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蜀虎|查看: 99416|回复: 162
[少数民族] 

羌族的民风民俗图片集(雷康拍摄)索引

 [复制链接5熊猫  
 罗子兰 发表于: 2006-9-1 08:55:10|显示全部楼层
很神奇的.
 罗子兰 发表于: 2006-9-1 08:56:1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这种手法我试过,很见效的.
 罗子兰 发表于: 2006-9-1 08:57:42|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真的神.
 罗子兰 发表于: 2006-9-1 08:58:45|显示全部楼层
羌医学再不抢救,马上就要失传了!
 古羌之子 发表于: 2006-9-1 11:36:36|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罗老师!此资料是为阿坝州政府今年十月即将出版的阿坝州文化史略一书而编,此为第八章民族医学篇之第二节,可惜由于该书在字数上的限制,忍痛删去了很多内容,今把未删稿帖在此与朋友们共享!同编的羌族部分还有《羌族释比文化》,《羌族历史与文化》,《主要羌语方言与文字》,《羌族人物传记》,《羌族口碑古籍》,《羌族文物遗存》,《羌族文献资料》等.
 西羌战狼 发表于: 2006-9-13 13:48:01|显示全部楼层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羌族电影《羌笛颂》

故事梗概 》》

1935年,工农红军来到西南羌族地区,给羌族人民带来了新的生活。政治工作人员董永贞率工作组深入羌寨,组织农会、分配粮食。在她的启发教育下,江保、沙格甲、金坦密等参加了革命工作。董永贞得知江保的儿子病情很重,便派自己的弟弟董永明去找医生,自己留在江保家守护。国民党匪区长张华德和羌族反动分子陈泰保,趁机派斯合珠等闯入江保家,董永贞为救护江保的儿子被敌人打伤。正在此时,沙格甲率群众赶来,斯合珠等狼狈逃跑。红军继续北上,上级因董永贞伤重,留她在羌寨一面养伤,一面领导羌族人民坚持斗争。红军走后,敌人又回到羌寨,把羌寨又变成了地狱。董永贞通过沙格甲、金坦密发动群众抗捐抗税,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陈泰保利用庙会搜刮民财,董永贞决定利用庙会发动群众,但沙格甲暴露被敌人逮捕。董永贞组织群众,经过周密安排,把沙格甲救出。敌人发现羌寨有红军活动的踪迹,通过羌族败类石端公打探到董永贞的下落,董永贞被敌人逮捕,敌人威胁利诱没有使董永贞屈服,恼羞成怒的敌人想枪杀董永贞恐吓羌族人民。董永贞在刑场上揭露敌人的阴谋,号召群众坚持斗争。敌人向董永贞开了枪。正在这时,沙格甲带领游击队冲进刑场,把董永贞救走。董永贞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沙格甲决定不让敌人知道董永贞牺牲的消息,以董永贞的名义张贴革命标语,使敌人坐卧不安。十多年过去了,人民解放军向西南进军。张华德和陈泰保疯狂镇压羌族人民。沙格甲领导的羌族人民武装坚持革命斗争,他们处决了斯合珠,惩罚了石端公,同时还袭击了陈泰保的老巢,打死了陈泰保,并与张华德的匪军展开激战。敌人凭借优势兵力包围了沙格甲等。正在危急时刻,人民解放军及时赶到,歼灭了匪徒,活捉了张华德。江保和董永明带着部队与羌族人民武装会师了。老战友相逢都很兴奋。金坦密把董永贞的遗物交给董永明,人们一起悼念这位不朽的战士。羌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羌寨,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羌族电影《羌笛颂》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羌族电影《羌笛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6-10-18 21:39:34|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的羌族与土家族的信仰

  羌族

  搜山求雨 羌族信仰习俗。若遇天旱,人们便举行搜山仪式,祈求降雨。届时,禁止人们上山进行打猎、砍柴、挖药等活动,违者将受谴责或遭痛打。若仍不降雨,再到高山之巅举持祈雨仪式。

