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大地震看堰塞湖到盆塞海古史初探
──兼评李学勤先生在全国大禹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
习强 金鑫 刘文传
(四川省绵阳市)
摘要:李学勤先生北川之行后不到十个月,一场震撼世界的5.12四川大地震,不到两分钟就夺取了近十万同胞的生命,上百万个家庭遭灾,整个北川县城几乎被摧毁。这一历史性的巨大灾难,也许会以我国的历史科学和地质科学的进步为补偿。
关键词:远古文明 大地震 非高斯性 大围坪
一、盐亭县百年笔塔倒下
1、谢兴鹏遇难
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北川文化馆5名正式工作人员在这次地震中全部遇难,北川知名的羌文化研究专家谢兴鹏也是北川万余名遇难者之一。
谢兴鹏,汉族,57岁,出生在盐亭县两河镇谢家坝。1957年7岁时随父全家从盐亭迁到北川。大学毕业后任过教师、编辑,后来到县志办工作。生前职务有中国先秦史学会禹羌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禹羌文化研究所所长、北川羌族自治县羌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副秘书长。他对禹羌文化非常热爱,撰写了大量禹羌文化方面的书籍,并为保护禹羌文化四处奔走呼吁。就在遇难前,他还刚刚制定出大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12大地震不仅使大量北川本土大禹文化研究者失掉了生命,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400多件羌族文物悉数被毁,而且还使茂县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勒石村聚居遗址、克枯栈道、无影塔等,无不遭到毁灭性破坏。
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先生在追念谢兴鹏的文章中说:老谢是我去年八月在北川讲课时认识的一位学者。5·12大地震之后,我多方联系都无他音讯。现收到北川县委宣传部长韩贵钧的短信“老谢遇难了!”我真不敢相信。老谢很有造诣。那次我有意提了不少关于大禹和羌族的问题,都没难住他。让县上领导非常高兴,并当即决定大干。老谢做事认真,功力扎实。我讲课时他听得特别专心,又是录音又是笔记。由于我没有讲稿,县委叫老谢整理录音作为工作通报下发。老谢不负众望,第三天就从网上传来近三万字的稿件,质量很高,甚至把我没记全的几句诗词名言都补上了,我十分感动,稍加修改就发回给他了。我读过他几篇论文和今年4月他在《大禹文化》创刊号的序言,感到其文观点鲜明,言之有理,不乏新意。他认为大禹文化的核心是水文化,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今年3月末,老谢还干了一件颇有轰动效应的大事,就是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有“十大名嘴”之称的纪连海先生论剑,置疑其《大禹的婚外情》,一口气指出纪先生四个方面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对把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成是受婚外情所困,说大禹包二奶,老谢非常气愤,他说这是对华夏先祖的亵渎,纯属哗众取宠,是为提高收视率的炒作,赢得了媒体、社会的广泛支持。我与老谢只见过一次面,相处也只有两天,但我们成了学术挚友。从北川回来后,我经常收到他发来的邮件和论文。有篇关于大禹先在家乡修理湔江河练手艺,然后才去治理岷江的论文,给我印象很深。他认为李冰修都江堰也是受了大禹启发;他还说北川县城后的尔玛山寨山丘,是大禹治理湔江河搬土筑起来的,因此山顶茶叶很香、梨子特甜。我答应在成都和他一起修改这篇论文,然后推荐到有影响的刊物发表。没想到,大地震使我们阴阳两隔,这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但我相信,老谢在天堂与大禹相见时,治水祖先一定会充分肯定他的功绩。
2、李学勤先生北川之行
据谢兴鹏生前报道,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四川省社科院禹羌文化研究所协办的“纪念禹生北川4134周年暨全国大禹文化研讨会”于 2007年7月19-20日在北川隆重举行。在此期间举行了“中国先秦史学会禹羌文化研究基地”、“中国大禹文化之乡”授牌仪式、禹穴沟风景区建设开工奠基仪式。2007年7月19日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先生作了专题学术报告,通过对保利艺术博物馆2002年新购的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遂公须”和2004年在四川云阳出土的“东汉景云碑”等新资料的分析认为:大禹是人不是神,大禹治水是真实可信的,禹生西羌、禹生石纽的传说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并且说:“朝拜大禹,首选北川。”在谢兴鹏另一篇谈与李学勤先生交往的文章中,他还说:“2007年7月21日从15年前李先生为北川提供了一篇重要论文,到15年后真正踏上北川的土地,而且仅仅在北川的土地上工作了20多个小时。这在李先生的日程安排中也许不算太短,我们期盼着李先生再次踏上到北川的行程!”但即使李学勤先生真能再到北川,也不能再见到谢兴鹏先生了。这是李先生离开北川不到九个月的真实故事。
在5.12大地震之后重读李学勤先生在全国大禹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感慨万千。作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禹羌文化研究所的所长、副编审身份、工作的需要, 谢兴鹏对李先生讲话的着眼点在禹生北川,以及他对大禹文化核心是水文化和治水精神的体现的认识,也是对的。我们也支持禹生北川的结论。在5.12大地震之前,我们就在研读李学勤先生在全国大禹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着眼点与谢兴鹏先生不同的是,对李学勤先生研究考证中华远古文明,把古代埃及的王表年表和中国古代的王表年表联系起来的飞越,非常赞同,认为是对中华古文明的非高斯性识读。李先生北川之行后的2007年9月7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的演讲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