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lylq|查看: 90595|回复: 212
[城市] 

自贡

 [复制链接3熊猫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0:01:54|显示全部楼层
萧水升,号平斋。富顺县人。情道光年间贡生。

道光十六年(1836),富顺知县邓仁堑以文庙年久失修,亟需修茸,特请萧永升等县绅商议培修事宜,萧永升认为文庙关系富顺“文章风水”,是桑梓教化之所、慨然请由其个人捐资重建。

当年就原址拆除旧庙,派人赴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取回孔庙图纸,令子侄赴雷波县山区运回巨木,并向江西景德德镇定制琉璃筒瓦,亲自督工修建,共历时四年多的时间,耗资三万二干余串(合银三万余两)。

新建成的文庙,布局合理,体制宏伟,殿宇巍峨,工艺精湛,闻名川中。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0:05:22|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萧孝泽(1912—1944),字海梁,富顺县琵杜乡人。少年时就读于成都石室中学。“九一八”事变,国土沦丧。萧孝择立志救国,毅然辕学从军,赴宜宾考入第三十儿军军事学校。毕业后调任川军二十八军邓锡侯部任排长、连长、副营长。

1935年,调江西星子县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受训,后派往河南安阳县任军训教官。

1937年初,调河南省保安司令部高中学生军训团任中队长、大队长。“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调任河南禹县自卫团司令。

1939年,任豫西师管区第四补充团副团长、许昌国民兵团团长。

1942年,调成都中央军校高教班学习,

1943年2月,派任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部任少将高参兼参谋长,在河南省灵宝、陕县、?池、新安一带担任黄河防务。

1944年春,日军调集14万大军向豫西进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放弃洛阳西退,致使原定在洛阳与敌决战的李家钰、高树勋等6个集团军的防线崩溃。日军乘虚追击,李家钰指挥第二十六集团军的4个步兵团,在云梦山抗击日军,掩护友军西撤。李部退至陕县秦家坡,再与敌军遭遇,萧孝泽与总司令李家钰、上校副官周鼎铭等力战殉国。

198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向其遗属王藻如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0:21:1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谢  持
  谢持,字慧生(1876—1939),富顺县城郊东湖乡人。世代务农,清季,祖父以农耕不足养家,始在县城兼营小叶烟店。

谢持因家境贫寒,7岁发蒙入学即兼作学徒,10岁后,每天下乡挑柴入城赚钱助家用,终因劳动误学,20多岁仍学无所成。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考入本县江阳书院求学,学业始有大进。

次年,应县考中秀才。这时,家境日窘,遂专意从商以养家口。
  光绪二十六年(1900),富顺大旱.知县玉启却唱连台大戏为母祝寿,谢持上书指责,知县恼羞成怒,欲捕之问罪,亡命走泸州,考入经纬学堂。学堂监督赵熙、学监周孝怀均系具有维新思想的爱国学者,在他们的影响下,谢持产生了革命思想。

光绪二十八年(1902)毕业后随周孝怀去成都任职。

光绪三十一年(1905)受委创办富顺县第二官立小学堂。少年任事,不诺世故,结怨于县城绅董,先被控为煽动县人捣毁巡警署,复被控贪污办学经费,以致省里派员查处,被迫去职。

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谢持经黄夏生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受命为富顺县分部长。是年夏,在省城任商务总局文案,利用合法身份在成都学界、政界从事革命活动,由于他考成持重又有谋赂,受到党人普遍尊重。

九月,同盟会四川支部议决,于十月二日在成都举行武装起义,推熊克武为总指挥,夏之时副之,谢持则居中默运。

事泄,同盟会员被列为通缉,纷纷逃往上海,四川支部亦迁往上海之蜀商公所。谢持去沪后,即被聘为上海公学学监。

先是,谢持在四川时、曾参加成都高等学堂、师范学堂学生党入为主体的“小团体”──实业团,及至宣统元年,上海清吏大肆搜捕同盟会员,情况紧急,遂与小团体成员去陕西风翔县兴办农牧场以避风险,次年冬,通缉稍缓,回四川。
 

