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leikang|查看: 15601|回复: 77
[2009年] 

2009-03-22日:《金沙祭,刘学伦中国人物画选》出版座谈会

 [复制链接3熊猫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9-3-23 14:55:08|显示全部楼层
马安信说《金沙祭》是“金沙出土后的经典之作”马安信说《金沙祭》是“金沙出土后的经典之作”

[接上帖]
  二十多年来,画家刘学伦先生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作品,不论是其观音图系列、古诗意系列,还是其神话、怀旧系列、现代人物写生系列等,都从写实一脉走向写意,其艺术历程经过了质的变化与飞跃。这期间,中国传统的人物画艺术给了他莫大的启发与指引。尤其是对古代人物画的深入研读,使他在被古人艺术所震撼的同时,也虔诚地走进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而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深刻领会,则拜赐于他的恩师戴卫。戴卫先生的艺术思想深邃而开放,其深沉激越、不拘成法的艺术主张深深地影响着学伦的绘画艺术实践,并开启了他的艺术心胸,令他具有高出时人的艺术视角。换言之,随着心灵境界的升华,艺术语言的变化是必然的。为什么学伦的中国人物画创作能从对现实如实的刻画,转入对情景、心境的抒发与彰显?由见造型、见笔墨、见功力一跃而为见感悟、见灵犀、见心性,真正进入“立象以尽意,重神以忘形”的境界?这是需要认真剖析的。
  我以为,刘学伦先生近年来以《金沙祭》为主要代表作的大量中国人物画创作,其人物“立象”(形貌特征)的建构,均以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情态与情绪(尽意)的营造为目的。画家在人物形象的表达方面,摆脱了对物象的客观描摹,总是敏锐地捕捉到形象动态与神态的要点,用酣畅的笔墨将它们进行一番诗意的演绎。这里,学伦大写意人物的放逸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回避和绕开,而是具有更严格意义上的造型能力,它要求在笔墨的放逸当中涵盖形象的准确和精微。学伦雄厚的造型功底和长期的笔墨铸炼使他具有这个能力。在他的画面上,无论是骑象的汉子、狩猎的青年、千手观音,还是熬煎在俗尘中并承受着苦厄和快乐的凡人,各自都以最本真的姿态显现在读者面前。没有微笑或忧郁的表情,却有着最为贴切的神态,在那些或坐或卧,或动或静的身躯当中,散发出呼之欲出的神奇生命力和各自殊异的人格魅力。这也正是画家对形象的掌握与处理臻于妙境之显现。在这里,形象的束缚被彻底打破了,习惯的束缚也被甩得很远,只有画家最真实的思绪和情感在汪洋恣纵的笔墨、狂野苍凉的点线、清玄飞迸的水晕墨华之中穿行游走。
  学伦的创作实践再一次证明,中国人物画的意、境存于极精微的象外,存于“隐”,它是绘画产生艺术魅力的妙谛。它和《与极浦书》提出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如出一辙:“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这里说的是诗,这些味外、韵外、象外、景外的旨趣,都不可能由序 言JINSHA JI刘学伦中国人物画选LIU XUELUN ZHONGGUO RENWUHUA XUAN 06/07诗人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让读者自己求得它们。因此它们就显得更充实、更生动、更富有活泼的艺术力量。它同绘画艺术同出一理,即绘画创作既不能拘泥于眼前的景象,而必须在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上驰骋想象、运用神思,切中事理与情理。谁也不能否认,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
  中国画笔墨当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不仅涵盖了对象的形貌和神韵,也反映出画家本身的学养、胸襟、志趣、个性、情绪等多方面的内在信息。学伦从早期较为写实的形象处理方式到后来写意手法的凸显,皆因循着笔墨的表现渐次向前,创造了一个令人神驰心惊的笔墨奇景。当他的笔墨逐渐走入纯粹之际,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亦呈现出另一种生动的逼真。笔墨的恣纵不仅没有妨碍形象的表达,反而令他的人物彰显出极为古雅清逸的文人气息。莲台的观音、听琴的古人、婀娜的舞者、逍遥的李白、傣家的村姑、寻梦的仕女等都在那浓浓淡淡的水晕墨章之间,将中国传统的文人心性做着一唱三叹的演绎,令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古老而鲜活的中国的血液就在画面上弥漫开来,漫溢了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你的作品有生命吗?你能不能赋予它生命?你怎样赋予它生命?这些似乎只能越来越会让人迷惘的命题常常困扰着我,或者说让我不得安宁……”学伦先生把创作中国人物画的“朝圣”当作一次“飞蛾扑火”的“苦旅”,他在中国人物画艺术这条高远、厚重、超逸的心性之路上,反复思考着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话题,那就是世纪之交的画坛,中国画的变革已呈现出多元多层次的状态,是依旧延续元明清以来的笔墨形式,走重复的路?是借鉴20世纪以来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借古开今,从传统中学传统的经验?还是不断承继中国画的民族特性,开拓中国画的多元格局,找到一条有浓郁东方韵味的绘画语境,让作品真正具有“生命”?画家是这样痛苦地思索着,也是这样执着地探求着,他把自己创作的坐标最终定在了“重神忘形”之上。
