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lylq|查看: 90592|回复: 212
[城市] 

自贡

 [复制链接3熊猫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09:23:59|显示全部楼层
  缪秋杰,字剑霜,别号青霞,祖籍江苏省江阴县,1889年11月9日生干上海。幼年即丧父母,赖舅父孙氏抚养成人。

1908年毕业于北京税务学堂,初在海关工作。

1913年,袁世凯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以盐税为抵押,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缪即于是年由海关转入核核总所任职。因办事干练,熟习英文,为总所会办英人丁恩所赏识,凡有查询事件,缪能准确答对,故有“活档案”之称,旋升任为秘书。

1918年放任命为总所巡视员,由于工作关系,走遍全国重点盐区,掌握了基层具体情况,处理问题常见成效,故被提升很快,30多岁即担任省级盐务稽核部门的领导职务,被当时称为盐务“四大金刚”之一。

  1924年缪任鄂岸盐务核核处长,1929年调任川南稽核分所经理。

时盐税偿付外债,受到汇率亏损.乃开征外债附税每担三角,约可增收银币8万元。缪以此款系新增说目,不能再由川省军阀裁留部分.欲直汇总所.因而触怒军阀刘湘.被调回总所.改任总视察。

1930年调任淮北稽核分所经理,

1934年兼任两淮盐运使。

  1934年,四川盐运使刘树梅被免职,财政部于1935年秋,调缪继任四川盐运使兼川南稽核分所经理。缪即改革盐政制度为“统制自由”。这个办法适合当时川省情况.虽遇阻力,亦坚不退让。实行结果.起到了稳定销岸.推动盐运、保证税收、促进生产的作用.是川盐吏上一项颇见成效的变革。

1936年四川旱情严重.为了救济灾民,倡修盐区公路.绍采取“以工代旧”办法.拨款修建了井内和井荣公路,接通各井灶运道。并修建了釜溪河的船闸,对盐运和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开办盐场福利事业.采用随盐附征经费的办法.建立了自贡、犍乐、云阳、大宁、三台等场职工医院,并捐助幼儿园、灾童教养院及私立学校等。如陶行知办的育才学校.周之攘办的慈幼院,郎德洁办的桂林德智女于中学,西安和扶风的灾童教养院等。

  另外.缪鉴于川盐成本每担高于淮盐二元,但川盐质优味纯,如每担售价仅高一元,即能与准盐竞销。所差一元*则在川盐开征“楚盐贴费”每担一角,用以贴补一元之差额。从而川盐大量运往宜昌、沙市一带,与淮盐竞销,发展了川盐生产。

到1938年日寇侵犯沿海备省,淮盐运阻,原属湘鄂的川淮井销区,变为川盐独销区,于是取销楚盐贴补。其时尚存有楚盐贴补孰49万余元,缪将此款充实教育经费,邀请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苔来自贡,商定将原私立蜀光初级中学增设高中部.拨给经费加以扩充整顿。为了此事,缪镇国民党政府监察院弹勤。以擅自动用公款罪名.给以停职二年的处分。

但不足一月,即由李宗仁、白崇僖致电蒋介石,保缪去桂林任江南六省(闽、粤、湘、佳、浙、颐)盐务持派员。

到1940年,因盐务总局总办朱庭棋迷信“红万字会”(封建迷信教泥),盐政紊乱,影响川盐产运,不能适应战时孺要.蒋介石条令将未免职,调缪升任总办(后改称局长)。时值抗战艰难时期.沿海各省相继沦陷.川盐对军需民食愈显重要。缪主持盐政后.狙抓川盐生产,以自贡为重点,次及犍乐。积极开发卤源,增加产量,充分利用天然气,开辟煤源.添设炭灶,解决燃料不足。对所孺进口的钢丝线、马口铁,则多方设法.从仅有的中缅公路经仰光至昆明转运自贡,克跟重重困难,使川盐达到增产要求。运输方面,充分利用水陆运道,调动并补充各种运具,在香港购回乎板车一部,自装柴油车若干部,添造木船250只,将盐运至省内各地及鄂、湘、陕、斟等省,保证了八年抗战的军需、民食,充裕了抗战税源。