  宣统三年(1911)春,谢持以巴县女子学堂教职为掩护,和党人杨沧白、朱之洪、张列五等秘密发展组织.聚积革命力量。

11月22日,成功地举行了重庆起义,建立蜀军政府,公推张列五为军政府都督,夏之时副之,谢持为总务处长、综理民财政务。

民国元年4月,成渝合并成立四川军政府,谢持改任总务处副处长。

次年初,被选为北京国会参议院议员,3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于上海车站、党人无不痛根,皆欲除此国贼。

5月,谢持由蜀赴京时,参与了黄复生及宋教仁秘书阂予觉等组织的刺袁活动。阂予觉叛变自首,袁世凯以“血光团”罪名逮捕谢持,因参议院抗议滥捕议员,血光团又查无实据,获泽。后闻袁欲派人刺杀,谢持得吴玉章送路费700元.乘“筑本九”出走日本。

民国3年,孙中山在东京重组中华革命党,恢复同盟会精神,再举革命,谢持被任命为总务部副部长兼四川主盟人,负责总部党务及经费开支。由于他刻苦勤勉,忠诚倍笃,深为孙中山所倚重。

民国5年袁世凯病死,黎元洪恢复国会,谢持奉命回国,在北京以参议员身份从事革命活动。

民国6年7月,张勋夏辟,孙中山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护法。9月,孙中山就任广东军政府大元帅,委谢持为元帅府参议及代秘书长。

民国7年.军政府实行总裁制,孙中山去粤,谢持以司法部长代理部务.兼代孙中山总裁事务。

民国8年,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谢持为党务主任(部长)。

民国10年,孙中山就任广东政府非常大总统,谢持任秘书长。次年,黎元洪恢复国会授以嘉禾勋章,谢持拒绝不受;

在此期间,他着手恢复了中国国民党北方党组织。孙中山致谢持函云:“兄在京奋斗,伸张正义不少,甚为慰念。”

民国12午,陈炯明被驱逐,孙中山重返广东.令谢持留上海总部,付以“孙文”印曰:“凡党中应总理签名处决者,悉以委之。”

又由广州拍发电令;“委任谢慧生为全权代表,执行中国国民党党务事宜,总理孙文。”

  民国13年1月,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定谢持、汪精卫、胡汉民、林森、李大别组成五人主席团。尽管谢持一直反对联俄联共,由于会前孙中山把阻挠改组的张继拘禁起来,又把冯自由开除出党,故谢持未敢发难。

在这次代表大会上,谢持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五名监委之一。会后不久,谢持和张继、邓泽如以中央监委身份联名向孙中山提出了《弹劲共产党案》。

在《致中央执行委员会书》中称;“现查得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大会决议及宣言……其言论行动皆不忠实于本党……请从速处分。”强调:“为本党生存计……决不宜党中有党。”

6月25日,谢持又和张继以中央监委身份正式同苏联代表、国民党持别顾问鲍罗廷进行谈话,公开表示反共立场。由于孙中山坚持联共政策,这次反共活动被平息下来。

  民国14年3月,孙中山病逝于北平。11月,谢持和张继、邹鲁、林森等14名国民党中央执委、监委和候补执委在北平西山碧云寺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届四中会”,通过了《取梢共产党员的国民党籍宣言》、《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李大刽等通电》、《顾问鲍罗廷解雇案》、《总理逝世后关于反对共产派被开除者应分别识复党籍案》、《中央执行委员会暂移上海案》等十几个宣言、通电和文告.并在上海另立中央党部,宣称要停止广州国民党中央的职权。

民国15年1月,坚持联共政策的广州国民党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弹劲西山会议决议案》,把谢持、邹鲁水远开除党籍。谢持等针锋相对,也在上海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广州国民党中央下令通缉叛党分子归案严办。

同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发动了反共信号,谢持、邹鲁给他拍发了贺电。

  民国16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公开反共,宁、汉、沪合流。谢持被选为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党中央监委。

