弃首都的行为无疑严重地打击了他的声望,再加上过去他对金日成的一些大不敬的言行,金日成以“战争中的严重错误”为由,下令解除了他民族保卫省副相和人民军炮兵总司令的职务,降职去担任一个预备军团──第七军团的军团长。对长久以来深居高位的武亭来说,这意味着前程的彻底毁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20 17:59:31|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军团驻扎在满浦时。一天,武亭带着人将一位受伤的军官抬到了医务所,受伤军官是武亭在八路军时期的老部下。武亭要求正在忙碌的医生立即来照顾他的部下,那位倒霉的军医刻板地告诉武亭:伤员很多,他的部下必须排队等候。这一“傲慢”态度激怒了脾气火爆的武亭,他立即掏出手枪把敢于抗命的军医打死。这一罪行是严重的,他立即被解除了指挥权,后来又被开除军职。不久以后,他在长征时期的旧疾胃溃疡剧烈发作,正在朝鲜指挥中国志愿军的彭德怀闻讯后立即派专人专机把他送到东北最好的医院,由罗马尼亚人在长春开设的一家医院,但是已经无力回天了。身心交猝的武亭最后的愿望就是能够死在他的故土──朝鲜。于是,195210月,彭德怀再次派专机把武亭接回朝鲜。回国不久,武亭在一间普通的医院里去世。

  在这批得到志愿军帮助的延安派成员中,还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延安颂》的作者郑律成。他也是参加中国革命的朝鲜人,自然被划入延安派,难逃清洗。重新逃回中国后,他加入中国籍,始得善终。

  金日成老不去北京找毛泽东谈,斯大林呆不住了,索性采取了一个逼金赴华的手段。53日,他给毛泽东去了一封电报,说,前不久金同志到莫斯科来了,和他谈了一些问题。具体谈了些什么,金同志会很快会到北京,当面向毛汇报。

  12日,斯大林又给金日成去了一封电报,催他赶快去北京见毛泽东。

  这一下金日成没法再拖了,13日晚,他很不情愿地飞到北京,当晚就和毛泽东进行会谈。

  一开口,就谈崩了。

  金日成说:“毛泽东同志,我最近去了一趟莫斯科,斯大林同志巳经同意我们的作战计划了,我们马上就要向南朝鲜发动进攻。”

  毛泽东吃了一惊:“不对呀,小金同志,我也刚从莫斯科回来,斯大林根本就没跟我说起有这么回事儿啊?”

  金日成说:“我知道,我知道,毛泽东同志,我是在你离开莫斯科以后才去的,所以斯大林同志没来得及和你谈到这件事。”

  毛泽东脸色一沉,身子重重地往后一靠,气愤地说:“既然这样,那我们今天就没必要谈了,等先把情况弄清楚,再接着谈。”

  晚上11点半,周恩来紧急召见罗申大使,告诉他金日成来了,刚才在会上说了什么什么话。接着说道:“主席让我来向你核实一下,你现在立即给斯大林同志发电报,问他是不是巳经同意金日成向南朝鲜发起进攻?如果属实,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事前不向毛泽东同志通通气?”

  罗申马上把电报马上发到了莫斯科。电报说:“13日晚2330分,周恩来到苏联大使馆,要求立即向菲利波夫(斯大林)报告毛泽东委托转告的事项。朝鲜同志通知了菲利波夫同志的如下指示:现在的形势与过去不同了,北朝鲜可以开始行动了,但这个问题必须与中国同志和毛泽东本人讨论。毛泽东同志想要得到菲利波夫同志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说明”。电报最后说,“中国同志请求迅速回电”。

  显然,鉴于金日成所说情况事关重大,而且斯大林不久前还明确表示反对主动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毛泽东心有疑惑,故必须要求莫斯科给以明确证实。

