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脐橙,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蜀虎|查看: 99415|回复: 162
[少数民族] 

羌族的民风民俗图片集(雷康拍摄)索引

 [复制链接5熊猫  
 leikang 发表于: 2006-1-19 18:14:00|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关注的《羌族文学》,及其背后的众多人物。
 杨富诚 发表于: 2006-1-22 12:29:43|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我是羌族娃娃,会一点点羌话每年都要去神树烧纸放炮
 白林 发表于: 2006-2-10 21:21:4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我也是你们的读者哟──
 彬斌 发表于: 2006-2-15 17:50:23|显示全部楼层
  2月没来……今天来踩起~~别在打击我的 发帖~`信心……到时我就半年没信心来了`~~
  看我以前发的贴  还在也~`~看来你们这些老大 ……
 罗子兰 发表于: 2006-2-16 22:28:23|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歌舞将面临失传危险

  中国的多声部民歌侗族大歌上世纪曾轰动世界,扭转了西方音乐界认为“中国民间没有多声部合唱曲”的偏见。然而学者们发现,这种古老的民歌正面临失传之虞,即使在其主要流传地,侗族年轻人会唱此歌者亦廖廖。

  一位来自四川的专家称,九寨沟著名的南坪民歌现仅有八人能演唱大多曲目;羌笛演奏者亦不超过十人;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者只有数量刚好够的四人,且年龄最小的都已五十多岁。

  民进江西省委会调研组在对赣西傩文化进行调研后发现,许多傩面具、傩轿、傩饰、傩服散失,傩舞队部分解散,傩艺人后继无人。

  贵州省一位民间文艺工作者称,在该省相当部分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口传文学、民歌、古歌、乐曲、曲艺等在原流传地区因无人继承而濒于失传。

  学者们认为,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习惯亦发生改变,年轻人喜爱流行音乐超过民族歌舞。另外,他们往往选择出外打工等谋生手段,不愿随老人学习传统歌舞。随着老一辈民间艺人的衰退,民族歌舞后继乏人。

  有识之士指出,必须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抢救保护。若能将其因地区、因民族而异推入当地学校,应能促进其进一步传承

 greenorchid 发表于: 2006-3-6 01:03:51|显示全部楼层
  羌族真正的艺术灵魂已经渐渐的湮灭在了岷山山脉茫茫高山上的石碉筇笼里了。我们怀念它。但是这种什么羌族多声部合唱已经是九寨沟里太商业化的演出。变味了。越听越觉得心里凄凉无限。
  羌族消失的不仅仅是歌舞,不仅仅是羌笛。它消失的是历史强要附着在它挚爱的儿女身上的贫穷,以及与贫穷相伴的:“艺术”.
  在我们“现代人”追求着日愈完美的生活享受的同时,我们没有任何权利要求少数民族固守着贫寒的生活。让他们追求他们完美的物质生活吧。然后,让我们一起追悼我们完美的精神生活的渐行渐远。
  这就是这们渴求的天堂,不是吗?这就是我们,所有“人”所向往的完美生活。
  不悲叹,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年少。
  接受人类历史年岁的增迭吧。我们在长大,“人类历史”也在长大。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已过”玉门关。
 greenorchid 发表于: 2006-3-6 01:05:14|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再播放这样的声音了.它不是真实的.它的背后牵扯着金钱.每天都在九寨沟繁乱的环境里演出.
 阿斌 发表于: 2006-4-22 11:41:07|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你们的贴子,我就想起藏羌歌庄了,还有马尔康,金川那边的圈圈舞啊,
 桃花 发表于: 2006-6-4 23:04:05|显示全部楼层
原滋原味的羌族民歌<花儿纳吉>也很好听啊,我老家有两个姐姐唱得特别好,那声音就象吃"锅巴"一样的,脆生生的呢.她们也快接近70岁了吧,好多年没听过他们唱的歌了.也许再过几年就没人会唱出那样的滋味了.真希望也有金钱在他们背后牵扯一点......
 睢文发 发表于: 2006-6-21 16:45:03|显示全部楼层

丹巴羌族的民俗文化调查

⊙ 杨国君

  在四川西部邛崃山脉西端的丛山峻岭之中,在大渡河上游的小金河流域两岸,峰峦重叠,高山对峙,峡谷深邃,沟谷众多,它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当地藏语称此地为“嘉绒”地区。这里有“千碉之国”、“东方金字塔”的美称,这块神秘之地美女辈出,故又称之为“美人谷”。早在19世纪初就被西方探险家所发现并公诸于世,这就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据甘孜州统计局2001年的统计数据介绍,全州羌族总人口为2860人,其中丹巴县有2524人,其余少许散布在全州各地。丹巴县境内的羌族又主要分布在小金河流域地区的太平桥乡三岔沟内的丹扎村、长胜店、纳布村(丹噶),岳扎乡的可尔金村和半扇门乡的阿娘沟村,与当地藏、汉民族杂居。全州各县也有一部分羌族,但基本上是解放后从丹巴走出去工作的羌族子女。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他们既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又不断吸收和融入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丹巴羌族具有多元民族习俗文化的鲜明特点。

一、民居文化
  羌族的村落修建,沿袭着本民族祖先的习惯,水源便利是他们居住地的首选条件,他们深知大自然给人类的好处。因此羌人选择居住地有句俗话要 “选择柴方水便,向阳安全”之地。羌族的住宅大多数聚居于高山、半高山地区。为石木垒成,因地制宜,顺坡而建,高低层次,错落有致,山水映衬,古朴别致。每个村寨居住三五户至数十多家不等,以三、五十户为一寨的较为普遍。

