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姚兴国|查看: 32256|回复: 103
[建筑] 

会理

 [复制链接]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13 17:57:05|显示全部楼层
愿青山永在,碧水长流。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13 18:07:07|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钟是文物,仿佛记得铸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大小记不清了,大约高有一米五左右,直径要两人合抱,当时觉得相当大一口。上面铸有损资人姓名,均是当时会理有名的人氏。我以为折楼时,也被毁于一旦,看来还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5 22:13:1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会理的传奇风景"四岩"

原收集整理作者: 李华飞 会理“四岩”之一"东岩瀑布" 出东门过紫云桥,往东北方向顺东坝吊脚楼爱国大队,约行十华里,远远望见一带屹立的群峰,有稀稀拉拉的松林,半山上现出宽约十丈左右的石渠,渠下长满乱草,流淌着细如杯口的几股山泉的陡壁,壁下有个半枯涸的石潭。那便是曾经引动过多少骚人墨客,过旅游人赞赏的、美景如画的“东岩瀑布”。 象这样一个景色不美,瀑布也无的地方,为什么还能使人对它过去神思意往呢? 据会理州案《地理志说》元属会川路记载:“雄惠湖,在东川府会理州赊罗弥聚山,深不可测。中有二禽,一红一绿。湖旁林木茂蔚,每叶落泉中,禽则衔去。土人谓其中有灵物”。 赊罗弥聚山可能就是瀑布旁边那座雄伟有险峰;雄惠湖可能就是瀑布那个枯涸了的石潭。这段文字可算对“东岩瀑布”传说较早的记载。 在从前,当你来到吊脚楼小龙滩附近,就会感到有一种轻微轰鸣震颤着心扉。寻声抬头瞭望远方,万木葱笼,旁无所见;沿尖山河口顺溪流而进,两山夹峙,林木遮天,藤箩密布,浓荫蔽日;跳过无数石堆,翻越一处溪中的陡岩;这时,从迎面的苍翠山顶,有一条银龙似的山泉急驰而下,到了半岩,被一块园形的横轴石梁拦住,于是那山泉沉梁散开,顺轴翻卷跌落,恰似一疋宽约十丈的白练,不断凌空飞舞,然后飘入潭中,发出“轰轰”地击鸣。这景色,确实称得上绚丽奇观! 不知那年,就在东坝吊脚楼,有个刘进士“告老还乡”。他在外当了几十年高官,搞了十几驼马金银回来,要找一个安乐窝。州官陪他看了几座“名门巨宅”,都不合进士大人心意。最后选定了东岩瀑布旁边修座院落,以愉晚年。 谁晓得,刘进士把走马转角楼的“进士及第”大院修起后,他虽然可以早晚欣赏瀑布的美妙奇景,却也给了游人们吃水、讨茶、歇脚的方便。最恼火的是:州官、学政等等“附庸风雅”的地方官,在风和日暖的时候,带起夫人小姐、轿夫衙役,送去一张大红帖子拜候,起码打顿把腊肉豆花饭的“秋风”。刘进士感到厌烦极了,算盘一敲,每个月至少有泡十两银子不对头。这个素来爱钱如命的进士又怎能不心疼呢?夫人抱怨、小姐抱怨、姨太太也抱怨…… “毁掉它!”刘进士气得跺脚。 有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请来两个石匠,办了四样菜,两斤酒,石匠吃得肚儿圆圆,脸儿红红,拿起钻子手锤,从山边爬到岩上,用麻绳吊将下来,“乒乒乓乓”,把那横轴石梁打了;从此,再看不到白练飞舞的美景了。 “轰隆隆”!突然雷电交加。 当石匠打断了横轴石梁,听得嘤嘤有声的时候,在雷电中忽见一个红袍的天神,一个穿绿袍的天神,从空中而降,口吐火光,飞进刘进士大院;霎时之间,大院化为灰烬!刘进士狼狈不堪,只好仍然搬回吊脚楼居住。从此,山泉小了,瀑布不飞,树木凋零,景色荒凉;所谓“东岩瀑布”如画的风光,留给人们只是梦幻似地向往!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5 22:17:32|显示全部楼层

