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谢天开|查看: 8505|回复: 42
[汉族习俗] 

民间艺术辑要五讲

 [复制链接1熊猫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5-3-8 11:01:58|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
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5-3-8 11:06:42|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如中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早在上世纪30年代,指出艺术史和艺术学的研究中不应放弃民间艺术,当他说的民间艺术是一个大概念,包涵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等。但未能 明确“民间美术”或“民艺”的概念。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将民间美术的研究对象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民间的年画、剪纸、挑花、刺绣、泥塑以及日用陶器,只要具备审美价值且能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并能从中体现民间美术的特殊性,都可以是研究的直接的对象。其它的民间艺术,如民歌、舞蹈、神话、传说、谚语、歇后语等与民间美术一样具有艺术的一般本质,而列为间接研究对象,认为这样能从更广的范畴把握民间美术的性质。

民艺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民间艺术不仅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些甚至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从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出发,学者张道一将民间美术分为八大类型:衣饰器用、环境装点、节令风物、人生礼仪、抒情装点、儿童玩具、文体用品、劳动工具。从民间美术作品的性质、主次出发,强调造型艺术的特点,又将其分为九个方面:年画花纸、门神纸马、剪纸皮影、陶瓷器皿、印染织绣、编结扎制、儿童玩具及具他。这九个方面具体包含为1)春节张贴的喜庆年画包装纸等;

(2)春节张贴的门神、吉祥画和民间各类木版神像、祖师像等;

(3)剪纸的窗花、喜花、门笺、鞋花、枕顶花及皮影;

(4)瓷器、陶器、砂器和砖陶等用品;

(5)木雕、砖雕、石雕和泥塑、面塑等;

(6)蓝印花布、彩印花布、刺绣、挑花、织锦等;

(7)竹编、柳编和灯彩、风筝、纸扎等;

(8)泥、陶、竹、木、布、纸等到材料所制作的各种玩具;

(9)以上八个方面之外的具有艺术特色的作品。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5-3-8 11:11:4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学者邓福星从民间美术的特殊性出发,并依据功能学的意义将民间美术归结为六大类:祭祀类、起居类、穿戴类、器用类、装饰类、游艺类。
我们参考《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的划分和潘鲁生《民艺论纲》的分类,将民艺分为两大主题、八个品类。以实用性和物质生活为主题,分为穿戴服饰类、宅居陈设类、生产用具类、生活用品类;以审美性和精神生活为主题,分为祭祀供奉类、娱乐教化类、装饰美化类、游艺竞技类。

(1)服饰穿戴类:主要是各民族的服装、鞋帽和首饰以及用印染、刺绣、挑花、织锦工艺制作的服饰用品。

(2)宅居陈设类:宅舍及生活有关的其他建筑物,其中包括各种砖、木、石雕刻饰品、室内的家具陈设等。

(3) 生产用具类:生产劳动中创造和使用的各种农、林、牧、渔工具,交通运输工具,纺织工具,木工、铁匠、泥瓦匠、锢露(用熔化的金属堵塞金属物品的漏洞)担子等手工业工具等。

(4) 生活用品类:日常生活中创造和使用的各种材质的餐饮用具及具他生活用品等。

(5) 祭祀供奉类:人们雕刻、绘画的各类神像、神马,在祭祀活动中制作的各类面花、纸扎等供品以及所使用的供具。

(6) 娱乐教化类:戏曲文化中的面具、脸谱、皮影、木偶及相关的戏文艺术作品,具有启蒙教育、开发智力、审美功能的民间玩具等。

(7) 装饰美化类:人们对环境的美化主要表现在节令中的年画、窗花、布画、杂画和室内装饰品;对自身的装饰包括服饰剪纸花样、鞋样等。

(8) 游艺竞技类:游艺竞技的民俗活动中创造使用的乐器、舞具、道具、灯彩、其他杂艺品以及某些表演形式、竞技形式。当然,这种分类也并非绝对,其中也有交叉内容。

另外,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有极强的地域性。

思考与实践题:

1. 同的角度、标准而不同的分类。主要看其科学性与权威性。

2. 考察送仙桥市场,收集资料进行分类。(有图文资料更好。)

3. 了解民艺的地域性。(讨论的方法。)

4. 制作一张分类表,并填写。(为环艺设计提供背景性资料。)

本讲参考:

中国民艺馆 唐家路编著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3年3月一版 23.50元

民艺学概论 潘鲁生 唐家路主编者 山东教育出版 2002年10月一版 25.7元
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5-3-8 11:15:07|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5-3-8 11:27:24|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讲民艺的特征
1. 创作的民众性

──民艺的作者,在中国主要是农民、牧民、市民和手工业者。参与人数众多,地域广大。普遍性。

(这体现了民艺的社会性、平民性──制作者是民众,享用者是民众,购买者也是民众。──人人皆可成舜尧。这是一个多数人的民间美学,针对少数人的宫廷美学而言。)

因为,民艺是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就是其多数来说,是直接用美化自己的时代与生活的──美化自己身体、美化物品、美化生活环境──因而就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地域性。

(民艺的自在性,恰好是与中国农耕文明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同构的。)

