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lylq|查看: 90594|回复: 212
[城市] 

自贡

 [复制链接3熊猫
 夫子 发表于: 2006-7-30 19:22:12|显示全部楼层
陈秋潭

  陈秋谭,字怀冰(1877-1919),富顺沿滩乡(今自贡市沿滩区)人。
少年就学于自流井炳文书院卢庆家山长门下,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秀才,次年乡试,联捷举人。吏部大挑,拣选知县,工书法,善为诗文。

  光绪三十三年(1907)随李经方出使英国任随员,在伦敦公余博览西学群书,眼界大开.学愈博。

在英三年任满卸职,经巴黎返国,由外务部保奏加同知衔知县分在云南候补,分发
云南交涉使司科员。

民国元年卸职回家修养.富顺县知事王铭新系陈秋贪乡试同年,登门请其出任团练局长,

任中以保境安民为己任,亲赴区乡巡视,缉捕盗匪,曾捕获沿滩犀牛口多次拦功商旅之大匪首,就地正法,各乡匪患得以粒子。

民国3年任下川南道公署秘书兼教育科长。

  陈秋潭为富国利民,不愿沉浮宦海,决心兴办实业。民国4年,辞职约亲友何献之等集股在马边县创办富民垦务公司,担任经理,得到彝族干户阿黑的保护,到距马边县120里的油榨坪开办垦殖场设酒厂,以所产玉米烤酒供应彝胞;又收购运销茶叶,以盈利支付垦殖事业;还饲养大批猪、牛、羊牲畜,垦场初具规模。

民国5年北京政府内务部令调其入京考询任用,本人辞官不就。

是年冬,护国军兴,马边地方秩序不佳,垦殖公司人员被迫全部撤离,富民公司即告结束。

  民国6年,陈秋潭留居成都,受委为四川省吏治视察员,不久卸职,赋闲成都。民国8年逝世。
 夫子 发表于: 2006-7-30 19:29:13|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陈锡鬯

  陈锡鬯,字洛君,江西新城人。
清光绪四年(1878)任富顺知县。居官勤慎,关心民度,创立三费局禁止胥吏勒索原告被告;创办育婴局、恤楚局,使元依老幼得到养育;捐助书院膏火费,资助清贫学生。

六年(1880),富顺县试,陈锡鬯赏识刘光第的才华,力排非议,拔置案首。

十年(1884),富顺大旱,全县城乡共loo余保,他向每保捐薪俸100串.使灾民普获救济。

十五年(1889),再任知县,捐羡余创办学田,保证士子学费来源有白;又裁减随征浮粮银1000余两,民困因以得舒。

二十八年(1902),三任,为赈救贫苦捐银4300两置买公积堂产业,每年约收租谷百石,于年终放米赈济贫民。

二十九年(1903)去任*
 夫子 发表于: 2006-7-30 19:35:2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陈钟信(1861—1935)

  陈钟信,字孟孚,自流并豆芽湾人。
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十五年(1889年)参加会试中进士,殿试后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历任吏部文选司掌印郎中、鸿垆寺少卿、顺天府(北京市)府臣等官职。为官清廉,政声卓著。

  陈钟倍为人性情和蔼.待人无疾言厉色。对官场同事及族中亲友部乐意相助。尤其热心办学培育后进,凡是族中于弟都鼓励读书,由他购买典籍毫不吝惜。当时陈氏一族文风极盛,其后裔擅长文章书法者,颇不乏人。

  辛亥革命后,陈钟信返回四川,寓居成都文庙前街,与清朝遗者骆成骧、宋芸子(育人)等往来密切,故人尊称为“五者七贤”。
陈清末离开官场,只有萧然一身,幸爱好金石书画,珍藏甚多。民国初年,常以书画出售,以维持生汁。

  民国5年(1916年).宋育仁任省城国民学校校长.并任四川省修志局编修《四川通志》的总纂。宋深知陈钟倍不但有翰苑之才,而且长于史事,邀请他参与这一巨大修志工程。宋总擎其纲,陈为左右手予以协助,举凡网罗人士,局员考察,虽两人和衷共济,实际上陈钟信起着重要作用。

