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脐橙,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9479|回复: 127
 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16 10:44:4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新闻] 借我一双慧眼──沈志华教授与他眼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全书连载)

 [复制链接]
借我一双慧眼

沈志华教授与他眼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文/罗学蓬




笔者告白

  ──沈先生眼中的朝鲜战争独发奇响,风起云涌,血影刀光,让人

  耳目一新身心震撼;中苏破裂的原因早巳铸成定论,然沈君一番全新解读,

  令人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老话说:“人上一万,必有异者。”


  此异者,或是身怀绝技,或具特异功能,或有卓绝天资,或演空手白狼一夜暴富,或谓翻云覆雨仕途飙升。


  毫无疑问,在笔者心目中,沈志华教授就是一位光彩四溢的异者。不过,他之异,显属大异,与所有前面罗列的异者全然不属同一层次。他异在超凡绝伦,异在亮节高风,异在慧眼独具,异在胸中装有五湖四海寰球世界,异在具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坚韧,异在能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与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富翁浑然合为一体,更异在他竟然能以一介书生之力,倾其经商所获之巨额金钱,对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一件又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义大德之举。


  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同龄人,笔者毫不掩饰对沈君的热爱景仰之情。笔者舞文弄墨20余年,出书十余本,也算是著作“半身”,一管笔下写过的英雄恶棍精英贪吏,不知巳有多少,却从来没有像此刻写沈君其人其事一样,心中充满如此亢奋激越之情!


  笔者有幸聆听过沈志华两场惊世骇俗的学术演讲。有关朝鲜战争的文章近些年汗牛充栋,而沈先生眼中的朝鲜战争却独发奇响,风起云涌,血影刀光,让人耳目一新身心震撼;中苏破裂的原因早巳铸成定论,然沈君一番全新解读,令人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沈先生依据自费数百万元从俄美东欧诸国购回的解密档案,引经据典,台前幕后,紧鼓密锣,人影翩跹,纷至沓来,娓娓向我们讲了个一清二楚。讲坛上的沈教授身材魁梧,当过军人的他腰板挺直,国字脸上双眼炯炯,历史在他的叙述中充满了传奇和悬念,象江河一般迭荡起伏。在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史实铺陈中,他不断提出假设、分析,进行着精致的、富于灵性的思辩。北大、人大、南开、复旦、淅大、武大、中大,中国社科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很多国内名牌大学都回荡过他讲演的声音,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韩国的仁川大学、意大利的罗马大学、佛罗伦萨大学等国外名牌大学,也留下了他讲学的足迹。


  当掌声在中国和异国的一座座学术殿堂里无数次骤然响起的时候,笔者注意到──其实根本就无须注意──所有在场的莘莘学子、或风华正茂或白发苍然的专家学者加教授,眼中闪溢着的,均是与笔者绝无二样的眼神!


  沈教授在同行们的眼中却分明多了一层意思,那就是妒忌。当然不是妒忌他所拥有的金钱与名声,而是妒忌他居然私人花费巨资,先下手为强,从美俄等国购回的宝贵档案。


  对史学家来说,还有什么能比档案更珍贵?


  单单是为了买回俄罗斯国家档案馆解密的俄国档案,沈先生就一掷140万。除此之外,他还长期资助中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出版专著,多次主办国内和国际高层学术研讨会、讲座,又花费了数百万元。
  


  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并接受着听众掌声与景仰的演讲者,竟然两次被投进了共和国的深牢大狱,一次是因为反对“四人帮”,一次是被当成了美国中央情局的“特务”。出狱后,沈先生当过卖水果的小贩,当过替小老板提包的随从,然后自己先尝试做小打小闹的小老板,再把自己操练成个日进斗金的大老板。就在他连数清楚自己巳经挣到手的金钱都成为一件难事的时候,这位刚刚腰缠万贯的商人,却决然离开商场,卖掉了自己的公司和股票,重新钻进巳经久违的书斋,独影孤灯,犹如苦行僧般潜心搞起了世界近代史研究。


  圈内人说,在国内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学者中,像沈志华这样“上穷碧落下黄泉,五洲四海挖史料”,而且同时能够自如地运用中、英、俄三种文字者,如果沈君不是唯一,也是几位当中的一个。


  笔者不能不惊叹,造物主怎么会如此慷慨地把这么多反差极其强烈的色彩全都涂抹到了这个中国男人的身上?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才为中华民族塑造出了这样一个当代极为稀缺的精神贵族?


