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蜀虎|查看: 278312|回复: 1602
[纪实] 

四川汶川县发生8.1级地震,成都震感强烈!

 [复制链接]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6-14 08:55:14|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理论奇性的失效

4地震理论奇性的失效
1)、有人说,5·12四川大地震,第一个报出四川汶川的震级和是震中的国家是美国,而且是在深夜的凌晨,还比我国要早十几二十分钟。美国著名《国家地理》杂志也说“大约10个月前,一项正式的科学研究报告就已经明确告知中国北川地区将面临一次毁灭性的大地震。”这是指20077月的《地壳(Tectonics)》杂志中,发表的有关中国北川地震带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牵头人之一是美国孟菲斯大学地震研究和信息中心专家麦克阿里斯。他说我们研究小组里有美国人、欧洲人和华人,这些科学家通过仔细研究卫星图像,并且对过去十年四川地壳断层的深度和活动进行了全面研究,写在《青藏高原东缘北川和彭灌断裂活动构造》的学术论文中的结论是,“地壳撞击的能量在(中国)北川聚积,并将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于是《国家地理》杂志说,中国地震当局对20077月的报告完全没有反应,否则事情绝不会沦为现在的局面。


《青藏高原东缘北川和彭灌断裂活动构造》的地震理论是奇性的吗?这遭到中国地震专家的反驳。其中成都理工大学博导李勇教授和四川地震局的周荣军研究员是中方两位论文参与者,周荣军说,《青藏高原东缘北川和彭灌断裂活动构造》,确实得出了北川映秀断层是活断层的结论,但论文通篇没有做出任何地震预报。只是在结论中指出这些断层有足够的长度,足以发生振动地面的地震,成为这些地区地震危险性的潜在震缘。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知道这些地方容易发生地震,但何时会地震我们无从知晓,因为这个时间跨度可能数十甚至上百年。
李勇教授也说,论文中没有“地壳撞击的能量在四川北川县积累,并将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这句原话。我们在论文中只提到了北川断层存在地震发生的可能,至于什么时候地震,会发生多大级别的地震根本没有涉及。而中国政府一向重视这一地域的地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连续六年拿出资金专题来进行龙门山逆冲和走滑作用的研究。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像北川映秀断层这样的活断层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这两位中国地震专家都认为,归根到底我们知道这类地方早晚肯定会地震。但就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来说,何时地震我们却无从知晓。
2)、地震在一天、一个月或是一年当中的任一时刻发生的概率都一样。临震预测方面,基于已经发生的地震的参数进行模拟的地震理论就能是奇性的吗?即对未来的地震就能够进行准确的预测吗?有人说200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非常有名的70多岁的俄国籍科学家,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模型,并用他的模型成功验证了无数个已经发生过的地震,时间、空间和震级等参数都能一一对应。于是,在2004年4月份召开的美国地震学会年会上,他用这个模型预测,该年度10月份在南加州某个地方会有地震。很多媒体对他的预测都进行了报道。结果到时候地震并没有发生,一年半载之后别的地方有小震发生,但跟他预测的完全不同。这就是著名的地震学家做出的工作。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6-14 08:57:53|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震源物理学

5、震源物理学
1)、日本有科学家说,四川大地震类似向中国投放了125颗原子弹。那么把大地震类似看成一场战争、看成一种武器,也可类似称为是地震战争、看成地震武器。
地震战争是没有敌国、敌人的一场世界答战。地震武器是“看不见的世界”使用的武器。有人说,地震多发区每次地震发生后需要积蓄成千年地壳运动的能量,才能发生下一次地震。其实不是积蓄地壳运动的能量,而是地震发生后,地壳断裂使其底部的铀凝聚层倾斜的角度增大;甚至接近垂直,或者是地壳运动使铀凝聚层的倾斜角度变得更垂直。使衰变积热的热量更加集中,这时若有足够的热量加热铀凝聚层,熔化分异可以集中较大面积的铀,使其达到裂变质量。成千年的周期是铀凝聚层角度变化、热量传递.铀衰变积热和熔化分异的过程。从理论上讲预防地震灾害是能做到的,这需要进一步的弄清地壳下部金属铀凝聚层的形成、分布详细情况。我们认为此说在震源物理学方面是找对了大概方向──如原子弹爆炸;也不是自然的冷核裂变──放射元素的蜕变,如铀裂变;而类似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自然冷核魂裂变。这里与自然冷核魂裂变相对的是人工热核魂裂变──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做的基本粒子的撕裂。LHC对撞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气泡,能量达到103TeV以上,是一种超炽热、极致密的东西,由一些被称为夸克和胶子的粒子组成,人们把这种混合物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这里我们说的“核魂”,是类比指原子核层次上的核可分,延伸到基本粒子层次上的可分问题。
200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美高能物理未来合作研讨会上,就讨论了夸克—胶子等离子问题,李政道的报告认为,通过把重原子核对撞在一起,能创造出短暂释放夸克和胶子的微型大爆炸。这类似一种时空撕裂,也许能观察到从质子和原子中释放出来的夸克和胶子。目前发现这种奇异物质的行为,类似一种液体,它们处于一种集体的准自由态,类似宇宙最初几微秒内的物质一样。从最初的夸克—胶子混合物转变成平凡的质子和中子,原初那片粒子海洋遗留下来的“水滴”,就是今天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一个原子核。而这也许就是下一次核战争延伸到核魂战争”的基础。由于类似时空撕裂的核魂实验”不便控制,也威胁人类的安全,据说美国总统有令禁止随便做这类实验。
实际类似时空撕裂的方程式,就是物质族质量谱公式:′