  1940年,日冠控制了淮芦盐后,陕中、豫西地区食盐供应紧张,缪想从陕甘宁边区运花马池盐接济.乃通过国民党立法院委员河道与叶剑英联系。叶剑英考虑,此事对巩固抗日统战有利,将花马池盐外销、换取边区所孺的棉布等日用品,对发展边区经济也有利.同意解决。缪即在重庆海关宴请董必武、叶创英、博古等同志,何匙作陪。共同商妥,盐务总局派代表何世庸前往边区办理,此举在客观上冲破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销。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经济上有困难,缪与何遂不顾当时政局险恶.策措了一笔现款.共同前往曾家岩同公馆,面交董必武同志,向他表示对蒋介石破坏抗战的不满。后来董必武、叶剑英同志赠送他两人延安生产毛毯、白毛线、毛呢衣料作答。

  1942年物价飞涨.为了防止食盐囤积居奇,国民党政府实行“盐专卖”制度,各地设立官盐店.办理计口授盐,采取“民制、官收、商运、商销”政策,在短时期内对盐的产运及民食供应.起了一定作用,但到次年物价上涨愈猛,如不随之调高盐价,则盐的产运均有停滞之虞。

缪一面呈请财政部调整盐价,一面先调场价和运价,以稳定产销运。当时财政部长孔祥熙因畏蒋介石斥责,不敢报批,缪以情势紧迫,遂用总局名义,通电各地盐局再调销价.亦不预告孔知。面总局会办张绣文因争夺名位.特此事密告于孔,孔又惧又怒.立即将缪陈调财政部参事,以张绣文任总办。

1945年宋于文任行政院长,将张免职,仍调缪复任总办。

  对于洋人充任盐务总局会办,省局副职以及洋员制度,绍请财政部呈行政院批隧.几年满60的洋员退休后,即由本国人继任,不再服用洋员,并废止电文账表都用英文为正本的规定,全部改为中文,从而一扫洋人在我国盐务系统的特权。在内部则抵制了“中统”特务对盐务的控制,抗战期间,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循到盐务机关的“缉私督察员”一百余人,另称“一百单八将”。为了削弱这支力量,缪在总局成立视察处,在西安、衡阳设视察室,将中统分于调散。撤销“缉私督察员”编制.派盐务人员刘宗翼任视察处处长.

“中统”头子顾建中为副处长.使其互相牵制,不能成为独立系统,从面逐渐消除了“中统”特务组织在盐各机构内部的控制力量。
 

 抗战胜利,盐务总同由重庆迁回南京后,缪往接收日冠在我国沿海侵占的盐场.特别是日本在台湾经营50多年的盐田、土地、场产设备、运输工具及存盐,全部收归国有,成立了台湾省盐务管理局,开办台盐运销日本。  ’
 

  1946年,解放区有2干吨食盐在运输途中,被盐警缉私队扣留.董必武同志为此专函说明,缪即批令税警团放行。

内战爆发后,上海的“瑞明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共上海局的经济机构.为了掩护其活动,便用缪秋杰、何遂名义出面合办,刘长胜化名任董事。缪的女儿希霞住原因路俭德坊二号,即中共上海局联络机关。

  1948年,国民党“军统”为了控制盐务,派特务头于王抚洲为盐务总局局长,缪被免职。免职后为防暴露,在中共上海局领导的建议和帮助下,缪离北京去香港.并得到刘晓、张执一等同志的照顾,安排住所。

1949年北京解放,绍由港回京,在中央人民政府任参事,继续服务盐业咨询,于1966年10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7岁。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09:25:3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钱绍隆,字仲扶,浙江海盐人。

清康熙于年(1671)进士,十九年(1680)任富顺知县。自省率卒百众人收复富顺,沿途见乱兵祸民,伤心修目,为保护劫后残黎,待冒死向省督呈《详请禁兵害文》,缕陈所见,到任后,掩埋遗骸,周济贫乏,抚慰黎庶,使得安居.在任内又修复废把多年的文庙大成殿、明伦堂。