  在修志过程中,陈钟信治学精勤,所有《通志》的发凡起例,多出其手,正讹纠谬,更是巨细不遗。遇有重大问题,均与宋育仁反复商榷,务求其是。经历了十五年的时间,于民国20年始完成《通志》初稿。

  纂修《通志》期间,又被聘为《富顺县志》总检校。陈兼顾两志,耗费了大量精力,在编成《通志》初稿的同年,使《富顺县志)也得以出版成书。

  由于年事已高,终致积劳成疾,民国24年在成都寓所病逝,终年74岁,归葬于自流井豆芽湾。
 夫子 发表于: 2006-7-30 20:09:23|显示全部楼层
 但懋辛(1884—1965),字怒刚,荣县复兴乡方家冲人。

自幼在其家自办的但氏私塾读书。1898年,熊克武从井研转但氏私堑就读。两人情投意台,结成终生好友。在私塾先生吴蜀筹的启迪下,逐渐蒙发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

1903年,但懋辛、熊克武同去日本东京东文学堂求学。

1905年,遇到孙中山,亲聆教诲,懂得了救国就必须“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道理。

8月19日,由孙中山、黄兴介绍加人中国同盟会。20日,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被选为评议会评议员。

  1906年,但懋辛被派回上海同盟会支部工作。

1908年,任教于中国公学。

1910年1月,同熊克武、吴玉章、喻培伦等去香港学制炸药。

1911年1月、同熊克武、喻培伦、蔡体平等再往香港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2月中旬,秘密运枪弹到香港,转运广州。

4月27日(旧历三月二十九日)参加广州起义,在黄兴指挥下,同熊克武、喻培伦等16人组成小分队攻打总督署后门,遇清兵阻击,小分队被冲散受伤被俘。后被押解回川。时重庆已独立,但获释,任蜀军政府参谋部长。

1912年,蜀军政府编蜀军为第一师,熊克武任师长,但懋辛任参谋长、中路总指挥、川南总司令。

3月,重庆、成都两地军政府合并,称四川军政府。原重庆军政府改为重庆镇抚府。蜀军第一师编为第五师。熊仍为师长,但懋辛任成都府知事兼四川团务总办。
  1913年,袁世凯窃国,孙中山、黄兴通电讨定,四川国民党人在重庆集会响应。

8月4日,成立讨袁军,推选克武为讨袁军总司令,但懋辛任副参谋长兼第一支队前敌指挥官.率部在永川和沪州之间的寒坡、立石一带,重创敌张鹏舞旅,并挥师进逼泸州。
  讨袁失败后,熊、但东去日本。

1915年,熊在新加坡活动,得知袁世凯准备称帝,先派但懋辛回国,

11月熊亦携款回国。

l2月初,熊、但和李烈钧、李根源、方声涛等抵昆明,向云南富滇银行借款10万元,熊、但旧部将领也陆续到云南。

  1916年1月,蔡谔任命熊克武为四川招讨军总司令,率众5000余人与滇军并肩作
战。进占江安,成立护国川军总司令部,熊任总司令,但任参谋长。

原蜀军、川军五师旧部纷纷归来,部队扩大到1个师,向北攻击前进。

6月,袁世凯病死,拥袁川军退成都集结。熊部奉命攻击隆昌,连克内江、资中,进抵简阳。滇军占领成都,蔡锷入成都路经简阳,熊、但出城欢迎,互致问候。

蔡电请唐继尧任命熊克武为重庆镇守使,但任参谋长。

8月,到重庆就职。  ,
 

19l7年,段其瑞、冯国彰废除临时约法,国会议员纷纷南下。

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通电护法讨段,熊克武响应。但懋辛同熊克武参加孙中山发动的护法战争。

1918年1月,熊克武在重庆就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但任靖国军北路第一军司令官。熊军与滇、黔军联合攻击拥段川军刘存厚。

占领成都后,熊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兼摄四川军民两政。

1920年至1925年,任第一军军长。

1924年1月,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

11月,孙中山北上讨论南北统一大计,但随同前往。临行时,孙用英文写了密信交熊,嘱其“将所部集中武汉一带,相机行动”。但随孙北上,以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的代表身份参加善后会议。

