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lylq|查看: 90597|回复: 212
[城市] 

自贡

 [复制链接3熊猫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9:48:04|显示全部楼层
 喻  传 鉴

  喻传鉴(1888—1966华),原名喻签,字由佩,浙江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升入保定高等学堂。

民国5年(1916年),在老友马寅初先生的鼓励下,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经济。

毕业后应张伯苓校长之召,回南开任教,翌年提升教务主任。

民国19年(1930年)9月,他因工作成绩卓著,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教育系深造,获硕士学位。

时值抗日名将吉鸿昌参观哥伦比亚太头喻歌重吉将军爱国情操,接受邀请,同赴英、法、德考察中等教育。回国后,喻传鉴根据国外考察所见所闻,结合学校情况,以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精神对学校管理体制、课程设置、教材教法,进行一系列改革。
 

  民国25年(1936年)2月,抗日战争前夕,喻传鉴入川筹办重庆南渝中学。日本侵占天津后,南开部份师生南迂重庆,南愉中学改名为南开中学。他办学有方、桃李辈出,备受社会赞誉。

  1937年6月,自贡绅商幕南开盛名,邀请著名教育家、南开中学校长张伯
苓先生指导教育。张欣然允诺,携喻传鉴同来。

蜀光校羞会公推张伯苓为董事会名誉董事长,聘请喻为校长。

1938年6月喻到校就职。他抱着“增强抗战力量,推广南开精神;多一次服务机会更多的为国育才;促进自贡及新四川之建设”的目的,义务担任蜀光中学校长5年之久。为把蜀光办成南开模式的学校,他主持南开校务的同吮定期到蜀光指导、检查工恨解决重大问题。平时他以信函形式指导工作。他治学严凰一心为公,经过努力,终于建成一支素质好、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树立良好的放风、学风和校风。当时,国民党实行法西斯专政,企图迫害学校进步力量,他极力抵制,保护进
步师生。他托辞南开传统办头拒绝三民主义青年团在蜀光活动。
 

  为了使学生在适宜环境中发展身心,充实智能,喻传鉴把新建校台,增添教学设备,作为改革蜀光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吮学校得到川康盐务局盐款资助,在伍家坝购地200余鼠1938年建成效学大楼、办公大楼、礼堂和运动场地。以后又不断充实体育设施、图书仪器等。他坚持“尽心为公、努力增能”的宗旨,教育学生注意团体利益,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抗日独亡运动,为前方战士捐乱做寒衣,写慰问信。他认真整顿教学秩序,调整课程,考核学生成绩,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学、工作、生活制度。教学质量熊蒸日上,驰名西南。

5年后,蜀光中学工作走上正轨。喻传鉴1943年6月辞去校长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他信任、关怀,1950年任命他继续担任重庆南开中学校长。次年任重庆市教育局副局长,兼重庆第三中学(南开)校长。1957年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总理敬酒时,尊称他为“老师”。

从1950年起,他一直担任省、重庆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同盟领导职务。

1966年4月21日病逝于重庆。终年78岁。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9:51:3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曾思诚

  曾恩诚(1908—1960),富顺县代寺镇人。青年党党员。哲仟代寺乡小学教师、联保伞任、乡(镇)长及区指导员。

富顺解放后,和青年党代寺乡分部主席李晋槐.加入潘厚坤、孪栋梁等组织的“反共救国军”.任独立一团政治部主任及军部参谋。

1950年初,乘驻代寺镇起义部队、原国民党七十二军六九七团团长调动,煽动该团团附马起驹、一营营长孙金生反叛作乱,杀害解放军军事代表27名。

叛军被击溃后,他又和小股反革命武装在代寺、童寺捣乱、抢劫。

1950年秋,农村开展情匪反霸运动,曾思诚畏罪潜逃,辗转于湖北、安徽及南京等地,就业于武汉市龙克山采石厂任保管员。

1959年被查出逮捕押解回县。1960年因反革命叛乱罪被枪决。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9:54:3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张伯卿(1888—1944),字泽敷,名重谷,号瑜琅,出生于今荣边乡柏甲林。

1900年就读于县自治研究所,

1907华赴广州考人法政学堂,得四川同乡会之助,结识从事革命活动的旦懋辛。

革命党人广州起义失败后,张涉嫌被清廷密捕,经四川同乡会保释遣送回川。

  民国建立后,四川军阀混战,张伯卿四处搭线,挤身官场,先后在川军的司令部任书记、军需、军法等职。并依靠军阀势力、步步高升。

1922年任德阳县征收局长、什加县长兼烟酒、征收两局局长。

翌年6月,省渝两防军混战,赖新辉击败杨森驻防内江,调张伯卿任内江县长兼糖厘、姻洒、田粮征收、统捐四局局长及城防司令“身挂六颗印”。

1924午,他所依附的军阀赖新辉失势后,张见赖大势已去,遂倒向北洋军阀,通
电服从北洋军阀吴佩孚,又得兼理四川边防军统筹处处长职务。此时一身兼七职。
翌年任四川印花税处会办,间年9月,任四川印花处处长o