康熙二十五年(1686)主修《富顺县志》,后升刑部给事中。

死后,入记名宦传。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09:27:5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沈芝琳

  沈芝琳,字少辅,安徽芜湖人。

清同治十二年(1873)署富顺知县。到任后,见沱江自夺锦洲江流下注,水势湍急,冲刷城基。沈集资于迎江门(小北门)外修筑石堤(即关刀堤)拦截,逼江水归入中流,保全自小东门以下至小南门城外之新街、河街、板板桥衔、顺城街以及沿江大片城基免道江水冲毁,功在地方。

关刀堤的设计,符合科学原理,堤身宏伟坚固,迄今已110余年,犹雄屹江边。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09:29:33|显示全部楼层
 史良,宁伯英(1902—1951),富顺县怀德乡人。川南师范毕业。

民国1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政训班,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清党时叛变。

毕业后,历任福建省保安处政训科长、国民党第二十军政工处长。

民国23年任委员长成都行营参谋团政训处宣传科长。

国民政府统一川政后,任四川复兴社机关报《成都快报》社长。后被省长王瑚绪委为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酉阳)专员,改任委员长重庆行营少将高参。

民国38年任重庆答备司令部主任秘书,兼重庆中央军校同学会驻会委员。重庆解放前夕,随毛嘉谋回富顺县,参与应变策划。

12月4日,闻知人民解放军次日进军富顺。当晚随毛嘉谋、简沏等率三个警察中队逃
往县西彭庙山区待祝应变。

1950年在清匪反霸中被捕。12月因反革命特务罪被枪决。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09:37:26|显示全部楼层
宋育仁
  宋育仁,字芸子,晚号道复(1857—1931),富顺县大岩乡人。

幼孤,随伯父读书广汉,18岁中秀才。

光绪元年(1875)张之洞督学四川.创尊经书院,宋育仁与绵竹杨锐、井研廖
平、名山吴之英、汉州张样龄等12人首批被选入院深造。

书院山长玉阎远大奇宋育仁、夸之才比之为“宋王、杨雄”。

尊经书院讲学主张“微言大义”,“温经致用”,宋育仁、廖平均深受影响。以后

廖平写出《今古学考》和《公羊春秋补证后序》.主张尊今抑古、托古改制;

宋育仁亦写出《周礼十种》,其中《周官图谱》为托古改制提出蓝图。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的托古改制思想,即源于廖、宋。

  光绪八年(1882)中乡举,次年讲学于资州艺风书院,又撰《周礼十种》、及《说文部首笺正》,渐有文名,受到翁同和和黄诅荫等人的赏识。

光绪十二年(1886)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由于有革新思想,被翰林院掌院徐桐目为狂才,郁郁不得志。

翌年,写成《时务论》,朝野耳目为之一新。

光绪十五年(1889)任翰林院检讨,数年后,深感革新须重实际,遂撰《时务论外编》,专论外交,又探《守御论》,提出大治军旅以重边防。

  光绪二十年(1894)以参赞职随公使龚照援出使英、法、比、意四国,驻伦敦,深入考察西欧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撰成《采风记》四卷。又多次书奏清廷、献“围医之谋”和“防俄之计”。

是年,中日甲午之战爆发,平绍陆军溃败,黄海海战丧师。时公使龚照援返国述职,宋育仁以代理公使.向英国银行贷款购军舰,募水师,拟偷袭日本长崎,向公使参议,潜师之谋进废。悲愤之余,写成《借筹记》,详述始末。

光绪二十一年(1895),仍供职翰林院,受强学会之聘,主讲“中国自强之学”。

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书清廷,请改革财政,废科举,兴学校,末被采纳。同年春旨返川,刨设商务局于重庆,又开办多家实业公司,一时四川民族工商业莲勃兴起,成效甚著。次年,联络潘祖荫在重庆创办《渝报》,宣传通经致用,变法维新,介绍国外科学技术,为四川报业之始。