后因会议为段其瑞把持,但根据孙中山指示,毅然退出会议。

但以熊克武全权代表的身份,再往开封,与河南督军胡景翼商讨联合攻取武汉的具体部署。熊积极扩军到4万,不料孙中山病逝于北京,进攻武汉未能实现。

后熊、但率军抵广州,参加北伐/被汪精卫、蒋介石扣捕,被囚于虎门,

但走避香港.部队被整编遣散。

1927年,蒋介石被迫放熊,但迎熊出狱。

抗日战争时期,但先后任南京军事委员会参议和重庆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动员和团结四川各方面的力量支持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四川第一行政区立法委员时,在重庆创办中国公学,联络民主人士反对内战,对进步的、革命的人士给予照顾和帮助。

成都解放前夕,积极参与熊克武策划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起义工作。

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3年9月,又任命他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

1954年后,他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省人民代表和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副主席。

  1956年,但懋辛当选为“民革”中央常委,并先后担任四川“民革”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他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多次敦促台湾国民党当局和在台亲朋故旧,以国家民族为重,及早实现祖国统一。

1965年11月7日,在成都病逝。
 夫子 发表于: 2006-7-30 20:14:28|显示全部楼层
邓笠唐

邓笠唐,又名明纲(1881—1953),富顺县杜快乡人。

清宣统元年(1909)拔贡,云南候补州判,品行高洁,博通经史,长于诗词及训访之学;又桔书法,得郑文公碑精明。擅长八分,诗名与书名并著。民国成立后,从赵熙学,负淀千里,以行端学纯,为赵器重。被荐为四川靖国军司令部秘书,后历任川东道尹公署、四川江防军总司令部秘书、秘书长、合川征收局长、铜梁县长。

民国19年弃官归里,以教书为业。

民国20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愤而作《万宝山新歌行》,载干报刊,激励国民同仇敌情。

次年,日本驻华军又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抗战,邓签唐又创作《蔡将军歌》,鼓舞军民抗日斗志。

民国26年,“七七”事变爆发,他捐献出教书所得的大洋100元,寄给坚持长城抗战
的宋哲元部二十九军将士;电请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电文云:“务望本不丧权、不失地之主旨与候寇周旋到底,将军有必死之心,中国无速亡之理”;

并电川军各将领,敦促他们迅速出川抗日。

他在抗日战争期中,先后创作雅俏共赏的爱同诗歌百余首,在县内外流传签/。。邓唐设塾授徒,以品德第一,文学第二.常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励学生,灌输爱国思想,培育出许多有用之材。

  民国31年,成立富顺县临时参议会,邓竖唐被四川省政府困选为参议长。义为人耿直不阿,廉洁自待,曾致函田赋管理处,辞去粮食监督,并退还舆马费900元;

又将临参会主办军粮加工盈余全数拨修富隆公路,深得县人敬重。

民国34年,县临参会改为参议会.他拒绝连任议长.辞职归隐乡间。
 

解放后,邓签唐被评为开明绅士。

195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聘任他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尚未就任即病逝,终年72岁。
 夫子 发表于: 2006-7-30 20:41:24|显示全部楼层
段玉裁,字若旧,江苏金坛人,举人出身,著名训诂学家。

干隆四十年(1775)署富顺知县。任中实行无为而治,但十分重视教育,除建文昌宫、薛翁祠外,公余常为书院生员讲授经学,并在两年任期中著《诗经小学》、《六书音韵表》等专著,

四十一年(1776)与李芝共修《富顺县志》,亲为发凡起例,并撰写《中水考》补《水经注》之失;定《宋史·隐逸》 薛翁为富顺人。志书历五月而成,誉满海内。

四十二年(1777)离任。

县人为纪念这位学者知县,遂在其居所大书“循吏段玉裁先生公余读书处”。

  段玉裁早年师事名儒戴震,讲求古义,尤善小学。著作还有《说文解字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访训传》、《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经韵楼集》等。
 夫子 发表于: 2006-7-30 20:53:36|显示全部楼层
范  燮  范  模

  范燮(1880──1912),字华阶,荣县人。任侠仗义,忧于列强入侵,政府腐败,民不聊生,立志推翻情王朝。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窘辱官吏,避难走匿屏山。