1928年任四川印花税局局长。

翌年6月,其母病逝,卸职回乡丁忧(守孝),创办“鸿迈实业公司”总机构,分建并、灶、号等盐业生产及盐运企业、公司和广济火柴厂。

1942年复出任财政部烟草专卖局局长。

  张伯卿依附军闹,左右逢源,任什邡县长兼烟洒、征收两局长时,一日见勤务兵擦马灯之纸均系盖有大印的空白完税票证,于是搜尽屋内的空白完税票证贩卖,大发横财。

耗白银四万两,在贡井青杠林修建“张园”私人宅第。

在什邡离任去内江任县长时,什加人民拟在途中截杀。张得知后,采用金蝉晚壳计,发柬大宾豪绅巨商、袍哥头目二天,乘矫马往来川流不息之机,黄昏时易装坐轿山城。

1944年病死重庆,灵柩运回自贡,在内江的裨木镇时,闻内江人民手持扫帚、木棍守候城郊,意欲鞭尸,张氏家人闻讯,立即绕道回自贡市,后葬于建设乡松林坡。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9:57:35|显示全部楼层
张广厚
  张广厚,字天民,易荔丹(1881—1931),富顺县兴隆乡(今自贡市沿滩区)人。清末秀才,不满包办婚姻出走,和但懋辛东汉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法律,后参加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回国,在北京为雷铁崖主编之《民主报》撰稿。加入柳亚子、高旭、陈去病等组织的文学团体南社,常与柳亚子、陈去病、雷铁崖聚论国事,研究诗艺。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文、黄兴出走国外。张光厚鉴于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侦而写成《五月九日之感言》:“欲把山河换冕硫,安心送尽莽神州,君王欢喜生民哭,都在今朝一点头。”

民国4年,针对袁世凯指示劝进的丑剧,又写诗痛斥云:“暗里黄袍已加身,眼前尤欲托公民。纷纷请愿夏多事.个个元勋肯让人J民选竟能容指定,天从何必假因循?杨家家法真堪昭,万代儿孙服莽新。”

《丙辰岁首感怀》,是张广厚忧国忧民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的黑暗现实:“买刀化尽卖牛钱,辛苦贫民敢不然2剥尽脂膏留见血,纳完抒铀不炊姻。生多隐恨输精卫,死仗冤魂化杜鹃。满地疮庚谁过问,愁风愁雨自年年。”
 

民国13年,熊克武委张光厚为遂宁县知事,后任祟庆县征收局长,再任四川省政府秘书。

民国21年因病逝于成都,终年51岁。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20:00:34|显示全部楼层
 张曼伯(1897—1937),学名昌裕,富顺县大城乡人。

1918年,考入熊克武主办的成都讲武学堂步兵科,毕业后任但懋辛部刘伯承团排长、连长。

1926年,任袁品文旅皮光泽团一营营长。驻防泸州,参加刘伯承领导的泸州起义.调任刘伯承部警卫营营长。
泸州起义失败后,编入二十四军五旅,驻防富顺。

1937年,任一二七师三八一旅营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曼伯在军长陈离率领下出川抗日,转战于山西各地。

11月5日,三八一旅奉命驰援晋东,黄昏抵榆次县明嵌村.与日军骑兵遭遇,展开激战。
张曼伯指挥全营官兵同仇敌侣,拼死杀敌。

次日下午,旅长杨宗礼及七六一国团长陈臃,七六二国团长阂迪生均先后负伤撤出。张曼伯代理团长,串全旅残部继续与敌血战,给敌以重创,所占阵地工事被敌饱摧乎,仍顽强坚守,寸土不让。在伤亡惨重粮弹殆尽突围时,张曼伯中弹牺牲。灵枢运回四川,沿途城市民众皆举行公祭。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20:04:04|显示全部楼层
 赵熙(1867一1948年),字尧生,号香宋,荣县城北郊宋家坝人。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秀才。

光绪十八年(1892年)赴京会试取为贡士,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国史馆协修、纂编等职。