民国19年2月,蒋介石非法拘禁立法院长胡汉民,孙科等遂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谢持被遥推为政府委员。由于蒋介石实行独裁,打击排斥异己,是年8月反蒋各派联合起来在北平召开中央党部扩大会议。谢持代表西山会议派参加。会议推定汪精卫、
谢持等七人组成常务委员会;又组织北平国民政府与南京对抗,推阎锡山为主席,谢持等为委员。

九天后,张学良拥蒋率军入关,北平政府垮台,谢持入天津租界避祸。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谢持星夜白天津南下,呼吁各派消除隔阂.团结抗日,促进了党内的团结台作。在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再次被选为园民政府委员会中央监委。

  自民国20年底谢持患半身不道后.一直在上海养病.解除了蒋介石的疑忌*

民国24年,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抱病参加,利用自己的影响,说服西南政务委员会成员解散组织,服从南京政府领导,又催促西南各省党人“消除隔阂”,参加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再度被选为中央监委和国府委员。

民国26年,谢持由上海乘轮返回四川,路经南京下关时,蒋介石亲自登轮送行,以示殊遇。

  谢持回川后,先住重庆,不久迁成都,民国28年4月16日病故于寓所,终年65岁。

国民政府明令国葬,葬于成都外东眠江林场墓园。邹鲁为之撰写《谢待墓表》。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0:28:35|显示全部楼层
 熊  过

  熊过,字叔仁,号南沙,富顺县人。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进土,选翰林烷庶吉士。历官兵部员外郎、?祭司郎中至礼部郎中。

学识丰富.博通经史,所为文章,典雅朴奥。其诗文与内江赵文肃、成都杨升庭、南充任少海合称西蜀四大家;

又与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任掐、李开先、吕高等号嘉靖八才子。

嘉靖二十年(1541)太庙火灾,熊过供职礼部,上书言事,被贬筋云南白盐井任副提举,时四川杨升庵已墒戍云南多年,熊与之过从甚密,造成忘年交。

熊过贬谪期中,遭人攻?,再滴谪降为吴兴判官。

嘉请二十六年(1547),又遭诬告.削职为民。

以后,熊过隐居硼泽山,闭门读书,专心著述,为杨慎校订完成《五言律犯序》、
并撰成《周易象旨决录》、《春秋明志录》两部学术著作。

晚年,将自己部分文稿交其门人严清汇为《南沙文集》八卷,刻印传世,这部文集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8:32:45|显示全部楼层
 徐思平(1896一?),字少章、孝匡,荣县人。

1896年,出生于大佛山荫徐宅。

1911年.考入成都陆军测绘学堂学习。

1914年,分配在测绘局任科员,成都测量学校助教。

1918年.于北京中央高等测量学校高等科学习。

1926年,东渡日本入陆军士官校司炮科学习。

1929年,毕业回国,任川军第二十四军少将炮兵司令。

1937年.去欧洲6国考察军事,回国后曾在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七军、川康绥署任参谋处长、军务处长等职。参加了武汉外围防守战役的筹划和指挥,后调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任中将高级参谋,被派任川、黔、湘三省军队校阅主任委员。

1940年,调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任大队长,同年秋至1944年7月。历任隆富师管区司令、四川军管区参谋长。

8月,调军政部任兵役署长。

11月,兵役部成立,任常务次长。

1946午,国防部成立兵役局,任兵役局长,被美国列入《世界当代名人传记》。

1948年,调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任秘书长。

1949年.去台湾,任国防部计划局副局长至病逝。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8:49:16|显示全部楼层
  颜蕴山

自贡盐业生产发展史上员著名的工匠、井盐技求的一代宗师。
 

  颜蕴山(1826—1899年),系自贡盐业家族“颜桂馨堂”发家人颜昌英胞侄。孩提时即常在自流井盐场玩耍,对井灶生产甚感兴趣,耳濡目染,日渐熟悉。

成年后即在颜昌英的水兴井学习凿井技术,天资助颖,独得心传。

在颜昌英的默许下,他决心在桂馨堂之外谋求发展。

清代咸同年间(1851—1874年)及光绪初年,颜蕴山一直是自贡盐场首屈一指的盐业
家族王三畏堂的雇员,曾出任王三畏堂所拥有之扇子坝18眼井总坐办。

1870年.颜蕴山对王朗云已凿达236多丈仍不见功,已决定停凿的生财井进行研究,断定深层必有黑卤.乃瞒着王朗云继续凿进,到296井丈时凿到黑卤层位。颜蕴山随之发明“深井浅推”的汲卤工艺,极大地提高了卤水产量而名噪一时,为王三畏堂创造了巨额财富,占有和垄断先进的井盐技术.是王朗云发迹的一个重要原因。

