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蜀虎|查看: 99410|回复: 162
[少数民族] 

羌族的民风民俗图片集(雷康拍摄)索引

 [复制链接5熊猫  
 睢文发 发表于: 2006-12-1 18:50:05|显示全部楼层
  二、羌族歌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羌族民间歌谣与羌族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创造、累积、检验后传承下来的灿烂诗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通过了解羌族歌谣就能理解羌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能够抓住其文化内部的深层内核。
 
  (一)、民族凝聚功能
 
  羌族歌谣是羌族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对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充分体现在歌谣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社会信仰之中。“释比”做法时所吟唱的宗教经典就是这种凝聚力的最好体现。羌族信仰多神,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灵魂, 对天神木比塔、男祖神斗安珠、女祖神木姐珠最为崇拜,另外还有火神、树神、家神、灶神等。羌族认为这些神灵在他们的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节日活动中都要诵唱诸神坛歌,请求得到他们的保护和帮助。通过这些坛歌的吟唱,激发了羌族的宗教热情、民族豪情,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深层次的民族认同感, 这对于羌族这个人口不多的民族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二)、道德规范功能
 
  羌族歌谣作为羌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社会成员的行为和心态起着规范化的作用,反映了羌族人民的道德标准。羌族居住在岷江流域上游,羌族社会为了其自身的发展,就用民族道德作为准绳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心态,发挥了习惯法的作用。经过历史检验的民族道德的规范性往往比成文法更为全面、详细,它推崇积极的、善性的言行,批判贬斥消极的、丑恶的行为。其所起作用的广泛性和深入性是封建官府的法律所不及的。这些民族道德又常常通过“释比”的提炼上升为宗教经典,具有了神圣不可违背的意味, 对于羌族人民的接受和遵守起到了强制性作用。因此,羌族的宗教经典很多且已形成系统,简直无所不包。这是历史上若干代人对有利于本民族发展的行为、思想观念进行不断深入的理解、归纳、总结的情况下形成的道德典籍。其善恶、美丑的价值观很自然地体现出来,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造成一种从善、从美的舆论氛围,从而达到劝善惩恶的作用。对于羌族良好习俗的形成和民族性格的定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认识和教育功能
 
  羌族歌谣在羌族生产生活中起到了传授生产技能和文化知识的作用。通过歌谣的创造和传承,可以认识羌族人民的生活面貌,了解他们的认识体系。羌族在尚未开发的山区生活,可选择的生存空间狭小,只能采取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以求得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各种生产知识的传授,除了长辈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口传身授外,还要利用社会活动来传授。具有丰富内容的歌谣通过劳动过程、宗教活动、节日聚会、人生礼仪等民俗活动传授给广大群众,使羌族人民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各种知识和技能,对于人们的生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是对下一代进行良好启蒙教育的开始,让他们在歌唱中学到本民族的知识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进一步掌握它。
 
  (四)、审美功能
 
  羌族的审美标准、审美心理等审美观念在羌族歌谣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羌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对美的衡量标准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羌族歌谣的美学情趣在于始终贯穿着羌族精神世界的红线,有其独到之处。通过对羌族歌谣的了解就可以领会羌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对羌族民族性格中所蕴涵的传统美进行感悟,体味羌族朴素的审美观念,达到一种美的享受。
 
  (五)、娱乐功能
 
  羌族歌谣还具有娱乐的功能,在田间地头、深山老林中经常飘出优美的歌谣,为羌族人民平淡无奇的劳动生活增添了一丝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劳动热情,丰富了他们的农闲生活。例如:羌族儿童通过对歌谣的学习和传唱,起到娱乐的作用。对缓解家长带孩子的压力和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都有一定的作用。羌族儿童合群、好打交道、很会察言观色的普遍性性格的形成与羌族歌谣的娱乐是分不开的。如上文中的儿歌《冲锋歌》采用歌谣与武力游戏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儿童的尚武精神。
 
  (六)、历史作用
 
  羌族歌谣对保存和发展羌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我国民间文化的宝库有特殊的历史作用。羌族歌谣中包含有羌族的历史传说、生产生活习俗、战争、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内容, 是研究羌族宗教、历史、文学、民俗等的重要资料。
 