1907年,由余英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因狙击清军被通缉,亡命云南。

1911年,四川保路事起,范燮回荣县同其弟范模集民军500众人北上成都,与清军激战于东山庙、包家桥、三角碑一带。辗转抵达仁寿籍田,与秦裁赓、龙呜剑、王天杰、陈孔白、胡驳垓等部会合。共推秦裁庚、王天杰为正副统领,龙鸣剑为参谋长。秦、王任命范燮为统带。

在统一指挥下攻打成都,激战于中兴场等地,因战斗失利,分兵3路转战川南各州、县。

9月,范氏兄弟率领100众人攻下井研县城后,率部返荣县,参加荣县独立。

10月,与各县同志军会攻贡井、自流井。12月2日.王天杰任命范燮为富顺司令,范模为参谋长,率1000余名同志军占领富顺县城。

张桂山平息富顺叛变清军后,进驻富顺自称东亚义字全军水陆大统领兼富顺军政府都督.任命范樊为副都督兼军政部长,范模为参谋长。

1912年1月10日,重庆军政府北伐军中路司令但懋辛带兵1营抵富顺,编遗张、范等部同志军,任命张桂山、范模为北伐军正副统带。

12日,驻自流井滇军进攻富顺,强迫但懋辛要张佳山、范燮交枪30支,张、范未允。

13日,滇军发动突然袭击,俘虏张桂山、范燮、范模、涂哲等,部队溃散。除张佳山越狱外,其余被俘人员皆被杀害于土主山(钟秀山)下。
 夫子 发表于: 2006-7-30 21:00:53|显示全部楼层
范吉安(1887一1982)

  范吉安,书名长远.排行第三,又以范三呼之。出生于自流并大塘山富兴井(今同大安区)。

范吉安家境贫困,幼年丧父*只在高峒沙鱼坝读过几年私塾。后给人放牛,12岁在市
区一家茶馆做打杂工。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到南华官“兴发园”包席馆当学徒。从此,奠定了他为烹任职业奉献一生成为自贡市著名厨师的基础。

当时.自流井盐业兴旺,商贾云集,因而宴席频繁。包席人为摆闲气,宴席上竞用珍蹬馐佳肴。

兴发园包席馆是专为盐商、富绅承包酒席的,所用厨师红白两案俱全,多数具有高超的技艺。范进兴发园后,勤奋好学,观察细心,兼之对师傅和所有技师很尊敬,时常得到指点,技艺进步很快,成为同辈学徒中的佼佼者。

从宣统三年(1911年)起至民国38年(1949年)止近40年的时间内,先后到三圣桥义兴园、大坟堡同胜井、大码头饭店、三圣桥桃园、十字口民江饭店等处当炊事、红炉,充分发挥其烹任技艺。他勤奋好学,常利用工余时间到茶馆与各类厨师相聚,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有时不惜花钱买别人做的菜一拿手菜来品尝研究。从未放过一切学技机会。

由于他的锐意求知,使烹任技艺不断提高,不仅精通红白两案,对海味的制作、雕花摆碟的样式,都很讲究。他还深研制作物的产地、特性,制作时围物而异,如色要分塘鱼、团色、河鱼,塘和田又分肥瘦.所产之鱼有质量高低.根据不同的鱼,使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在技术上要求严格,精益求精,备受人们称赞,成为自流井首屈一指的著名厨师。

  解放后,1953年到康复医院任炊事员。此时范已是66岁的老人,仍亲自动手操作。
1963年起,先后调到华北食堂、化工城餐厅、自贡饭店等当厨师,直至年满79岁退休为止,在这13年中,除出色的履行职责外,还多次去成都、重庆、乐山等地介绍技术经验。退休后,虽年过80岁高龄,仍继续给市、区饮食公司技术培训班传授技术;井参加市厨师考评委员会,为饮食行业选拔技术人才出力。
 

  范吉安在平凡的岗位上,对烹任技术细心钻研,为发展饮食行业作出了贡献。1953年至1958年三次评为市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被选为二至六届市人民代表。

  1982年,因息前列腺肿病住院。在住院期间,省、市主管部门的领导亲自到医院看望。同年10月1日在医院逝世,享年95岁。病逝后,市、区有关单位为其举行盛大追悼会,向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寄托哀思。
 夫子 发表于: 2006-7-31 19:57:28|显示全部楼层
 范挺生(1907—1951),字子奇,原名文伟,富顺县永年区张湾乡人。