会理传奇风景"四岩"之二

南岩放光 出南门十华里左右,顺着去朱家坝的那条小路,斜行到一个山堡,堡上有个庙子名放光寺。那就是传说中“南岩放光”的所在。 从前,在这个小庙里有个蜘蛛,它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苦修苦练多年,脱胎成了人形。蜘蛛精得道之后,常常带起蜘兵蛛将,把附近的害虫一个一个消灭掉。于是,潭溪河两岸,粮食年年丰收! 这个蜘蛛精练就一颗金色的珠子,要是碰到敌人,它就射出万道豪光,能把对方眼睛刺瞎,然后吃掉,所以一切妖虫都很害怕。这颗珠子却怪,每逢初一、十五的半夜。自动从庙内的屋顶把金光直冲云霄,但是,人们要在十里以外才看得见,走拢反而什么也没有了,从此,这座小庙就出了名,都叫它“放光寺”。 有年来了两个红眉毛绿眼睛的“洋人”,地能看七尺,水能看一丈深,手里经常拿起花花绿绿的木棒和铁架架,还提个象指南针的木盒。他们去到放光寺前后看了看,又进庙里逛了几转,叽叽咕咕说了阵,走了。 奇怪!这以后,初一、十五,再也看不见放光寺屋顶上冒出金光。据说:蜘蛛精的金珠子被洋人盗走了。 有好事的人同庙里的和尚,在里里外外查看,最后在大殿楼上找到一个斗大的死蜘蛛,蜘蛛精死了,潭溪河两岸的虫灾又慢慢开始凶起来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5 22:23:04|显示全部楼层

会理传奇风景"四岩"之三

西岩滴水 沿着西门外的小河一行到龙肘山支脉的横断山半岩上,在苍松古柏掩映中有一条山泉,沿岩流下,滴水声引起清脆共鸣,发出“铛、铛、铛”地金属的回声。传说水潭里有一个金盆。 会理城的地形象只大船,葛砧岭(白塔山)是船头,龙肘山是船尾,白塔是靠船头插下的篙杆,如果白塔一倒,就无异拔去了篙,船就会跑,会理城(船身)便会陷落,变成一片汪洋大海! 龙肘山又名玉虚山,传说直通天庭。王母娘娘发现葛砧岭的左边蹲着个癞蛤蟆,随时向白塔喷出股黑气,塔尖已被喷掉,很可能要给县城带来一次灾难。她发了善心,要观音菩萨派两个仙女在龙肘山掌舵,使会理这只大船永保平安。 有天清早,张家放牛娃儿上山割草,忽然看见一朵彩云降落在西岩的水潭里,他觉得很奇怪,就悄悄地梭过去看个究竟。哎呀,哪里有彩云呀?才是两个穿着满身发亮的、花花绿绿衣服的、非常漂亮的姑娘,在潭边的一个金盆里洗脸梳头;梳洗完毕后把金盆向潭中一抛,潭里接着发出了“铛、铛、铛”的声音。然后,平地升起金光,两个姑娘踏着彩云飞上了山顶。 西岩水潭是仙女洗脸的地方,潭底沉着一只金盆的事情马上传开了。附近的老百姓就在岩下边修了一座观音庙,表示对观音菩萨的虔敬。 解放后,县上利用那股清泉,在观音庙前修起了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现在吃的自来水,也是利用的那股水源。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25 22:24:41|显示全部楼层

