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cyrys|查看: 7190|回复: 104
[人像] 

巴金

 [复制链接]
 xiaoyan 发表于: 2005-10-19 17:59:00|显示全部楼层

为巴老庆幸

为巴老庆幸
《友人来电询巴老逝世有何话说?百感丛生,只能为他如愿离去而悲欣交加》

有人心太狠,难遂安乐死;

几年植物人,终获解脱去!

把心交读者,真话传世人;

“现馆”溢“盛世”,“文博”留遗恨!

注:“现馆”指中国现代文学馆;

“文博”指巴老为之多年呼吁而仍无一砖一瓦建立警示后人的“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xiaoyan 发表于: 2005-10-19 18:00:04|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巴老,我为你庆幸

为巴老庆幸
《友人来电询巴老逝世有何话说?百感丛生,只能为他如愿离去而悲欣交加》

有人心太狠,难遂安乐死;

几年植物人,终获解脱去!

把心交读者,真话传世人;

“现馆”溢“盛世”,“文博”留遗恨!

注:“现馆”指中国现代文学馆;

“文博”指巴老为之多年呼吁而仍无一砖一瓦建立警示后人的“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王至秦 发表于: 2005-10-19 19:39:06|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从来不相信永恒。。时间会冲淡一切的一切。。包括爱情。。甚至历史。。。
 杨旭 发表于: 2005-10-19 19:41:42|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不会冲淡那段深厚的感情记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王至秦 发表于: 2005-10-20 16:57:50|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若干年后,谁还会记的你们之间的这段爱情?
 杨旭 发表于: 2005-10-20 17:19:30|显示全部楼层
那梁祝是怎么传下来的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王至秦 发表于: 2005-10-20 17:22:20|显示全部楼层
那只是一个传说...

你听过多少真真正正的爱情故事!~~~!
 杨旭 发表于: 2005-10-20 19:53:21|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很少听过,但传说的爱情故事也证明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西蜀才子 发表于: 2005-10-20 20:28:52|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巴金,千古丰碑