  综上所述,羌族歌谣是羌族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在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羌族歌谣又吸收了新的养分,笔者相信,羌族歌谣会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继续为丰富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宝库做出卓越的贡献。
 
 
  马宁,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硕士
  钱永平,绵阳师范学院教师,硕士

  源自:《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2期
 睢文发 发表于: 2007-6-18 14:17:00|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瓦尔俄足:传承千年的羌族妇女节

  ■王正平  松涛

  农历五月初五,茂县羌族妇女将不分老幼,身着鲜艳民族服饰,佩戴银首饰前往女神梁子石塔前,参加羌民族古老的传统妇女节──瓦尔俄足。
  其实,盛会从农历五月初三就开始了,由会首组织数名净身妇女,手拿香、蜡、酒、柏香、馍、刀头等贡品,结队前往女神梁子的石塔前,敬祀歌舞女神萨朗姐,请女神赐以歌舞,谓之“引歌”。回到村里,再逐户告知信息,谓之“接歌”。五月初四,妇女们忙碌地准备美食,以备第二天食用;未婚女性则精心为情人准备亲手绣制的礼物。初五清晨,在晨曦朝阳中,开启尘封的重阳咂酒,祝福全寨人畜两旺、五谷丰登。萨朗舞是活动的主要内容,由老年妇女领跳,之后,再逐一将歌舞传授给下一代。男人们则以歌舞附之,并以腊肉、咂酒、馍馍等食品伺候。活动间歇,已婚妇女向青年女性传授性知识,持家之道等知识。或有情人漫步私语;或女性间相互笑谈。累了,妇女们三三两两围坐一团,相互品尝美食、畅饮咂酒,笑谈人生。整个节日活动持续3天,妇女们尽显其能,忘情欢跳萨朗,农事和家务事皆由男羌民操持。
  瓦尔俄足节由来已久。相传多年前,日麦咪补(西羌王母)在天上见下界西戎部族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很是震怒,于是决心积善羌家,派纳斯姐(羌语:“神塔之女”)下凡,降生在一户贫苦羌民家中。
  纳斯姐的父母晚年得子,十分高兴,视其为掌上明珠。一年夏天,西王母为磨练纳斯姐不怕苦难的意志,布下一场灾难,让其父母染上痢疾先后去世,从此,纳斯姐沦为孤儿,只好弃家出走,为人牧羊,那时她刚好13岁。纳斯姐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每天把羊群放到山坡草甸上,用歌声思念亡父亡母,驱散心中的忧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她的歌声感动了西王母,西王母便派人接她上天。纳斯姐临走时思绪万千,丢不下故去的父母,丢不下父老乡亲,更丢不下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想来思去,她脱下亲手绣的绣花鞋,留在羌山作纪念。
  她的失踪惊动了整个羌寨。男女老幼不分昼夜,边走边呼唤她的名字,寻了三天三夜。若干年过去了,乡亲们对她的思念并没有停息,人们无论上山打柴积肥,还是狩猎,都希望纳斯姐奇迹般出现。一年农历五月初五,本寨猎人在“日米柱”(地名)打猎时发现了纳斯姐那双绣花鞋,一时间羌寨沸腾起来,人们奔走呼喊:奇迹出现了!纳斯姐变仙女了!后来,羌人为纪念她,便在留下鞋子的地方修了一座祭塔,叫“酷不里”,至此,就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的瓦尔俄足。依照传统古规,若本寨当年有13岁至50岁妇女死亡,则当年不举办瓦尔俄足。
  从历史进程看,羌族传统节日瓦尔俄足与本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古老母系崇拜习俗密不可分。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数千年民族历史进程中,由于无本民族文字,很多古老民俗及其民族历史,仅散见于汉文古代典籍中。瓦尔俄足经历民间不懈传承,仍完整保留了古羌固有的独特民俗文化,它集歌舞、饮食、宗教、习俗、服饰、建筑等于一体,能较完整地反映羌族
  文化梗概,在羌民族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研究和观赏价值。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羌族瓦尔俄足节榜上有名。

 睢文发 发表于: 2007-7-30 16:53:07|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试论羌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及成因