  众人皆知,以形神兼备、不似之似为基本美学原则的传统中国画已经走过了它的鼎盛期,它已高度完善,成为程式化极强的精神果实。清代王士禛提倡“神韵说”,他直接继承了严羽的诗论。《沧浪诗话·诗辨》说,诗之法有五,诗之品有九,其用工有三,其大概有二,“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严羽以入神为诗的最高境界,就是王士禛所谓神韵之来源。画家刘学伦先生把王士禛的“神韵说”换成了自己为之追求的“重神忘形”,将“重神忘形”作为自己中国人物画创作实践的标准。他说:中国人物画之成为艺术,固有赖于形质之工,尤赖于神彩之美;历代着名的人物画作品,莫不因“重神忘形”才奕奕动人。诚如张彦远之言:“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学伦的中国人物画创作实践充分诠释了他的理论识见:形,是表面的;神,才是本质的。真正的艺术必须通过形貌(象)的摹写,揭示出事物的精神实质(神)。为了突出精神实质,可以对形貌作适当的改变和忽略。你看,《金沙祭》这部鸿篇巨制,人物众多,整幅画画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奇特造型,有的形貌神情毕现,有的形貌大胆夸张,有的形貌扭曲变形,然而,作品却在更纯的客观性、客体真实中注入了画家丰富的主体性、丰富的精神性,有了一种令人咀嚼的“神韵”。你看,《千手观音》、《水月观音》、《观音图》系列,均为画家近年间的新作,学伦在创作中不食古人残羹,其在笔墨形式上的新意,在文化含量和精神力度上的追求,在“重神忘形”上的探索,都有了自己有异于前人与他人的艺术成就。你看,画家2008年创作的《红色娘子军》等“怀旧系列”作品,学伦对“重神忘形”和形式美的认识空前地拓宽,他在认识当代西方的同时,更重新发现和认识了中国传统笔墨的美学意义,其笔墨功力就镶嵌于自己最确切、最鲜明的绘画语言里,实在令人欣喜与叹服。
  以上是我初读刘学伦先生《金沙祭》暨中国人物画艺术的点滴体悟。人常说“画如其人”,读他的作品,使我从心底里加深了对他“人”的认知。在今天,我们最缺少的是什么?是能够进行冷静思考并将理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家和艺术家,是一种艺术规则和对这种艺术规则的坚守。而学伦先生就是一个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并将这种信仰加以阐述、传播的学人和画家。他关注的是中国人物画艺术的精神本质,是骎骎于“笔”、“墨”间的深度体验,是力图通过生动而有效的阐述去引导自己艺术实践,是拳拳于“内美”的价值理想与道德自律,是执着于发掘古典艺术宝藏中所蕴含的菁华。因之,他迄今仍不断自觉地从提升主体意识、心灵体验和纯洁艺术品位、弘扬传统精粹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去建构中国人物画创作。我相信,在新世纪漫漫岁月里,学伦先生定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优秀的中国人物画作品。
  是为序。
2008年11月26日于蜀都诗梦书斋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9-3-23 15:00:0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金沙祭》的收藏人,四川翰林文物鉴定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廖茂林发言《金沙祭》的收藏人,四川翰林文物鉴定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廖茂林发言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9-3-23 15:10:1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廖茂林说:我要收藏更多的优秀作品廖茂林说:我要收藏更多的优秀作品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9-3-23 15:11:58|显示全部楼层
廖茂林说:一些好的收藏品,我还要捐献给国家廖茂林说:一些好的收藏品,我还要捐献给国家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9-3-23 15:15:33|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是今天的人物主角──刘学伦发言最后是今天的人物主角──刘学伦发言