  神林 羌族信仰习俗。羌族每个村寨的山后都有一片神树林,被视为山神之所在。神林禁止砍伐,也不能在其中放牧和割草,村寨定期进行化祭。

  跳盔甲 羌族信仰习俗。又叫大葬舞。在为有功将士举行葬礼时跳。参加者一般为几人到十几人,头戴皮铠甲,手持兵器,先围成圈跳,接着形成两排对阵,兵器飞舞,铜钤叮当,吼声震天,表现死者作战时的威武气概。

  化翳子 羌族信仰习俗。眼睛被植物枝叶擦伤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适、流泪,以及眼球内出现白色障碍物,俗称翳子,可请端公化解。

  打油火 羌首长信仰习俗。当家中经常出现怪影或怪事时,须请端公举行此仪式驱邪。届时,端公将清油烧沸装于碗内,碗中放一把汤匙。同时,点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备用。舀一匙热油浇在火把上,然后向上面洒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然后向上面洒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端公手持火把在各间屋子里走一遍,最后来到门外。这样,邪魔便被驱逐出家门了。

  踩铧头 羌族信仰习俗。当患肚痛、腹胀等疾病时,须请端公举行此仪式冶病。一般情况下,端公将一铧头放在火塘中烧红,取出后淬一碗水给病人喝即可。遇病情严重者,须将病人平睡在床上或火塘旁,端公将烧红的铧头取出,赤脚踩上去跳舞,然后把脚踩在患者腹部,由下而上轻轻抚擦三次。

  羊髀骨卜 羌族信仰习俗。由端公主持仪式,用以占卜运气、病因、行人祸福、一年吉凶、战争胜负等,所用羊髀骨须取自于用以祭祀的羊身上,一般在羊宰杀后烧煮前取骨。

  土家族

  敬梅山神 土家族信仰习俗。梅山神是土家族信奉的猎神,猎人出猎前都要先祭祀他。传说,古时候有一名叫梅嫦的女子,上山打柴,遇到老虎。她在同老虎的搏斗中,衣服被撕破,浑身受伤,但仍拼着力气,最后打死老虎,为民除害。后来人们奉她为山神,加以祭祀。

  跳曹盖 白马藏人信仰习俗。流行于平牙县、南坪县白马藏区。每年农历下月初六举行。“曹盖”系白马藏语音译,意为面具。跳曹盖即戴着面具跳祭祀神鬼、驱灾祈福的舞蹈。据说,这样可将鬼怪赶出寨外,保一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来源: 旅游人在线
 古羌之子 发表于: 2006-11-24 08:20:40|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部羌族大型音乐歌舞剧《太阳花》

⊙ 钱薇 徐永泉

  “一朵太阳花,清香飘羌寨。漫山的花儿展风采,就像红霞映天外。一朵太阳花,当年红军栽。血染的花儿有情怀,风吹雨打开不败。”当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创作的大型音乐剧《太阳花》的主题歌在剧场响起时,在场的许多观众都忍不住流下了热泪。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军优秀剧目展演的剧目之一,这部我国首部羌族音乐剧于国庆前后在成都对外公演数场,在观众和媒体中引起强烈反响。

  该剧以厚重的史诗气势、精巧的构思编排、宏大的表演场景以及丰富的舞美意象,向观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70年前,红军长征的铁流奔涌至川西北时,一支红军筹粮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救出了一位误闯战场的羌族姑娘尔依娜。在严重的战斗减员的情况下,指导员把保护尔依娜的任务交给了卫生员红路。当红路和尔依娜从死神的手中挣扎出来的时候,他们面临的却是一场整个羌寨与瘟疫的殊死搏斗。红路用科学帮助了饱受病魔折磨的羌族群众,点燃了他们心中追求幸福光明的火种,取得了羌族兄弟的信任。最后,红路为保护羌族群众的生命和千年羌寨古堡,毅然与白军同归于尽,他的鲜血化成了漫山遍野开放的太阳花。红军的精神感动了羌族人民。当时,羌民族仅有2万余人,却有1000多名羌族青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勇敢的羌族青年们接过烈士高举过的旗帜,戴上红军帽,踏上了红军北上的漫漫征途。