会理传奇风景"四岩"之四

北岩淌米 关于“北岩淌米”的故事,杨炎宗同志前几年曾写过一篇文章,虽是文言,却记载详实,辞藻优美,一在全文照录于后: “会理城北十里,有白云寺,为清代所设。倚岩高踞,仪态离奇;青松叠翠,盘虬古曲,形似龙飞在天,凌空直上;松涛阵阵,迎风鸣啸,势如万马奔腾,呼号而去。秋高气爽,白云缕缕,每自山头涌出,千姿百态,无以名状。寺名白云,此其谓乎? 寺内有一池,不及半亩,中垒假山高丈余,巧作林舍,精工穿凿;池鱼可数,青红相间,时沉时浮,凌波遨游。游人每以食饵诱之,则群集以争,摆尾扬鳍,接喋有声,意趣盎然。日午光照池内,倒影摇曳,水草间杂,甚似碧玉。两廓宽敞,房屋幽洁;左为僧舍,右为客室;寺僧常以豆花素饭待客,殊多佳誉,故游人络绎,终年不绝。 白云寺之负盛名,美食胜景,盖其次也;淌米洞之说,实增其神誉焉。所传虽属杜撰,抑恐事出有因,言以寓意,以警来者。 传寺之北隅,悬岩之半,天生一孔,洞大如钱,深不可测。每有米粟自洞中流出,供僧俗共用,不计游客多寡,每日足敷众食,既无短缺,亦未有余。寺僧以此供客,获钱钞以为日常用度,寺名远扬,日益兴旺。久之,寺僧以无余粟为歉,心怀不足,乃于夜间,执锤凿洞,期其洞大流多,得有赢余,满其其贪欲,以饱私囊。然自兹以后,洞中即无米出,仅流糠壳数升,随即绝源矣! 夫贪念一萌,惩戒昭然,群情大哗,共相指斥,寺僧追悔莫及,无颜留此,弃寺他去,不知所之。 说本无稽,寓意颇深。淌米洞名存实亡,故作小记以志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罗松涛 发表于: 2005-2-25 23:06:50|显示全部楼层
产石榴的地方,也有好的景致!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3-7 22:14:22|显示全部楼层