M=Gtgn
θ+H

(1)


m
上=BHcosθ/(cosθ+1)
(2)

m
下=B-m上 (或B=m上+m下)
(3)

B=K
-Q
(或K=Q+B)

(4)
而类似时空撕裂的宏观或大尺度模型,就是大地震。即大地震类似一种“膺大型强子对撞机”。·12四川大地震前不久新闻报道说有两位美国公民,把完工正待启动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告上了法庭,就是指LHC对撞的类似时空撕裂实验威胁人类的安全。如果说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还没有投产,那么亚洲的“膺大型强子对撞机”却在四川盆地的映秀启动了。即“膺大型强子对撞机”是地球内部地应力积累和释放的自然物理过程的一种结果。应对这种映秀发生的自然冷核魂裂变的不幸,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众志成城。多难兴邦,有人说,坏事变好事,震出一个崭新的中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6-14 08:58:5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震源物理学》一般是基于震源悖论

2)、《震源物理学》一般是基于震源悖论工作的。例如基于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先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而定义地震震源发源于地下某一点,称该点为震源这是震源点论-。但它又隐含有震源线论的悖论。例如它说地震震源一般在几十上百公里的地下。引发地震所需的能量和规模大大超出人类的日常活动,于是有什么“断层说”、“岩浆冲击说”、“岩层相变说”等等,但如何完满自洽地回答清楚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即震源机制问题的呢?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还是以大陆飘移、海底扩张和地壳板块结构三大学说为基础取得核心地位的现代地质学理论,加之历来发生的地震有90% 以上属于构造地震这一事实,以及全球三大地震带都发生在“地壳”大断裂带和海岭附近的事实,使得现代地震学对于震源机制的认识基本上趋于依据“断层说”推演出来的震源点论。但这实际是震源线论的悖论──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地震带是构造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地震发生的震源机制是地球内部地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物理过程──前两者是又不是震源。
当然这三者各都没有错,但震源点论并不等于震源线论,特大地震并等于一般地震。我们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或自然冷核魂裂变的大地震震源论,是坚持震源点论的。它既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也是大地构造地震的原因。再添加震源线论的断层说--它并不反对地壳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形成了岩石的错动和断裂地震。这是它的“时空撕裂”的宏观效应的自然结果。因为地壳板块为什么会相互碰撞和断裂分离?其巨大的动力源又是什么呢?有人说,震源机制果真是地球内部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物理过程吗?那地应力为什么一定要集中呢?因地表层100公里以内的岩石,密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具有含水性能,是电导体,又是散热体,在高温、高压下又具有物质粒子的相变性能,它可以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再何况旧的断层又是开放的,一个大陆板块在一年之内相对运动15厘米所形成的整体应变能,包括动能、热能、化学能。所以在一年的长时间里。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岩石的电导性、散热性、相变性,以及断层的缝隙空间缓慢地疏散开来,却一定要按照类似大型强子对撞机或自然冷核魂裂变的震源点论想象的那样,非要朝着一个很小的震中点上去集中呢?
可以说不搞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核魂裂变的科普,按照现在人们对“时空撕裂”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这个问题不仅地震学家回答不清楚,就连创立地质学三大理论支柱的地质学家也恐怕难以自圆其说。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6-14 09:00:13|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与伪科学

