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英雄:从未想到自己如此坚强
⊙ 贺小晴/文
袁磊是北川中学高三的学生。
5月12号下午第一节,他所在的班是生物课。大约上课十分钟左右,教学楼开始摇晃起来。袁磊想,怎么又地震了。从小生长在北川的袁磊,通过地理课了解到,北川处于龙门山脉的断裂地带,地震是常有的事。因为从小经历的地震都比较小,他并没太在意。大约两秒钟之后,坐在第一排的他被摔去了讲台,另一个男生被摔出教室,又被老师推回来,将他塞进课桌下,再用身子挡住他。紧接着,便是门窗脱落,飞沙走石,整幢的楼在下陷,在倾斜,一时间,坍塌声和尖叫声响成一片。
同学们都躲去课桌下面,没有人哭,只有尖叫。
老师高声喊着,要大家镇静。主震停下大约十几秒后,生活委员申龙伸出头来,说没事了,大家可以走了。于是在老师的主持下,在班委干部的照护下,同学们依次转移,十分镇静。大家这才发现,整幢教学楼的一二层,已经完全下陷,原本在五楼的教室,顿时变成了三楼。
这时候,一个女生跑出来,突然扑向高大魁伟的体育委员常欢,常欢一把抱起她,从三楼的护栏跳了出去。
纪律委员王波富,因为身体瘦弱,无法背动他人,便首先跳下去,用身体作梯子,让别人踩着他的肩下楼去。
转移的路上,他们看见一个女生,被卡在两块水泥板之间,三楼的水管爆裂了,大水瀑布一般扑洒下来,正打在女生脸上,女生表情绝望,皮肤青肿。袁磊、申龙等人使尽浑身力气,想搬动水泥板,可巨大的水泥板纹丝不动。
转移到楼下后,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救人。大家自发地组织起来,由小组长袁磊,纪律委员王波富,体育委员常欢,生活委员申龙,分别担任组长,组织起12人一组的救援小组,赴向另一幢已经完全垮塌的教育楼,开始了救援行动。
救出来的第一个同学,便没了双腿。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哪见过这等血腥,腿都有些发软。可他们不允许自己胆怯,退缩。从地震发生到临晨三点,他们一直都在救人,已经记不清背出来了多少个,拔出来了多少人。
身材瘦高的袁磊,终因体力不支,晕了过去。
12号傍晚,纪律委员王波富,接受老师委派,护送8个伤员到绵阳。一路上,他陪着受伤的同学,不断地对他们说,要他们坚持住,不要睡觉。中途,仍有4个同学终因伤势过重,闭上了眼睛,再也没能睁开。
直到13号早晨,武警部队来了,学校通知他们转移,几位顽强勇敢的男生,这才转移到绵阳。
转移到绵阳之后,他们又做起了自愿者,到每个医院照顾伤员,帮助统计伤员的名字。经历了这一场生与死的搏击,看见了这么多朝夕相处的同学倒在血腥之中,他们一瞬间成熟起来,再也没有懦弱,再也不肯懈怠。他们从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样坚强,一刻也不愿停下,不能够睡觉,一躺下去,眼前尽是地震时的情境,过电影一般,搅得他们不能够安宁。
所幸的是,四个男孩中,王波富、申龙、常欢的父母安然无恙,已经有了联系,唯有袁磊的父母,至今仍无消息。说到家人,袁磊的眼里潮湿起来,他说,等北川通车了,我一定要回去,走路也要回去,不管是死是活,我一定要找到他们。
随后,袁磊又说了,这一次大灾难,许多的一二十口人的大家庭一个也没能留下,我能活下来,已经是上天的恩惠了,我要好好珍惜,好好地活。
只是在说到高考时,袁磊的神情黯淡了下去。他说,去年高考,他考了400多分,本来可以走的,只是能走的学校不理想,所以没走。今年,眼看着又要高考了,他们却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学校,也许还要失去机遇。难道这一年的辛苦,一生的梦,就被这一场从天而降的灾难,全毁了?
听袁磊说起高考,一旁的王波富、常欢和申龙,不停地点头,不停地叹息,很显然,这是这四位英勇的男生共同的心结,共同的痛。不过,王波富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是让我们看到,他们经过苦难的淬火,一夜之间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我们相信这句话:死难者是替我们受苦受难的神明。但是我们更相信,幸存者可以使一切成为可能。虽然大地还在震颤,但是救援正与死神竞速,重建已经提上日程。面对劫难,民族精神瞬间迸发,空前强大;人类大爱,让我们彼此温暖。我们在为已经上路的乡亲祈祷,祝福他们一路走好的同时,我们更深感生命可贵,生活美好。更好地活着,更好地劳动,更好地创造,是我们最绚烂的告慰之花。
2008年5月17日~18日晨,写于大地频繁震颤之中 (作者系《绵阳晚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