颜蕴山即是王三畏堂雇员中最有权威、技术最为精湛的技术人员,他对井盐生产技术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颜檀山修治井技术甚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一生创制和改进了不少凿井、固井、修治井和打捞井下落物的工具。他认真钻研井盐生产技术和工艺。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常用泥土制作各种工具模型,研究工具性能,推敲改造方案,改变结构形制。他经常分析井下情况,对王三畏堂名下的盐井了若指拿。

他根据不同盐井的井况和各种井下事故的形势,能相应变更工具的构造及零部件,准确及时地进行井下作业。他对各种工具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

盐场有名的用以打捞井下落59等物件的工具“伯肩”.即经过颜蕴山的改进,更为灵活,极大地提高了捞取井下落物的效能。每当盐井出现井病或发生事故之时,颜蕴山便端坐井头,从容指挥,常能迅速修治井病,排除事故,正常生产,从而增强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颜蕴山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盐矿地质知识,他能根据露出地表的岩石情况、植物生长状态、山形水势等,判断地下有无卤源,准确地选定井位。在井成之后.又能通过分析生产情况,判断井下蕴藏的卤水盈枯趋势。

大安地区的三生井,是在道光年间由陕西商人租借王三畏堂的土地铁办的盐井。凿至220井丈时见功,产黑卤,但产量一直很少.在契约所定年限期满后交还王三畏堂继续生产。

1878年,颜蕴山在全面分析该井井下情况后,认为下面还有主要的储卤层,于是提出了加深三生井的方案。获准后即进行凿井。当加深至270井丈时。由于凿到了黑卤主要储层,卤水竞自喷出井。每日子时、午时喷出的卤水甚高,达一年之久。

直到1880年,三生并才不再喷水,改用大车推汲。水位涨到170丈,日产达150担。此例足可说明.颜范山掌握了调熟的井盐生产技术.对盐业生产的贡献是巨大的.给王三畏堂创造的财富也是巨大的.其它以颜蕴山为井口管事的盐井如天海井、金海井等.也因其治并有方而保持了高产稳产的纪录。
 

  颜蕴山不仅有高超的凿井、修治并技术.而且在井场土木工程建筑方面.也颇有造诣.技艺超群。他设计修造的井基并房,砌筑的石坎,布局合理且待别坚固。扇子坝地区的三生、金海等井,大坳口地区的大源井,虽然后来因停止生产拆除了井房廊厂。但直到解放后,尚能见列这些井址壁立的石坎和长达丈余的条石依然如故。历时百年,屡经风雨雨打.仍无一处垮塌。

  颜蕴山在世时,生活习性奇特,无论寒冬酷暑,每天必须洗一次热水浴。食量十分惊人.每智能食一鸡一肘。王朗云对颜蕴山重技爱才,对其嗜好无不满足.日常以宾礼相待,并且在三生井为他修建专门浴室.配备专门厨师。

颜蕴山因其身矮、须长.而又排行在三.时人称为“颜三土地”。

他在井盐技术方面,精巧超群,冠于盐场,当时即已闻名退还。一代宗师颜蕴山死后,盐场的井盐生产工匠们,因推重和尊祟他独到的桔湛技艺,每多供奉“颜
公蕴山香位”的木牌于井口土地之例。每当凿井开工或排除井下事故之时,井口管事、山匠等匠作投工.均焚香膜拜.以求颜公蕴山神助庇佑。

可见.颜蕴山确实是自贡盐场井盐技术的杰出代表人物.在他身上体现了历代盐工的聪明智慧和首创精神。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9:07:56|显示全部楼层
  易德尊

  易德尊,字显仁(1896—1960),富顺县九洪乡〔今自贡市沿滩区)人。共有祖遗水田旱地2654亩(田2123亩、土53l亩),分布在全县4区6乡,年收谷祖2400多石(合42万公斤)。是富顺第一大地主. 