  …………



借我一双慧眼──沈志华教授与他眼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全书连载)借我一双慧眼──沈志华教授与他眼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全书连载)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罗学蓬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罗学蓬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罗学蓬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罗学蓬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罗学蓬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罗学蓬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12-16 22:57:5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16 23:10:3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目录
笔者告白
──沈先生眼中的朝鲜战争独发奇响,风起云涌,血影刀光,让人耳目一新,身心震撼;中苏破裂的原因早巳铸成定论,然沈君一番全新解读,令人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1、史学界呼喇喇杀来一匹黑马
──伶牙俐齿远远不是沈志华的演讲能吸引人的主要原因,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同样一桩重大史实的全新解读,他的观点,他的论据,让那些出自高雅学府殿堂的专家学者们震聋发聩!耳目一新!
2、档案毁掉了他的锦绣前程
──就在沈志华觉得时来运转,仕途通达的时候,某一天,连队宣布复员战士名单时,沈志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突然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沈志华”三个字!
3、弃商从文,承诺誓言
──离开北京之前,沈志华对自己过去的导师说了一句如同誓言般的话:“我现在是走投无路,背井离乡去做生意,只要有一天我赚了钱,我一定回来继续跟您接着做学问。我要是没本事赚不到钱,那我就客死他乡,永远不回北京了!”
4、莫斯科购档案大显身手
──有钱能使鬼推门,这话拿到莫斯科照样灵验,下了功夫后,有些原来不对中国人开放的档案也开放了。但时间问题却并未解决……沈志华作为商人的精明在这种处境下再次发挥了作用,脑瓜子一拍,又让他想出个招来。
5、蒋氏中国代表团受辱莫斯科
──宋子文、王世杰、蒋经国等人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万万没有估计到斯大林会如此蛮横无礼。三人顿时紧张起来,这简直就不成其为谈判,而是强取硬索!
6、斯大林担心毛泽东会成为亚洲的铁托
──中苏条约一经签订,实际上就塑造了战后初期以苏联为主导的苏联、国民党政府和中共这样的两国三方关系的框架。在这样的框架中,苏联使自己居于中苏关系的支配地位,将国民党政府确定为主要的合法的交涉对象和伙伴,而把中共置于一种次要的从属地位。
7、斯大林逝世,铁托逃过一劫
──斯大林准备采用暗杀手段除掉铁托。毕竟,用暗杀的手段除掉一个“革命的敌人”,在苏联是有史可鉴的。当年,斯大林对他在党内的劲敌和老对手托洛茨基就曾采用过这种手段。
中国领导人当时就参与了战争的策划。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16 23:11:47|显示全部楼层
8、毛泽东不吃苏联人送来的死鱼
──毛泽东早就对斯大林的种种做法窝了一肚子火,没地方发泄,此刻又见米高扬神气活现地出现在他面前,气得两眼一瞪一瞪的,但考虑到大局和有求于斯大林的帮助,只能把怒火拼命往肚子里压。
9、刘少奇为毛泽东访苏铺路搭桥
──一直到毛泽东逝世几年后,明智现实的邓小平才好不容易卸下了这副压得中国老百姓喘不过气来的重担……斯大林钦封的“亚洲革命负责人”的这顶红色高帽,还直接影响到了不久后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态度和作为。
10、撩开毛泽东访苏的神秘面纱
──毛泽东激动得眼泪蓦然滚落,他说出的第一句话颇有点游子归家的情调:“斯大林同志,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说到这里,毛泽东眼圈发潮,蓦然哽咽起来。
11、西方媒体说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了
──毛泽东大事没谈成,心里窝着一团火,哪儿也不愿去。他还对前来看望他的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大发了一通脾气,声色俱厉地说道:“我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到莫斯科只有三大任务,就是吃饭、睡觉、拉屎!”
12、斯大林被迫作出重大让步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说到底就是一种博弈,既要据理力争也必须审时度世适度妥协,尤其是弱国与强国之间的谈判,只要能达到自己最主要的目的那就不能不在其它方面作出牺牲。
13、巨人较劲,谁是最后赢家
──把真实的历史披露出来,肯定会让今天的中国人忍俊不住,啼笑皆非。因为故意扭曲这一段历史的动机,竟然是因为当时的中央领导人缺乏基本的经济观念所致。
14、金日成为何能脱颖而出
──沈志华在论文与专著中披露的涉及到苏、中、朝三国的秘密档案就有数百件之多,而且还有相当部分都是中国领导人与苏联领导人之间的来往电报或会谈记录。如此大量的档案资料的公开,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新一波研究热潮。
15、误会,还是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
──毛泽东根本不同意金日成通过发动一场战争来解决朝鲜统一问题,斯大林那时也没有同意金日成的军事计划。因此,中国军队中的朝鲜士兵回国,决不能说明中国领导人当时就参与了战争的策划。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16 23:12:45|显示全部楼层
16、金日成拒绝中国介入他的战争