6、地震与伪科学
200712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斯蒂芬·韦伯的《看不见的世界》一书,是目前在中国最新、最全面介绍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主流科学们,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时空撕裂” 核魂自然规律等成果的科普书。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天地,它介绍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的艰难进展。自1968年国际弦论发表以来,40年间现代科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书虽没有涉及半点大地震的内容,但从汶川大地震映秀地下的震源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它们涉及“时空撕裂”的能量自然就有了联系。汶川大地震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在十万平方公里以近十万人的生命作代价的地震战争,是任何一种原子弹的核层次反应的能量不能比拟的,只有核魂层次裂变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可窥视。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这一领域的研究,2002年和2006年在北京支持国内外的部分著名华人科学家倡导和组织了两次国际科学大会,连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国际著名科学家霍金、威滕等人都应邀到会。但我国的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研究还不如亚洲的日本和印度。但这仅是汉语文化圈与英语文化圈科学传统上的差别。印度国内能培养获诺贝尔科学奖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日本国内能培养获诺贝尔科学奖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我国还处于零的位置,但这并不等于我国就没有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社会动力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在试运行中就发生了一处小爆炸,我们当时在网上发文就提到不能排除“时空撕裂”,不想在我省映秀镇地下的震源膺大型强子对撞机就爆发了地震武器。这是我们五十年日思夜想的问题,它源于1958年大跃进后的自然灾害要夺人生命的饥饿,当我们抓住一条红苕尾根想无限可分的时候,我们想到了“时空撕裂”。正是那场饥饿也类似夺走了近十万人的生命,奠定了我们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基础。它是那样的沉重,即使把我们押上刑场,我们也扭头看看不准我们研究的人的面目。说实话,这也是我们没有跟进层子模型的原因。五十年后在我们面前,北川县被映秀地下震源引发的山崩地裂,那大尺度的“时空撕裂”可观、可证、可用,让我们惊心动魄。如果说近二十万同胞的生命还激发不了国人拿下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高地,如果有人要把地震战争、地震武器告上“法庭”,那他真应该先把自己告上法庭──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书看过没有?
把汉语文化圈科学以外的外语文化圈科学统称为“英语文化圈科学”,那么汉语文化圈与英语文化圈对“伪科学”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伪科学”在中国是一个政治概念。据金丽先生的研究,源于1958年《红旗》杂志《创刊号》的权威定格,“伪科学”指本质上属于与无产阶级政治、哲学对立的资产阶级科学中不适应的部分。可以说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本质上也属于反“伪科学”运动。中国科学春天之后,在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被错整的人得到纠正,但在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积极分子,除刑事犯罪外,也被保护了下来。这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可以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新认识,但部分也成了今天反“伪科学”的社会基础。如果他们把研究永动机、反对相对论、反对进化论、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等称为“伪科学”,在英语文化圈也无可非议,但这是在我国无产阶级掌权的国度里,“伪科学”是一个政治概念,类似成了资产阶级的俘虏。但这是并不是为资产阶级服务。这些研究永动机、反对相对论、反对进化论、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多退休科研人员或民间人士,也并不是资产阶级的狂人和欺世盗名的骗子,而正像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积极分子,是无产阶级掌权后培养起来的人,有错就直接说出他们的错误,用不着按《红旗》杂志定格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因为《红旗》杂志并没有改变对“伪科学”的定义。既然国家能给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积极分子以保护,为何不可以不给研究永动机、反对相对论、反对进化论、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者戴上“伪科学”的帽子,而让他们在未来的科学实践中得到新认识呢?
吴水清先生是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我们应他邀请参加了他组织的“北京相对论研究讨论会”。但不少反“伪科学”人士称北京相对论研究讨论会是“伪科学” 研究会。然而北京相对论研究讨论会支持的著名科学家杨本洛、李子丰教授等,在其著作和论文中都声称在反“伪科学”,并且还含有以无产阶级政治、哲学批现代科学的主流发展。再以北京相对论研究讨论会的黄新卫先生等人反相对论的光速不变论为例,这也并不是什么“伪科学”,而是对看不见的世界──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一书中类似说的“转动”和“膺转动”不了解。正是他们对相对论的光速不变论穷追猛打,使我们看到了看不见的世界──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一书的价值。
例如该书182页上说的“转动”和“膺转动”,可延伸联系到“速度”和“膺速度”、 “自旋”和“膺自旋”。在量子力学中,把粒子分为两类,一类自旋为半整数,即1/2;一类自旋为整数,如0、1、2等。你说有理没有理?这跟宏观说的“自旋”不同,也可以说是“膺自旋”。与此相关,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中的“光速“,也可以说是“膺光速”。相对黄新卫先生等反相对论的人,光速也可以说是真“速度”。例如他们要从卫星、飞机、光缆中测直线的光速度,但从相对论看,有物质的地方,对时空会有弯曲,哪有直线呢?但从“转动”和“膺转动”、 “速度”和“膺速度”、 “自旋”和“膺自旋”看,黄新卫先生等反相对论的人也是成立的。但如果他们中有人说,他们是在发展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相结合,那就要另当别论──看研究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现代科学主流买不买单?现在是他们自己买单,《中国青年报》等刊物并不买他们的单。按市场规则,没有违规,用不着《中国青年报》去打“棍子”。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6-14 09:01:29|显示全部楼层