[专题]会理民间故事(1)──孔明寨

原搜集整理人:扬眉。 会理益门区白果公社有个孔明寨,双峰雄踞,深沟激流,地势十分险峻。现今的公路是过河沿左边山势回旋而下的,没有修公路以前,却是沿山脚拾级越岩而过。危崖高耸,下临深谷,河水来势很陡,冲激翻卷而下,在河沟里的累累巨石上撞得水花飞溅,发出沉雷般的响声,三、五里之外就能听到。传说,这是三国时诸葛孔明南征驻过兵的地方,至今在悬岩下的一个洞中还藏着孔明留下的一把“屠龙剑”呢! 孔明带领大军南征时,关云长的第三个儿子关索是前部先锋。他带兵南下,逢山开路,遇水造桥,那日来到一个峡谷尽头,只见山高岩险,古木参天,藤箩交错,虎狼出没,一股山泉在蓊郁阴森的林木遮掩下,不知从何处流出。水势湍急,吼声如雷;两峰对峙,无路可攀。这股山泉夹在双峰之间,象飞瀑般的跌落在沟底,水雾蒙蒙,弥漫在山崖林莽之中,象片片白云,盘旋缭绕,终日不散。前哨兵马忽遇着这般险阻,急忙飞报关索。当时孔明南征大军,连牂牁、越莽二郡,刚刚深入南征之地。关索年轻气盛,听有如此险阻,随军校来到山下,亲自察看,见山下尚留有一些住屋残基,可见原来曾有人居住,原来定有路可通。随即派出几百名艺高胆大的小军,各执短刀利剑,深入林莽探查,却只见进去,不见出来。关索性急,又派数人前往,仍如石沉大海,音讯杳无。众人急忙劝阻,关索忙命人飞禀丞相。 关索随军多年,颇受熏陶,接着又派出几路小军,四处寻访当地土人,直到第三天才在二十里外的大山上找到一位打猎老人。 那打猎老人,年近七十,从来没有见过官兵,抖抖索索,异常害怕。关索命人扶他进帐坐下,赐给酒食,慢慢讯问,方将此地情况问清。 原来那地方名叫双峰岭,岭下也有一二十户人家。不知何时,岭上出了一条金花巨蟒,常常下来吞食人畜,众人害怕,只好搬往别处谋生去了。岭上旧时曾有一条小路,已经多年无人走过,早被树木杂草掩盖,看不出任何痕迹了。 关索得知这些情况后,随将这位打猎老人留在军中,殷勤款待,立即飞报大寨。 孔明中军大寨设在摩挲营,得到禀报后,对来人吩咐道:“关将军勇武超群,屡战屡胜,前军受阻,当有良策,万军中驰骋自如,何惧一蛇!吾有屠龙剑一柄,今赐关将军,此剑既名屠龙,况蛇乎?!” 关索得了孔明所赐屠龙剑,立即同众将商议,设下了斩蛇之计。那打猎老人听说官兵要为他们斩蛇除害,非常欢喜,自愿给官兵带路,指明蛇窟。 一切准备就绪,关索随同老人带了八名精细勇敢的小校,挥动短刀,披荆斩棘,慢慢在山岩边寻出一条隐隐约约的小路来。费了半日功夫才攀到山顶的悬岩下面。那老人指引道:“悬崖下面就是大蟒的洞穴,小心在意,提防被它伤着。”关索随命小校二人将带来的硫磺药线等物,悄悄堆放在洞穴下面的一块巨石上,自己带着其余的人,轻身爬到洞穴两旁隐蔽,命带路老人退避一旁,指挥崖下小校点火。 那洞穴两旁,藤箩小树,密如蛛网,恰是最好的藏身所在;洞外宽约五尺的地方,被那巨蟒梭得异常光滑,寸草不生。崖下点火后,黄色的硫磺烟雾,顺着岩壁轻轻上浮,接近洞口时,正被一股树隙中山风,直卷入洞中去。不多时,只听见哗啦啦一声巨响,那巨蟒经不住硫磺烟熏,往洞外直窜出来。说时迟,那时快,关索和小校们,飞也似地从两旁丛莽中突起,七把利剑直往洞侧刺去,趁那恶虫出洞之力,唰得一声,将巨蟒来了个开膛破肚。恶血喷射,林木摇动,呼啦啦一声响,直坠落到崖下深涧中去了。 关索设计斩了巨蟒正要申报,突然诸葛丞相已来自山下,孔明一见关索哈哈笑道:“不出我之所料,将军定斩此蟒!”众军惊问,孔明道:“此处地险林深,出此恶虫,不可小视。我假借赐剑,激励你们,增强信心,一举成功。我一生惯用火攻,关将军随军多年当有所得,剑名屠龙,也是假借附会,增添智勇而已。”众人听罢,无不叹服。 孔明亲自率领军众,查勘地形,依着山势地崖上修了一条能通驼马的大道。虽然险峻,但较之原来已经可以说是坦途了。 那引路的打猎老人也带了十多个穷苦庄稼人前来见孔明,盛赞诸葛丞相和关索将军斩蟒除害,劈山开路之功,请求将那把“屠龙剑”留藏在山崖洞中,永为镇山之宝。自此以后,每逢天朗气清,就能看见那宝剑跃出洞口,放射金光。老百姓们都纷纷搬回原地居住,并将双峰岭改为孔明寨,纪念诸葛丞相的此一功绩;随后还在会理城南白塔山麓为关索将军摩岩造象,建了一座关索庙,以感念关索涉险为民除害之功。可惜这座庙宇连同石刻,早在解放前就被拆毁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3-8 17:05:42|显示全部楼层