  14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维辛斯基转来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在与朝鲜同志的会谈中,菲利波夫同志和他的朋友们提出,鉴于国际形势已经改变,他们同意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同时补充一点,这个问题最终必须由中国和朝鲜同志共同解决,如果中国同志不同意,则应重新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会谈详情可由朝鲜同志向您讲述。”

  看似平和的话语,却透着莫斯科的强硬态度。作为东亚地区革命事业的“负责人”,面对斯大林和金日成共同作出的决定,毛泽东不得不表示,同意在解放台湾之前先解决朝鲜的统一问题。

  毛泽东15日再次与金日成会谈时,态度就大变了。他解释说:“小金同志啊,不是我不支持你,我们走的不也是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吗,你现在决定走的路是正确的。但是,中国的统一现在还留着几根尾巴,台湾、新疆、西藏问题,我们现在都还没有解决……”接着,毛泽东向金日成介绍了当时中国的军力布署,四个野战军,一野准备进军新疆,二野准备进军西藏和西南剿匪,三野16个军在福建,厉兵秣马准备打台湾,四野作为全军的总预备队,布署在河南至广东一线。黄河以北,甚至长江以北地区,没有野战军的一支部队。特别是东北,本来留了两个师,也都让你派来的金一给要走了。唯一剩下的42军,早巳进了北大荒,全军改行种地去了。现在整个东北,只有几个担任地方警备任务的公安师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20 17:59:54|显示全部楼层

  在与金日成的会谈中,毛泽东并不讳言原打算解放台湾后再帮助朝鲜解放南方。但既然斯大林已决定先解决朝鲜问题,他也没意见。

  接着,金日成详细地向毛介绍了进攻计划。

  毛以教导的口气对金日成说:“作战要有充分准备,兵贵神速,要包围主要城市,但不能为占领它耽误时间。要集中兵力消灭敌人。”不过毛也担心美国会驱使日本军队直接干预,告诉金,“如果日军介入,战争进程将延长。假如美军直接介入,由于苏联与美国有协议限制,不便出兵。但中国没有这样的限制,我们可以出兵帮助你们。”

  金认为日本介入可能性不大,美国出兵几乎不可能。

  毛泽东说:“我们不是美帝的参谋长,作不了它的主,准备总是必要的。我们打算在鸭绿江边摆上三个军,如美帝不干涉也没妨碍。如干涉,不过三八线则罢,只要它敢过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不过现在既然你巳经和斯大林同志商量好了,那你就先动手打,你要打得顺利,就用不着我们帮忙了,要是打得不顺,我们再接着打。另外,你考虑一下,你还需不需要中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彼此是经过长期考验的好战友,你们的事,我们会当做自己的事来办的。”

  金日成一拍胸脯,豪气冲天地说:“谢谢毛主席的好意,不过,我现在需要的一切,斯大同志全都巳经给我了。”

  在金日成看来,既然莫斯科已经答应给予全部必要的援助,他此番来中国,只是奉斯大林之命取得毛泽东对发动战争的认可。因此,会谈刚刚结束,金日成即当着毛泽东的面向苏联大使罗申宣称,在会谈的所有问题上都达成了完全一致的意见。 在踌躇满志的金日成面前,毛泽东的尴尬处境是可以想见的。

  那时候,金日成巳经在三八线北侧布署了7个步兵师,两个半满员师作为预备队,另外还有装备了150T-34坦克的装甲旅,大量重火炮,180架高性能作战飞机。他觉得对付李承晚的军队,巳经绰绰有余了。

  第二天,金日成走了。16日离开北京,到625日发动朝鲜战争,长达10天的时间里,金日成再也没有向中国方面通报过任何一丁点情况。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中国知不知道朝鲜战争会爆发?知道。但什么时候爆发?这场战争怎么打?中国一点也不知道。这当然不是金日成的疏忽大意,而分明是有意对中国进行封锁。连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毛泽东还是从法国报纸上看到的,这下可把他老人家气得来七窍生烟。所以,从朝鲜战争爆发后接下来的625626627三天时间里,《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没有中国政府的官方态度,更见不到支持朝鲜行动的只言片语。只有新华社零零星星转发一点来自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消息,顶多表示中国人对这个事儿有些关注。