──美国政府的反应迅速而强烈。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美国对朝鲜战争的第一反应竟是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也就是说,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首先把中国而不是正在向南朝鲜大举进攻的北朝鲜摆在了美国的对立面。对此,勃然大怒的毛泽东做出了激烈的回应。

17 没有来得及举行的庆功会

──金日成如梦初醒,马上给斯大林发去一份感激涕零的电报:“斯大林同志,我们被您的关注深深地打动,并对您的热情参与和忠告,向您,我亲爱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18毛泽东为何一天之内发出的两份内容截然相反的电报

──根据这份电稿,全世界的学者都一致认定:中国在1950年国庆节的第二天决定出兵参战……然而,真实的情形并非如此,远没有这么简单。

 19、中国为什么坚决否认朝鲜战争是斯大林和毛泽东共同发动的

──当年,中苏两党领导人在内部都不回避战争是北朝鲜首先发动这一事实。他们争论的关键仅仅在于,到底是谁批准或者说决定发动这一进攻的。

20、斯大林出尔反尔,突然变卦

──彭德怀一听斯大林出尔反尔,立即炸了,说没有空军,无异于让中国军人去白白送死,他决不能干这样的傻事,这志愿军总司令,他不干了,谁有能耐谁去!

21、入朝初战完全取决于彭德怀的应变

能力与临场指挥

──毛泽东极为渴望用优势兵力像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那样全歼美军几个整师。宋时轮指挥三个军也的确将美军的一个师包围在积雪复盖的盖马高原上……令他们惊讶的是,美军士兵并非他们的宣传材料上说的那样贪生怕死,他们的勇敢,一点儿也不亚于中国人。

22、美国人与苏联人心照不宣

──直到冷战结束后人们才知道,当时美国领导人与莫斯科有着同样的顾虑,他们需要和苏联人共同保守苏联空军参战的秘密。

23、毛泽东逼着彭德怀打过三八线

──志愿军首战告捷使毛毫不怀疑其战略方针的正确性。然而,恰恰在这时,现实环境和客观条件表明,毛泽东预先设定的战略方针是难以执行的。

24、毛泽东两次与最佳停战时机擦肩而过

──毛泽东在确定战略方针时的失误,不仅在于超越了现实条件,还在于超越了现实目标。实际上,当志愿军把美国军队赶过三八线时,毛泽东赖以决定介入战争的三层考虑基本上都已经变成了现实。