  整场演出近2个小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故事感人至深。它调动诸多艺术手段,生动流畅地塑造出红军战士红路的光辉形象,抒发了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无限景仰之情,一次又一次地将观众的情感推上高潮。极具羌地之风的民歌与舞蹈相互交融,尤其是羌族祭祀萨朗舞、大莽舞、唱“拉索”(意即唱山歌)、喝“咂酒”等羌族习俗风情的展现,成为这部红色音乐剧的精彩亮点,有力地提升了全剧的艺术品位和观赏价值。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跳出了以往直接再现长征大场面、大事件的表现手法的框框,而是以筹粮队的一名小红军为中心人物,将故事发生地点放在了四川羌寨,使该剧既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又在生动的故事和写实的场景中,体现了“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一伟大主题。

  音乐剧《太阳花》从选题、创作、排练到公演,历时近1年时间。战旗文工团先后4次组织主创人员重走长征路进行采风,获取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编创人员五易其稿,从舞美、灯光、音效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包装。剧中那或凝重、或轻快、或激昂的器乐编配,吸纳了当代流行音乐元素,加之民族、通俗、美声、原生态几种唱法的相互配合,让观众获得了一次完美的视听享受,显示出中国式的民族音乐剧的艺术魅力。
 leikang 发表于: 2006-11-24 14:06:00|显示全部楼层
争取看一场,毕竟影像网与战旗文工团有良好的关系。
 睢文发 发表于: 2006-12-1 18:49:45|显示全部楼层

羌族歌谣的分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马宁 钱永平 


  
  羌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羌族总人口为30.61万人。羌族没有文字,但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正因为如此,羌族丰富的民族文学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口头传承形式代代相传的。其中羌族的歌谣在羌族文学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羌族人民的历史、生产、生活、习俗、宗教、道德和思想感情,表现出羌族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羌族歌谣历史悠久,《后汉书》载:“永平中……白狼、盘木、唐蕞等百余国……举种贡奉……作诗三章。”此三章诗歌名为“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远夷怀德歌”,合称为《白狼歌》。其诗意诗韵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这是羌族有史可循的最早的歌谣。为使本文的立论准确,笔者以我国三套集成之一的《民间歌谣集成》的标准为分类依据,对羌族的歌谣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综合性研究。
 
  一、羌族歌谣的分类
 
  羌族歌谣题材广泛,按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八类:
 
  (一)、劳动山歌
 
  羌族的劳动山歌,语言简练,注重交待生产环境、劳动工具、劳动方式,并且阐明劳动意义,鼓舞劳动情绪, 充满劳动的喜悦之情。
 
  对于勤劳的羌族人民来说,劳动离不开歌声,歌声是劳动的伴侣。羌族山歌按内容来说,又可分为抒情山歌和劳动山歌。抒情山歌婉转优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如《龙窝山上云重云》:
 
  “龙窝山上云重云, 只闻歌声不见人。
  红日高照云雾散, 羌族姑娘牧羊群。”
 
  该山歌用粗线条的手法勾勒出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对羌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给予了高度的赞美。
 
  羌族的劳动山歌高亢、音阔、形式多样,有什么样的劳动形式就有什么样的劳动山歌。有《耕地歌》、《割麦歌》等。如:《摘椒歌》:
 
  “太阳出来辣悠悠, 贤妹出来晒花椒。
  花椒晒的大张口, 贤妹晒得汗长流。”
 
  《挖药歌》:
 
  “五月草莓红遍山, 正是虫草冒尖尖。
  不管官大和贫贱, 都要低头斜眼看。
  不论亲疏和里外, 等你只有七八天。”
 
  羌族人民在艰苦的劳作过程中,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着身边的一草一木,既而用响亮的歌喉抒发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些悠扬的劳动歌把他们身上的烦恼和疲乏驱除得无影无踪,激发了他们的劳动热情,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去。
 
  (二)、情歌
 
  羌语称情歌为“苕西”,是羌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时唱的歌曲。按照羌族的习俗,青年男女是不能在家里谈情说爱的,只能在户外和山间野外通过对歌来恋爱,借此抒发珍藏在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总的来说,羌族情歌具有感情真挚、想象丰富、比喻生动的特点,颇有感染力,使情人沉醉在情歌中,充分表达出羌族人民热爱生活、珍惜爱情的文化内涵,是引导羌族青年男女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家庭观和鼓励婚姻自由的生活教材。
 