  但是,由于美国人错误地把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发起的这场大规模的攻击行动,判断为共产党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总体进攻的序幕,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美国政府的反应迅速而且强烈。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美国对朝鲜战争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也就是说,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首先把中国而不是正在向南朝鲜大举进攻的北朝鲜摆在了美国的对立面。

  对此,勃然大怒的毛泽东做出了激烈的回应!

  现有的文献资料巳经清楚表明,对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除了进行新闻报道以外,中国政府在最初几天并没有发表正式的宣言或者声明。而对于美国决定在台湾海峡采取的武装行动,中国则立即提出了严正抗议。国家领导人的反应迅即而猛烈,27日毛泽东的讲话,28日周恩来的声明,29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以及随后的各民主党派的排炮似的声明,大规模的人民群众的示威游行,全都把攻击的矛头集中在美国对台湾的军事举动上。直到7月中旬,全国的抗议活动都是把台湾问题摆在朝鲜问题之前。当毛泽东愤怒地指责美国撕毁了“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时,的确表明了他心中对美国的怨恨。

  自国共内战开始以来,美国至少在表面上保持了对中国内政不干预的立场,在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为了分离中苏,1950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过去四年来,美国及其他盟国亦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不打算动用其武装力量干涉台湾目前的局势。美国政府不会走一条导致其介入中国内部冲突的道路。美国同样不会给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出谋划策。”

  112日国务卿艾奇逊又表态把台湾划出美国的防御圈,甚至还说没人能保证它不受军事攻击。这其实是告诉中国人,美国想同新中国修好。

  同样,中共虽然宣布了“一边倒”的方针,且与苏联结成了政治同盟,但并没有断绝与西方国家的联系,也没有存心针对美国采取任何特殊的外交行动。即使仅从保持新政权稳定及其在国际环境中的主动地位出发,毛泽东也需要保留与美国人周旋的外交余地。然而,美国对台湾海峡的行动毁灭了毛泽东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夙愿,使解放台湾的计划功败垂成。对于毛泽东来说,解放台湾是他前半生可以为中国做的最后一件大事。而美国对台湾的行动,在毛泽东看来,就等于是对中国宣战。这不仅是因为第七舰队的入侵在军事上阻碍了解放台湾的战役,更严重的是“台湾地位未定论”意味着在法律上剥夺中国统一的合法性。毛泽东的确被激怒了,崇尚“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毛泽东本性中的革命热情和好斗精神,再次被强烈地激发了出来。

  固然,正如西方学者在分析中国出兵的原因时指出的,美国人低估了他们向鸭绿江挺进时中国感受到威胁的程度,但美国政府更应该想到的是,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仇恨和接受挑战的决心早在杜鲁门宣布对台新政策的时候就产生了。从那时候起,在毛泽东的心中,与美国人之间的战争就已经开始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20 18:00:31|显示全部楼层
  17、没有来得及举行的庆功会

  ──金日成如梦初醒,马上给斯大林发去一份感激涕零的电报:“斯大林同志,我们被您的关注深深地打动,并对您的热情参与和忠告,向您,我亲爱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至此,通向朝鲜战争的道路对于金日成来说已经畅通无阻,需要的只是确认和实施具体的作战计划罢了。

  根据人民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俞成哲的回忆:“5月上旬苏联大量调换了在朝鲜人民军中的苏联军事顾问,用作战参谋替换了那些以个人名义在朝鲜负责军事训练的军人,并且为朝鲜军队制定了先发制人的进攻作战计划。”