从其父起,易家三代单传,易德尊40岁得子,故特别注意积德行善。

每年农历年关前,都要发放食米,救济孤寡老人和赤贫户。

无钱医病的穷人求告,他给条子到药店免费检药,由他结付;

对死于路边无人收尸者,亦常购尸板掩葬。

民国25年至26年,大旱,俗称“丙子干丁丑”,曾在县城和邓井关设粥厂施稀饭、锅魁救济灾民。又捐钱米培修九洪乡到邓井关的石板大路,以工代赈。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9:12:13|显示全部楼层
余贯文(1877—1963年),名福宝,字焕文,富顺县沙坪场(今自贡市沿滩区卫坪乡)人。

他幼年家贫,资质聪敏,及长好识谐,善谈吐,襟怀广阔,不困于书。

  余贯文出卢庆家门下,清末优行廪生。

科举制度废止后,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先后在富顺、宜宾、自贡等地执教50余车。他热爱家乡,在富顺县立中学任教达11年之久,深得县人尊重,学生爱戴。他治学严论所教语文,备课结合实际,讲课旬酌字斟,批文认真负责,深受学生欢迎,学校争相延聘。他喜欢文学,生前作碑铭、墓志、撰记、诗词2卷,惜遗失未传。

  余贯文品德高尚,热爱祖国。芦沟桥事变后,他常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学
生。

民国28年(1939年)秋,在县内抗日除亡将士纪念大会人他义愤填唐,慷慨陈词,
呼吁在富顺县城中心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碑,碑前用巨石刻汉奸汪精卫、陈壁君跪像,以增强人民爱国思想,提高抗战意识。经学校积极策划,在当局同意、群众支持下,于后街市中心花园立碑刻绘。

抗战胜利后,惜因整修街道被拆去。
 

新中国建立后,余贯文任四川省文史馆员、富顺县政协委员, 

1963年病故,终年86岁。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9:15:35|显示全部楼层
余曼白(1918一1968)

  余曼白,原名余祥霖,湖北省竹山县人。青年时代喜爱苏曼殊诗文和齐白石国画,进改名曼白。他擅长金石雕刻,工艺书法绘画.对词章亦颇有造诣。

民国33年(1944年),飘泊到四川,

民国35年应友人邀请来到此地。到市之初,在正街民意茶园展示其书法和金石作
品,颇得艺术界人士的好评。

民国37年应聘于夏洞寺(今市工人疗养院驻地)元瑞职业学校任教,不到一年该校停办,又列贡井旭川中学任课。

民国38年任高峰寺小学校长,因待遇微薄,在三圣桥(今解放路东段)一家茶馆挂牌“治印”.谋取额外收入,寄回老家瞻养家 

 解放时,他失了业。

1950年寄住孙尔嘉家中,每天在三圣桥刻字营生,因顾客稀少,生活非常清苦。

1951年,经市文联主任张宇高推荐,为市皮席厂绘出送莱比锡博览会展出的古典花纹图案,得到外国友人的赞赏。

这时,他见报纸上出现剪纸,即行试剪,并虚心向人求教,不断改进,其剪纸终于在自贡成为一枝独秀。余曼白也成为自贡剪纸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备受美术界人士酌赞许,常为省、市报纸所刊载。

1956年,进入市手工业联社从事剪纸设计。

1958年转到市工艺美术合作工厂工作。次年到工艺美术服务部.除自己创作外,还培训一批青年学生。
 

  196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为其出版《余曼白剪纸图案集》专集。余曼白被命名为能工巧匠,并成为自贡唯一的一名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还被推荐为第三届市政协委员。

  1965年,他培训的学生已有14人,美术服务部剪出的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作品日平均一千件左右,品种有数十种。这些美术品,远销成都、重庆、北京、上海等地。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剪纸作品被诬蔑为“封、资、修”产物,停止生产.余曼白受到严厉的批判。