  光绪二十四年(1898)赴成都长尊经书院,发起成立蜀学会,与吴之英等创办《蜀学报》,宣传西学。为法国名著盂德斯鸣《法总》作注,并撰成《法总钞案》。

同年,戊戌变法失败,慈福垂帘听政,宋育仁以维新变法罢官,闲居京城。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入湖广总督杨士唆幕,建言整顿财政,重惩贪污,进行一些改革*由是得罪于权贵.竞被解聘,困居京师。
 

  中华民国元年,受聘为北京国史馆修纂、代理馆长。

民国3年,上书袁世凯.要求“还政于清”,遭到拘禁,以“危害民国”罪,押解回川。

回川后,以名儒受聘成都国学院主讲,探成《诗经毛传义今释》、《尔雅今释》、《孝经正义》,又出长?学院。

民国10年,受聘为四川通志局总裁,主倍《四川省志》,应聘监修《富顺县志》。著《论文学方法》。民国20年县志修成,人称《宋志》。《四川通志》初稿苏于同年告成。宋育仁因劳成疾,病逝成都,终年74岁,葬于东山。门人弟子,共聚哀悼,私溢之为“文康”。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09:40:43|显示全部楼层
  涂哲(?一1912),字炳斋,富顺县安溪乡人。清末秀才,喜读孙、吴兵书,家贫.设塾教书为生。

情光绪三十三年(19D7),经李某介绍加入同盟会,组织哥老会,聚集革命力量。

清宣统二年(1910)八月,参加川东南起义,遭水宁道缉捕,弃家远走云南。

清宣统三年(1911),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涂哲回川参加保路同志军。9月,同志军统领王天杰任命涂哲为统带,于石灰溪聚集煤炭工人及哥老会员等2000众人,组成同志军。

富顺、南溪两县知县派兵围剿,徐军被击溃,退入红岩。不到半月,归者日众,军威复振。旬日后攻打南溪县城,南溪知县弃城逃走,涂部入城会同南溪城内绅商人士宣布独立,涂哲任南溪军政府军政部长。

1912年1月12口,滇军进驻富顺县城。涂哲孤身入滇军,晓以军民不宜互相残杀
之大义,滇军伪与周旋,发动突然袭击,逮捕涂哲及军政府都督张桂山、副统带范?、参谋长范模。

张桂山越狱逃脱,涂哲、范?、范模被杀害于土主山(钟秀山)下。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09:43:36|显示全部楼层
王  楠

  王楠(1904—1967年)字庆生,自流井人。

民国8年(1919年)秋,王楠考入自流井公立高等小学校。时值“五四”新风吹遍全国,自流井、贡井地区成立学生联合会。王楠与邻居少年张博诗当选为负责人,积极组织游行、演讲、检查日货等活动。在活动中王与另一同学苟水芳结为好友。

1926年,王楠与张博诗、苟永芳同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他们参加左派学生组织,与校内国家主义派组织进行斗争。

1928年2月16日,成都军阀杀害张博诗。

1934年,担任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的苟永芳也英勇就义。

王楠不顾个人安危,托人为烈士收尸,  并把烈士的老父接到家中供养十年之久。
烈士的未婚安生活上困难难,他就安排其在王氏宗祠贫儿工读学校任教。每个假期回家,他必上看望烈士的母亲,以慰寂苦。
 

  1930年初,王楠毕业后,以学行优异,受聘于荣昌棠香中学任教务长,后又在厦门厦南女子中学、叙永永宁联立中学、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

1936华2月,王楠回到家乡,受聘蜀光初级中学任校长。他为了扩建蜀光男生部,解决校址产权,到处奔走呼吁,得到四川省、富顺从政府的支持,最终达到目的。蜀光校园扩充一倍,入学人数成倍增加。

1937牛,  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天津南开中学南迁重庆。王棉为把蜀光办好,向学校校董会建议请张伯芋苓出任蜀光校长。最后,张任名誉董事长,南开中学教务主任喻传鉴兼任校长。

