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龙 发表于 2005-8-24 13:49:11

欢迎一缕霞光!,跟的帖子有意思,记录历史是我们自觉应尽的责任.

绿人树 发表于 2005-8-25 23:17:00

呵呵,所有的存在都有一种记忆,对于孩童时代,这种记忆刻骨铭心,对于中老年时代,就只剩下苦涩的诅咒了。。。

鱼城衰哥 发表于 2005-8-27 14:51:16

其实,没有必要把新的和旧的重庆放在一起来比较贫富,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地方!而且漫步在这样的老地方,心里才觉得是更接近重庆,接近心里那个最想念的地方。没有钢精混凝土的包围感,是一种纯真的淳朴的朴实的心境……

王晓龙 发表于 2005-8-29 07:53:31

<b>以下是引用<i>鱼城衰哥</i>在2005-8-27 14:51:16的发言:</b> 其实,没有必要把新的和旧的重庆放在一起来比较贫富,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地方!而且漫步在这样的老地方,心里才觉得是更接近重庆,接近心里那个最想念的地方。没有钢精混凝土的包围感,是一种纯真的淳朴的朴实的心境…… <div>谢谢楼上的关注。但我照的 是成都,非重庆也。</div>

王俊 发表于 2005-8-29 08:51:25

学习了。

一米阳光 发表于 2005-8-29 22:27:23

应该不会是作为文物保护而被留下的吧。

pedant28 发表于 2005-9-23 12:37:13

好像是机密.今天看来也很可怕!

睢文发 发表于 2005-9-25 22:19:25

许多青年人可能不知文化大革命10年历史了

xyz2004 发表于 2005-10-28 11:59:57

巴金:希望建文化大革命博物馆,还原历史真相

巴金:希望建文化大革命博物馆,还原历史真相源自: /newbbs/dispbbs.asp?boardID=1&amp;ID=819501&amp;page=1 晚年亲近巴金的家人透露,巴金生前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还原历史真相。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巴金原名李尧棠,一九○四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二一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二七年赴法国留学,写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以巴金为笔名。 六○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曾遭批斗,终其一生并未入党。 巴金一生与妻子萧珊相濡以沫。在“文化大革命”的艰难岁月中,萧珊给予巴金精神上的支持,也替巴金承受过铜头皮带的毒打。1972年7月底,备受精神摧残的萧珊患了直肠癌。1972年8月13日中午,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巴金对萧珊一往深情,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还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 巴金是中国少数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作家之一,一度还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他最知名的作品是一九三○年代写成的“激流三部曲”:“家”、“春”、 “秋”。 “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巴金 晚年巴金更提倡“讲真话”,在“随想录”中深入反思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所造成的伤害。巴金管家徐钤指出,巴金淡泊名利,热心助人,敢说真话,是巴老给人的印象,但巴老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所受屈辱却是鲜为人知。 “文化大革命”后,巴金用了8年时间写了150篇《随想录》,计有42万字。巴金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账。”学术界认为这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的本身和文学范畴。 巴金写《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正如他在后来所写的《随想录》合订本新记中说的:“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 巴金对他在50年代的一些行为的反思,则是挖掘到一个更深的思想层次上了:即在无约束的权威秩序统治下,他是为了保全自己而被迫牺牲正义和朋友,这就在事实上为无约束的权威秩序作了帮凶,而在这行为的背后,他原是明白是非的,所以他的良心也要为此而受到煎熬,结果就在愈加绝望的生存环境和身心交困的巨大痛苦中,他最终一点点地丧失了清醒的意志,放弃了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的自觉和能力,也根本违背了自己曾经奉为生命的自由精神和人文理想;这也正是他何以会在文化大革命中变成精神奴隶的心理基础。 巴金不断反省自己的“文化大革命”经历与奴隶意识的联系,他发现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他也曾像奴隶似的心甘情愿地低头认罪,主动改造思想,而在《十年一梦》中,他痛苦地喊出了这样的自谴:“奴隶,过去我总以为自己同这个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隶!……我就是‘奴在心者’,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隶。这个发现使我十分难过!我的心在挣扎,我感觉到奴隶哲学像铁链似地紧紧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 《随想录》出版后,老人宣布搁笔。但那些阴丝丝的冷风并没有消除对老人的敌意。1991年,北京一家报纸上公开发表署名文章,含沙射影地攻击老人晚年用生命来呼喊的“讲真话”口号,这篇奇文以“真话不等于真理”为理由,把一盆盆污水朝老人头上泼去,诬陷“真话”是“投向党和人民政权的石头、枪弹”。针对此,老人发表了一篇公开信,反驳道:“我提倡讲真话,并非自我吹嘘我在传播真理。正相反,我想说明过去我也讲过假话欺骗读者,欠下还不清的债。” 巴金简历 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汉族),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 学》主编。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衔。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

王洪林 发表于 2005-11-9 11:35:39

饒國華的四個兒女有三個死于文化大革命?!

刚才搜索饶国华烈士,无意间发现文學城 《面對數字和事實,我實在羞于再看》胡说:“抗戰中犧牲的饒國華的四個兒女有三個死于文化大革命。抗戰已經過去了近六十年,我們還要荒謬和冷漠多少年。”纯粹造谣,刚才电话问居住成都市饶国华的女儿饶毓琇,她说他们7个兄弟姐妹,不是4个,大部分民国夭折,文化大革命中没有死的,不是迫害,作者太恶劣了。照他这样捏造,饶烈士子女文化大革命中死掉75%,岂不可笑? 豆子哥哥怒不可遏,先发梗概,我晚上回家,找饶家谱,再落实他每个子女生死日期,辩诬。
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大革命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