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楼上)
春风吹拂暮年心(1950──1878年)
侯策名从重庆回到自贡,正值人民政府抓紧城复生产,努力发展盐业的开始。但他开初对党和政府政策不了解,心中恐俱,满腹狐疑。
一日,军代表杨寿山召集各场商开会,向盐业产业所有者言布了党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杨寿山在会上说:“我们对民族工商业者的企业不没收,还要利用民族工商者经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对你们所欠之公款我们可以缓收,希望大家把盐场生产赶快恢复起来。”
侯开完会回到家中,仍然徘徊悦惑,观望不前,他早已心灰意冷,非旦看不清新中国对民族工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反而使他愈加胆怯。在此种心情之卜,他打算全部脱手。他把自已在自贡盐场的全部井、灶、视企业,列开倩册.附以所欠公,私债款清单,送请人民政府接收。
这个清册清单,品叠相计,资不抵债,实如倒帐,也就是说,侯策名在自贡的产业实际已经破产。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分析了侯的历史和现状、认为侯策名还可以为人民做些事情,他在自贡盐场的经营管理,还可以发挥作用。军代表杨寿山对一些有影响、但存在迟疑犹豫的场商,进行了个别谈话。
杨对侯谈话时说;在今天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里,民族工商业者还大有前途,你们所经营的食盐生产,是为民所需的日常生活品,山区的人民也急需食盆,因此恢复盐业生产迫不容缓,我们除实行前欠公款缓期外,立即恢复食盐公收,对由拖欠工资所引起的劳资纠纷,由人民政府劳动局出面协商,分期付款,这使侯策名深明大泛,为之感动,答应立即着手恢复生产。
侯的这一行动,也带动了一些观望未定的场商。在整理井灶,恢复主产时,侯策名无周转资金,乃将其新建公馆“涵院”卖与盐务局,得价三亿元(人民币旧币),将其投入恢复生产之用。1951年,各岸销路扬通,盐不济销,盐局鼓励增产,侯在那年七月,恢复了解放前停业的复华炭花灶,改名和火制盐厂,由余在渊任经理,把原有的牛铁无边圈盘子锅,改为有边盘子锅,或改为期板方形锅。贡井的炭巴灶在设备上也加以同样改进。主党的教育下,工人们发挥了主人翁的积极性,人民政府在各方面大力扶持,侯的所有企业,全部恢复了正常生产。因此,盐产量大为增加,超过了解放前的产量,成本大降,从而利润大增,于是陆续还情公款,付清所欠工人工资,还有大量余款存入银行。
为了支援杭美摆朝战争,他捐献了巨额款项,而且带头购买国家建设公债。1952年“五反,运动中,侯以为自己问题不大,态度开始不够好,后经刘铭处长开导,他终能积极交代清楚,退挤了脏款。
运动结束后,工人交还了侯的三权(指当时政策挽定的资本家的人权、叶权、经营权。),并协助他搞好生产,使他提高了觉悟,努力发展生产。
这年,他被选为大安区产业行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肘参加了中国民主建国会,成为该会会员。
侯策名连自己也没想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不仅能为新中国出力,而且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
他在1952年11月的简历中说到“资本金额及雇用职工人数”时写道:“我同侯性涵经营井灶盐业生产业务(计有天成井、沾牲井、XX井集体灶、同益公灶、万福灶、和大制盐厂,同济复兴灶,达X灶八个单位,约值人民币叁抬亿元。我占全部资金十分之四,侯性涵占十分之二,其它股东占十分之四。全部职工人数叁佰四十三人。”
这八个单位在该年九月份的营业额,据侯自己估“约壹拾伍亿元”(以上均系人民币旧币)。
1954年,盐业实行公私合营。当政府宜布了政策之后,侯策名、侯性涵兄弟即打报告,积极响应,侯策名与其他工商业者的个业,于四月经批准合营,成立了建华公司。侯被安排为公司副经理。这是白贡市较早的公私合营的盐业企业,影响较大。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时候,侯策名在公私合营的股东中,成为全市私人之冠,约值四十四万余元(人民币新币),年百分之五定息二万余元。年过古稀之年的侯策名,深有感触地对人说:“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光明之路。”
1958年,侯策名任自贡市政协副主席,在自贡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副市长。
接着,他被选为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
在全国政协开会期间,得到毛泽东主席的集体接见。然而在十年浩劫时期,他被抄家、被斗争,被解除一切职务。
可是他仍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学习,不无故缺席,还参加劳动,完成分配的任务。1976年,侯策名九十一岁,当他听到粉碎“四人帮”的喜讯,感到无比高兴,精神振奋地参加社会活动。一天他路过灯杆坝,望见他历资助建立的前进民中(现为市三十八中学),经过浩劫的创伤,破烂不堪,他心中泛起重振旗鼓之念,对亲人说:“要好生收拾一下学校,这个样子怎能读书啊。”
老人纵壮心不已,但却抵挡不了自然法则,于1978年冬中风住院,市委和政府对他关怀备至,医务人员也尽到了最大的努力,终因医治无效,于19 78 年元月与世长辞,终年九十三岁。老人晚年,时刻关怀祖国统一,曾写过几篇对台广播文章,呼吁去台人员、台湾同胞,为促进海峡两岸炎黄子孙早日团圆而尽余力。
侯策名先生以他一生经营盐业的经历,走出了一个盐业资本家顺应历史所走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