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鸣 剑 龙鸣剑(1877—1911),字顾三,号雪眉、丰城,原名骨珊。荣县五宝镇人。幼入私塾启蒙,9岁丧父,随伯父沛然宦游他乡求学。
1896年举茂才。
1905年,入成都优等师范学堂读书。
1907年春,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至天津毅然剪去发辫,以示与清王朝决裂。
6月抵日本东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法律,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盟员中的刘光汉,被清朝两江总督端方收买,借故攻击孙中山,声言要罢免孙中山总理职务。
龙呜剑首察其奸谋.护卫孙中山的声誉。
1908年,在吴玉章主办的《四川》杂志上发表诗作,呼吁四川父老警惕帝国主义鹰瞵虎视;又针对立宪党发表《党祸论》,大张革命之气。
9月.奉同盟会之命归国.经越南入云南,于1909年初回到四川,在成都四圣词衔创办法政学堂,以此为据点,联络川西南哥老会首领秦载赓、?达三等,准备武装起义。
10月,被选为四川咨议局议员,曾赋《葬发诗》曰:“……愿汝化为铁长剑,光芒出空穴,愿汝化为血喷天,如洒隆冬雷,洗涝干坤斩妖孽,冲冠奇气无生灭”。
1911年,四川保路事起,呜剑斥立宪党人“川人不如鄂人”的谬论,反对“文明争路”主张,力主“武装夺路”办法,并派人前往各州县联络仁人志士,准备武装起义。
8月4日(农历闰六月初十日),呜剑到资中,以案载旗名义,在资中罗泉并召开四川各地哥老会首领参加的“?堂大会”,商定全省武装起义方略。决定各路群众武装,一律改称同志军,推秦载庚、候宝斋负责川东南起义工作。
川督赵尔丰于9月7日(七月十五日)向保路请愿群众开枪,制造“成都血案”。此时正在成都的龙鸣创立即缒城而出,与朱国琛、曹笃等用数百片木板,上书:“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军速起自保自救”的传单放入泯江(史称“水电报”)顺流而下。
成都发难消息迅速传遍沿江各地,数日之间,10余县20余万同志军涌向成都,包围省城。
龙鸣剑早在1911年3月,就同王天杰等在荣县大办民团.购置军火,积极准备起义。
王天杰参加罗泉井会议后,于9月15日(七月甘三)在荣县五宝镇宣布武装起义。鸣剑发出“水电报”后,连夜赶回荣县,同王天杰集合同志军干余整装北上。
适值吴玉章奉同盟会之命回荣县策动起义,龙、王将县事交吴玉章主持,率部出征。军至双古,汇合县内乡镇民军和宜宾各县同志军3000余人,继续向成都挺进。至仁寿籍田,仁寿案裁员、威远陈孔白和荣县乡军范X、范X等部汇合,共20万众。各首领集议,推秦载赓、王天杰为正、副统领,龙呜剑为参谋长。誓师反清,攻击前进。
至中兴场一带与清兵接触.激战3昼夜,初战告捷。
追至秦皇寺,终因部队缺乏训练,军火不济.供应困难浙受挫。遂决定分兵转攻各州、县,再回攻成都。呜剑与王天杰率部攻克定(今乐山),进军叙府。
起义军所至,秋毫无犯,民众夹道欢呼。
鸣剑不幸在进军途中积劳成挨,卧床不起,留叙府乡间治疗。王天杰率部返回荣县,知县逃跑,复与秦载赓、陈孔白等部汇合,6万余众近入荣州。
1911年9月25日(八月初四),吴五章、王天杰于县学衙。1内召开各界人士会议.宣布荣县脱离清朝政府独立,中国第一个县级民主革命政府成立了。呜剑卧病乡间.闻之欣喜,又掠闻叙府巡防军正向荣县进攻,深感焦虑。认为:防军攻荣,叙府空虚,捣叙.荣围必解,遂抱病召集民团数干人兵分两路向叙府进攻。
前锋将抵叙府之时,传闻情军已占荣县成佳场,鸣剑忧愤齐集,吐血不止。
1911年11月27日,于宜宾徐场杨弯赵家大院含恨逝世,年仅34岁。
入葬时,荣县、宜宾万余名群众自动前往悼唁。
1961年,吴五章赋诗《纪念龙呜剑烈士》:“毕竟英雄入敬仰,万千父老哭忠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