  整个北朝鲜方面的进攻计划,现在都巳经基本被披露出来了。金日成的自尊心非常强,最早的进攻计划是由朝鲜人民军作战部独立完成的,完成后再由朝鲜人民军作战部部长俞成哲把计划送给苏军顾问团征求意见。苏军顾问们一看,嗨,这哪儿是打仗?简直就是胡来蛮干!什么步炮协同,工兵使用,全然不懂。什特科夫说,还是由我们来吧,把朝鲜人的计划一把火烧了。所以,朝鲜最初的进攻计划完全是苏联人一手炮制的。该计划的名称叫“反攻”,假想的仍然是依照斯大林的思路,南朝鲜军队首先挑衅,北朝鲜人民军再发起反攻,然后直捣汉城,统一全朝鲜。

  善于大兵团作战的苏联人制订的进攻计划相当精细。625号零晨440分,突然炮击40分钟,炮火延伸后,坦克纵队立即快速越过三八线,后面跟着7个步兵师,各自从什么地点穿插、突破,都有严格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626号,什特科夫还有一个直接呈送给斯大林的战报,这个战报和苏联顾问制订的进攻计划,简直是丝丝入扣,天衣无缝。

  这次进攻采取了希特勒进攻波兰、斯大林进攻芬兰时的做法,金日成捏造了一个所谓南朝鲜全面进攻北朝鲜的谎言:“南朝鲜伪政府的所谓国防军,于625日拂晓,在全38度线地区向38度线以北地区开始了出其不意的进攻。”

  战役全部准备措施已于624日完成。624日已向各师师长发出进攻命令。

  行动展开前,各部队均宣读了民族保卫省的政治命令,命令指出:南朝鲜军队首先侵犯三八线,挑起军事进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忍无可忍,决定转入反攻。

  朝鲜人民军官兵以高涨的热情听取了关于反攻的命令。

  各部队于62424时进入出发位置。军事行动于当地时间(25日)440分开始。进攻前的炮火准备进行了40分钟。随后装甲部队与步兵开始行动,迅速展开进攻。在开始的3小时后,个别部队与军团已向前推进了35公里。

  人民军部队的攻击完全出乎南朝鲜军队的意料。南朝鲜军队仅在瓮津、开城与汉城诸方向进行了顽强抵抗。而较有组织的抵抗则在第一天12个小时以后才开始。

  战斗第一天攻克的城市有:瓮津(瓮津方向)、开城、松隅里。

  在春川方向,人民军部队推进了12公里。

  在东部海岸,推进了8公里。

  就在第一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海军即有两支登陆部队在日本海沿岸登陆:第一支登陆部队在江陵地区,包括2个营的海军登陆部队和约1000名游击队员;第二支登陆部队在蔚珍地区,包括600名游击队员。登陆部队于6255时登陆,整个过程进展顺利。游击队登陆部队攻占了蔚珍市及其周围的若干乡镇。

  在登陆部队登陆过程中,人民军军舰与南朝鲜军队的舰艇曾发生战斗。战斗结果有一艘南方扫雷舰被击沉,另有一扫雷舰被击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海军没有伤亡。

  626日,人民军部队继续进攻,在战斗中不断向南朝鲜领土纵深推进。

  在626日一天的时间内(从右至左)彻底扫荡了瓮津半岛、开城地区;第6师的部队强渡海湾并攻占了金浦机场方向的居民点。

  在汉城方向,第14师攻占了汶山、东豆川等城市,第2师攻占了道府春川市。

  在日本海沿岸一带,部队的推进仍在继续,文津港已被攻克。

  与在洪川方向移动的第12步兵师、越过松隅里在议政府方向进攻的第3步兵师及机械化旅在整整一天的快速进攻行动中保持无线电静默。

  以上情况充分表明,苏联参与了进攻南朝鲜军事行动的所有策划、准备和实施过程,只是为了避免引起美国的干预和遭到世界舆论的指责,斯大林采取了较为隐蔽的措施。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20 18:01:00|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爆发前5天,什特科夫向莫斯科报告说,金日成要求苏联提供进攻和登陆需用舰只以及作为驾驶舰只的10名苏联顾问。斯大林立即答复,拒绝这些要求,以免为美国进行干涉提供借口。在进攻开始时,斯大林还下令朝鲜人民军前线部队中的所有苏联顾问不得越过三八线。当时赫鲁晓夫询问其中的原委,斯大林回答说:“我们不想留下证据被人家指控我们参与了这件事”。