联系我国的地震预报

现联系我国的地震预报,再来看地震理论的对称性丧失了吗?因为有人说,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的地震工作方针充分调动了专家与群众的积极性,在全国掀起了群测群防的高潮,成功地预报了海城和其他多次地震,有效地证明了我国的地震预报处于世界的前列,这似乎说地震理论已达到奇性,汶川大地震只是一次偶然的漏报,或是拥有奇性地震预报者不被重视。但这不是事实。这里按网上提供的一批奇性地震预报专家和学者的代表人物,看实际情况如何? 1)李四光:创《地质力学》,预测唐山可能发生大地震──是一次。3)徐道一:提出“太极序列”,成功预测我国三次大地震──T1)T1T2分别是两次地磁异常的日期;推出使用的地磁“幅相法”,国家地震局一直沿用。应用磁暴二倍法预测了19701月通海地震──是一次。
5)沈宗丕:应用磁暴月相二倍法,磁偏二倍法预测了1972年1月台湾东海大地震、2001年11月昆仑山大地震──是一次。7)任振球:应用“天地耦合”原理,预测成功率达到40%左右──明确是二次。9)高永富:发明用于临震预报的高精度土地电仪──是发明土地电仪
10)强祖基:发现卫星红外异常可预测地震──是发现可预测。
其他的有陶守正、李均之、郑联达、吕大炯、寿仲浩、韩延本、王文祥、杨武洋、徐秀登、宋松、刘承昌、李阶法、高发金、郭宝昌,王斌、马未宇等。网上提供者自己作的结论是:他们的预测成功率尚未超过50%达到70-80%的水平,而且预测和实际并非全吻合。其原因是,只选择单一的标志作为地震预测的根据,抗干扰的能力差。他们都是以个体、自发的形式,孤立地进行地震预测,与他人很少交流,自己较难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6-14 09:02:51|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仪器奇性的丧失

7地震仪器奇性的丧失
众所周知,真正的地震预报是大震问题,而前兆观测是实现短临预报的关键。但现有的地震理论的缺陷,严重地妨碍着他们从监测信息中提取和发现有关地震前兆的变化规律,从而加大了地震预报的难度。然而有专家也说,对地震发生机理,人类暂时还没有能力认识,但并不妨碍人类利用技术手段观测地震发生前后的异常变化,现在关键是找到适合地震预测的观测技术系统。这话也对。从震源机理来说,分震源点论和震源线论。如果把大地震的震源点论确定为大型强子对撞机震源机制,那么与之不同震源机制都相对类似震源线论机制,这两者的预测观测技术是不同的。由于震源线论的预测观测仪器较多,也效成熟,震源点论和震源线论结合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震源线论预测观测技术有人分为十个方面:
A1、根据地应力(地磁、地电、氡气元素、地下水位等)预报地震
A2
、根据可感异常现象(动物、地表水、地光、地声、地气)预报地震。
A3
、根据天体位置(朔、望、上弦、下弦和行星位置)预报地震。
A4
、根据气候异常(大旱、大涝)预报地震。
A5
、其它因素(第六感、预感、古代传统理论)预报地震。
A6
、根据相关地震数据预报地震。
A7
、根据近期地震活动预报接下来的地震。
A8
、根据历史地震数据预报地震。
A9、综合因素预报地震。
A10、未知因素
1)、从以上十个方面来说,A3以下的方法来进行地震预测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地震预测毕竟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如果遇到上报哪个地方将要发生地震,专家们要会商,国务院要作决定,这都是很严肃的事情。我国发展了测震、大地形变测量、地倾斜、重力、水位、水化、地磁、地电、地应力等9个学科方法,中国地震局也大力投入力量作监测,现在主流的地震预报是类似测震学方法,它提供了当前地震预报工作中绝大部分的地震预测信息。在·12四川大地震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一批资深院士倡导创办的《前沿科学》杂志,就推出了一位发明地震预测仪器的标兵人物孙威先生。
他是内蒙包头钢铁设计院的一名中专学历的技术员,自学成才,1976年他自制地应力仪,在唐山大地震前后预测到了多次地震受到国家重视。像大多数地震预测仪器一样,他是按观测记录数据出现明显异常变化的比较,来预报地震的,由于没有定量公式,这类奇性其本质还是对称性的。
32年来孙威的成果发展,本质也还是定性分析:如类似建立在每次地震爆发的那一瞬间,都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的聚集有一个较长(需数十天到数月)的过程。伴随地球能量升高,相继引起一系列地球物理、化学场的变化(如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它们在临震的一刻达到最大。孙威的自制地应力仪如果能完整地记录这一过程,就能发现许多异常的变化规律──如震前一刻各种地异常在同一时刻达到高潮和出现相对短暂的平静。这就是所谓准确预报地震,提供的充分的时间和可靠的临震标志。这也是我国官方和其他许多民间地震预测仪器能预测地震达到的水平和秘密所在。
2)、以此高度和秘密,可见国内外一批用作地震预报根据的标志,如地应力、地电、地磁、地倾斜等仪器鉴别、分析和处理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方法,实际还是要靠积累实际经验,所谓发展新型结构的地震观测仪器──就像计算机一样是新一代数字地震仪,和加上先进的网络通讯,以满足地震预报实践的要求,也不是在于突破地震观测仪器本质上的对称;而且这还有部署地震仪器台站、学科管理体制遇到奇性丧失的问题。
例如有人说,从李四光倡导的钻孔应力监测演变而来的钻孔应变仪,是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监测,如果实际的台站布局是“撒胡椒面”,在地震带上部署的台站不多,地震仪器的奇性就会丧。如这次汶川大地震因为震中区没有台站,也就没有捕捉到直接的地震前兆信息。其次,地震预报是探索性很强的科学研究,如果地震的研究、监测、预报和管理四个部分人为割裂,虽然也强调结合,但通常效果是看资料的人不知道仪器怎么回事,分析预报的人不知道数据怎么来的。地震一旦袭来,地震系统的反应就会太迟钝,不适应作战需要。