[专题]会理民间故事(2)──金桂塘

金桂塘原搜集整理人:魏运禄 提起“金桂塘”,村里流传着一段美妙的佳话。相传嘉庆年间,金沙江畔住着一位勤劳勇敢、朴实英俊的青年名叫段万金。因家境贫穷,年到二十五,还未娶妻。有一天清早,沿江两岸雾气腾腾,他同父亲划船过江,替过路行人摆渡后,回到家里吃完早饭。忽听行人高声呼喊:“小段!帮我们把东西背到会理去。”小段心想,正是卖力气找现钱的好机会,心里十分高兴,急急忙忙提起背夹子去替行人运东西。 小段这个小伙子,身强力壮,背上百多斤东西,从江边到山顶,爬着三十多里羊肠小道。这时候正是烈日当空,万里无云,路途上热气腾腾,好似孙大圣过火焰山,真叫人难受。麻布褂儿已被汗水浸透,感到精疲力竭,他只得把背夹和东西放在土坎上,走到微风习习的大松树旁歇一歇气。 小段霎时全身凉爽,他抬起头来,突然在前面不远的地方,现出一块象透明碧玉似的水塘,塘中央开得的朵斗大的荷花,花瓣向四周散落,呈现出一座金碧辉煌的彩阁危楼。只见楼上珠帘轻轻分开,窗口站着一个美丽的姑娘向他招手致意。小段似乎被一股媚力吸引,身不由已地走上荷叶,荷叶象小船般把他轻托到彩楼前,正要推门冲上楼去,头猛被一击,听着一声厉吼:“何方凡夫俗子,胆敢撞进宫门,偷看我家姑娘王秀桂么?”小段顿时昏了过去,待他醒后看来,什么东西也没有了,他却落入水塘中。幸好,练有一身游泳本领,立即泅水登岸......。 小段上岸之后,背靠松树,正在回想刚才的梦境,一匹膘肥肉胖的枣红马摇头摆尾地向他走了过来。小段心里非常奇怪,是咋个一回事呢?难道这枣红马就是那位美女的化身吗?他边想边走向背夹。可是,枣红马犹如恋人一般,一直跟随着他,还跪下前脚向他点头。小段登时醒悟,跃身骑上马背,一瞬间,便腾云驾雾,飘扬飞驰回到金沙江边的家里。却也奇怪,那枣红马忽儿不见了,茅草棚变成了一幢崭新的楼房。 从此,段万金天天随父亲下江摆渡,回家时,热腾腾的菜饭已在桌上摆好了,只是不见人。到了夜里三更,万金身旁却伴睡着一个姑娘,问她叫什么名姓?那姑娘说:“我是水中仙女,名叫王秀桂,我俩有三年姻缘。”这件事很快传开,可恶的寨主知道后,便把段万金抓去关了起来,要他交出仙女。沿江岸的穷苦青年们愤愤不平,揭竿而起,把寨主家团团围住,点火将他的房子烧成灰烬。那仙女为了感激村民们,随手把颈上的汗毛向金沙江两岸一撒,一夜间,金沙江沿岸出现千百匹骡马在喝着清清的江水。村民们高高兴兴地都牵上一匹回家,为他们驮运木柴、粮食......。 每当八月十五桂花飘香,皓月当空的时候,水塘中就隐隐约约现出一座霞光万道的彩楼,段万金与王秀桂相倚于珠帘之下......。这个美好的传说,村里人代代相传,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水塘起名为“金桂塘”。 传说未必可信。曾有云南举人张敬先生亲临此地考查,还题有五言诗云:楼阁本虚传,阑月段井杆;石潭今尚存,无复蜃楼看。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3-9 19:10:40|显示全部楼层