1968年8月11日,含恨逝世,时年50岁。

  1983年12月,余曼白家乡湖北省竹山县文化局、县志办公室和县文化馆联合举办他的作品展览,展出其一生酌主要作品380余件,近1500幅,受到家乡人民广泛的注目和赞赏。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19:37:02|显示全部楼层
 余述怀(1883—1947),字仁禄,原籍威远县向家岭黄石坡人,出生于1883年11月4
日。

其父发荣为农村裁缝,兼种少量土地,家贫。

父死后,弟兄五人各谋生计。

1902年来自贡,后在自流井正街崔某山货铺当学徒,崔见共聪明能干以女许之。

翌年,在其岳父崔汝华扶持下,开始独立经营山货酱园,随后经营井灶。

1904年,崔某集资四十股,计铜钱两千吊,顶得贡井长腰摊李姓协和盛山货酱园铺,崔任经理,余述怀参与经营而来贡井。

  1907年,因酱园生意萧条,众夥退股,余独揽经营,盐商王和甫将海流井全部抵佃给余述怀,从此,余走上经营盐业为主的道路。余全力以赴,家业日增。

1923年,将贡井源昌视旧址改建为四面厅住宅“天禄堂”,成为企业管理的总机构。

  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盐场沦陷,川盐济销湘楚,自贡原停堆停煎的井灶纷纷起复。盐务机关对盐商起复井灶采取贷款扶持,余述怀抢先申请恢复一批井灶,获得巨额贷款,首先创建大昌灶炭灶百口(原有16口),起复成诲、宝善、鼎新、大江等黄卤井,租佃永江、龙涌、东源、生海等黑卤井,火灶亦随之增添,有东源火圈100多口,燊海40口,生海8口;顶办干泰制盐厂平锅2口。除平锅外,共拥有火圈400口,为西场之冠,一跃而为西场盐商之首。
 

  余除经营盐业之外,还兼营他业,利不外溢。独办或与他人联办煤矿、厂、木广、粮食、酿造厂、盐业运输站等。其井灶所需生产和生活主要物资,办厂店供给。
 

  其经营方式灵活,能联营则联营,能自办的自营,做到自产、自运、自销,并着重了解行情,派人外出收集,抓住时机购进。每年新粮上市,大量收购米谷。威远小煤窑资金周转失灵时,以低价购进好煤,并及时收购油麻。储备的粮、煤、油等,可供井灶半年食用,不受物价波动影响。以其在盐业中所占优势,常以低价购卤,高价卖出,当时卤水每扭9角,他以现金4角购进,高于6角卖出,并以协和盛酱国货物售抵卤价,获双利阅。为了获得大量无息周转资金,常向灶方预收卤价,对井方则拖欠卤款,以加速自身资金周转。

1943年,乘其长子厚钦在美国留学之机,在加里福尼亚洲开设“天禄兴业贸易公司”,购回花旗人参、手表、铜绳、汽车等回国销售,获得厚利。

1944华,以三亿元法币按顶军阀唐式遵的“四川建设银行”,在重庆设总行,上海、汉口、宜昌、成都、内江、自流井、贡井等地设分行,以部分盐业资本转入金融业,使资金周转更为灵活。此时,余述怀还在富顺、成远等地广置团产,年收租谷1300余石。

  余述坏有其成套经营管理办法没办事机构总柜房于天禄堂,下设总管事、管事分层负责。自任总管事,大权独榄,事必躬亲。所届各企业都建有循环收授,单日双日各一本,轮流送去由他过目签字之后,各单位负责人才能持证去金拒领取日行开支经费;

启用亲朋中信得过而又有办事能力的28人,担任各井灶、盐号、广、矿、行等企业的总管事、管事、经理等职。

如派余银章为海流、水红、龙涌等井的总管事,

余言三为成诲、鼎新、掘江、定海等井总管事;

崔述三为玉龙、宝通的火圈及二官盐垣的总管事;

余秉章为协和盛酿造厂经理;

