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蜀虎|查看: 278272|回复: 1602
[纪实] 

四川汶川县发生8.1级地震,成都震感强烈!

 [复制链接]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6-15 09:03:48|显示全部楼层

地质学家也恐怕难以自圆其说

而类似时空撕裂的宏观或大尺度模型,就是大地震。即大地震类似一种“膺大型强子对撞机”。·12四川大地震前不久新闻报道说有两位美国公民,把完工正待启动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告上了法庭,就是指LHC对撞的类似时空撕裂实验威胁人类的安全。如果说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还没有投产,那么亚洲的“膺大型强子对撞机”却在四川盆地的映秀启动了。即“膺大型强子对撞机”是地球内部地应力积累和释放的自然物理过程的一种结果。应对这种映秀发生的自然冷核魂裂变的不幸,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众志成城。多难兴邦,有人说,坏事变好事,震出一个崭新的中国。
2)、《震源物理学》一般是基于震源悖论工作的。例如基于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先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而定义地震震源发源于地下某一点,称该点为震源这是震源点论-。但它又隐含有震源线论的悖论。例如它说地震震源一般在几十上百公里的地下。引发地震所需的能量和规模大大超出人类的日常活动,于是有什么“断层说”、“岩浆冲击说”、“岩层相变说”等等,但如何完满自洽地回答清楚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即震源机制问题的呢?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还是以大陆飘移、海底扩张和地壳板块结构三大学说为基础取得核心地位的现代地质学理论,加之历来发生的地震有90% 以上属于构造地震这一事实,以及全球三大地震带都发生在“地壳”大断裂带和海岭附近的事实,使得现代地震学对于震源机制的认识基本上趋于依据“断层说”推演出来的震源点论。但这实际是震源线论的悖论──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地震带是构造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地震发生的震源机制是地球内部地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物理过程──前两者是又不是震源。
当然这三者各都没有错,但震源点论并不等于震源线论,特大地震并等于一般地震。我们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或自然冷核魂裂变的大地震震源论,是坚持震源点论的。它既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也是大地构造地震的原因──它并不反对地壳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形成了岩石的错动和断裂地震──这只是它的“时空撕裂”的宏观效应的自然结果。因为地壳板块为什么会相互碰撞和断裂分离?其巨大的动力源又是什么呢?
有人说,震源机制果真是地球内部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物理过程吗?那地应力为什么一定要集中呢?因地表层100公里以内的岩石,密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具有含水性能,是电导体,又是散热体,在高温、高压下又具有物质粒子的相变性能,它可以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再何况旧的断层又是开放的,一个大陆板块在一年之内相对运动15厘米所形成的整体应变能,包括动能、热能、化学能。所以在一年的长时间里。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岩石的电导性、散热性、相变性,以及断层的缝隙空间缓慢地疏散开来,却一定要按照类似大型强子对撞机或自然冷核魂裂变的震源点论想象的那样,非要朝着一个很小的震中点上去集中呢?
可以说不搞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核魂裂变的科普,按照现在人们对“时空撕裂”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这个问题不仅地震学家回答不清楚,就连创立地质学三大理论支柱的地质学家也恐怕难以自圆其说。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6-15 09:04:39|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地震与伪科学