  1、赞歌
 
  《阿妹一表好人才》:
 
  “阿妹一表好人才, 桃花围腰绣花鞋。
  不抹胭脂素打扮, 阿哥真心爱着妹。”
 
  这首赞歌不但对情人的外貌进行夸赞,还贯穿着羌族对本民族美的本质的特殊理解,不仅要求姑娘外表美貌,更注重民族打扮、简单朴素、功于针线、吃苦耐劳等深层次审美标准。
 
  2、逗歌
 
  《逗歌之一》:
 
  男:“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
  嘴不唱歌心里烦, 要想唱歌无对头。”
  女: “一股丝线四个头, 要唱山歌找对了头。
  找到对头我们唱几首, 看你山歌有多少。”
 
  逗歌形式多变,内容不拘一格,幽默诙谐,语言无忌。羌族青年正是在这种生冷不忌的对歌中逐步熟悉起来, 进而产生爱情的。
 
  3、誓歌
 
  《哥是树来妹是藤》:
 
  “哥是山中树一根, 妹是树上一条藤。
  狂风吹着树摇摆, 藤儿把树缠得紧。
  哥是山中树一根, 妹是树上一条藤。
  树老空心终将死, 叶落藤枯心也甘。”
 
  这首歌谣用比喻的手法、发誓的语气形象地描绘出羌族男女青年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主要是女子的极度痴情。不论外界的变化和阻碍有多大,他们相信只要男女双方心心相连,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并表明了至死不渝的决心。
 
  (三)、生活歌
 
  1、苦歌
 
  苦歌是揭露旧社会的黑暗腐朽,诉说羌族人民在封建官府和统治阶级的压榨下悲惨生活的歌曲。歌词鲜明深刻,十分感人,是羌族人民内心不平的抒发和对旧社会的有力控诉。如:
 
  《羌民苦》:
 
  “春天里活路忙, 犁田地开生荒。
  脱下灰衣夏天来, 栽青稞种玉米,
  一把汗一筐土, 羌人受着苦中苦。
  北风飘天气寒, 盼到秋来好收成,
  主人家收租重, 官家的粮税如铁箍。
  大雪封了山, 羌人象坐了监,
  平民百姓的苦啊, 何处去伸冤? ”
 
  这首在四川省汶川地区广为流传的苦歌谣,揭露了地主、头人和黑暗官府勾结,剥削压榨劳苦的羌族人民,使其陷入了有状无处告、有冤无处伸的悲惨境地。同时也反映出了羌族人民对地主、头人、官府的无比愤恨。
 
  另外还有反映妇女苦的歌谣。这是对旧社会女大男小的畸形婚姻的诅咒。
 
  “六月麦子正扬花, 丈夫还是奶娃娃,
  哪天等得丈夫大, 落了叶子谢了花。”
 
  羌族地区在旧社会时盛行“女大男小”的婚姻,咎其原因,主要是男方家处于劳动需要想通过这种方式为家里多增添一个劳动力,促进家庭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 一旦男方生理上成熟,具备了生育能力,就能早日生儿育女,多得人力,增强家族的势力,从而多获得社会资源,使家族能平稳地延续下去。现在,这种婚姻形式已经基本消失了。
 
  2、状物歌
 
  这是羌族人民对日常生活中所用事物进行描绘的歌。多表达喜爱之情。如:
 
  《赞碉楼》:
 
  “羌人房屋有三层, 三层用处不相同。
  底层用来关牲畜, 中间一层人居住。
  房顶照楼藏粮食, 中间一层修火塘。”
 
  碉楼是羌族人民的独特建筑,在古代时用于保卫家园, 至今还在使用,可以说是羌民族的标志性建筑。该歌谣对碉楼内部的具体用途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形象地勾勒出了羌族的住房情况。
 
  (四)、仪式歌
 
  1、酒歌
 
  羌谚云: “哪里有酒哪里就有歌”。酒歌是羌族特有的一种传统歌唱形式。主要在逢年过节、举行人生礼仪的过程中喝“咂酒”时唱。其节奏缓慢、旋律优美、声音高亢、拖腔婉转,具有典雅朴素的艺术风格。歌词较长,多表达吉祥、祝贺与酬谢之意,或叙述家史与追忆祖先的业绩。如: 《酒歌》:
 