1909年调任江西道监察御史。

1912年,他厌恶袁世凯为人奸诈,弃官去日本。

回上海后,与熊克武、黄复生、王子YI去南京,助熊购买军械讨袁。

民国3年(1914年)携全家返故里定居。

  赵熙17岁开始执教乡塾,26岁任荣县风呜书院山长,30岁任重庆东川书院山长,36岁时应泸州经纬学堂之聘任监督。

民国19年(1930年),他联络县中文人黄觉、虞兆清等创办“文学舍”自任舍长,主讲诗赋词章及书法。文学舍开设课程,经史、国文、书法、子书、英语、数学。他亲自命题,要求学生每动笔墨,超脱庸低务求文雅。

1932年,文学舍用捐款在“万仍宫墙”前新建图书馆,他撰写“藏书记”,并建石碑一座。

  赵熙从小爱好书法,早年临革颜(真卿)、柳(公权),中年效法苏(东坡)、黄(山谷)。闲居故里后他转革魏碑,间习欧(阳倍)、褚(遂良)。

1917年以后,乃融诸家为一体,自成一派。时人称为“荣县起字”。

民国7年(1918牢),赵熙始作画自怡,或赠亲友,或存留家中,外人不易得手,故十
分珍贵。

1942年冬抗日期间,冯玉祥将军来荣县募捐。时赵熙患目疾,视力极差,仍欣然奋笔拔墨字画,义卖助国。

  民国6年(1917年),赵熙主纂《四川通志》,1919年,主持重修《荣县志》。他中、晚年主习诗危研究佛经,即便年老目疾,仍不倦学。  他著有《北游集》诗137首。

民国37牢(1948年)10月,赵熙病逝故里,终年81岁。

赵生前著《香宋词》3卷、《香宋词前集》2册。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20:04:43|显示全部楼层
 赵熙(1867一1948年),字尧生,号香宋,荣县城北郊宋家坝人。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秀才。

光绪十八年(1892年)赴京会试取为贡士,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国史馆协修、纂编等职。

1909年调任江西道监察御史。

1912年,他厌恶袁世凯为人奸诈,弃官去日本。

回上海后,与熊克武、黄复生、王子YI去南京,助熊购买军械讨袁。

民国3年(1914年)携全家返故里定居。

  赵熙17岁开始执教乡塾,26岁任荣县风呜书院山长,30岁任重庆东川书院山长,36岁时应泸州经纬学堂之聘任监督。

民国19年(1930年),他联络县中文人黄觉、虞兆清等创办“文学舍”自任舍长,主讲诗赋词章及书法。文学舍开设课程,经史、国文、书法、子书、英语、数学。他亲自命题,要求学生每动笔墨,超脱庸低务求文雅。

1932年,文学舍用捐款在“万仍宫墙”前新建图书馆,他撰写“藏书记”,并建石碑一座。

  赵熙从小爱好书法,早年临革颜(真卿)、柳(公权),中年效法苏(东坡)、黄(山谷)。闲居故里后他转革魏碑,间习欧(阳倍)、褚(遂良)。

1917年以后,乃融诸家为一体,自成一派。时人称为“荣县起字”。

民国7年(1918牢),赵熙始作画自怡,或赠亲友,或存留家中,外人不易得手,故十
分珍贵。

1942年冬抗日期间,冯玉祥将军来荣县募捐。时赵熙患目疾,视力极差,仍欣然奋笔拔墨字画,义卖助国。

  民国6年(1917年),赵熙主纂《四川通志》,1919年,主持重修《荣县志》。他中、晚年主习诗危研究佛经,即便年老目疾,仍不倦学。  他著有《北游集》诗137首。

民国37牢(1948年)10月,赵熙病逝故里,终年81岁。

赵生前著《香宋词》3卷、《香宋词前集》2册。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20:09:18|显示全部楼层
郑义发(1895—1960)

  郑义发,人称郑抄手,贡井人。幼年家贫,19岁到成远面馆当学徒,出师后在贡井自营抄手面生意。

30年代初,到自流井三圣桥帮一家面店做擀面工作。

民国23年(1934年)开始,自备担子卖抄手、面.常在三圣桥、牛氏巷、兴隆街等地穿街走巷叫卖。他卖的面和抄手,顾客都爱吃.特别是抄手,更是细腻化渣。郑抄手之名,逐渐传开,生意日益兴旺。

  民国34年.郑在西秦会馆侧面正式开店营业。所卖抄手味美可口,顾客特别多,利润积累很快,数年问,在兴隆街(今竹棚子98号)买到一座住宅。
 

解放后,50年代中期,参加公私台营后,仍沿用“郑抄手”的店名在三圣桥营业,郑任店中主厨人,继续坚持优质服务,获得普遍赞誊。

1960年郑义发因病去逝,时年65岁。“郑抄手”,所以能驰名远近.一是抄手皮制作桔细,使用城量适度,做出的面皮海面耐拉,包的抄手成船形,不破不散。二是用树考究,其馅所用猪肉全是猪前夹剔去排骨后的肉,肥瘦相间.外加用大金钩,化渣灾口。