所以有人说应学习美国的板块边界观测计划(PBO计划),所有的数据全部是开放的,在我国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从家里很方便地获得PBO项目的全部数据。如果这样的数据,不允许垄断,对地震预报感兴趣的很多自然科学家,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共同研究分析,效果就可以大大提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6-14 09:03:57|显示全部楼层

临震预报观测仪器

3)对于临震预报观测仪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GPS应用比较广泛。GPS是空对地的大地测量,比如测量整个地球或者某个地区每年的地壳形变有多大。另外,高精度激光测距仪、多分量井下数字地震仪、强震仪、海底地震仪、无线传感网络、光纤通讯加速度仪等,都已应用于对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监测。但即使目前美国断层的激光测距做得很好,并且美国已经将地震检测仪放置到钻探断层的2 km的深井中去记录微震,也仍然是作为一种监测的手段。
震源线论的测震学方法,使用的仪器是经典惯性摆地震仪──这是地震学家已经使用了一个世纪的熟悉的摆式地震仪,它是一种运动学元件,只放置在地表,没有与地壳紧密结合,因此所测信号的放大倍数不是特别大。另外它受限于自身弹簧-摆系统的自振频率,频宽很窄,无法观测到它的频带范围之外的地壳运动。有专家说在唐山大地震预报实践中,测震学仪器一个前震都没有监测到,而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就经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到2003年美国的地球透镜计划,对美国西部板块边界监测就布设200多套澳洲制造的钻孔应变仪器。影响到国内有关部门对这种仪器的重视,在全国也布设了40套分量式和40套体积式应变仪器。在汶川大地震前13个月,中国地震局安装的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在距离此次汶川地震震中140多公里外的姑咱台站上,已经连续观测到了清晰的震前异常。所以宽频钻孔应变地震仪与高频地震学,是有希望观测到前兆异常的,也是地震预测观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汶川大地震死难的近十万同胞也可以作证,目前任何先进的宽频或高频预测地震仪及地震学,没有在临震前向他们作过准确无误的预报。可以预见,未来即使它们能捕捉到大地震的蛛丝马迹,但也不能在临震前将地震战争、地震武器“捉拿归案”。
地面的物质运动能产生出人,地下物质运动也能产生出类似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制造和研究能探测类似大型强子对撞机及其自然冷核魂裂变的预测地震仪与地震学,才是希望所在。任何声称预测预报了汶川大地震的人,用不着怨天尤人。大地震不可预测也用不着为预报承担责任,只要国家地震局向国家气象局看齐,不垄断预报地震仪观测数据,并且各级地震局每天在自己的互联网上向社会公布。这样自然科学家中对大地震预报感兴趣的很多高人,也能调动起来在互联网的公开论坛上发表文章共同研究分析,用不着别人说他们是吹牛。
参考文献
[1]叶眺新,中国气功思维学,延边大学出版社,19005月;
[2]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5月;
[3]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9月;
[4]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39月;
[5]王德奎等,嫘祖研究,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6]岳定海、王德奎等,嫘祖故里大揭谜,伊犁人民出版社,19983月。
[7][]斯蒂芬·韦伯,看不见的世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胡俊伟译,200712月;
[8][]史蒂芬·霍金、罗杰·彭罗斯,时空本性,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杜欣欣等译,20076月。