  “万颗明珠一罐收,将相王侯都低头。
  双手握住朝天柱, 吸得黄河水倒流”。
 
  这首酒歌歌词精美,富于夸张,把羌族喝咂酒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歌词的最后两句尤为传神,使人读后余味无穷,传唱至今。
 
  2、祭典歌
 
  这是羌族在举行大型宗教祭祀时所唱的歌谣。表达庄重、肃穆之意,多由“释比”演唱,并伴有“跳神”舞。如:
 
  《黄牛歌》:
 
  “黄牛一生苦不尽, 人间衣食不离牛。
  今天敬神谢天地, 挥舞凿子还牛愿。
  剑尖用来引神牛, 剑刃用来还牛愿。”
 
  黄牛是羌族人民劳动中的主要役畜,羌族以前不吃耕牛肉,牛死后一般都埋掉,叫“牛坟”。解放后在汉族的影响下才开始吃牛肉,笔者家乡只吃摔死的耕牛,一般不主动宰杀耕牛。该歌谣反映了羌族人民对耕牛的喜爱之情。
 
  《庆丰收》:
 
  “地盘业主寨寨有, 先辈创业代代传。
  今年生产大丰收, 寨寨欢腾多热闹。
  插占为业正辛苦, 丰收不忘创业人。
  子孙后代当还愿, 地盘业主来领受。”
 
  这是羌族在农历十月初一还大愿时由“释比”演唱的敬地盘业主的祭歌。表达了后人对先祖创业艰难的缅怀和不忘祖恩的情感。
 
  3、节令歌
 
  《唱月令》:
 
  “正月里是新年, 阿妹与哥同团年。
  晚上喝的竿竿酒, 早上吃的荷包蛋。
  二月春水节, 花花鞋儿挂墙壁。
  推开窗口往外看, 门外正在飘春雪。
  ……”
 
  这是羌族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节令有了详尽的理解后总结并编唱出来的节令歌,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4、诀术歌
 
  这是羌族“释比”在做法时用于驱邪解秽的歌谣,往往具有浓厚的巫术意味,反映出羌族“万物有灵”原始宗教的遗迹。如:《驱邪歌》:
 
  “日吉时辰, 天地开张,
  新人到家, 大吉大昌。
  钱财一份白如银……
  天无忌, 地无忌,
  年无忌, 月无忌。
  日无忌, 时无忌,
  诸煞回避。”
 
  这是新娘刚到新郎家后,“释比”在“撵煞”时念的咒语,起到驱除恶邪、祈福迎祥的作用。
 
  5、婚礼歌
 
  如,《尔玛姑娘作新娘》:
 
  “十五的月亮明又亮, 小伙子就像月亮一样,
  黑夜里有颗星儿, 它像姑娘一样漂亮。
  尔玛姑娘作新娘, 美丽的像蝴蝶一样,
  但是新郎也不逊色哟, 如胸前的银牌一样辉煌。”
 
  这是羌族婚礼中对新郎新娘的赞歌,表达了人们对新婚青年最美好的祝福。
 
  6、丧歌
 
  丧歌是伴随丧葬礼仪的歌,大多与舞蹈相结合,边唱边舞,自问自答。内容多叙述丧事礼仪和对死者的怀念,以及悼念的规矩。有亡者子女迎接前来吊丧的母舅时唱的《迎舅歌》,有吊丧者唱的《吊亡人歌》,还有“释比”做法事时唱的《招魂歌》。这些歌或赞扬死者生前功德,或安慰亡灵,悲憾之声感人肺腑。例如舅家唱的:
 
  《病从哪里来? 》
 
  “姑爷病从哪里来? 终期已到永别了。
  房顶坏可延岩, 不搬不换无关碍。
  人去不能久停放, 不满三天须安葬。
  靠神靠人病不好, 求神不灵药不应。
  姑爷啊, 那是你的寿数尽。”
 