  1、普通民居
  羌族的房屋一般都是用石片与石块砌墙建成,也有的用黄泥巴夯筑土墙建成,羌族居室多为四层碉式楼房,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楼背边沿盖石板为房沿边,沿下面由木头桷子伸出墙外为屋檐,房顶盖泥土。羌房在修建之前,一般由主人提出住宅修建构思,请匠人帮助设计和规划,基本不绘图纸,只确定房子的进深开间大小和层高、层数即可。建房工程开工前,要在众多的石匠中确定一名经验丰富的石匠为“掌墨师”,“掌墨师”既是石匠师傅,又是工程技术负责人和质量监督人。施工时基本要求石匠达到不吊线,不复尺,信手砌墙,结构均匀,墙面平整,棱角端直,无可挑剔的技术水准。在修房工程正式动工前,要请“巫师”(也称“释比”、“许”或“先生”)打卦占卜选择黄道吉日,破土动工时“巫师”要亲自到现场,进行破土安神仪式,通白诸神保佑工程平安顺利。“巫师”要使用罗盘仪器确定方位,宣布破土动工开挖基脚(基础)的时刻,抛撒五色粮食,有的人家还要施放金、银、铜、铁等金属粉末以示一牢永逸,万古千秋。安放第一块基石极为重要,又要推算吉祥良辰,若有属相克者,断然回避,避而远之。工程进展到以后的立正门、上中梁,盖屋顶、迁新居和安神龛等时候,释比都要到场进行安神谢土仪式,以保证主人入住后平安吉祥,家和事兴。
  羌族居室在建筑砌墙时,片石与石块之间不用石灰或水泥作浆口泥,而是将上好的黄泥巴筛细,加水搅匀后,作为砌墙时的浆口材料,这种泥料具有良好的粘连效果,而且经久耐用。墙间一般不用木柱,中间建隔墙,每层的墙腰要使用墙筋木增加墙体的抗压力。墙体要砌得平直整齐,内外都要美观。一般为四层,(也有三层和两层的),内设上楼石梯或木板梯,宽度一米左右,三楼或四楼,多用独木梯。羌族房屋基本功能:一层作畜圈,用来饲养牲畜、堆放冬季畜草、生产农家粪料。牲畜圈分为内圈和外圈,当地人叫黑圈和敞圈,黑圈为牲畜御寒巢穴,敞圈为牲畜白天晒太阳的活动等场地(但现在的羌房从卫生角度考虑,已作了改进,畜圈已另建,一楼一般夯筑院坝)。二楼(中层)住人,设有卧室、贮藏室、火塘、锅庄等。锅庄系一石质或者铁质的三角锅庄,供烹饪饮食之用,锅庄上方供奉着祖先的灵位,全家饮食、聚会、拉家常以及祭神祭祖都在锅庄房,这里是羌族家庭人员的家庭活动中心。羌族的锅庄与藏族的锅庄一样,上方为神位,严禁触动或随便穿越。现在的羌民饮食烹饪和烧水很少用锅庄了,靠主楼另建耳房作为厨房,避免炊烟进入主屋内。羌民普遍使用了汉式锅灶,而且还大量推广汉式节能灶。但羌家的火塘仍然保留着。三四层用于藏粮贮物,堆放干菜、走廊凉挂庄稼、干菜叶等,也是进行宗教活动,“煨桑” 敬神,“供奉”白石神“的地方。现在多数羌房的土木结构大多已被砖混结构和钢筋水泥结构所代替,但是仍有明显的羌式建筑的特征,屋顶四角的”白石神“依然可见。

  2、古建筑──碉楼
  羌族自古以来就有建碉楼的习惯。例如《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说”羌族先民冉驼,众皆依山居上,累不为室,高者至十余文,为邛笼“。碉楼的大体结构仍然和明代顾炎武所记述的完全相同。直到现在羌族人民仍然修建三四层的碉式居室。今天,高十余丈的石碉楼,在丹巴的三叉沟、太平桥和可尔金等等随处可以见到。丹巴羌族地区的古碉也有六角、八角和十三角的,碉顶部盖石板或者盖木板。羌碉上窄下宽,上小下大,呈金字塔状,只是较为垂直,羌碉四壁开有内宽外窄的了望孔和投射孔或用作信号传递的窗,主要防御外来侵略和用于武装械斗。碉楼从种类上分:有战碉、烽火碉、家碉、寨碉、界碉、纪念碉等。羌地战碉居多,它是历史上羌族防止外来入侵或与其他部落之间战争的产物,羌地古碉一般都修建在交通要塞,山墚上或者村落的中心。有的碉楼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和地震以及枪弹的袭击,仍然巍然矗立,这在少数民族建筑史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丹巴羌碉也是”千碉之国“ 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8月笔者专程到丹巴县太平桥乡三叉沟考察,参观了至今还保存完好的丹巴羌族末代”把总“(即羌族首领,是羌族人的精神领袖)的官寨。末代羌族首领的官邸并没有特别之处,一幢三层羌式碉楼,楼前有一个较大的院场,三方均建有围墙,一道入院大门,俗称龙门子。正房中间有客厅,二楼有几间主人的卧室、书房和小客厅,二楼建有一个平台,是羌族首领的阅兵、点将台。二楼和三楼之间有一个天井和绕院场一周的内走廊。但在官邸最底层夹壁墙的后面,隔有几间小屋,据说这是首领当年关押犯人的牢房和审讯室。由此可见,羌族首领不但有统领所辖领地百姓的各种政治、军事权力,同时也具有司法等方面的特权。不过他的官邸与普通羌民的住房无多大差别。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许多羌民修建了现代化居室住房,国家对民族地区”农牧民新村建设“ 的安居工程得到较好落实,羌民居住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 09:18,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