Email:y-tx@163_com
 蜀秀 发表于: 2008-6-14 10:42:08|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假如“范跑跑”在美国

“范跑跑”、“范先跑”、“跑跑门”,这是最近关于地震的一个热点话题:都江堰的范美忠老师在地震时“甩”了学生一个人跑到操场,回头自己写了篇回忆与思考类的文字,具体请大家找新闻去看。

媒体报道后,网上出现争论,我看了看大部分人还是从各种角度在谴责,也有少数为他辩解与支持的。我个人认为这件事很简单,从教师职责方面很容易说清楚对错,即便是道德层面,下判断也不难。但是我无意中发现范美忠是一个学术、思想类论坛的资深网友,01年就在天涯注册了,发了不少帖子,从事过媒体工作,在报刊有作品,一篇《一个北大毕业生的自白》我以前看过。自己作为一个早年在此类论坛混迹多时的网友,知道里面的一些“左右之争”、“主义之别”,一般人的简单争论,在这里都会从学理、思想层面演变为“大道理”。以前都是谈论别人,这次范先生自己成为话题主角,他会怎么评价自己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_net/ ]


是我打算详细了解,结果一下子就看到了范先生写的三篇关于此事的帖子,他还回了很多贴。时间不够,我只粗粗看了他的几篇文章,不过也有个大概推断了。首先范先生有一点点可敬,他对中国的体制很不满,但没有象很多人那样屈从现实,而是陷入痛苦的思索,在他文字里可以看出理想主义的悲情,在行动上他也在反抗僵化的教育体制,想把自己信仰的人文情怀和公民素养教给学生,因此还遭到部分家长、学生和校领导的非议。

但是和很多“热爱自由”──干脆就直接称“自由主义者”吧,和很多“自由主义者”一样,范先生因为不喜雷锋那样的宣传,因而强调个人主义;因为厌恶“道德绑架”,因而选择道德虚无,而个人主义与道德虚无,被他们理解为“自由主义”。看了他的文章,我依然倾向于他当时的举动只是本能反应,而不是实践什么“主义”,但事后写这样的文章,则绝对是“以身试道(主义)”,结果看到第二篇文章,果不其然:

“(写那篇文章)是对道德绑架的反感”、“想刺刺某些道德家,也有借机让他们暴露自己面目的意思”,并表示可以拿这件实例教育学生“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

也就是说,范先生当时可能只是由于本能跑了,但事后觉得这正好可以做为一个反抗“道德绑架”的范例,加之可能内心还是有一点“道德愧疚感”(他自己说没有,我只是猜测),也可以籍此为自己解除精神负担,可谓一石二鸟。于是他自己也被感动了:“(这是)不媚于群不屈服于群的品质”,这显然成了他对现实的又一次反抗。

当然,我们只是假定范先生是出于本能逃生,可不要忘了,人有逃生的本能,还有做善事的本能呢,有研究表明,不满意一岁的婴儿,就对帮助别人的“好人”有天然好感。不能否认范先生“先保护自己”的理性,可能让他偏向于逃生的本能。至少范先生头脑中没有“教师在地震中的职责”这块内容,这好理解,教师培训缺乏这样的内容,地震的偶然性让教师对这种职责麻痹忽略,都是可以想见的。因而范先生的理性不包括责任的考量,而只是道德的考量,当他觉得道德上没问题时,那就是没问题了,可职责呢?