──基于生活的直接需要和满足自己的审美趣味,制作各种日常用品与装饰品。家族相传,邻里相授,世代传袭。传承性。

比如农村女人做的绣花鞋、虎头帽、荷包等,品种繁如天上的星星。

(在经济上的廉价性,生产者的众多,并的消费的平民化──廉价与美。其生命力极强,具渗透力也极强。比如在时下,中国上海民间艺人为美国制作的民艺品圣诞节礼物。)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5-3-8 11:35:18|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
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5-3-8 11:41:12|显示全部楼层
“1948年11月,在京都相国寺举行的第二届日本民艺协会全大会上,柳宗悦发表达了以“美之法门”为题的演讲,他借助于《大无量寿经》第四愿中的“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之说,告诉人们在佛之国度中是不存在美丑的区别的。只有超越美丑的佛性才是其本来面目。在这个世界上美丑的对立是二元性的,是模糊的。人若要回归本然,便能够到达无有美丑的境界。对不具备超越美丑能力的多数人来说,佛已经预备了救助的途径。如同凡夫俗子都能够往生一样,非天才的工人也能够创造美的世界,这一点已被工艺,尤其是民艺的事实所证明。


──《民艺论》的注译者翻译者:徐艺乙、孙建君


具有许多学识和知识的人,仅仅依靠学识和知识危险很多,拘束也很多,因为他们总是被“知”所羁绊,陷于进退维谷,一筹莫展。什么都知道并非坏事,但人类往往会被‘知’所束缚而陷于不自由之中。”


──《民艺论。民艺美之妙义》柳宗悦


(这一点与中国老子的“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道德经。上篇二十八章》回复到婴儿的说法一样,恢复到自然的本初的质朴。张松如《老子说解》公木。

这样,民艺让有多“知”与少“知”者都有被美拯救的希望。正如现代的数码相机与PHTOSHOP效果一样,让众生都有成为摄影家的可能。)

──民艺的集体性。民艺表面上是一种个人劳动,但在实际上一件工艺品的创作过程与流传过程是在群众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件工艺品的流传过程,都是经过许多人的增、删、改,经过不断的加工、充实、发展,一代一代人按照时代的要求、生活环境、风俗习尚、艺术趣味,根据自己的所爱、所想、所盼、保留和继承前人留下的精华部分而不断传承、增添、变异。

比如山东博山民间使用福字瓶、鱼鳞坛、四鼻子罐和大鱼盘──这著名的“四大件”,是几代人的加工与充实而形成今天的画笔流畅、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与风格。

民间剪纸、绣花也是这样,一旦有一个好的剪纸样、绣花样,姑娘常常相互借阅、传递,观摩与改进。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5-3-8 11:47:44|显示全部楼层
1. 物质材料的充分利用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


──《考工记》(世界上最早一部工艺著作,成书于春秋末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专记“百工”之事。)


自然物质的充分利用──色泽、肌理、质地──美的发掘 。

这就是为什么竹制品不加彩,紫砂陶器不施釉,石雕要讲求色泽、肌理的缘故。这也体现了劳动民众的淳朴、淳厚、真诚的品性。

就地取材,价廉物美。四川的竹编工艺、河北的柳木家具。山东的面艺。

化腐朽为神奇。如竹兜、树根。“显瑜”与“掩瑕”的对立统一,而显示生态哲学的共生性。(这就是一种创造,一种天人合一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创造!而不是那种战天斗地的、改天换地的痞子哲学。)

因材施艺,善于利用材料的天然属性。

(在哲学的意义,真正做到了尊敬自然、顺其自然,天人合一。)

2. 体现民间的审美经验、习俗、趣味

一个民族的民艺,不仅反映这个民族的生产和习俗,也反映他们的美学观点。

在这一点上,带有自发性与随意性而不迎合时尚。但是成为一种习俗。原发性。

每一地区的地理环境、民间风俗不同,造成了那一地区的民艺的风格不同。

如山东的、陕西的,同是剪纸,而风格不同。

民艺在实用的基础上,注重装饰性、趣味性、娱乐性。这是民间的审美需求。因此,民艺反映民间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要求,美化民间生活。

(美来自民间。)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5-3-8 11:52:02|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
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民间艺术辑要五讲(一)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5-3-8 11:57:00|显示全部楼层
3. 实用与美的统一性
实用始终是第一性的,占首位的;美,是从属实用的,是以实用品的物质材料、工艺条件和使用场合等为标准的。两者给合的愈巧妙,愈能强化民艺物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曾说:“艺术,也是趣味。艺术家一切制作,都是他们内心的反映,是对于房屋、家具。。。。。。。人类灵魂的微笑,是渗入一切供人使用的物品中的感情和思想的魔力。”


民艺,也正是从审美的审美的角度,去创造“人类灵魂的微笑”,以是用审美的手段,以发挥其对于“情感和思想的魔力”。

民艺在工艺美学要求上,许多工艺论著大多强调一个“宜”字。例如:陶瓷的“各随其宜”,刺绣的“因其所宜”(《绣谱》),园林布置的“精在体宜”(《园冶》)等等。所谓“宜”就是和谐、适应、合理。

古代工艺美学观,对于工艺制作,注重“致用”,主张“利人”。所谓“百工者以致用为本”,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实用第一。墨子提出:“利人谓之巧,不利人谓之拙”,是以利人作为巧拙的审美标准。

思考与实践题:

1. 谈谈民艺的四大特征,并举实例说明。

2. 民艺的美学的一般标准。

3. 观摩相关音像资料。

本讲参考书目:

1.《美学文摘》第一辑,重庆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 1.05 元

2.《实用民间美术》 史忠民编著 济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1版 16.50元。

3.《谈民族民间美术》李锦璐著 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年9月1版 24.00元。

4.《蜀漆的灵光──成都漆器源流和现状考察札记》冯荣光 成都晚报 2005年1 月23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13:53,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