王楠继续为伍家坝建校奔走数月后,于1938年10月自践让贤诺言,离开蜀光。
 

  1942年,冯玉样将军到自贡开展抗日募捐时,王楠带头将自己的结婚戒指捐出,人们深受感动。蜀光中学把募集到的黄金手佩缝级成“献金救国”四个大字交给冯将军。冯将军对学校和王捕的爱国行动高度评价,并赠手书留念。
 

 1939年8月,王楠去屏山县任县立师范校长。学校经费困难,他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扩充校舍,使学校初具规模。

1941年下期至1942年王楠回到自贡市任市政府教育科长。他鼓动地方集资发展小学教育使自员学龄儿童入学率达80%以上,受四川省政府嘉奖。其间,为培养小学师资,和解决大山铺地区贫苦学生入学困难,他先后筹办私立剑南初级中学和自员市立师范学校。王楠辗转外地担任中学领导工作,每到一比他苦干实干,民主办学经济公开,两拍清风。他执教生涯中,尽管家境清贫,但他一贯节衣缩食,资助贫苦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王楠于1954年后先后任重庆第七中学总务主任、第十六中
学教员、图书管理员。他不顾年老多病,努力工作,受到师生称赞。

1967年6月30日,王搞因脑溢血病近于重庆。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09:49:47|显示全部楼层
 王  天  杰
王天杰(1890一19l 3),字子盟,荣县富南乡工家坝入人。父国平乃县中富绅。

天杰自幼刚毅豪爽,智计过人。

1906年.加入同盟会,参与成都、嘉定(今乐山)、广安等地武装起义。

1900年.与龙鸣剑决定吸收哥老会首领秦裁庚、张达三、罗子舟、胡朗和等加入同盟会以扩大革命力量。

1911年3月.在县城举办民团训练所任所长并兼任四十八场民团总团长。自动捐银
购置武器,积极限备武装起义。四川保路事起,天杰与龙鸣剑约集各路哥老会首领于8月4日在资中罗泉并召开“攒堂大会”,商定起义方略。返县后.动员父亲
捐款购枪,说服岳父捐枪数十支,以民团训练所学生为骨干,组建干余人民团队伍。

8月27日(七月初四日)在五宝镇宣布武装起义,抗赋拒捐。

9月,成都发生赵尔丰镇压民众血案.龙鸣剑返县与天杰计议北上成都反清保路。时值吴玉章回县,王、龙将县事交吴王章领导.军民团1000余人出发。军至双古,各方队伍来汇增至3000余人,洁浩荡荡直趋成都。行至仁寿县籍田时,仁寿秦裁庚,威远陈孔白,荣县范塑、范模等也率部赶到。

众首领集会.推秦载庚为统领,王天杰为副统领,龙鸣别为参谋长。民军统称同志军。整伤部队,统一号令向成都迸发,遇情军子中兴场、中和场、苏码头、煎茶溪一带,激战3昼夜,终因部队缺乏训练、粮弹不济而受挫*

随决定转战各州、县后取成都。

旬日之间,收复仁寿、资阳、简阳、井研、南溪等县。

  1911年9月25日(八月初四),天杰与吴玉章宣布荣县独立,成立军政府.推在荣县工作的广安党人蒲某主持县政。

10月天杰与周鸿勋、秦载庚等率部进攻自流井、贡井.清军败退。

12月23日,滇军入川,占领自贡,诱杀周鸿勋,迫各县同志军离开自贡。

天杰率部返回荣县。民国成立,四川督军授天杰少将军衔。天杰以革命为己任,非为利禄,辞而不受。卖家中积谷资送同志军5000余人返乡务农。
 

  1912年3月,天杰赴成都,四川军政部长周骏幕天杰大名,求与天杰拈香结拜为异姓兄弟。同年被选为临时省议会议员。

1913年,袁世凯称帝。

8月4日,熊克武在重庆兴师讨袁,任命天杰为川南招讨使,总部大统领。天杰立即响应受命,重组民军,宣布讨袁。拥袁川督胡景伊派刘存厚师3个营进攻荣县,天杰抱病率讨袁军300余人迎战,寡不敌众、遂率讨袁军向重庆撤退与熊克武部汇合。军至永川,为拥袁川军周骏部所阻,进退维谷。