25、巳经到手的完胜最终变成了一场惨胜

──毛泽东心里总算明白了,他为中国军队所设定的战略方针是不现实的……从开城谈判,到板门店谈判,无论是最初的停火分界线问题,还是最后的遣返战俘问题,其结果大体上都是接受了美国的方案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16 23:14:00|显示全部楼层
26、“那边的风一吹,这边的蚂蚊就出窝。”

──有谁想得到,也曾步入舞池“潇洒走一回”的顾工,回去竟执笔告御状……这封密函直达“天庭”,引致天威震怒……这真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导致无数文艺界人士“夕贬潮阳路八千”

27、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怎样出笼的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犹如原子弹爆炸,几十年来,斯大林不仅在苏联,而且在全世界共产党人中间是一种精神支柱。而现在,在赫鲁晓夫的报告面前,斯大林的神圣形象被打碎了,人们在心灵上所经受的震撼可想而知。

28、波兰人对斯大林的深仇大恨从何而来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世界上从来就不曾有过什么公理,但是所有的波兰人都深信卡庭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是他们必须爱戴的斯大林,而不是千夫所指的大屠夫希特勒。

29、发生在布达佩斯机场的戏剧性一幕

──赫鲁晓夫的动作粗野得令所有的波共领导吃惊──挥舞着拳头恶狠狠嚷出一句:“我告诉你们,你们的阴谋绝对不能得逞!

30、苏波冲突看毛泽东的大国谋略

──赫鲁晓夫心中的千斤石头落了地,立刻喜形于色,挺起胸脯,不无幽默地回过头来问胡乔木:“宣传家同志,你同意刚才说的政策吗?它可行吗?你支持我们吗?”

31、三起三落的纳吉

──20万人组成的悲愤的河流缓缓流淌,20万人的沉寂使空气变得象铅一样沉重。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是拉伊克夫人和纳吉。伊姆雷

3230多万条嗓子齐呼“我们要纳吉!”

──这就恰似一盆油泼到了正在燃烧的火堆上,一下子就把布达佩斯闹了个天翻地覆……电台大厦四周巳经是人山人海,场面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浪……9点钟,响起了第一下枪声!

33、苏联人杀了个回马枪

──当动乱突然发生以后,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郝德青大使下令把大门锁上,拒绝与匈牙利的任何一派建立直接联系,即使是那些以前来往密切的朋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16 23:15:05|显示全部楼层
34、纳吉和他的政府被苏联人劫持了

──当绞绳套上纳吉脖子的那一瞬间,纳吉给他的祖国和人民留下了一声既痛心又费解的呼喊:“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利万岁!”

35、赫鲁晓夫搬掉了压在毛泽东头上的石块

──毛泽东在中共政治局会议上满怀激情地讲道:“是谁让我们认识了个人崇拜的危害,是谁让我们今天能够站起来理直气壮地批判斯大林呢?是赫鲁晓夫同志,我们应该感谢他!”

36、毛泽东语惊四座

──在暴风雨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毛的情绪也愈发激昂,用以加强语气的手势也挥动得更加有力。随后,他以全然不屑一顾地口气大声说道:“核大战没什么可怕的,中国有六亿人,死一半,我还剩三亿。”

37、毛泽东忽悠赫鲁晓夫

──毛泽东笑着说:“没关系,秘密来,可以公开走嘛。不但你要公开走,我们还要发表一个《中苏联合声明》。”……赫鲁晓夫被搞得一头雾水,因为他们在会谈中根本就没有和毛泽东谈什么重大国际问题

38、响尾蛇导弹事件与苏联人毁约

──其实,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同小异,从亲密无间的兄弟变成你死我活的仇人,到今天可以客观地讲,一个巴掌拍不响,其间必然包含着一个曲折的过程

39、赫鲁晓夫踩到了毛泽东的痛脚

──毛泽东憋了一肚子气,因为他一直在等待着苏联老大哥认可他的这种试验,其他东欧国家的领导人早就巳经发表讲话,都对他搞的人民公社赞不绝口,你苏联人怎么就老装哑巴呢?