余若兰为建设银行总经理等。

其时,余述怀所右各厂矿企业单位职工,由抗战前夕的390余人,激增至2220人。为了稳固在盐场所占地位,

余述怀历来对地方军政首脑、袍哥头目、社会名人,无不友好恭敬。上至盐务总局长缪秋杰(剑霜)、市长刘仁庵,下至西场场长何国携,盐警大队长、镇长等均本为上宾。将天禄堂左侧厢房整修得富丽堂皇,作接待上宾之用。

  余述怀理财有方,深感无文化之长且子侄中无一人步入官场。在“积财莫如积
德,积德莫如兴学”及地方有识之士的影响下,乃于1930年与金灿如、宋俊成、江伟堂、曾申之、刁德罕等人筹办育才小学。由余述怀与宋俊成经办。翌年建成一座一楼一底的建筑,黑板、桌竞、教具由余捐赠。

1938年,为解决贡井地区小学毕业生就读中学因难问题,又与宋俊成、何得力、胡少权、黄学周等人商议,创办旭川中学。立案基金由余述怀暂垫1000元,宋俊成600元,胡少权400元。并经自贡市市政筹备处同意,将西场留用税金3000元作为开办经费,同时发动各界捐款兴学。

  1943年,捐款在旭川中学修“述怀楼”教室10间。

1946年捐款400元,修建四川大学化工学院试验馆,名述怀馆。

1947年,修建旭川中学礼堂名剑霜堂。剑霜系盐务总局长缪秋杰号,意在取悦缪氏。

  1944年6至7月,全国国民献金总会会长冯玉样倍夫人李德全来自贡发动献金时,盐业大商唯恐个人捐献数目过大,主张按产量平摊。冯玉样认为,自贡是中外驰名盐都,不乏巨商,若先劝说一二个大户献出巨款,即可带动市民捐献,经市节约献金分会会长市长刘仁庞及川康盐务管理局长曾仰丰商议,决定自流井以王德谦、贡井以余述怀为重点,动员余述怀捐献法币一千万元,余担心数字太大影响企业,又伯得罪当局,诸事难办,左右为难,坐卧不安,思想斗争相当激烈,找胡少权、黄直宗等人商议,权衡利弊,认为献金意义很大,不仅个人可得爱国美名,又可争取政府对自贡盐场的重视与扶持,利于盐业生产的发展。这一主张获得其子厚钦支持。余即决定捐献法币一千万元,由盐局先垫付,然后在盐价中分期付还。

余捐献巨款底以其资金周转困难,向盐局及“国家银行”要贷款,贷购生产原料及重要器材,如钢绳、煤炭等等。钦局、银行有求必应。

其时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所欠的是纸币,手握的是实物,到后来不用多大的力
气即还清全部贷款。

  余述怀献金之后,冯玉祥特精制“今之弦高,献金楷模”之长匾相赠。冯赴余宾诣时,亲笔送以一细,画几个仙桃,并题诗一首祝贺。

同年冬天,由冯玉祥、刘仁庵陪同受到蒋介石召见,并授予金质奖章一枚。

  余述怀生性严肃,对家人和子女的教育要求很严,规定子女不准饮洒、不准吸烟t不准讨小老婆,勉励其好学士进,送其子厚钦上大学深造之后,继而赴美留学。并乘国民党政府召开国大之机,支持厚钦参加威远县国大代表竞选括动,由侄余伯钦负责奔走,设竞选办事处于威远南街集贤旅馆,用重金赔取国民党威远县党部书记长周利群支持,又收买各乡镇长、袍哥大爷四处呼应,使余厚钦当选为国大代表。

  1947年l2月14日,余述怀为办理收交,今其次子远钦去重庆,自中央银行秘密取回现钞6亿元(法币),秘藏于自己的卧室内,熟人刘敦厚潜入其室,余掠醒大呼,刘抓起预先准备好的钥板猛击余头部,盗走现钞一亿元。余述怀头部被击重伤后,经多方名医医治无效,于1948年1月5死亡,终年64岁,安葬于贡井泥塘湾。

1962年,迁葬于威远县中溪河龚家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0:24, Processed in 0.046801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