枫叶红了,神舟6号火了全世界,可101岁的巴金先生却静静地走了。2005年10 月17 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在全国哀悼巴金先生的时候,作为他的蜀中老乡,更作为文坛的晚辈,笔者谨以此文,表示沉痛的悼念!百年巴金,千古丰碑西蜀才子1.  巴金先生逝世了!   巴金先生以101岁的高龄弃世,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作家中,也是罕见的。但巴金早年身体却是多病的。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报考北京大学,却因查出肺病,不得不放弃。肺病俗称“痨病”,在旧中国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如同现在的癌症。《灭亡》中的杜大心、《寒夜》中的汪文宣等都患有肺病。巴金的亲友中有多人因肺病而早逝,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   肺病痊愈后,巴金的生理机能却出奇地好。他的记忆、思维一直非常出色。80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闯过难关,一次又一次挺过来再次拿起笔,一直到1999年病危时被插气管抢救,他才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 2.90岁之后,疗养院和病房就渐渐成了巴金最后的家。在新的家里,巴金感受着家人与医护人员对他的爱,也承受着痛苦,在痛苦中继续着回忆、写作与思考。   “把心交给读者。”   “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这是巴金晚年的心愿。这也是他的自信。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永远与作品同在,与千百万读者同在。   巴金关注着时事,关注着文坛。病中的巴金还是一团火,用他的真诚、用他的爱感染读者、感染周围的人。每当看到有哪个地方受灾,他就会吩咐家人第二天到邮局去,化名给受灾地区寄钱。对“希望工程”,资助贫困孩子念书,他也有着同样的热情。1997年夏天,当上海文艺出版社将巴金、柯灵等人的签名本拍卖所得款项资助一所贫困地区的小学时,巴金欣然用颤抖的手为学校题写校名──石关希望小学。几年来,他到底多少次为受灾地区捐款、为贫困学生伸出援助的手,家人没有统计过。他用的化名,让收款人绝对猜不出汇款人就是曾经写出《家》、《春》、《秋》、写出《随想录》的文坛巨匠巴金。   从热情投入社会革命到勤奋创作一生,从捐款15万元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到不间断地资助贫困学生,巴金想做的就是献出他对这个世界的全部的爱。30年代初他曾这样说过:“让我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射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温暖。”巴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  巴金先生一直为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而大声疾呼,他把这作为反思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此,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这件大事一直萦绕巴金心中。自1986年在《随想录》中提出这一构想以来,巴金从未放弃个人的努力。   1995年6月23日,巴金在杭州的疗养住所为《十年一梦》增订本新写了一篇简短的序:   十年一梦!我给赶入了梦乡,我给骗入了梦乡。   我受尽了折磨,滴着血挨着不眠的长夜。多么沉的梦,多么难挨的日子,我不断地看见带着血的手掌,我想念我失去的萧珊。梦露出吃人的白牙向我扑来。   在痛苦难熬的时候,我接连听到一些友人的噩耗,他们都是用自己的手结束生命的。梦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我不是战士!我能够活到今天,并非由于我的勇敢,只是我相信一个真理:   任何梦都是会醒的。   这是年过九旬的一个病弱的老人再次发出的时代的强音。这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即将三十周年,多少人沉默着,但巴金依旧在反思,在呐喊,在警醒人们勿忘历史血的教训! 4.  晚年,躺在病床上,重温友情,也是支撑巴金生命的另外一种动力。一个人能够被他人怀念是一种幸福,一个人愿意怀念他人同样也是一种幸福。对于巴金来说,友情从来就是他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一个老人,能够动情地怀念故人,写出温馨动人的文字,这该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快乐啊!尽管写作过程常常显得艰难而痛苦。巴金说,他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文章要写,却力不从心。字越写越大,手也抖得越来越厉害。1998年3月,巴金用了几天时间,给萧干写了一封信。短短100多字,写了满满四页纸。这是目前所见巴金病重前亲笔所写的绝笔信。而巴金和另一个世纪老人冰心终身不渝的友情,更是成为中国文坛万口流传的佳话。 1997年,巴金完成了译文全集的所有序跋,又完成了《怀念曹禺》。每天一句、一句续写而成的文章,仍如他过去的作品一样浑然一体,流淌着动人的情感。还是那种真诚,似乎平淡的表述,却又分明有着意犹未尽的深沉。读它,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巴金老人思想还依然活跃。这就是一个以文学和写作为终身追求的94岁高龄的老人,用笔倾诉的心中的感情。   1999年2月7日,大年初一,市领导要来给巴金拜年。前两天巴金有点感冒,心内科崔主任不放心,一大早赶来,仔仔细细为巴老检查了一遍。不料2月8日清晨,巴金的体温上去了。医院立即组织抢救小组。经过会诊,确诊巴金是因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烧的。当晚20时,巴老的体温达到39度,呼吸衰竭。23时,抢救小组为巴金在气管处插上管子,通过呼吸器将痰吸出来。第二天,巴金被转入重症监护病房。2月14日,医院为巴金在喉管处作了手术,以帮助吸痰。22日,又发现巴金心律失常,心衰……就这样,几度垂危,又几度冲越过去,巴金在抢救室度过了20个令人心焦的昼夜。3月1日,巴金转回病房。这时,久未开口的他突然说道:“谢谢大家!我要为大家活着。” 这次抢救后,巴金基本上只能直躺在床上。 但他的生命继续在坚韧地延续着。5.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20日,巴金到鲁迅家参加治丧事务,21日守灵,22日参加葬礼,并有幸成为抬棺者之一。在参与这一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历史事件的人群中,巴金仅仅是其中之一。或许可以说,当时的巴金更多是出于一种对师长的敬仰和友谊的悼念。然而,当我们回望巴金的创作宗旨和人生态度的时候,我们看到,始终如一地关切社会世事人生的巴金与作为战斗的思想者的鲁迅已经紧密相连。 从此,巴金以他自己的个人姿态走进中国现代历史的画卷中。百年的巴金,在中国文坛树起了一座千古不朽的丰碑! 近70年漫漫的时光过去了,如今,中国文坛的人瑞──巴金先生静静地走了,对中国文坛、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世界文学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但对巴金先生,对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巴金老人,也许,这也是一种彻底的解脱……
 njlq 发表于: 2005-10-21 07:56:37|显示全部楼层

巴金是中国“当代作家”吗?

早晨(10月19日)听四川新闻联播,四川的三个主要LD已经向巴金先生的家属发去唁电,除了常见问候之外,有一句话(提法),我听得非常清楚,就是“巴金先生是杰出的中国当代作家……”对于这个提法,我感到不解,巴金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退一步,可以说“现当代”从来没有说他是“当代”作家的。学习过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巴金先生的真正文学成就其实恰恰在“现代”,“当代”后,他其实主要是在从事散文创作,比如大家熟知的《随想录》。唉,真是一个不该出错的地方和时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20:16,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