我画金沙
⊙作者:刘学伦

  金沙遗址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古蜀国王都。根据目前发掘出来的庞大的遗址和众多精美的文物,再现了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是中国进入21世纪的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以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这个发现拨开了千年的迷雾,唤醒沉睡的记忆,使中华民族起源的其中一支创建了巴蜀文明得以佐证,同时立即成了成都这个文化古城最为耀眼的城市名片。
  考古发现激发了我的灵感。
  作为本土画家的我,以发生在自己熟悉的生长地的故事为创作题材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以水墨人物画再现4000年以前的一次发生在金沙的祭祀活动,用宏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构成一个壮阔的、史诗性的远古历史画面,这本身就是一次探索,一次探险,一次对自己的挑战。
  当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开馆之前,我就非常关心那里出土的令人震撼的文物,开馆后我不下前后去了十几次,每次都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面对那些前所未有的奇特造型,总感觉背后隐藏巨大的秘密;那一个又一个的面具都深藏着无数的灵魂,在向我们诉说着一大段没有记载、只有猜测的历史,那些硕大的眼睛里面我似乎能感受到一种祈望,一种灵魂与灵魂的交流。
  四千年前的成都平原,无数的河岔流淌着清澈的雪水汇集起来,穿过浓郁的树林流向平原的中心,一群群飞鸟飞过在平静的水面上留下瞬间的倒影,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即使平原上空有一层薄雾,最远处的雪山仍然清晰可辨。人们开始从各个地方走出来,形成一支又一支队伍,各种声音开始喧哗,一次神圣的,盛大的祭祀活动开始了──
  我们知道祭祀来源于我们的先民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无法预料的灾难的恐惧,由祭祀产生了宗教和艺术,其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被恩格斯称之为“这个地球上开出的最美丽的花”就是这样开始的。
  我不是历史学家,不需要去作图解式的说明,主要的是要表现出一种主题思想,一种对人类远古历史和文明的思考,同时在其中探索笔墨和色彩的表现力。
  画面中的人物应该是写实的,但是场面和服饰等都是写意的,那是一个崇拜鸟的世界,五彩缤纷的羽毛在正午的阳光下颤抖,时间象被凝固了一般,人们的胴体呈现出复杂又鲜活的色彩,人们的举动表现出神秘的荒诞和盲从,所有的这举动尽量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场面宏大而深沉,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蜀国的先民们是怎样创造出那些今天看来多么璀灿的艺术品,除了对祭祀的虔诚应该是对美好生活的希望,由此唤起的巨大创造热情,这是唯一的解释,我认为除了虔诚和热情外,就是服从蜀国先民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于统治集团来说,通过这种盛大的祭祀活动增强氏族之间的联系,继以扩大其影响,从而增加势力范围,这是无可质疑的,我还想得到另外的一些答案,比如说,为什么他们会这么热衷于这么盛大的祭祀活动,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其他的什么原因吗?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花费如此多的精力和劳力去创造如此精美的艺术品,长此下去结果能同他们的希望一致吗?他们的结局是否同古希腊人、古罗马人的结局同出一辙吗?是否是由于这种年复一年如此奢侈的祭祀活动最终毁掉了他们的国家?作为巴蜀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他们真正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呢?把他们放在人类发展的大背景下其不同的特征是什么呢?他们遗传基因的谜码上给我们后代留下了些什么我们现在还能清晰看到的东西呢?
  不用说,这些思虑我都想在自己的画中得以体现。或许只仅仅是一种奢望。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9-3-23 15:17:07|显示全部楼层
刘学伦发言刘学伦发言
  《金沙祭──刘学伦中国人物画选》由四川民族出版社2009年一月出版,除巨作《金沙祭》外还收入《观音》系列,怀旧系列等60余幅,近期创作的国画人物画。著名史学家谭继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尼玛泽仁,著名油画家何多苓等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和谐盛世更加强调宏扬民族文化,呼唤传统精神回归的要求。《金沙祭》创作本身表现了不回避重大历史事件的表现,并对中国人物画地传承和创新进行了重要的探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特别是在世界金融风暴席卷之际,国家的文化安全同样提到议事日程之上的今天,这种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9-3-23 15:25:12|显示全部楼层
刘学伦表示,在中国人物画的创作路上,只是一个跋涉者。刘学伦表示,在中国人物画的创作路上,只是一个跋涉者。
只有不断地走下去,继续用更好的作品奉献给观众,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的要求。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9-3-23 15:28:56|显示全部楼层
我注意到:至始至终,许佳都在认真做着采访记录。左后摄像者是其老公,幸福的一对我注意到:至始至终,许佳都在认真做着采访记录。左后摄像者是其老公,幸福的一对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9-3-23 15:34:50|显示全部楼层
刘学伦在讲述了三十年前在自卫反击战的生死经历后,结束了发言,并鼓掌感谢大家刘学伦在讲述了三十年前在自卫反击战的生死经历后,结束了发言,并鼓掌感谢大家
让我们记住这位厚道、可爱的画家!
  刘学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全国高校“十一五”精品课程示范教材编委。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9-3-23 15:57:17|显示全部楼层
合影,此时已是2009-3-22 13:17:36秒,饿惨了!合影,此时已是2009-3-22 13:17:36秒,饿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0 12:12,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