40、中苏分裂的深层原因

──这样的话关起门来说说可以,一但到了国际场合,就必须维护伟大领袖的绝对权威了。即便全党都知道毛泽东错了,也决不可能承认,承认毛的错误,那就意味着放弃了中国共产党正统马克恩主义的地位

后记:不能让历史学家承担政治家的责任

──凝聚着沈志华教授心智结晶的一部部专著的出版,对国人看世界、思考当代史、观察地缘政治变动等等,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因为,在他的书里,有着独立思考者最为宝贵的探索历史真实的勇气与智慧。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16 23:17:09|显示全部楼层
1、史学界呼喇喇杀来一匹黑马


  ──伶牙俐齿远远不是沈志华的演讲能吸引人的主要原因,更难

  能可贵的是他对同样一桩重大史实的全新解读,他的观点,他的论据,

  让那些出自高雅学府殿堂的专家学者们震聋发聩!耳目一新! 

  在商潮汹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当今中国社会,能够彻底超越金钱物质的羁绊,上升到追求形而上境界的大智大贤者,纯属凤毛麟角。笔者有充分的理由认为,2005年才被华东师范大学聘为该校历史系博导的沈志华,算得一个。

  最近十多年来,沈志华这个名字在中国史学界无人不知。被称为史学另类人物的沈先生,命运多舛30岁前后曾两度入狱,也曾下海经商,从街头卖梨到开办工厂,炒股票,从涉猎进出口贸易到漫步图书市场,在资金积累上收获颇丰。

  1990年,巳经挣了很多钱的沈志华认为“一个人如果把挣钱当成一生中最大的奋斗目标实在没有意思”。而且,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整整十年的沈志华太知道生意场上是怎么回事,中国最令人诱惑的金钱和最令人鄙视的品行往往都集中在这个领域里,他害怕自己在这个圈子里混久了也会被铜锈蒙住眼睛,掉进钱眼里爬不出来。尽管已成为一位成功的商人,但沈志华始终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经商的材料,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干点比挣钱更有意思的事情。而成为一名中国的历史学家,正是他多年以前的一个美梦。只不过这个美梦,在即将实现之际,被一场突入其来的塌天大祸给无情地毁掉了。于是沈志华果断跳出生意场,去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他毅然决定与中国商界“拜拜”时,还顺手做了一回“出版商”,一部《文白对照<资治通鉴>》曾风靡华夏大地,又让他收获数百万,然后彻底弃商从文,金盆洗手,重新操起了他酷爱的专业──世界现代史研究。

  在不经意之间,中国少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商人,多了一个殊为罕见的历史学家。波澜不惊的史学界,也因为沈志华的出现,而变得风生水起,生动绚烂了许多。

  回到老家北京后几年,沈志华先是独居上方山,潜心学习,又在南郊购置别墅,安营扎寨,一面创办了民间性质的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后更名为北京东方历史学会)。此后又用自己经商赚得的大笔金钱,设立“东方历史研究出版基金”,资助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出版。为了推进中国的史学研究,他不惜一掷上百万,采购搜集大量曾经与中国有着密切关系的国家的解密档案,因为他深深知道,扎实地掌握档案,是研究国际关系问题和世界历史的本钱。

  沈志华曾在70年代末就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从商界转为学界,得到圈内人的承认对他而言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1993年他回京后第一次去参加一个史学界的学术会议,参加此类会议的代表都是体制内吃皇粮的学者,有些还是史学领域赫赫有名的专家。大家一开始全都不认识这个长得墩墩实实,皮肤黑得来像个铁匠般的外来人,但他在大会上的发言一下子就引起了所有与会者的注意。

