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持 谢持,字慧生(1876—1939),富顺县城郊东湖乡人。世代务农,清季,祖父以农耕不足养家,始在县城兼营小叶烟店。
谢持因家境贫寒,7岁发蒙入学即兼作学徒,10岁后,每天下乡挑柴入城赚钱助家用,终因劳动误学,20多岁仍学无所成。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考入本县江阳书院求学,学业始有大进。
次年,应县考中秀才。这时,家境日窘,遂专意从商以养家口。 光绪二十六年(1900),富顺大旱.知县玉启却唱连台大戏为母祝寿,谢持上书指责,知县恼羞成怒,欲捕之问罪,亡命走泸州,考入经纬学堂。学堂监督赵熙、学监周孝怀均系具有维新思想的爱国学者,在他们的影响下,谢持产生了革命思想。
光绪二十八年(1902)毕业后随周孝怀去成都任职。
光绪三十一年(1905)受委创办富顺县第二官立小学堂。少年任事,不诺世故,结怨于县城绅董,先被控为煽动县人捣毁巡警署,复被控贪污办学经费,以致省里派员查处,被迫去职。
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谢持经黄夏生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受命为富顺县分部长。是年夏,在省城任商务总局文案,利用合法身份在成都学界、政界从事革命活动,由于他考成持重又有谋赂,受到党人普遍尊重。
九月,同盟会四川支部议决,于十月二日在成都举行武装起义,推熊克武为总指挥,夏之时副之,谢持则居中默运。
事泄,同盟会员被列为通缉,纷纷逃往上海,四川支部亦迁往上海之蜀商公所。谢持去沪后,即被聘为上海公学学监。
先是,谢持在四川时、曾参加成都高等学堂、师范学堂学生党入为主体的“小团体”──实业团,及至宣统元年,上海清吏大肆搜捕同盟会员,情况紧急,遂与小团体成员去陕西风翔县兴办农牧场以避风险,次年冬,通缉稍缓,回四川。
宣统三年(1911)春,谢持以巴县女子学堂教职为掩护,和党人杨沧白、朱之洪、张列五等秘密发展组织.聚积革命力量。
11月22日,成功地举行了重庆起义,建立蜀军政府,公推张列五为军政府都督,夏之时副之,谢持为总务处长、综理民财政务。
民国元年4月,成渝合并成立四川军政府,谢持改任总务处副处长。
次年初,被选为北京国会参议院议员,3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于上海车站、党人无不痛根,皆欲除此国贼。
5月,谢持由蜀赴京时,参与了黄复生及宋教仁秘书阂予觉等组织的刺袁活动。阂予觉叛变自首,袁世凯以“血光团”罪名逮捕谢持,因参议院抗议滥捕议员,血光团又查无实据,获泽。后闻袁欲派人刺杀,谢持得吴玉章送路费700元.乘“筑本九”出走日本。
民国3年,孙中山在东京重组中华革命党,恢复同盟会精神,再举革命,谢持被任命为总务部副部长兼四川主盟人,负责总部党务及经费开支。由于他刻苦勤勉,忠诚倍笃,深为孙中山所倚重。
民国5年袁世凯病死,黎元洪恢复国会,谢持奉命回国,在北京以参议员身份从事革命活动。
民国6年7月,张勋夏辟,孙中山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护法。9月,孙中山就任广东军政府大元帅,委谢持为元帅府参议及代秘书长。
民国7年.军政府实行总裁制,孙中山去粤,谢持以司法部长代理部务.兼代孙中山总裁事务。
民国8年,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谢持为党务主任(部长)。
民国10年,孙中山就任广东政府非常大总统,谢持任秘书长。次年,黎元洪恢复国会授以嘉禾勋章,谢持拒绝不受;
在此期间,他着手恢复了中国国民党北方党组织。孙中山致谢持函云:“兄在京奋斗,伸张正义不少,甚为慰念。”
民国12午,陈炯明被驱逐,孙中山重返广东.令谢持留上海总部,付以“孙文”印曰:“凡党中应总理签名处决者,悉以委之。”
又由广州拍发电令;“委任谢慧生为全权代表,执行中国国民党党务事宜,总理孙文。”
民国13年1月,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定谢持、汪精卫、胡汉民、林森、李大别组成五人主席团。尽管谢持一直反对联俄联共,由于会前孙中山把阻挠改组的张继拘禁起来,又把冯自由开除出党,故谢持未敢发难。
在这次代表大会上,谢持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五名监委之一。会后不久,谢持和张继、邓泽如以中央监委身份联名向孙中山提出了《弹劲共产党案》。
在《致中央执行委员会书》中称;“现查得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大会决议及宣言……其言论行动皆不忠实于本党……请从速处分。”强调:“为本党生存计……决不宜党中有党。”
6月25日,谢持又和张继以中央监委身份正式同苏联代表、国民党持别顾问鲍罗廷进行谈话,公开表示反共立场。由于孙中山坚持联共政策,这次反共活动被平息下来。
民国14年3月,孙中山病逝于北平。11月,谢持和张继、邹鲁、林森等14名国民党中央执委、监委和候补执委在北平西山碧云寺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届四中会”,通过了《取梢共产党员的国民党籍宣言》、《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李大刽等通电》、《顾问鲍罗廷解雇案》、《总理逝世后关于反对共产派被开除者应分别识复党籍案》、《中央执行委员会暂移上海案》等十几个宣言、通电和文告.并在上海另立中央党部,宣称要停止广州国民党中央的职权。
民国15年1月,坚持联共政策的广州国民党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弹劲西山会议决议案》,把谢持、邹鲁水远开除党籍。谢持等针锋相对,也在上海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广州国民党中央下令通缉叛党分子归案严办。
同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发动了反共信号,谢持、邹鲁给他拍发了贺电。
民国16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公开反共,宁、汉、沪合流。谢持被选为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党中央监委。
民国19年2月,蒋介石非法拘禁立法院长胡汉民,孙科等遂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谢持被遥推为政府委员。由于蒋介石实行独裁,打击排斥异己,是年8月反蒋各派联合起来在北平召开中央党部扩大会议。谢持代表西山会议派参加。会议推定汪精卫、 谢持等七人组成常务委员会;又组织北平国民政府与南京对抗,推阎锡山为主席,谢持等为委员。
九天后,张学良拥蒋率军入关,北平政府垮台,谢持入天津租界避祸。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谢持星夜白天津南下,呼吁各派消除隔阂.团结抗日,促进了党内的团结台作。在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再次被选为园民政府委员会中央监委。
自民国20年底谢持患半身不道后.一直在上海养病.解除了蒋介石的疑忌*
民国24年,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抱病参加,利用自己的影响,说服西南政务委员会成员解散组织,服从南京政府领导,又催促西南各省党人“消除隔阂”,参加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再度被选为中央监委和国府委员。
民国26年,谢持由上海乘轮返回四川,路经南京下关时,蒋介石亲自登轮送行,以示殊遇。
谢持回川后,先住重庆,不久迁成都,民国28年4月16日病故于寓所,终年65岁。
国民政府明令国葬,葬于成都外东眠江林场墓园。邹鲁为之撰写《谢待墓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