有人拿美国举例,大意是“范跑跑”很符合美国的行为标准,好在有一位在美国做了十几年全职教师的人,告诉我们实情,不然还真被忽悠了,请看这里。可有人接着说了,在中国没有这样的法规,按照“法(规则)无禁止即为许可”,范先生的行为依旧只是道德问题。问题是,中国真的没有对教师在地震中的职责做出规定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_net/ ]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七章第五十五条规定:“在发生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和重大治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教育等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转移、疏散学生,或者采取其他必要防护措施,保障学校安全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这里的执行人显然是老师,具体怎么做呢?查询地震管理部门或教育部门各种地震应急手册,都明确写着类似“震时值班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在桌下避震”“任课教师则要临时承担组织指挥者的责任”“向学生们大喊‘卧倒!’‘躲到书桌下!’‘别动!’要不停地喊叫直到震动完全停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四十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四)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只要是有网站的学校,只要是网站上有学校地震应急规定的,无不明确规定类似“教师应镇定自若地组织学生疏散”。

由此可见,他作为一名教师是失职无疑。

可以说,范先生想拿着“西方价值”来启蒙自家民众,却既不了解“西方价值”,又深深地中了“自家的毒”。在美国,如果说人们不倡导道德高标的话,那至少坚守“共同底线”──比如教师在地震中的职责;但在中国,原来“雷锋式”的宣传破产后,反而连“底线”都没了,以至于像范先生这样的人,都完全视“职责”为无物。

由此,尽管我依然欣赏范先生的追索精神,但由于其水平太差,说出来的话实在不堪卒读。

没法一一反驳,我只能给范先生提几点建议:

1    自由主义者“高调律己”、“低调律人”。也就是说,一个自由主义者,绝不是不追求美德,绝不是道德虚无,而是不拿道德高标要求别人,但对自己,当然是严格要求,为什么呢,请看3。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_net/ ]


2   自由主义者不会“道德杀人”,但一定“不杀道德”。不会“道德杀人”,还是指“低调律人”,但别人要是主动“高调”,他肯定不会反对。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枪击案,有个70多岁的老教授给学生挡子弹身亡。如果他不挡,自由主义者不会认为他的行为不妥,但挡了,那当然是楷模。范先生呢,他首先把自由主义看成利己主义,他一方面“低调律己”,认为自由主义就是个人应该执行最低的道德标准;一方面又要贬低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鄙视崇高,按他的逻辑,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高尚。

3   自由主义者的特征是“实践自由”而非“空想自由”。什么叫自由主义?你喜欢自由、向往自由就算吗?当然不是,喜欢自由那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一样的就算不得什么“主义”了,只有极端的追求而与别人形成区别才算“主义”,那杆标尺就是“实践”。我们看,范先生说“我只知道自己在面对极权的时候也不是冲在最前面并因而进监狱的人”,也就是说,范先生喜欢自由,但不愿实践自由,而是要“搭别人的便车”,“别人”是谁?就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就是“我不入地狱谁入”的人,这需要“拆下自己的肋骨给别人当火把”的精神,这样的人,他的道德会差吗?不但不差,而且是超越常人,所以我在1中说自由主义者“高调律己”。

总之,范先生热爱自由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恨不生在美国”,但由于太糊涂,完全不得要领,以至于这次的尝试,搞得很不成样子。我希望我的孩子遇到一个有个性的老师,但如果那个老师是范先生,我不放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爱四川 发表于: 2008-6-14 11:21:37|显示全部楼层

绵阳涪城工行行长因违规用救灾款买鞋被停职

绵阳涪城工行行长因违规用救灾款买鞋被停职
  京华时报2008-6-14日讯(记者唐骏)昨天,各级纪委、审计、工行及银监会组成的多个工作组进驻绵阳,调查工行涪城支行用“抗震救灾款”为职工买名牌运动鞋事件。四川省银监局要求工行四川分行立即查办,严肃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目前,涪城支行的行长已被暂停职务。

工行称救灾款非善款
  审计署前天发布的抗震救灾款物审计一号公告将工行涪城支行以及上级绵阳市分行、四川省分行推向风口浪尖。
  绵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称,昨天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接听电话,全国不少媒体、民众、学者甚至同行都打电话询问此事,其中不乏指责,甚至谩骂。储户也通过95588热线表达了对工行的不满。“‘抗震救灾特别费’是工行的内部费用,绝对和大家捐献的抗震救灾善款没有关系。”该负责人在电话中不断地解释。
  昨天下午,绵阳市分行在发给本报的情况说明中进一步解释,地震发生后,工商银行总行拨给四川分行一定的抗震救灾的财务经费,涪城支行此次购买运动鞋的钱即出自这部分费用。