  如同中国老话说的“不鸣则巳,一鸣惊人”,沈志华不开口便罢,一开口,就把在场的专家学者镇住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16 23:18:07|显示全部楼层
  沈志华讲口极好,这是先天后天的因素混合造就的,没办法。同样的史实,在别人口里讲出来干巴巴的,让听众浑浑欲睡,而一旦从他嘴里滔滔不绝地流泻出来,人物就鲜活了,故事就生动了,有主杆,有铺垫,起承转合,抑扬钝挫,讲起史实来犹如单田芳说评书,一忽儿杀机四伏,一忽儿铁马金戈,阴谋、奸诈、强横、妥协、貌恭实傲、笑里藏刀、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寡廉鲜耻、心如铁石杀人如麻绝非反面人物的专利,为了至高无上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一切必要的手段不仅合理而且情有可原。国家关系紧张到剑拔弩张时,他能让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一旦进入蜜月期,又恰似阵阵清风扑面而来。
  但,伶牙俐齿远远不是沈志华的演讲能吸引人的主要原因,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同样一桩重大史实的全新解读,他的观点,他的论据,能让那些久在高雅学府殿堂的专家学者们耳目一新!专家学者们不会不知道,能作出全新解读,靠的绝非仅仅是敢发不同之声的勇气,而是丰厚的知识积累,大量档案资料的支撑,独具慧眼的发现能力,以及以水滴石穿般的坚韧孜孜不倦探寻真相的持久耐力。

  史学家钱镇曾在一篇《沈志华其人其书其事》的短文中说出了他自己受到沈志华讲演冲击时的复杂感受:

  “说句让学术界丧气的话,在某些学术研究领域,像沈志华这类重新回到学术界的家伙太具有杀伤力了。他过了金钱关,不把学术研究当作谋生手段,因此也就不必追随国家课题、不必瞄着市场需求,更无需看上级领导的眼色定选题,不用小心翼翼什么想法可以谈,什么想法不能谈。他不必考虑一时的功名利禄,恩想观念与一个长期厮混在学术圈里的专家学者大相径庭。他不畏惧说出格的话,别人对他的放胆也会格外宽容。他得以摆脱学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人事纠葛,也用不着非要在导师主编的书中熬更守夜地写出几个章节而该书出版后与自己全无关系,更不必违心地去研究自己并不擅长,或是并不喜欢的课题。”

  中国史学界的各种从业人员,无一律外都是吃皇粮的体制内人员。而且从事史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大都过着苦行僧似的清苦生活,怎么会有一个既没有学历、又没有职称、还没有单位的“三无人员”眼着眼睛往火坑里跳?这人的脑袋里进水了么?

  一位德高望重的权威人物好奇地问他:“沈先生,你的发言有文稿吗?”

  沈志华毕恭毕敬地回话:“我带来了刚写就的论文,如果您有时间,请你指教。”

  这位老专家拿去看了,当天就在会上对沈志华的论文大加赞扬,认为观点新锐,论据充分,文风也尤为生动。会后,这篇经过修改的论文很快就在中国史学界的权威刊物《历史研究》上发表了。

  从这以后,沈志华便作为“独立学者”经常出现在中国相关的历史学术会议上。

  与所有史学界人不同的是,沈志华重新进入这个行当,并不仅仅靠着自己的出色研究成果,独特的解读历史档案与资料的能力,还靠着他经商赚来的大笔金钱。

  沈志华是货真价实的个体户,没有单位,没有一分钱工资,但是他却有钱。钱对他来说真是个好物儿,这让他刚刚重回史学界,就占据了一个极为主动有利的制高点。因为囊中颇丰,他可以慷慨地拿出钱来,自己组织召开全国性的史学专题会议。

  沈志华第一次尝式自费举办高层学术会议就大获成功。1994年,他决定召开一个全国性的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的学术会议。他特意把会址选定在当时在观念风气上相对于北京要开放宽松得多的深圳。因为中国人都知道,谈苏联解体不仅会涉及苏联共产党的种种错误,还必然要涉及到中苏关系,而中苏关系骨子里就是中共和苏共之间的关系,就是毛泽东和斯大林、赫鲁晓夫为了各自的国家民族政党利益而结下的恩怨情仇,莫说涉及的人物、史实,连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充满了最敏感的政治,想避也没法避。虽然中共中央早就在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晚年犯下的错误早巳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中国的事情就是如此奇怪,党中央都巳经向全世界承认的事,史学家要公开地、有根有据地来论证这位伟人犯下的错误,却成了一件犯讳的事。这样的会议倘若在北京召开,史学家们说得兴起时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一个不留神,很可能会议还没结束,麻烦就上门了。

