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姚兴国|查看: 32247|回复: 103
[建筑] 

会理

 [复制链接]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11 00:09:43|显示全部楼层

千井之城──会理

老会理每个院子均有井,最多时俗称有千口之多。平时用水全靠井水,井水清彻见底,甘甜可口,暑天炎热,饮一口井水,甘冽宜人,令人神清气爽。家中有好井泉的人家,每到夏天,还在当街门面前放一木桶和瓜瓢,供路人饮用。多记得在南街中医院下面对街的一户人家,六、七十年代尚保留此习俗,该院子井水特别甘甜可口。如在现在用来酿造啤酒的话一定不错。 城中井水深浅不一,在北关上因地势高,井深可达数丈,而在南边和东边城中,挖地三尺不足,井水即喷涌而出。每个院子的井边,都放有一桶公用,打水桶是打水桶,自家用的桶是不能随便放入井中的。家家都很注意公德,因此井水能长期保持纯洁。有些院内井中还喂养有鱼,红的、白的、黑的,煞是好看,如打水时不慎打到了鱼,也随手抛入井中,不贪入已口。在会理打井水,还得有技术。桶上系一绳子,放入井中时,全靠手上巧劲摆桶沉水,方能提水出井,不像这外地,要靠竹杆或扁担将桶捅入水中。会理其打井水的方式,颇像船上水手从江中提水一样。如是看过罗马尼亚的电影《多瑙河之波》,就会对那船上打水冲洗甲板的情景有很深印象。初到老会理的人,常常为打不上井水犯愁,逗起一阵善意的笑声。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5-2-11 23:12:12|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从金沙江船夫的帖子里我看到了会理的古风犹存,现在各地的风气都被污染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11 23:46:1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6楼所言是我过去所见,目前会理风情本人不得而知。如有会理的网友请多发帖子告之。
 谭成钢 发表于: 2005-2-11 23:54:41|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照片看不太明白,是从东面拍的,还是从西边拍的。时事沧桑,城内且都是新楼,老城呢?在何处?

会理不是彝乡,没有斗牛习俗。是在太平乡,还是矮郎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5-2-12 10:12:33|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人心不古,浮噪、急功近利,想念会理的古风。
 楼主|姚兴国 发表于: 2005-2-12 14:40:52|显示全部楼层
哈大哥的说明挺详细,白塔已在好几年前修复,重拾夕日风采,现每节日前往游玩者络绎不绝。至于图片小弟在成都,只有请会理地带帮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姚兴国 发表于: 2005-2-12 14:46:15|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钟楼,也于大概是97年吧或许还早些就也修复,主要负责工程师还是我的叔叔呢!金沙江船夫 大哥是很久没回家乡了吗?
 楼主|姚兴国 发表于: 2005-2-12 14:59:01|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应该是从东南面拍的了,那些新楼就建在老城的东面,以前是城河边的一些难田,那座桥就是到白马寺的了,白马寺现已重修,一个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立于那座城东如同一个沙发一样的山间!每当节日也很热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姚兴国 发表于: 2005-2-12 15:16:00|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金沙江船夫 大哥的贴子很精彩,小弟读了深有感触,记得小时俺家就在九洞桥上面两百火的沙湾,村里有两口大哥说的那样的井:“放有一桶公用,打水桶是打水桶,自家用的桶是不能随便放入井中的。家家都很注意公德,因此井水能长期保持纯洁。有些院内井中还喂养有鱼,红的、白的、黑的,煞是好看,如打水时不慎打到了鱼,也随手抛入井中,不贪入已口。在会理打井水,还得有技术。桶上系一绳子,放入井中时,全靠手上巧劲摆桶沉水,方能提水出井,不像这外地,要靠竹杆或扁担将桶捅入水中。会理其打井水的方式,颇像船上水手从江中提水一样。如是看过罗马尼亚的电影《多瑙河之波》,就会对那船上打水冲洗甲板的情景有很深印象。初到老会理的人,常常为打不上井水犯愁,逗起一阵善意的笑声”很有同感,村里现还保留有一口这样的井,不过会理还很多另外一种井就是摇井,用一根铁棒插入地下两米到三米,再取出然后将一根塑料管插入插入的那端扎上一些洞然后在地面垒上一桩这一边接上一个圆筒,口径大概15厘米,然后用一铁杆加吊上一圆像皮,一般用汽车轮胎剪成,就可摇出水饮用,现虽自来水都接到郊外,可城郊农村很多家里还是用这样的井取水,我们家就是这种井,现在还有一种新的取水方式,现在经济较好了,在城郊靠山的村儿里人们就集资修一个水池把山里的山肚子水集中在一起,然后用水管接到各自家里,再上一个水龙头,就跟自来水一样,也可用来浇菜,这水可比比城里的自来水好很多,因为都是从山里流出来的,家乡人叫它龙洞水也,小弟文字功夫有限也不知说清楚没有!
 楼主|姚兴国 发表于: 2005-2-12 15:17:54|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回 金沙江船夫 大哥──关于会理的井

  是啊!金沙江船夫 大哥的贴子很精彩,小弟读了深有感触,记得小时俺家就在九洞桥上面两百米的沙湾,村里有两口大哥说的那样的井:

  “放有一桶公用,打水桶是打水桶,自家用的桶是不能随便放入井中的。家家都很注意公德,因此井水能长期保持纯洁。有些院内井中还喂养有鱼,红的、白的、黑的,煞是好看,如打水时不慎打到了鱼,也随手抛入井中,不贪入已口。在会理打井水,还得有技术。桶上系一绳子,放入井中时,全靠手上巧劲摆桶沉水,方能提水出井,不像这外地,要靠竹杆或扁担将桶捅入水中。会理其打井水的方式,颇像船上水手从江中提水一样。如是看过罗马尼亚的电影《多瑙河之波》,就会对那船上打水冲洗甲板的情景有很深印象。初到老会理的人,常常为打不上井水犯愁,逗起一阵善意的笑声”

  很有同感,村里现还保留有一口这样的井,不过会理还很多另外一种井就是摇井,用一根铁棒插入地下两米到三米,再取出然后将一根塑料管插入插入的那端扎上一些洞然后在地面垒上一桩这一边接上一个圆筒,口径大概15厘米,然后用一铁杆加吊上一圆像皮,一般用汽车轮胎剪成,就可摇出水饮用,现虽自来水都接到郊外,可城郊农村很多家里还是用这样的井取水,我们家就是这种井,现在还有一种新的取水方式,现在经济较好了,在城郊靠山的村儿里人们就集资修一个水池把山里的山肚子水集中在一起,然后用水管接到各自家里,再上一个水龙头,就跟自来水一样,也可用来浇菜,这水可比比城里的自来水好很多,因为都是从山里流出来的,家乡人叫它龙洞水也.

  小弟文字功夫有限也不知说清楚没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12 19:33:27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09:49,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