2、地震与伪科学
200712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斯蒂芬·韦伯的《看不见的世界》一书,是目前在中国最新、最全面介绍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主流科学们,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时空撕裂” 核魂自然规律等成果的科普书。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天地,它介绍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的艰难进展。自1968年国际弦论发表以来,40年间现代科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书虽没有涉及半点大地震的内容,但从汶川大地震映秀地下的震源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它们涉及“时空撕裂”的能量自然就有了联系。汶川大地震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在十万平方公里以近十万人的生命作代价的地震战争,是任何一种原子弹的核层次反应的能量不能比拟的,只有核魂层次裂变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可窥视。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这一领域的研究,2002年和2006年在北京支持国内外的部分著名华人科学家倡导和组织了两次国际科学大会,连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国际著名科学家霍金、威滕等人都应邀到会。但我国的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研究还不如亚洲的日本和印度。但这仅是汉语文化圈与英语文化圈科学传统上的差别。印度国内能培养获诺贝尔科学奖者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日本国内能培养获诺贝尔科学奖者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而我国还处于零的位置,但这并不等于我国就没有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社会动力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在试运行中就发生了一处小爆炸,我们当时在网上发文就提到不能排除“时空撕裂”,不想在我省映秀镇地下的震源膺大型强子对撞机就爆发了地震武器。这是我们五十年日思夜想的问题,它源于1958年大跃进后的自然灾害要夺人生命的饥饿,当我们抓住一条红苕尾根想无限可分的时候,我们想到了“时空撕裂”。正是那场饥饿也类似夺走了近十万人的生命,奠定了我们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基础。它是那样的沉重,即使把我们押上刑场,我们也要扭头看看不准我们研究的人的面目。说实话,这也是我们没有跟进层子模型的原因。五十年后在我们面前,北川县被映秀地下震源引发的山崩地裂,那大尺度的“时空撕裂”可观、可证、可用,让我们惊心动魄。如果说近二十万同胞的生命还激发不了国人拿下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高地,如果有人要把地震战争、地震武器告上“法庭”,那他真应该先把自己告上法庭──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书看过没有?
把汉语文化圈科学以外的外语文化圈科学统称为“英语文化圈科学”,那么汉语文化圈与英语文化圈对“伪科学”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伪科学”在中国是一个政治概念。据金丽先生的研究,源于1958年《红旗》杂志《创刊号》的权威定格,“伪科学”指本质上属于与无产阶级政治、哲学对立的资产阶级科学中不适应的部分。可以说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本质上也属于反“伪科学”运动。中国科学春天之后,在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被错整的人得到纠正,但在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积极分子,除刑事犯罪外,也被保护了下来。这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可以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新认识,但部分也成了今天反“伪科学”的社会基础。如果他们把研究永动机、反对相对论、反对进化论、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等称为“伪科学”,在英语文化圈也无可非议,但这是在我国无产阶级掌权的国度里,“伪科学”是一个政治概念,类似成了资产阶级的俘虏。但他们并不是为资产阶级服务。这些研究永动机、反对相对论、反对进化论、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多退休科研人员或民间人士,也并不是资产阶级的狂人和欺世盗名的骗子,而正像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积极分子,是无产阶级掌权后培养起来的人,有错就直接说出他们的错误,用不着按《红旗》杂志定格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因为《红旗》杂志并没有改变对“伪科学”的定义。既然国家能给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积极分子以保护,为何不可以不给研究永动机、反对相对论、反对进化论、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者戴上“伪科学”的帽子,而让他们在未来的科学实践中得到新认识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6-15 09:05:45|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用不着别人说他们是吹牛

吴水清先生是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我们应他邀请参加了他组织的“北京相对论研究讨论会”。但不少反“伪科学”人士称北京相对论研究讨论会是“伪科学” 研究会。然而北京相对论研究讨论会支持的著名科学家杨本洛、李子丰教授等,在其著作和论文中都声称在反“伪科学”,并且还含有以无产阶级政治、哲学批现代科学的主流发展。再以北京相对论研究讨论会的黄新卫先生等人反相对论的光速不变论为例,这也并不是什么“伪科学”,而是对看不见的世界──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一书中类似说的“转动”和“膺转动”不了解。正是他们对相对论的光速不变论穷追猛打,使我们看到了看不见的世界──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一书的价值。
例如该书182页上说的“转动”和“膺转动”,可延伸联系到“速度”和“膺速度”、 “自旋”和“膺自旋”。在量子力学中,把粒子分为两类,一类自旋为半整数,如1/2;一类自旋为整数,如0、1、2等。你说有理没有理?这跟宏观说的“自旋”不同,也可以说是“膺自旋”。与此相关,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中的“光速“,也可以说是“膺光速”。相对黄新卫先生等反相对论的人说的光速,也可以说是真“速度”。例如他们要从卫星、飞机、光缆中测直线的光速度,但从相对论看,有物质的地方,对时空会有弯曲,哪有直线呢?但从“转动”和“膺转动”、 “速度”和“膺速度”、 “自旋”和“膺自旋”看,黄新卫先生等反相对论的人也是成立的。但如果他们中有人说,他们是在发展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相结合,那就要另当别论──看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现代科学主流买不买单?现在是他们自己买单,《中国青年报》等刊物并不买他们的单。按市场规则,没有违规,用不着《中国青年报》像5月28日发表的文章那样去打“棍子”。但汶川大地震死难的近十万同胞也可以作证,目前任何先进的宽频或高频预测地震仪及地震学,没有在临震前向他们作过准确无误的预报。可以预见,未来即使它们能捕捉到大地震的蛛丝马迹,但也不能在临震前将地震战争、地震武器“捉拿归案”。
地面的物质运动能产生出人,地下物质运动也能产生出类似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制造和研究能探测类似大型强子对撞机及其自然冷核魂裂变的预测地震仪与地震学,才是希望所在。任何声称预测预报了汶川大地震的人,用不着怨天尤人。大地震不可预测也用不着为预报承担责任,只要国家地震局向国家气象局看齐,不垄断预报地震仪观测数据,并且各级地震局每天在自己的互联网上向社会公布。这样自然科学家中对大地震预报感兴趣的很多高人,也能调动起来在互联网的公开论坛上发表文章共同研究分析,用不着别人说他们是吹牛。
参考文献
[1]叶眺新,中国气功思维学,延边大学出版社,19005月;
[2]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5月;
[3]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9月;
[4]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39月;
[5]王德奎等,嫘祖研究,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6]岳定海、王德奎等,嫘祖故里大揭谜,伊犁人民出版社,19983月。
[7][]斯蒂芬·韦伯,看不见的世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胡俊伟译,200712月;
[8][]史蒂芬·霍金、罗杰·彭罗斯,时空本性,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杜欣欣等译,20076月。