会理民间故事(3)──九仙湖

九仙湖原搜集整理人:杨眉 在万山环抱的峡谷里,有一个明澈的小湖。周围的山岭上,一峰高过一峰,一层越过一层。常绿的水,把这一个幽深的小天地,打扮成了绿色的世界,一年四季,青翠得看不见山石泥土的本来面目。 山脚下的湖边,在野生桑林旁的竹篱茅舍里,住着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老爷爷自幼习得一身好武艺,打弹射箭,从不虚发。靠这身本领,常年累月地在深山密林中闯荡,猎取一些山鸡野兔,作为生计;老奶奶从小生就一双巧手,在屋旁桑林里放养蚕儿,缫丝织绢。除向占有山林土地的财主刘大嘴交租纳税外,约有积余,添补家用,勉强维持生活。老俩口虽然贫苦,却怡然自得,乐以忘忧。 这天,老奶奶的蚕儿开始“上树”了。老爷爷再不去打猎;手执弹弓,背挎利箭,一刻不离地守护在桑林,提防馋嘴的鸟儿来偷偷刁走白亮透明的蚕宝宝。鸟儿们在这个时候,也象知道老爷爷的厉害似的,都远远的飞开,偶尔有那胆大嘴馋的想飞来啄食,总逃不脱老爷爷弹弓起处的石子,成了老俩口的下饭菜。 “吱哩,吱哩!......” 突然空中传来阵阵清脆悲凉的鸟叫。他抬头一看,见一凶残的老鹰抓住个小鸟,朝对面山林飞去。小鸟不断挣扎哀啼,象在呼救。老爷爷十分不忍,举起弹弓打去,只见那老鹰扑楞一下翅膀,脚爪松开,丢了小鸟,歪侧着身子飞走了。 老爷爷跑去拾起小鸟,惊异地看着发楞。他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鸟儿;全身雪白的羽毛,红眼红嘴红爪,头上一束漂亮的白凤,拖着长长的尾巴......。 小鸟翅膀受伤,半睁着眼,一动一动地抽气。老爷爷赶忙捧着它回屋,忙用治伤药粉敷上,用一根软软的布带缠住,轻轻把它放在竹箩里。 老奶奶不禁低声问道:“会好么?” “会好的!” 在老俩口的精心护理下,小鸟的伤很快就好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太阳射出耀眼的金光,四周宁静,空气清新,老俩口带着美丽的鸟儿来到湖边。老爷爷深情地对鸟儿说:“鸟儿啊,鸟儿。回到那自由的天地去吧!” 鸟儿站在老爷爷的手心里,低头用那红色的小嘴梳理着两翅的羽毛,然后抬起头来,望望老爷爷,再望望老奶奶,“吱哩,吱哩!”叫了两声,振翅飞上了云天。 “吱哩,吱哩!”鸟儿在空中飞了一圈,又回到老俩口的头顶,旋绕了九圈,才笔直地飞插到高高的空中,瞬息不见了。 老爷爷和老奶奶抬头望着天空,只有白云在轻轻浮动,再也听不到那“吱哩,吱哩”的鸣叫,更看不到一丝鸟儿的影子。他俩默默地回到小屋,满怀对小鸟儿的思念。 一天,老俩口正在屋里商量,要安排好时间,把丰收的蚕茧缫丝、织绢。忽然,屋外传来一阵“吱哩,吱哩”的鸣叫。 “鸟儿回来了哩!”老爷爷喜出望外,奔出屋去,老奶奶在后面紧紧跟着。 是的。那美丽的鸟儿真的回来了。只见它用那红色的脚爪。紧紧抓着一支绿莹莹、光灿灿的东西,在屋前飞来绕去的鸣叫。看见老俩口出来,随即丢下那件东西,展翅飞去。 老爷爷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支碧玉般的莲蓬,里面嵌着九颗金灿灿的莲米。 “啊,鸟儿给我们送礼物来了!”老爷爷高兴地说。 “多好的鸟儿,它没有忘记我们呢!”老奶奶对老爷爷说:“这莲米金晃晃的,该不是金子的吧!?” “莲蓬里怎么会长出金子?等春天来了,我们把它种到小湖里,让它长出更多更美的荷花,莲蓬,那才更好呐......” 