  而当时的深圳,被北京的某些有头有脸的老人斥为“除了天上飘的国旗是红的,全都变成了资本主义”。一部《血战台儿庄》演遍全国,唯独进不了北京城,为啥?老人们拄着拐杖拍着桌子咻咻叫:“我们和国民党打了一辈子仗,如今看着他们成英雄,感情上受不了!”

  资本主义虽然腐朽没落,虽然气息奄奄日薄西山,但谁也不能否认它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允许人说话,只要你不真刀真枪动真格儿的,即便话说得稍微出点格,警察也绝对不会前来封门问罪。所以沈志华决定把这个必然要涉及到毛泽东晚年犯下的某些错误的会议,拿到全中国最“资本主义”化的深圳去开。住宿、伙食、会议所需的资料,全由他独自操办承担不算,他还在邀请函里特意声明,凡专家学者的单位舍不得报销飞机票的,全拿到他这儿来报。

  组织高层学术研讨会议,组织重要课题的研究和对档案的翻译,做学术活动的赞助人、组织者,与受邀参加会议的代表比较起来,其地位、效果与影响力,显然绝对不同。

  重返史学界十几年,沈志华一跃成为中国史学界的民间“老大”。他发表苏联史、中苏关系史、冷战史论文60余篇,出版了《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斯大林与铁托》、《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等学术专著,并主编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3卷)等文献资料集。此外,他还有三百余万字已出版的著述。中国史学会理事的头衔落到他头上,中国、日本、韩国、意大义,以及台、港、澳学界各所著名大学争相邀请他去讲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术机构争相聘请他但任兼职教授和研究员。

  2005年,巳经55岁的沈志华最终受几位同行鼓动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做了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界唯一的个体户,到老还是吃上了皇粮。

  有朋友笑称,沈志华自在了大半辈子,老来到底被“招安”了。

  沈志华却很认真地说:“本人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岁数,被‘招安’是个好事:第一,未来的社会科学研究,就应该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如此才更有生命力;第二,一所大学能够接纳体制外的人员,说明当今社会的宽容和进步。无论如何,利用各种资源把研究搞上去,对于中国的历史学发展有益无害。”
 楼主|罗学蓬 发表于: 2006-12-16 23:19:40|显示全部楼层
  2、档案毁掉了他的锦绣前程

  ──就在沈志华觉得时来运转,仕途通达的时候,某一天,连队

  宣布复员战士名单时,沈志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突然清清楚

  楚地听到了“沈志华”三个字! 

  沈志华的人生轨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兴衷荣辱的历史密不可分,他出自高干家庭,是个先天性的“红孩子”,在政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父亲1937年就到了延安,从事锄奸保卫工作,能干这一行的,全是经过精挑细选最忠诚的共产党人。父亲是解放前的高中生,在八路军里就属凤毛麟角,能算知识分子了。母亲在“西安事变”时是西安学生救亡运动积极分子,带领同学们到华清池去向蒋介石请愿就有她的份,事变结束之后也和一大批同学们去了延安,分配到除奸保卫部门工作,在那里认识了沈志华的父亲并喜结良缘。进城后,父亲当上了公安部劳改局副局长,跨过11级门槛,跻身于高干之列。母亲最初也在公安部当处长,后来却因为弟弟的事受到了牵连。沈志华的舅舅是国民党员,在西安警备区当过一个小排长。后来随部队起义了,按照政策应当算是起义人员。但因为部队要占沈志华姥姥家的房子做办公室──他们家是商人,结果舅舅坚持不给,说自己是起义人员,财产不能没收,镇反的时候就把他划成了反革命份子,还判了20年徒刑,发配到青海劳改去了。因为姐姐在公安部,他就总给姐姐写信发泄不满。姐姐也的确曾经为他奔走,还找罗瑞卿说过这事。结果反右倾的时候,有人反映她革命立场不坚定,不适合在公安部工作,于是就把她调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当了个系总支书记。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的第二年,沈志华诞生在新中国的首都北京。沈志华家教甚严,从小好学,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最著名的男四中。初中刚毕业,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课,他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一颗红星头上戴,鲜红的旗帜挂两边”是高干子弟几乎共同的人生选择。18岁那年,沈志华也报名参军了,偏偏这时候母亲因为弟弟的政治问题被关了起来。幸亏父亲还在其位,所以这事没能毁了他的军人梦,他终于当上了一名海军航空兵。

