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易可情|查看: 40963|回复: 93
[人像] 

李白

 [复制链接]
 老磨 发表于: 2007-11-23 13:13:34|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被误读的五句著名诗词:“床前明月光”原来是这个意思

[转帖自《新华网》]

张继合

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人们往往能脱口而出,掰开揉碎地解释,几乎到了约定俗成的地步。其实,随着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难免后世生吞活剥,以讹传讹。仅举五个手边的例子,便可见一斑。


(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当时八位著名的诗人,其中一段专门写李白的醉态。据说,唐玄宗想亲自召见,李白先生仍然保持一副牛哄哄的高人派头儿。所谓“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敞开衣襟,连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里明确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


(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飞蛾”。

这个句子,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要了解王勃此序的意义,当时当地的风物不可不晓。对此,宋代吴曾在其《能改斋漫录·辨霞鹜》中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宋代俞元德也在其《莹雪丛说下》中说:“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世率以为警联。然落霞者,飞蛾也,即非云霞之霞,土人呼为霞蛾。至若鹜者,野鸭也。野鸭飞逐蛾虫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齐飞。”由此看来,“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飘落”的意思,“落”在句中与“孤”相对,意思当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义。零散的飞蛾被孤单的野鸭在水面上追捕,就形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绝唱。

(四)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其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屋漏”首先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粤,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这句诗以借代的修辞方式,举出室内的两个具体地方,“床头”和“屋漏”,代指整个屋子,是列举部分以代整体。两句诗是说: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还是雨脚如麻下个不停。不直言漏湿而说“无干处”,下句的“雨脚如麻”才无语义重复之嫌。


(五)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解释为一种点心。

陆游著名的词作《钗头凤》,写给表妹唐婉。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便寓有爱怜之意。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黄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饮品糕点。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还是共同努力,广求甚解吧;否则,祖宗的根脉便越丢越少了

 何晓 发表于: 2008-2-28 13:04:39|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学习学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8-3-24 21:33:5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我曾听说床前明月光的“床”是叫胡床,这是一种少数民族的躺椅。
 石念文 发表于: 2008-5-5 00:06:19|显示全部楼层

校园灰色童谣

石念文搜集整理


今年学费真他妈的贵,

读书写字真他妈的累,

不如加入黑社会,

有吃有穿有地位。



一年级的小偷,

二年级的贼,

三年级的帅哥有人陪,

四年级的美女有人追,

五年级的流氓一大堆,

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

小妞小妞我爱你,

生个儿子叫乌龟。


读书苦、读书累,

读书还要交学费,

不如加入黑社会,

有的吃、有的穿,

还有美女陪着睡。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蛋糕发霉,

祝你出门见鬼,祝你天天倒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上有美女,李白脱光光。


床前明月光,李白打开窗,
看见 X 光, 全都曝了光。


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

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擦点宝宝霜,一定不生疮。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

口水直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


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

老师怒问为什么,为了子孙下一代。


日日不洗脚,天天不洗澡,

要问为什么,读书太累了。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包?

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

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


为啥天空这么黑呀,因为有牛在天上飞呀。

这牛怎么上去的呀?因为有人在地上吹呀!


小弟弟,我爱你,

就像老鼠爱大米,

咔嚓咔嚓咬死你!


今天的阳光多么灿烂,

我们的学校破破烂烂,

一百个同学,九十九个笨蛋;

十个老师,九个混蛋;

一个校长,强奸杀人犯。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

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

回到家里,老妈最凶,

盯着作业从不放松;

父母不在,老子最凶,

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横眉冷对考卷,眼睛直对笔尖;

英雄何惧打零蛋,挺直胸脯交白卷。


我班帅哥一回头,全体女生去跳楼;

我班帅哥二回头,震倒一排教学楼。


二班女生一回头,闽江桥断水倒流;

二班女生二回头,月亮吓得撞地球。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抄抄抄,考试的绝招。


学习不刻苦,不如卖红薯。

瞧你爹那样,从小二百五。


一三五七九,李白去打狗。

狗没有打着,反被咬一口。


锄禾日当午,炸弹埋下土。

李白去挖土,炸成二百五。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求救声。

李白赶紧跳下水,救出一看是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半路遇见核武器,

李白不懂核武器,炸得浑身黑黢黢。


我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

要我学英语,那是不可能。


祝你一路顺风,半路失踪;

下河洗澡,越洗越老;

寿比南山,瘦成饼干;

生日快乐,天天吃药。


祝你一路顺心,半路掉坑,

两腿一蹬,壮烈牺牲!