于是,他们把这支碧玉般的莲蓬插在一个小瓦瓶中。 一个深夜里,老奶奶突然醒来,她大声地喊着老伴:“老头子,老头子!太阳都快出来了,快起来吧!” 老爷爷翻身下床,揉着惺忪的睡眼,只见满屋被一片金光照得通明。他定定神,开门一看,四处还是一片墨黑。这是怎么回事呢?回过头来发现,原来是那九颗金灿灿的莲米射出一片金光。老俩口被惊呆了,细眯着眼,相对发楞,还是老奶奶心细,她高兴地笑道:“多好的鸟儿啊!它给我们送灯来了,送宝贝来了!以后,我们可以白天缫丝,晚上织绢了。” 从此以后,他们再不为夜晚没有灯亮而苦恼,也不再点那熏人的松明了。 一天中午,他们下忙着在屋沿下缫丝,一阵马铃声响,刘大嘴带着管家何剐狗和两个家丁巡山来了。 “老头子,蚕茧收成好嘛!县太爷传喻,今年丝绢加税五成,限下月交齐。”刘大嘴一面大声说着,一面下了马。 “啊......啊!......”老爷爷忙乱地应着。心里想:这下完了!凑得够就算好的,还想有什么剩余。他无可奈何地请刘大嘴到屋里坐。何剐狗赶忙抢上前去,撩起衣襟把一个粗制的凳子抹了又抹......。 刘大嘴睁着一双贼眼,东瞄西看,突然见到那支插在小瓦瓶里的莲蓬,惊奇地走近去细瞧。多美啊! “老头儿,这是哪里来的?” “是......是在湖边......拾来的。” “什么?拾来的!”刘大嘴眨着贼眼。“除了我刘府荷花池中,哪里有得起这样的莲蓬!”他边说边伸手将莲蓬取出,大声吩咐管家:“走,回府!” 老爷爷和老奶奶怎舍得这奇异的宝贝呢!他们向刘大嘴哀求:“老爷,还我们吧!晚上织绢还得靠它照亮哩!”忠厚善良的老人,不知不觉地从自己嘴里暴露了宝贝的秘密。 “啊!照亮......”何剐狗也吃惊了。刘大嘴狡猾地瞪了一眼,他立即心领神会。“哈哈!不是刘老爷府上,哪里能有照亮的莲蓬?我们老爷今天出来,就是清查这件宝贝。还不赶快认罪!” 刘大嘴上马要走,老爷爷气冲冲地奔上前去抓住马笼头,大声喊着:“还我的莲蓬!还我的莲蓬!”家丁上前想把他推开,他死揪住不放。那马被他拉得在原地团团打转。 正在争持不下之际,忽听“蓬”的一声,莲蓬在刘大嘴手里炸裂开来,九颗莲米闪着九道金光,弹射出来,湖边上奇迹般地随着出现了九个美丽的姑娘。 这九个姑娘身着雪白的羽纱,下穿翠绿的长裙,肩上都披着一幅长长的轻柔的丝绢;一样的高矮,一样的身材,一样的发髻,都在发髻正中嵌着一颗莲米样的金灿灿的宝珠...... 刘大嘴惊得张着大嘴,象中了定身法似的动弹不得;何剐狗伸长脖颈,瞪大狗眼钉在原地;两个家丁也象泥塑木雕般站着,一动不动。 九个姑娘抽下肩上披着的丝绢往小湖中一抛,湖面上忽然腾起一片白色的水雾,雾中,一条笔直的银桥架过对岸。九个姑娘向两位老人招手相邀,上了银桥,簇拥着老爷爷和老奶奶缓缓行去,霎时便不见了。刘大嘴突然惊醒,高声大喊:“抓住他们!”缰绳一抖,纵马追去。何剐狗和两个家丁连忙跌跌爬爬的跟上。只听“卟通,卟通”连连声响,水花飞溅,坏蛋落水。刘大嘴、何剐狗连同家丁,全都沉没湖底。 第二年春天,小湖冒出九枝荷梗,飘浮着片片翠绿的荷叶;历春到夏,开了九朵晶莹的白莲。从此,这山间小湖有了名字,人们叫它“九莲池”,又叫“九仙湖”。(“九仙湖”在米易县挂榜附近的山中。米易原属会理,故事在会理也有流传。这是根据“九女联诀,接绢过湖”的传说梗概写成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2 00:45, Processed in 0.3588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