天杰单骑入永川,希周念旧情让开道路。周骏变脸,扣押天杰。于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深夜枪杀灭杰于永川城下。

1953年11月24日,四川省民政厅批准王天杰为革命烈士。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09:53:10|显示全部楼层
王俭垣
  王俭桓,字敬宜(1876—1914),富顺毛头铺(今自贡市沿滩区)人。

18岁中秀才。入自流井炳文书院求学,与雷铁崖、雷民心、谢伟?、廖绪初、李宗吾等同学。后就学成都高等学堂,相任同乡会会长。与陈张五、廖泽宽等兴办成都叙届中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受委为富顺县立中学校长。聘曹叔实和峨眉罗杏书任监学,参加同盟会。

九月,同盟会员熊克武、谢持等在成都召开会议,策划于十月乘省城官员集会会府为慈椿太后祝寿的机会发动起义,王俭恒曾参与策划响应。

成都起义失败,富顺响应计划逆止。俭恒在任县中校长时.县立高等小学校长姜选臣因事辞职,知县王松请其兼任,被他婉拒。长县中校一年即荐杨泽博自代,辞职家居。

民国元年,张列五任四川军政府副都督,受委任自贡盐垣榷税官。民国2年二次革命,王俭恒参与富顺盟员郭武勋、廖秋华、刁光字等人策划,宣布富顺独立附义,被推举为民政长。

讨袁失败,王位恒被通缉,冒大风雨深夜奔逃,侥幸得免于难,因此染病不
治而逝。年仅28岁。
 夫子 发表于: 2006-8-1 09:59:23|显示全部楼层
  吴  玉  章

  吴玉章(1878—1966年),字尔珊,号树人。荣县双石乡菇家堰人。

青少年时,先后在乡间私塾、员井旭川书院、成都尊经书院和泸州经纬学堂就读。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吴玉章东渡曰本,在东京成城学校学习。他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反对日本政府颁布的《清韩留学生规则》,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在留日学生中深竿众望。

1904年元旦,学校悬挂万国旗中,竞无中国国旗。他挺身而出,向学校当局严正抗议,必须向中国留学生道歉,纠正错误,否则,罢课、绝食。在中国学生的压力下,学校当局终于屈服;

1906年4月*: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611年4月,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后回到荣县:

9月25日,他和五天杰等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荣县军政府。

1913年3月他赴法国留学,

1916年冬回国,

1922年;8月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他锐意改革,聘请一些具有新思想的人任教。

1925年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
秘书长。

1928年,他受派去苏联、法国和西欧工作。

在苏期间,他积极研究中国文字改革并与翟秋白、林伯渠、肖三共同拟具文字改革方案。

1931电他参加起草新文字改革方案,并在海参威召开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
表大会,先后撰写《申国新文字的新文法》:《中国文字的源流及其改革的
方案》等书。

1938年春回国,他第一次到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各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先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中苏文化协会延安分会会长、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华北大学校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工会主席等职。

他治学严谨;作风民2,谦虚大度,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提高教学质量。从1954年起,他历任全围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人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1958年,吴玉章回到荣5,关心家乡文字改革情况后从中央请来王淑敏老师,在成都举办汉语拼音讲习斑。暑假;他又在自员举办汉语拼音讲习班,荣县派5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学习。他赠给荣县一套拼音字铜模,鼓励荣县创办《汉语拼音报》。

同年,荣县师范学校从荣县城内迁到双石乡蔡家堰。他得知后非常高兴,书写“荣县师范”校脾。他关心荣县师范的发展,

1960年将全部祖宅及家俱献给学校,以后,还赠送他的著作《历史文集》等书。

  1966年12月12日,吴玉章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0:23,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