Email:y-tx@163_com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15 12:35:53|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15 12:53:12|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四川人,楼主你还是要厚道一点哈,不要有一天你自己也不明不白做了“幸福鬼”。拿美国跟中国比什么?你的转贴标题是“范美忠如果在美国会如何”,帖子里回答了这个问题吗?你不要又把加州的什么法律搬出来──美国中央和各州相关政府、科研、新闻机构、社区的地震防御系统、信息系统和机制你了解过吗?美国的学校和民舍是如何设计抗震的你知道吗?中国有类似的机制吗?有类似的具体法律法规吗?中国有就类似的法律法规进行财政规划,进行软硬环境建设,进行相关教育、培训吗?你的意思是作为所有老师都应该为豆腐渣工程垫底?所有老师都应该为相关软硬环境建设无财政投入而用自己的性命去垫底? 所有老师都该用自己的死去配合你所欣赏的英雄主义宣传?你举美国的唯一一个例子,说老师为学生挡子弹而死,你觉得在惊天动地,骇人心魄的8级地震的主震区,一个老师应该配合你被压在预制板底下做出保护学生状死去看上去才美?才符合你的法西斯美学观?
不要高谈你懂也不懂的所谓“自由主义”了,我只看到你作为一个乡人,在跟那些疯子在一起狂舞。等到报应来的那一天,你跟郭松民们一起垫在豆腐渣下面跟王兆山主席一起看奥运好了!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15 13:41:43|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提交者:南北东西行客   

不追究出现危房后面的官员之罪,却对一个普通教师大打出手。
我呸,网上伪君子们!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蜀秀 发表于: 2008-6-15 15:07:06|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楼 Sichuanese 的帖子

看问题不能“指东杀西”,得把中心论点找出来。本转贴就“范跑跑”的形为合不合理作解释,同你所强调的惩治腐败并无冲突,不要把两种行为混为一谈(潭)!
还有一点,本人观点:所谓的自由在哪里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



     “对生命的尊重,于民族的朴素感情,这些是信仰问题,而非制度问题”
本人很欣赏这句话,人类如果都是这一种心态,很多事可以变成很简单的,也不至于出现这么多腐败、社会社么多矛盾的问题。当然这句话也是值得推敲,如果也有人断章取意的话,也许更会把本人的意愿理解得十万八千里。
   
 蜀秀 发表于: 2008-6-15 16:14:49|显示全部楼层

附上“自由”的解释[转帖]

基本概念
对一个社会的个体人而言,自由是指他(她)希望、要求、争取的生存空间和实现个人意志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及传统的等外部条件,同时也包括个人体质、欲望、财富、世界观价值观及理想观的表达欲望等个人因素和内在因素。
自由是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渴求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由于存在自然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局限性,这种取向有时是盲目的,甚至是非理性的。自由还是一个非常具有时限性和相对性的概念,因此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体对自由的看法是不同的。
从意识形态来讲,自由分为感性的自由和理性的自由,理性的选择和感性的选择往往存在差异和冲突,因此可以说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自由。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人们更看重感性意义上的自由,而感性的自由更容易和外部世界发生冲突。
而理性意义上的自由和对这种自由的尊重,是人类个体、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走向文明和发展的必然的先决条件。

