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cyrys|查看: 7189|回复: 104
[人像] 

巴金

 [复制链接]
 杨华 发表于: 2005-10-26 21:49:47|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偷换概念、片面断言、以点带面之类的异端邪说就不是引人弱智的方式之一吗?

比如非得要造一个美国似的中国,或者日本似的中国。

中国肯定还存在问题,犹如美国也还存在问题一样,但中国的问题中国人有能力逐步解决。

鲁迅不是完人,巴金也不是完人,但他们对于国人在精神上的唤醒绝非那些企图哗众取宠、标新立异者所能仰止。
 蜀之精灵 发表于: 2005-10-26 23:21:05|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异端邪说?难道是个别领导,个别党派说了算?怪不的中国人缺乏创新能力 !!你所标榜

的“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难道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中国的问题中国人有能力逐步解决 ” 并不排斥 中国人要学习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

这其中包括欧美日先进的政治制度,中国人发展了5000年还跟不上只有300年历史的

美国,这其中的原因难道不值的深思?一个固步自封,不虚心善于学习他民族长处的国家

是没有希望的国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黄刚 发表于: 2005-10-27 08:04:3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深切的缅怀巴老。
 纸帆船 发表于: 2005-10-27 11:10:08|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心怀与态度也是真诚的……

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命运如悲怆!难怪乎巴老追悼会播放的是贝多芬的《悲怆交响曲》……

学习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蒲阳 发表于: 2005-10-27 13:47:38|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谢黄斑斑,一点文字,算是表示对巴老的敬意吧,但却不值得因他的去世而大书特书,是不?

谢谢纸帆船,《悲怆交响曲》实在是合适的,不是吗?
 xyz2004 发表于: 2005-10-28 11:55:34|显示全部楼层

巴金灵魂的苦难和自由—纪念世纪老人巴金与世长辞

巴金灵魂的苦难和自由—纪念世纪老人巴金与世长辞

/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819154&page=1

有的人走了,带着遗憾和内心的惭愧;有的人走了,带着迷惘和未知答案的问题;有的人走了,带着一半的清醒和一半的醉。巴金的一生,有人说留下了等身之著和不朽的文学丰碑,有人说留下了一个人用生命观望中国一个世纪的沧桑感悟,有人说留下的是谎言中的真实,也有人说留下了一部灵魂在苦难和自由中的挣扎史。

苦难是自由的伙伴,迷途中的人生一旦觉醒,精神上因为自责而陷入一场因为清醒而出现的苦难,最终转换成巴金重新追求精神自由的力量源泉。自由如此重要,晚年的巴金已经不屑于文字辞藻的华美精致,他只“讲真话”。时间一定会洗去《随想录》的平凡外衣,巴金的一生,在《随想录》中凝固,更在《随想录》中升华。

当巴老在50年后重返巴黎,他能够深刻的感悟卢梭、伏尔泰、雨果、左拉等人类思想启蒙巨匠的自由灵魂,他更重新拾取年轻时在巴黎创作《灭亡》精神状态,50年前后的精神苦难来自不同的思想动因,但是又具有完全一样的人生意义,苦难让人清醒,苦难让人们出发,去寻找灵魂的自由。写作再次成为巴金的灵魂自由的羽翼,而《随想录》的平凡叙述中,又贯串了多么深沉的激愤和痛苦!

《随想录》并不仅仅是一个真诚的老人在晚年的道德之作,也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巨人最后的艺术辉煌,更不仅仅是一个人生的简单总结,《随想录》本质上成为描述苦难和灵魂自由的一个死结,成为整个世纪中国的悲剧的最低音。

巴金与郭沫若、矛盾、费孝通、梁漱溟等学者达人们一样,在拨乱反正之前的20年,出现一段学术深研和创作思考生命的空白,灵魂遭遇桎梏,自由意识被一个巨大的催眠机器封死在真空,人的尊严、原则、道德成为一幕幕人间悲喜剧的虚假道具,越是君子越做小人,巴金也不例外的陷入梦幻模糊中的道德扭曲。每思及此,一个苏醒后重温噩梦的老人,苦难和屈辱死死缠绕他的整个晚年生活。

要自由,只有直面苦难。沈从文可以说自己一生带着清白无怨无悔的离开,巴金却说着自己过去的丑陋一面,说着回忆自己噩梦的“真话”,《随想录》回旋着“我不丑陋谁丑陋”、“我不忏悔谁才忏悔”的主旋律,巴老在解剖自我的苦行中,得到了解剖全民族灵魂的丰硕回报。文化大革命博物馆只是一个小小的手术刀,部分的割去民族血液中不光彩的过去,在给我们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争取灵魂自由的一扇门。

对巴金而言,《随想录》不仅仅见证他的真诚,也不仅仅见证一个灵魂对自由的追求,更大的意义在于,《随想录》客观的见证了一段全民族灵魂失主的混沌和噩梦,他只是希望尽量的提醒大家,不要让噩梦重演。

晚年的巴金,多次提到安乐死的愿望。一个敢于直接面对精神的苦难,敢于鲜血淋漓的解剖自我,把丑陋和赤裸身躯展示给读者的老人,他真的没有勇气面对生死、面对人生最后岁月的痛苦吗?对巴老而言,更大的生的痛苦源于精神不得自由,在《随想录》之后,更多人生意义、社会意义的难题困扰着一颗睿智通达的大脑,也许巴金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中,呼吸对他的唯一意义,就是获得感受苦难的权利。苦难不是巴金的敌人,但是通过感受苦难,他的灵魂如何解脱?我想,死亡是一个最冰冷的答案,一个最真切的答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张耀 发表于: 2005-10-28 15:39:13|显示全部楼层
最欣赏巴老青年时代推崇过的“无政府主义”,现在来看无论是否正确,但起码证明巴老是有个性的,而我们现在缺少的正是这个。
 杨烛 发表于: 2005-10-28 19:31:17|显示全部楼层
巴金是我们灵魂的导师.愿他在天堂走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蒲阳 发表于: 2005-11-6 18:39:46|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上的兄弟真有意思.我可是随便写写而已,没想过研究什么的哈,而且自己清楚自己的水平,研究断然是不可能的.
 蒲阳 发表于: 2005-11-16 21:55:34|显示全部楼层
一、《随想录》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具有更高的学术和思想价值。

二、习惯上也按照作者主要生活年代来划分现代与当代,且多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来划分,巴金生于1903年,主要作品均在五四之后完成,叫当代似更妥当。

这两点,楼主可认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20:16,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