制作时,先用刀将肉剁成肉泥,改进钵内加水、鸡蛋清和食盐,用力向着一个方向掸成胶体状,然后用温水把金钩发泡,切成细末,再均匀地微益在肉泥上面。包抄手时将两者搅拌使用。

三是注重原汤,佐料齐备,熬汤的方法,主要用猪骨头、猪肉先在沸水中众去血水,放进场锻加姜和干木鱼,烧沸后撇去泡沫,用微火熬成乳白色。抄手起锅即舀入原汤,再加上味精、辣淑油、花椒粉、芝麻面、芽菜末、口沫酱油、化猪油、葱
花、碗豆尖等佐料。

这样的制作方法,是“郑抄手”独特的技艺。做出的抄手,其特点是皮薄馅多、质滑爽口、微辣鲜香。为自流井人所乐道喜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郑义发病死后.‘郑抄手”店仍作为传统技艺保存下来,使这一地方名小吃不致失传,继续为丰富自流井人民的生活服务。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20:12:35|显示全部楼层
郑用之又名竣生(1904?一1983),富顺县黄市乡(今自贡沿滩区)人。

富顺县立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朝阳大学。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

民国1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与本县毛另谋、史伯英为同期同学。曾随学生军参加惠州战役,被派任东征军连党代表。

毕业后参加北伐军,北伐胜利后,离开军界,在上海从事电影活动,逐渐崭露头角,又创办《大陆日报》。“一.二八”揪沪抗战时期.他冒着枪林弹雨拍摄抗日将士与日军激战的壮烈场面,编印出《湘沪抗战大画刊》,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人民的必胜信念。

随后,受命成立南昌行营电影股,负责军事新闻片的拍摄和巡回放映。

民国24年电影股改组为武汉电影制片厂,受委为厂长,在财力不足,物质困难的条件下,他延揽电影演职人才,艰苦创业,开展制片。民国26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武电”改称中国电影制片厂,陆续摄制成《热血忠魂》、《八百壮土》等鼓动全民抗战的影片,受到全国军民的欢迎。

民国27年,“中电”随国民政府迁重庆后,郑用之常率战地摄影队赴全国各战区,实地拍摄日军侵华暴行和前线将士英勇抗战的新闻实录片,分送同盟国,并在国内各地放映。他十分关心话剧活动,在重庆联络优秀电影、话剧界人士,组织中国万岁剧团,兼任团长,连续上演了《为自由和乎而战》、《国家至上》《雾重庆》、《蜕变》和歌剧《欲子》等大型舞台剧。在通远门外黄家,营造“抗建堂”,作
为公演话剧、歌剧的基地,使话剧运动获得辉煌发展。

  由于抗日宣传的功绩,郑用之被招升少将军衔。抗战胜利后,赴美国考察,撰著《电影方法》,后即居住美国。

70年代初列台湾,任中央电影制片厂顾问,与同乡毛一波、陈翰珍并称三者。

1983年12月因车祸逝世于台北。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20:15:04|显示全部楼层
钟干(1892—1951),字倍恒,国民党员.四川省新繁县人。

1913年,毕业于成都军官学校,历任川军连、营长,中校团附,二十四军第八混成旅上校参谋长。

1929年,第八旅驻防荣县,钟于兼任荣县、威远县长。

在全县农村推行“绥靖政策”,实行五家连坐具保,授与乡镇团总生杀大权,镇压群众。

1个月内,共产党员程觉远、曾莱等30余人被捕。

9月28日,于西门坝公开枪杀牛届乡共产党员周国新。

10月10日,杀害高山农协会领导人李清海、黄占远。

11日,将商山农协赤卫队文队长邓进高严刑惨杀于狱中。

仅在第六区就杀害46人,在正安乡杀害30余人。

1930年10月4日(旧历八月十三日).荣县全县农民武装暴动。

l0月5日,钟干在城内后山广场枪杀中共威远县委书记张涤痴,在青坝铺杀害中共荣
县西路区委委员熊思友。

钟干在荣县任职两年多内,杀害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农协会员、革命学生和革命群众860余人,监禁800余人。

1931年10月,钟干调离荣县,任成都市政府财政科长,省参议员、县参议长等职。

解放后钟干被押回荣县,1951年1月19日,荣县人民法庭判处钟干死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0:26,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