⊙ 秀花 
  
  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艺术在民族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祖国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艺术瑰宝,它不仅为本民族人民所喜爱,也为其他民族人民所青睐。
 
  一、羌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
 
  羌族民间舞蹈多和民俗活动相结合,一般无乐器伴奏,边歌边舞,或以呼喊声、踏地声协调表演。动作没有严格地规范,变化也比较自由,形式古拙、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虽然,羌族民间舞蹈因受地域风情、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及文化特征、社会功能、表现形式等的不同,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但其基本动律是一致的。羌族民间舞蹈,蹈多于舞,特别以脚步动作为主。流行于岷江上游的羌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是身体多侧面的顶胯和轴向转动,主要表现为以胯部带动身体的变化,其舞蹈的动作是随舞者移动重心,胯部向两侧斜前方顶出中形成的。这种舞蹈动律贯穿于所有的羌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中,且以自娱自乐性舞蹈为多,尤以“萨朗”表现得最为突出。这是形成羌族民间舞蹈动作向上,欢快自如,优美别致的风格的原因之一。二是以上身倾斜和拧倾韵律为主体,这种舞蹈多在祭祀活动中出现,以杂谷脑河下游一带的“席步蹴”表现得尤为突出。因受宗教祭祀的影响和限制,这又是形成羌族舞蹈动律下沉、舞姿古朴典雅的又一风格。
 
  羌族民间舞蹈在动作,步伐组合及音乐节奏方面,与藏族民间舞蹈有共同的特点。其动作特点主要表现为屈伸、颤腿、跳跃、拐、胯部的开关、顶胯、肩的左右转动、双脚的交替点踏、左右拧倾和同边行舞等。羌族舞蹈的同边行舞,究其原因是羌民族祭祀方向左为始祖,右为火神,故从左至右而行。
 
 睢文发 发表于: 2007-7-30 16:53:17|显示全部楼层
  二、羌族民间舞蹈的分类及主要形式
 
  羌族民间舞蹈主要分为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和集会性舞蹈三种类型,并以自娱性的舞蹈为多。自娱性舞蹈流行于整个羌族地区,但因其地域的不同又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主要流行于黑水河一带的“萨朗”,二是主要流行于杂谷脑河下游一带的“席步蹴”。前者欢快自如,优美别致,后者动律下沉,舞步沉稳,舞姿古朴典雅。同样,祭祀性舞蹈也根据区域的不同,分为流行于杂谷脑河下游一带羌区的“莫恩纳莎”(羊皮鼓舞)和流行于黑水河一带的“克什叽·黑苏得”(跳盔甲)。
 
  从羌族舞蹈活动的形式和目的性看,以反映民族对自然崇拜或民间习俗的内容为多,因而许多舞蹈都在民俗和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都带有祭祀神灵,祈福禳灾的含义,舞蹈多是围着火塘和相互牵手进行的。同时,因羌族民间舞蹈在表演形式上又近似藏族的“锅庄”,所以人们把欢快的“萨朗”称作“喜事锅庄”,把在丧事和宗教活动中跳的“席步蹴”、“莫恩纳莎”等称为“忧事锅庄”。从这些舞蹈的源流来看,多来自于宗教艺术,许多动作还保留着一部分原始舞蹈中的“以舞娱神”的古朴风格。其次,羌族民间舞蹈中除以自娱和祭祀的形式以外,还有一些模拟动物、植物表现劳动状况的象形舞蹈和与古代战争有直接关系的军事性舞蹈。
 
  从舞蹈的形式看,羌族民间舞蹈一般以踏歌的形式出现。舞蹈表演时所唱的歌曲内容广泛,词句丰富,表演形式一般为男前女后,人数不限。表演者围着火塘或场院一圈,连臂或不连臂,沿反时针方向边歌边舞。起舞前,男先女后轮唱一遍舞曲,然后由一名踏歌能手领舞,大家边歌边舞前进,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一曲结束后又另起新曲。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尽兴为止。其伴舞歌曲的旋律朴实优美,内容丰富,节奏缓紧适度,拖腔婉转动人,很有典雅、朴素、豪放之感。另外,在祭祀性舞蹈和集会性舞蹈中,除有踏歌形式外,还有靠乐器节奏伴舞的形式出现。如羊皮鼓、铜铃、金属片制成的铠甲、肩铃等音响伴舞。此类舞蹈动作单一,节奏明快,气势雄壮,很有虔诚、激发之感。
 睢文发 发表于: 2007-7-30 16:53:38|显示全部楼层
  三、羌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因素
 