祝你一生健康,牙齿掉光;

笑口常开,笑死活该!


起来,不要坐我的板凳,

板凳上有钉钉,钉入你的屁股心心。


小姐小姐别生气,

俺们带你去看戏。

什么戏?游戏;

什么游?豆油;

什么豆?豌豆;

什么豌?台湾;

什么台?抬你妈妈进棺材,

进得去,出不来。


保证书,保证书,保证今后不读书;

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加入黑社会。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

带走你家里的钱财。


那宝险箱里的钞票,

是兄弟们的饭碗;

玻璃柜里的珠宝,

撩得我心头痒痒。


寻钱,拿一支镊子,

向金钱更多处漫溯,

满载一船金钱,

在金钱光辉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逃离的笙箫,

黑夜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配合我的工作。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

带走你的钱财。












[ 本帖最后由 石念文 于 2008-5-5 00:13 编辑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8-10 22:43:39|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李白之才,汗水中来

历来就有一种传播十分广泛的论点:李白是天才。

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倘若意在肯定或赞扬李白杰出的诗歌才华,当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和接受这个观点的人,往往含有下边的意思: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得益于他的天赋,不是经过艰苦努力能够得到的,他人无法学习。果然如此,这个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因为,李白的诗歌才华实际上也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而非天上掉下来的。“横空出世”云云,是修辞夸张之语,不是求真写实之言。李白少年时代梦见自己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的说法,那是文学佳话,茶余饭后说一说,然后一笑了之,是可以的,把它当作真事儿就不免幼稚了。

李白好友杜甫曾经多次赞美李白的诗歌,有一次是“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有一次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这实际上就等于指出,李白是用心学习过南北朝诗人阴铿、庾信、鲍照等的诗歌艺术的。他学有所成,故而能吸收他们的长处。从李白杜甫的交往与相互了解情况推测,杜甫所言应该是有根据的;再者,杜甫所写的这些诗句,有的是当面给李白看过的,有的是邮寄给李白看的,真人面前说不了假话,应该是合乎实际的。

后代文论家中也有不少人指出,李白诗歌有学习前人的痕迹。例如宋代著名文论家胡仔说过“李太白亦多建安句法而罕全篇,多杂以鲍明远体”的话(《渔隐丛话》);大学者朱熹也有“鲍明远才健,其诗乃《选》之变体,李太白专学之”的说法,还指出李白古风诗多仿效陈子昂,有的甚至整句挪用(《朱子语类》);元代著名书法家、学者陈绎曾还指出,李白诗歌学习了郭璞诗歌构思的险怪和谢灵运的“以险为主,以自然为宗”(《诗谱》);明代著名文论家李梦阳也指出了李白“推重鲍、谢,用其全句甚多”的现象(《章园饯会诗引》)。

从李白本人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他在诗歌上是用心经营、苦心孤诣的,决不是一般人臆想的总是凭着一支生花妙笔,一挥而就。只要读一下李白《古风》组诗(一共五十九首)的第一首,就不难了解到:创作诗歌,李白不是轻松愉快地玩儿票,而是当作毕生事业对待的: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从诗中可以看到,李白是认真研究过中国诗歌史的,他在研究诗歌史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带有明显复古色彩的文学观念。最后四句,“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则清楚地表明,李白是把诗歌创作当作自己的传世事业看待的。试问,这样的事业,有谁能够漫不经心地对待的吗?

杜甫所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八仙歌》)、“敏捷诗千首”(《不见》),固然可以反映出李白诗才的敏捷,但是,不能说明李白不曾认真向前辈同行学习过诗歌创作艺术。

李白学习前人诗歌艺术,有时候甚至不避“改写”嫌疑。我曾经有文章指出过,著名的五言绝句《静夜思》是汉代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以及曹植《杂诗·漫漫秋夜长》的缩写、通俗版,《早发白帝城》是郦道元《水经注》有关巫峡文字的七言、诗歌体。

说来说去还是归结到美国人爱迪生的一句名言上去: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其实,民间早就有李白儿时见老妇人铁杵磨针而有所领悟的故事在流传。这不也表示,李白日后的诗歌成就是经过他不懈的努力才得到的吗?我认为,用“李白是天才诗人”为逻辑前提,推导出“其他一切人(包括杜甫)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李白的诗歌是无法学习的”等结论的做法,都是靠不住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07:06, Processed in 0.0624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