  通过舅家的吟唱,起到了安魂的作用,向死者诉说了死亡的原因,希望死者尽快安息,不要再贪恋阳间,更不要扰乱家人。
 
  (五)、时政歌
 
  时政歌反映了羌族人民对与自身有密切关系的政治生活的态度。
 
  1、颂歌
 
  在羌族歌谣中,颂扬红军的歌谣广为流传,其中难能可贵的是红军北上后,羌族人民歌颂和怀念红军的歌谣。歌曲感情真挚,情意深长。例如《卡普歌》,唱出了羌族人民对人民领袖和子弟兵的赤诚之心:
 
  “羌人心中难过, 惦念红军哥哥。
  围拢火堆烤着火, 放胆唱吧──卡普歌。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太阳高升在东方,
  毛主席、徐向前, 引导羌人下雪山。
  打倒土豪分田地, 打开衙门杀贪官。
  建立苏维埃, 羌人当家掌了权,
  脚下有了羌人的地, 头上有了羌人的天。
  亲人北上时说: 一定要回来再见。
  哎, 熬着吧! 总有一日要晴天。”
 
  2、劝喻歌
 
  羌族人民用歌声表达了对身边不合理现象看法,多含劝阻之意。如:
 
  《泽奇格布》:
 
  “泽奇大兴兵, 旨在夺汉城。
  族众齐劝阻, 歌谣表民心。
  泽奇啊泽奇, 不可动刀兵。
  汉地虽然好, 征战要伤生。
  泽奇岂肯听, 举兵齐克寨。
  族众声声劝, 歌谣复更新。
  泽奇啊泽奇, 征战不可兴……”
 
  这首歌谣揭示了羌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对发动战争的头领泽奇格布进行了有力的劝说。
 
  3、斗争歌
 
  多表现为羌族妇女对自身不公平命运的控诉和与封建家长的斗争。如:
 
  《不愿嫁给切切子》:
 
  “青布鞋儿蓝里子, 不比先前当女子。
  妹在娘家当女子, 油炒饭来烧饼子。
  妹在婆家当媳妇, 倚着碗柜偷冷吃。
  哪天哪日时运转, 鸡窝狗棚妹要嫁。
  愿背水来愿砍柴, 不愿嫁给切切子。”
 
  这首歌谣表达了羌族姑娘对男方的选择标准,宁可嫁给穷人吃苦劳累也不愿和爱打人的二流子结婚,表现出了羌族人民对于真、善、美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六)、古歌
 
  这是羌族最古老的歌谣,往往是羌族世代传唱的经典。对于追溯羌族的历史、缅怀羌族的祖先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如:
 
  《大禹受命继承鲧之父业治理洪水时的歌谣之五》:
 
  “禹啊大禹,
  你是属于天下的大禹。
  你是一轮五彩烘托的红日,
  已经冉冉从地平线上升起。
  日月的光华溶融在你的身上,
  连天地都顺从你。”
 
  这是舜传位于禹时唱的歌,赋予大禹无上的荣光,认为大禹继承王位是顺应天意的。
 
  (七)、历史传说歌
 
  这是羌族通过歌谣这种形式对历史事件的讲述,重现了历史。通常是对英雄及其事迹的夸赞。如:《孟良搬兵》:
 
  “唱几声来唱几声, 唱个孟良去搬兵。
  头年搬来杨宗保, 二年搬来穆桂英。
  半天云头交一战, 打死三千鹞子兵。”
 
  羌族传说杨家将曾在羌区作战,而羌族人民向来尚武,这首歌谣反映了羌族人民对英雄的缅怀。
 
  (八)、儿歌
 
  羌族的儿歌多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对于羌族儿童的身心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
 
  《冲锋歌》:
 
  “羊马子, 马子盖, 哪个英雄敢过来?
  羊马子, 马子盖, 这个英雄敢过来。
  我敢, 我来了, 冲啊。”
 
  这是羌族儿童在进行“破连环马”的游戏时歌唱的歌谣,用来鼓舞士气,冲破连环。体现了羌族尚武的民族精神。
 
  另外就羌族歌谣的形式而言,多采用你问我答盘问式的“盘歌”。在以上八类歌谣中都有部分歌谣采用了盘歌形式,是羌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 09:41,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