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报导:四川省教育厅对倒塌校舍做了初步调查和评估,将倒塌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这次地震首先是超过了预计强度,学校校舍抗震难以抵御如此强烈的地震。
二、灾情发生在上课期间,集体伤亡人数比较多。
三、学生上课时集中在教室,楼面负荷大,疏散时又集中在楼梯间,这些走廊、楼梯相对来说是建筑比较薄弱的,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四、根据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门提交的材料,四川省倒塌的相当多的校舍建筑时间比较长,校舍陈旧落后,这也是导致部分校舍垮塌的重要原因。
五、学校的建筑在抗震方面本身就存在着设计方面的先天性缺陷。
教育厅“归纳”的五条“原因”,条条触及问题的核心:天灾。再归纳一下,就会触及“根本”,仍是天灾:
一怪地震:首先是地震强度太大,一般地讲,三、四级以下较为适宜,谁会料想到,居然达到8级。其次,是地震的时间不合适,比如,选在学生放学之后,或课间休息且全部跑到操场,或在夜里,震了就比较合适。而它偏偏选择在上课期间,且震级达8级,这就是它的不对了。
二怪学生:学生上课,偏要集中在教室,那么多的开阔地,却弃置不用;其次,学生逃生时,偏要走“建筑比较薄弱”的走廊、楼梯,而没有选择跳楼等方式,“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按照这一逻辑,逃学、掇学其实也是一种逃生的好方法,为何要去上学呢?为何要到“楼面负荷大”,疏散必须要走楼道、楼梯的学校,集体去送死呢?
三怪校舍:倒塌的校舍,多是建筑时间长,校舍陈旧落后。一句话,它们缺乏自我更新能力。自然界许多生物都有自我更新能力,比如蝉脱壳,蛇褪皮之类。这么多旧建筑,多年安之若素,自我更新能力严重缺乏,远不如政府机关大楼,不时会自我更新的。自然界适者生存,是没办法改变的。
新建校舍的倒塌,无外乎是“设计方面的先天性缺陷”所致。学校被“设计”在震区,就是天大的“先天性缺陷”!其次,“设计”一词含义丰富,有时褒义,有时贬义。有的建筑用钢筋水泥,有的则用铁丝白灰,可能就是词义不同的缘故。
http://blog.sina_com_cn/s/blog_4eaa5a9201009eam.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