1923年.毕业于四川讲武堂炮兵科。先后在杨森部任排长、连长、营长、二十军军政学校炮兵科副科长。

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3年,被捕叛变。

1935年,任国民党二十军副官长。

1937年7月.随二十军赴抗日前线,参加湘沪会战。

1929年,杨森升任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范挺生任总部副官长,后参加了湘北、长衡、佳柳会战和独山战役。

1946年.任贵州省镇远第一行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1949年,任重庆卫戍司令部参谋长。

重庆解放前夕,随二十军撤退到川西金堂县。

七十九师师长杨汉烈(杨森次子)升任二十军军长.范任副军长兼川陕甘边
区绥靖公署参谋长。

12月26日,范与二十军军长杨汉烈第七十九师、一三三师、独立师在金堂县赵镇宣布起义。

1950年,范被编入四川军区高研班学习。

195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军法处,以叛变革命罪判处死刑。

1984年10月18臼,成都军区军事法庭撤销原判决,恢复起义入员名誉。

──

范挺生

  范挺生,原名文伟,字子奇(1907—1951),富顺张湾乡(今沙椤乡)人。

中学毕业后,肄业于成都公学,民国12年考入杨森创办的四川讲武堂炮兵科。

毕业后,历任杨森部排、连、营长,二军军事政治学校炮兵科副科长。

民国1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

民国22年.任杨部军士大队中校教官(驻广安)。因共产党顺、保、渔三府总书记陈水言被捕后出卖组织.范超生被杨森逮捕,酷刑拷打;后经二十军副官长聂炳挺设法营救,杨森亦惜范之才能,允其申明反共后保释。范申明反共即获释,为感聂救命之思,改名坯生以志不忘。后继任二十军副官长职务。
 

民国26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二十军出川抗日。范挺生参加了“八一三”松沪抗战,
在大行、陈家行一带抗击日本侵略军。

民国28年,二十军开赴湘北.时杨森升任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范挺生任总部副官长。参加了长沙、长衡、佳柳会战相独山战役。

民国33年.杨森任贵州省主席,范挺生被保送入国民党陆军大学持训班受训两年。毕业后受委为贵州省镇远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

民国36年,杨森任重庆市长,委之为民政局长。

民国38年杨森以市长兼重庆卫成总司令,范又被委为总司令部参谋长。

重庆解放前夕,随二十军由重庆撤至川西金堂县,七十九师师长杨汉烈(杨森第二子)升二十军军长,范铤生为副军长兼川陕甘边区绥增公署参谋长。

12月26日.二十军军长杨汉烈、川陕甘边区绥消公署代主任?盂群和范挺生、向廷瑞(二十军副军长)等串七十九师、一三三师、独立师在金堂赵镇宣布起义,并通过解放军电台发布起义讨蒋通电。

1950年,范挺生被编入四川军区高研班学习。

1951年3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军法处以叛变革命罪判处死刑,枪决于重庆菜园坝。

  198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军区军事法庭撤销原判的刑事判决书略称;“经
再审查明,范挺生系起义人员,起义后没有新的犯罪。原判认定1933年叛变革命届历史问题,根据党对起义人员既往不咎和实事求是的政策,撤销原西南军区军法处对范蜒生的判决。恢复范诞生起义人员的名誉。”
 夫子 发表于: 2006-7-31 20:06:20|显示全部楼层
  方策字(1907—1951),富顺县赵化镇人。

民国15年考入黄埔军校六期工兵科,历任卫立煌部诽、连、酋、团长、少将副师长。
曾参加过蒋、冯、间大战及鄂东围剿战役。
民国21年随十七军刘期部在长城古北口抗日,“七七事变”后,参加“八一三”泥沪抗战,又在晋东南和中条山对日作战,强渡黄河战役中,方策宇腰部重伤。

民国31年参加卫立煌指挥的远征军,在怒江西岩整训部队。

抗战胜利后,离开军队,在沪州经商,民国38年返回富顺。

1950年初参加反革命武装暴乱,任“反共救国军”第一军军长,被解放军击溃后,逃成都。

1951年被捕,押回富顺县,因反革命暴乱罪被枪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0:23,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