所谓自由,不应该想要寻求谁的施舍,即使被束缚,只要心不被压制,对于自己而言随时都可称之为自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15 17:31:47|显示全部楼层
你在说个Q。你就是要让所有老师去垫底,配合你的“美学标准”,你的“朴素的民族感情”,你的“自由”。你这样的人,不亲身遭遇点啥事情是学不到东西的。可怜你!!!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15 17:36:25|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各国之比较

者:王小瑞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包含多种因素。震级、震中、震源深度、地震烈度,受地形、地貌、地势影响的横波、纵波的强度,建筑物抗震程度、人口密度,居民本身对地震的认识和经验,震前的预防措施,震后的救灾方案和资源调度等。

  由于上述诸多因素,想对地震死亡人数做一个精确、详实的比较,仅靠笔者这几天的业余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但是下面几个不完全统计列表,至少可以大致说明一个结论:发达国家或地区因地震而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少于发展中国家。

美国(本文中涉及到的震级全为里氏震级)

2008年2月22日,美国内华达发生6.1级地,无伤亡。
2008年1月10日,美国俄勒冈州海岸发生6点4级地震,无伤亡。
2006年10月15日,美国耐 ?.6,无伤亡。
2006年9月1日,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格发生里氏6级地震,无伤亡。
2003年10月2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6.6级,2人死亡。
2001年2月28日,美国西雅图6.8级,1人死亡(一妇女因受惊吓,心脏病发作)

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6.6级,62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美国历史上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
1992年6月2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兰德斯市发生7.3级地震,一名男孩死亡。
1989年10月17日,旧金山海湾地区遭受7.1级地震,导致67人死亡。
1964年3月27日,当地时间下午5点36分,美国阿拉斯加州发生8.5级,131人死亡。
1952年7月21日,洛杉矶发生7.7级地震,12人死亡。
1949年4月13日,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发生7.1级地震,导致8人死亡。

  把上面这个列表做个统计:共12次地震。6级至7级地震为7次,死亡人数65人。7级以上地震5次,死亡219人。

 美国一百年来,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为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的大地震,震级8.3级,死亡人数3000。

(题外话:阿拉斯加州是美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州。阿拉斯加州几乎每年都有一次7级地震,每14年都有一次8级或以上级别的地震;)

日本

2008年05月7日,日本本州东海岸,6.8级,无死亡
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县发生里氏6.9级地震,11人死亡(包括7名70-80岁老人) 
2007年3月25日,日本本州东海岸,6.7级,1人死亡
2006年6月11日,日本九州,6.3级,无死亡
2005年12月2日,日本九州东海岸,6.5级,无死亡
2005年10月19日,日本九州东海岸,6.3级,无死亡
2005年08月16日,日本宫城县发生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无死亡。
2005年03月20日,日本南部沿海发生里氏7级地震 1人死亡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 40人死亡
2003年5月26日,日本本州近海发生7.0级地震,无死亡
1995年,1月17日,日本大版、神户发生里氏7.3级地震,6434人死亡。(受灾人口140万)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7.0级,14.3万人死亡。

台湾

2007年9月6日,台湾,6.2级,无死亡
2006年12月26日,台湾,7.1级,2人死亡
2004年11月8日,台湾,6.3,无死亡
2004年10月15日,台湾,6.7,无死亡
2003年12月10日,台湾,6.8,无死亡
2002年5月15日,台湾,6.2,1人死亡
2002年3月31日,台湾东海发生7.5级地震,5人死亡
1999年9月21日 台湾,7.6级地震,2300多人死亡
1959年4月26日,台湾,7.5,2人死亡
1935年7月16日,台湾(当时称福摩萨),6.5级,2740人死亡

   由于上面的三个表为不完全统计(注:这个列表中的内容只是我在网上搜索时遇到的,我稍做整理选择6级以上的留了下来),因此,我也没有详细对数据进行分析。读者自行看过就是。这三个表中,台湾、日本、美国地震的死亡人数加起来不过万人。下面再看发展中国家:

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7.8,24万死亡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7.8,1.6万人死亡
2001年1月月6日,印度西北部,7.4级,1.5万人死亡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克尔曼省发生6.3级地震(此级为德国方面测定,美、法测定为6.7级和6.6级),3万多人死亡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7.8级,8.7万人死亡

2006年,广东省地震局局长黄剑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生同等破坏性地震时,美国的人员伤亡大体上是日本的1/10,中国的人员伤亡约是日本的10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11:37, Processed in 0.234000 second(s), 5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