  金日成没有夸口,朝鲜人民军气势如虹,摧枯拉巧,进展确实顺利,只经过短短4天激战,就于28号成功地打下了汉城。

  李承晚一天到晚嚷嚷着要往北打,可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美国主子的同意,也没有给他提供进攻性重武器,而他依靠的就是那一帮狂热好战的朝籍日军官兵,除此以外,并没有作更多的准备。对金日成的人民军的战斗力神奇提升,他更是严重估计不足。

  金日成进入汉城后,高兴地交给什特科夫一份南朝鲜军队的进攻计划,试图证明李承晚早就有对北朝鲜动武之心。什特科夫当即把这个计划报告给斯大林,但是,他在后面补充了一句,说:“我不太相信这份进攻计划的真实性。”

  事实不出什特科夫所料,金日成既要发动这场战争,但又不愿让世人认为这场战争是他首先发动的,于是就借缴获来的这么个东西,让世人难辩真伪。莫斯科当然知道如何配合,也把朝鲜人民军在汉城南朝鲜国防军总参谋部缴获进攻北朝鲜计划的消息发表了。

  显而易见,李承晚对北朝鲜也有一些设想,只不过还没有能力付诸实践。在北朝鲜人动手之前,他们也曾多次开会讨论,一旦战争爆发应当如何应对,既制订了防御性的计划,也制订了进攻性的计划。稍具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其实这样的作战计划,叫做应急预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时候都有,没敌人还非得弄出个假想敌来认真对付不可,何况当时的北朝鲜军队陈兵三八线上,随时都可能向南边发起进攻。

  可没曾想北朝鲜的军队强大得出人意料,南朝鲜军队太不经打,炮声一响便兵败如山倒。这些纯粹属于纸上谈兵的文件,全都完好无损地落到了金日成手中。金日成就利用这些文件成功地做了一把戏,把发动这场战争的责任尽量往李承晚身上推。同属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大小兄弟一齐上阵帮着他起劲鼓噪,所以包括中国在内的半个世界里的老百姓都一致坚信不疑,这场战争是罪该万死的李承晚发动的。

  6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当天,正如斯大林早就预料的,联合国安理会在艾奇逊的要求下召开,并以90通过决议,认定北朝鲜军队首先对大韩民国发起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要求金日成立即将军队撤回三八线以北。

  奇怪的是,如此重要的会议,苏联代表竟然没有出席?

  杜鲁门也随之做出了反应:“如果允许共产党人以武力进犯大韩民国而不受到自由世界的反对,那么,就没有一个小国会有勇气去抵抗强大的共产党邻国的威胁和侵略。如果允许这种行为不受到挑战,那么,这将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完全就像是曾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同样的事件。”

  美国时间6252355分,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

  1.命令麦克阿瑟以所有能动用的全部武器弹药供应韩国部队;

  2.命令立即撤退美军顾问团的家属,美国在远东的空军和海军部队给予以掩护和支援;

  3.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大陆对台湾以及台湾对大陆的任何进攻。

  下达完命令后,美国总统最后仍说:“美国人民不想介入任何战争。”

  美国对新中国政策的变化,有一个从示好、拉拢、到敌对逐渐变化的过程。国共内战时美国没有出面干预,解放军打过长江时美国也没有出兵,蒋介石败逃台湾,美国也没有施以援手。等到中共要统一全中国,美国就必然面临着如何对待台湾的问题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17:56,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