  刚入伍两个月,哥哥压着嗓子给他打了个电话,说父亲也被抓起来了。

  沈志华吓坏了,赶紧问:“爸爸犯了什么罪?为什么要抓他?”

  哥哥说:“什么都不知道,既不告诉家属罪名,也不准探望。听爸爸的老战友说,是因为‘杨余傅事件’。”

  从那以后,沈志华就觉得自己政治上低人一等,心里再苦,也不敢有丝毫的流露,整天只有拼着命学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技术培训后,他被分到连队,成为机械员,负责轰炸机的维护保养工作。

  因为父亲进了大狱,沈志华不得不时时提醒自己要小心谨惧,夹着尾巴做人。可是,由于当时部队官兵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他本是北京四中的初中毕业生,加之钻研起业务来又特别刻苦上心,就很容易显山露水。由于技术好,工作认真,他维护的飞机安全性强,经常受到部队首长的光顾。一次,师长走下飞机后,满意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就是中国航空兵的未来啊!”那时候,沈志华心里就觉着一个词儿,爽!这么一来,他就成了全师赫赫有名的技术尖子,当上了代理机械师。机械师责任大着哩,战机要一头载下来,第一个被抓的肯定就是机械师。

  那时候部队里政治学习抓得比每日三餐还重要,还得常常写思想汇报,沈志华嘴一张,笔一动,文化水平想掖也没法掖,谁都知道他是个口笔两厉的大能人。当兵第三年,沈志华便时来运转,领导找他单独谈话,内容让他心花怒发,一是准备发展他入党,二是准备提拔他当干部。

  没想命运太作弄人,就在沈志华觉得时来运转,仕途通达的时候,某一天,中队宣布复员战士名单时,沈志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突然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沈志华”三个字!

  晴天霹雳!那一瞬间的感觉,就像心肝五被人突然掏空了一样。当兵三年,还是个白丁就被扒掉军装,这样的打击对沈志华来说太难以承受了。那时他还不到21岁啊!他心窝上像突然被插进了一把刀子,血汩汩流,人彻底傻了,丢魂丧魄地念叨着:“是不是念错了?怎么会是我?中队长,可不能让我复员啊!”

  中队长念完名单,发出口令:“解散。”

  战士们散去后,一直对他很器重的指导员让沈志华留下来,给他做思想工作,说:“这件事我不能告诉你原因,但是你记住一条,复员对你有好处,你在部队是没有前途了。我只能说到这个程度。将来到了地方上,像你这样又年轻聪明又肯干的人,一定会有前途的。但是,你要理解,部队的情况不一样。”

  这样的思想工作,不仅没能起到一点安抚的作用,反倒让沈志华心中七上八下敲开了小鼓。“你在部队是没有前途了”,啥意思啊?咋听起来简直都不像是人民内部矛盾了?

  那几天他天天喝酒,心里烦啊。喝醉了就一个人到机场去扑在飞机上痛哭。他不理解,那么多人留在部队不过是为了脱离农村艰苦的环境,而自己这么追求进步刻苦学习技术,却在窜红的当口上冷不防被列入了复员名单,而且还“没有前途了”。

  欲先睹为快者,请上罗学蓬的博客  ttp://lxp123403.blog.sohu_com/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9 18:27,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