  (一)与古羌文化的延续和遗存有关
 
  从羌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特点及步伐组合特点看,与其历史文化的渊源有着一定的关系,无论是在自娱性和礼仪性的舞蹈中,女性的胯部动律总是给人端庄优美的感觉。从羌族舞蹈的胯部动律可以看出,在远古时期,语言受到一定限制时,男女之间求爱的方式也以舞蹈形式出现,双方靠舞蹈动作来交流情感。这些在后来流传的许多民族舞蹈中都有遗存。从诸多绘画艺术中也可以看出从古至今对女性的描绘,人们的审美意识总是以丰满、曲线美(特别夸张胯部)为美的特征。这与原始时期以狩猎、畜牧为生的古羌人以丰满、肥壮为美的意识是一致的。羌族民间舞蹈既具有端庄柔美的典雅特色,又不失游牧民族洒脱粗犷的风格。
 
  (二)与自然生活环境和生产劳动有关
 
  羌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峡谷地带,长期行走崎岖山路,从事狩猎和农耕以及上下独脚楼梯等生活习惯,也是形成羌族民间舞蹈以下肢动作为主及胯部和脚步关、开特点和同边行走的重要因素之一。羌族民间舞蹈中手的变化较少,多是双臂自然摆动或屈肘而舞,正是由于羌民生产和生活物资靠背运,上臂受到一定限制和长期行走山路,使腿部显得灵活多变,进而形成了舞蹈中腿部动作灵巧、敏捷、有力之共性特点。如“忍木那·耸瓦”这种表现庆贺的礼仪舞蹈即是通过女性表演者胯部动作的反复转动的韵律,反映出古羌人原始的审美意识。与此同时,有的羌族民间舞蹈的内容直接或间接与生产劳动状况有关,其表现形态和动作均给人以生动的农舞形象之感觉。如表现劳动欢乐情绪及审美装饰物的舞蹈“娃西切玛”、“姜得儿学”、“石奎余奎”等,其舞蹈中出现的左腿跪蹲同体轴向转动时,很像羌民围着丰收的玉米在搓粒;舞者拉着自己的长衫衣角,做屈膝、胯部转动时又活像在堆满粮食的晒场上筛簸谷物;在舞蹈中有时出现的模摆律形态则又像茂密的农作物随风摆动,给人以飘逸秀美的感觉。另外,舞蹈中出现的蹲跳、拐腿、搓步跳等又是模仿了野鸡、獐子等动物的动作。羌族妇女擅长挑花刺绣,女性舞蹈往往与她们精制的服饰有关。当腰带上坠着的串珠和彩带随着舞蹈动作飘动时,别有一番风味,这又是羌民族本身的审美观念和服饰所形成这一特殊动律的原因之一。
 
  (三)与原始的宗教艺术有关
 
  羌族信仰多神,至今仍保留着“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生活中仍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巫术活动的遗存。这种原始的宗教信仰,不仅在舞蹈中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且有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神秘性。有些宗教祭祀性舞蹈就是由“释比”表演的。由此可见,羌族民间舞蹈中的宗教祭祀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巫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羌族祭祀活动中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莫恩纳莎”就是由历代“释比”传授的结果,现已成为全民性的风俗活动,在舞蹈中至今还保留了巫教“以舞事神”的特点。
 
  “释比”在其祭祀活动中分为上坛、中坛、下坛三个等级,并有其固定的活动仪式。上坛主要担负历史的记述和传统教育,中坛和下坛则以巫术活动为主,在祭神、还愿、求雨、跳丧、占卜、驱鬼避邪等活动中都要跳“莫恩纳莎”。羊皮鼓舞在表演时可分独舞、对舞和集体舞等形式,但舞蹈动作基本相同。对舞和集体舞主要用于上坛和中坛的祭祀活动,独舞则主要用于下坛的占卜和驱魔活动。羊皮鼓舞是羌族祭祀活动中必备的法器之一,且鼓大而沉,舞动时由身体的转动而摆动,这也是形成羊皮鼓舞古朴、沉稳,矫健、粗犷风格的原因。
 