员工掏腰包将鞋买下
  按照情况说明,5月25日,因青川6.4级余震波及,涪城支行有员工在避险过程中扭伤了脚踝,26日,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又紧急发布了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应急预案。本着安全第一、力避伤亡的原则,涪城支行作出决定,要求员工在抗震救灾期间必须穿运动鞋。为此,涪城支行决定由单位出面为所有员工统一组织购买运动鞋,于28日在绵阳兴力达百货商店购买到了56双耐克牌运动鞋,每双价值509元,总金额28520元。
  绵阳分行调查后认为,运动鞋价格偏高,过于浪费,不符合上级行有关要求,更不应该采用错误的方式填写虚假名称发票,56双运动鞋已经全部由员工个人出钱将鞋买下,28520元费用已经全部归还。

行长被停职配合调查
  前天晚上,在审计署公布一号公告后,绵阳分行连夜召开会议,因为涉及填写虚假名称发票等违反财经记录的行为,涪城支行高姓党委书记兼行长被暂停行使行长职务,配合调查。目前,绵阳分行副行长兼纪委书记暂时主持涪城支行的日常工作。

■员工反应
鞋放家中不敢穿

  一名工行内部人员私下表示,如果真是购买雨具,或直接开购运动鞋的发票,或许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涪城支行的员工大多对此事闭口不谈,一名营业厅员工称,银行的工作都没受影响,但此事造成了员工很大的心理压力,鞋子放在家里都不敢穿。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6-15 09:02:51|显示全部楼层

从汶川大地震到大型强子对撞机

从汶川大地震到大型强子对撞机

习强  金鑫  刘文传
(四川省绵阳市)

摘要:可以预见,未来即使目前先进的预测地震仪及地震学,能捕捉到大地震的蛛丝马迹,但也不能在临震前将地震战争、地震武器“捉拿归案”。地面的物质运动能产生出人,地下物质运动也能产生出类似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制造和研究能探测类似大型强子对撞机及其自然冷核魂裂变的预测地震仪与地震学,才是希望所在。
关键词:震源 地震武器 大型强子对撞机
1、震源物理
1)、日本有科学家说,四川大地震类似向中国投放了125颗原子弹。那么把大地震类似看成一场战争、看成一种武器,也可类似称为是地震战争、地震武器。
地震战争是没有敌国、敌人的一场世界大战。地震武器是“看不见的世界”使用的武器。有人说,地震多发区每次地震发生后需要积蓄成千年地壳运动的能量,才能发生下一次地震。其实不是积蓄地壳运动的能量,而是地震发生后,地壳断裂使其底部的铀凝聚层倾斜的角度增大;甚至接近垂直,或者是地壳运动使铀凝聚层的倾斜角度变得更垂直。使衰变积热的热量更加集中,这时若有足够的热量加热铀凝聚层,熔化分异可以集中较大面积的铀,使其达到裂变质量。成千年的周期是铀凝聚层角度变化、热量传递.铀衰变积热和熔化分异的过程。从理论上讲预防地震灾害是能做到的,这需要进一步的弄清地壳下部金属铀凝聚层的形成、分布详细情况。我们认为此说在震源物理学方面是找对了大概方向──如原子弹爆炸;也不是自然的冷核裂变──放射元素的蜕变,如铀裂变;而类似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的自然冷核魂裂变。这里与自然冷核魂裂变相对的是人工热核魂裂变──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做的基本粒子的撕裂。LHC对撞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气泡,能量达到103TeV以上,是一种超炽热、极致密的东西,由一些被称为夸克和胶子的粒子组成,人们把这种混合物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这里我们说的“核魂”,是类比指原子核层次上的核可分,延伸到基本粒子层次上的可分问题。
200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美高能物理未来合作研讨会上,就讨论了夸克—胶子等离子问题,李政道的报告认为,通过把重原子核对撞在一起,能创造出短暂释放夸克和胶子的微型大爆炸。这类似一种时空撕裂,也许能观察到从质子和原子中释放出来的夸克和胶子。目前发现这种奇异物质的行为,类似一种液体,它们处于一种集体的准自由态,类似宇宙最初几微秒内的物质一样。从最初的夸克—胶子混合物转变成平凡的质子和中子,原初那片粒子海洋遗留下来的“水滴”,就是今天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一个原子核。而这也许就是下一次核战争延伸到核魂战争”的基础。由于类似时空撕裂的核魂实验”不便控制,也威胁人类的安全,据说美国总统有令禁止随便做这类实验。
实际类似时空撕裂的方程式,就是物质族质量谱公式:′

M=Gtgn
θ+H
(1)

m
上=BHcosθ/(cosθ+1)
(2)


m
下=B-m上 (或B=m上+m下)
(3)

B=K
-Q
(或K=Q+B)
(4)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22:59, Processed in 0.312001 second(s), 5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