  (四)与音乐、文学有关
 
  在羌族地区,音乐、舞蹈、文学三者之间是密切结合的,能歌善舞的羌族人民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变化和表现都离不开歌与舞,而且是有舞必歌,有歌必舞。歌舞时又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学内容,边歌边舞均结合具体的内容给予叙述的词句,使歌舞的形式变得极为生动、活泼。无论是节日喜庆,丰收还愿,迎宾待客,祭祀鬼神,婚嫁丧葬,羌族人民都要以舞示意,且往往是越舞得兴奋时,歌声就越强烈,情绪也就越高涨。其音乐的节奏同舞蹈情绪的表现相结合,结束句下滑,同一乐句,男领女跟,动作完全重复,节奏的弱起强落,同舞蹈的起落结合非常巧妙协调。舞时,伴歌舞曲的旋律朴实优美,内容丰富,节奏缓紧适度,拖腔婉转动人,很有典雅、朴素、豪放之感。羌族的民歌,题材广泛,语言生动。悦耳动听的歌声,悠扬婉转的羌笛、口弦与朴素、健康粗犷优美的舞蹈的结合,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使民间舞蹈显得更为丰满,更富特色和生命力。
 
  (五)与古代战争生活有关
 
  羌民族历史上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民族。羌族民间舞蹈的起源与古代战争有着紧密的关系。如今天流行于黑水、茂县一带的民间祭祀性舞蹈《铠甲舞》和《跳盔甲》就是与古代战争有关的舞蹈。唐代诗人卢伦在《塞下曲》中曾有“野幕琼筵,羌戒贺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的描述。而诗中所描述的“金甲舞”从其舞蹈形式和内容看,与今天流行于岷江上游黑水河一带的《铠甲舞》和《跳盔甲》相比应属同源舞蹈。三种舞蹈之间的演变是有着一定联系的,都是以武士装束来表现战争悲壮情绪的男子舞蹈。此种舞蹈原是为有战功的将士举行大葬时跳的舞,后来在一般葬礼中也跳此舞。与此同时,羌人在出征抗敌前还要举行出征仪式的“集会性舞”,这种以兵器和阵形为仪式的演兵操练性舞蹈,其目的是用以统一意志,提高士气,显示武力。同时也是羌族男子勇敢和强悍的性格表现,流露出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民族英雄气慨。
 
 
 
  秀花,阿坝师专音乐舞蹈系副教授

  源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2期
 古羌之子 发表于: 2008-3-19 10:01:13|显示全部楼层

羌族文献

各位朋友都好?!很久没上网了!近又得到好多本国内民国时期出版的羌族书籍,台湾原版的有关羌族的图书,真是幸事!本想将封面扫描上传供朋友们分享,哪知道本人网络技术不过关,老传空文,实在抱歉!此外,多年前从成都花近300元购得一本吕玲珑先生的《九顶神山──中国古羌文明之光》,哪知道被我的“朋友”从家中将书“拿”走,也不给我说一声,只给我留一个外壳作“纪念”,害得我只好和先生联系,从他老人家手里购回20本,这样,即使再有19位“朋友”光顾,我也还会留下一个火种,大不了请先生再版好了。
 古羌之子 发表于: 2008-3-19 15:32:06|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羌族释比文化纪录片(电影)》拍摄

近闻《尔玛的婚礼》已经在成都公演了,可惜没有看到!地远信塞路堵也还是有局限。

近汶川县委县政府正和阿坝师专、上海口口口品牌公司合作进行《中国羌族释比文化纪录片(电影)》拍摄工作,这又是羌族文化研究的大喜事哦!
 罗子兰 发表于: 2008-3-20 00:31:41|显示全部楼层
那有一本是我的。
 罗子兰 发表于: 2008-3-20 00:38:28|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看到啊。
 西羌战狼 发表于: 2008-3-20 11:57:14|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我的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 03:15,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