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589|回复: 2
 郑先生 发表于: 2004-8-5 13:50:56|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春熙路史话 Chunxi Street

 [复制链接]
郑光路/文

作者申明

  本文系作者花费多年心血、经过大量采访、查阅、和整理方才完成,并非泛泛议论、虚构文章可比拟。本文除同意在〖影像网〗站独家发表外,禁止任何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录、改编、引用!违者必究!!!


春熙路修建风波
  通过时间隧道去看清代末的成都古城,真是古色古香。全城四门及附郭大小共五百多条街道,都很狭窄,只有二丈左右宽。科甲巷狭得更可怜,仅数尺宽,两三个胖子并肩走也麻烦……东大街清代末可算名震巴蜀、富丽无比,但也不过“宽约三丈”罢了。

北口
地点春熙路·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2-3-23 16:04


  东大街“蜀中第一街”的威名因“劝业场”(现在的《商业场》前身)修建而大打折扣了!1909年(清宣统元年)三月初三,总府街口的“劝业场”正式开场。有被老顽固骂为“奇技淫巧”却又暗暗怦然心动的洋灯、洋伞、洋钟表、洋烟、洋酒、洋香水、洋胰子……也有绫罗绸缎、家织土麻布、金银珠宝、老腊肉、山珍海味……300多商家土洋货物堆积如山,场内人流如潮。四川劝业道“总办周善培声情并茂作演说:“华夏自古重农不重商,皆认为农者生活之本源,商者无聊之末路,以致国贫民瘠。而近观东洋之所以振兴,皆发展工商有以致之!”场内人士尖起耳朵听得点头叫好!这位周总办,不久后还搞起“商业劝工会”(即青羊宫“花会”的创始)等,大大推动了四川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从此,古成都就有东大街和劝业场两大“黄金口岸”……1924-5-26日,20军军长杨森威风凛凛杀进成都当了“督理”,吼出“建设新四川”的响亮口号。
  修马路是“新政”要点。许多人对杨森说:“来往客商、市民从东大街去商业场,要经过九弯十八拐的羊肠小道,实在不便!杨森亲自从劝业场步行到东大街,一看羊肠小道周围,是清代的按察使衙门,民国后,衙门废置,空地上胡乱搭建的店铺不少、卫生极差。杨森下令:“将这所衙门和沿街店铺拆除,把东大街拓成马路,再从东大街到劝业场之间修建一条南北向的马路!
  杨森派出大批士兵强行拆除,惹来骂声一片。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尹昌龄宋育仁等人,颤巍巍地去督署见杨森说:“我等代表民意,请缓修筑!杨森沉下脸说:“我拆一点房檐屋角,你们就大惊小怪。如果我当初进入成都时,把四城门关上,放一把火烧他妈个精光,再让士兵乱来一通,倒还省了不少麻烦。请你们不要干涉我的新政,回家自享清福抱孙子去吧!”“五老七贤”老脸丢尽,只好垂头丧气回家。

《熙来攘往》,由雕塑家·许宝忠负责制作,是用两片不锈钢制作剪影式浮雕《熙来攘往》,其中一片,是5m长的单面薄浮雕。正面参考一张30年代的老照片,制成朦朦胧胧、看似老照片的薄浮雕,表现“熙熙而来,攘攘而往”的场景。背面是不锈钢镜面,将当年的多家老报纸关于春熙路的商业报道集纳“腐蚀”上去。与此相隔80cm的地方,是另一片薄浮雕,仅表现三四十年代的一家人。两片薄浮雕均立在春熙北段靠近中山广场入口处的休闲带,人流可从中穿过,使空间显得更丰富。这组雕塑模型是在重庆制作的
地点春熙路·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2-3-23 16:14


  成都当时有一位文人刘师亮,写文章喜欢“操乱说”,在小报上刊登了一副语意双关的对联。上联是:“民房早拆尽,问将军何日才滚?”“”,既指轧路机滚平马路,也咒骂杨森快滚出成都”!下联是:“马路已捶平,看督理哪天开车。”“”既指通汽车,又是四川方言中“开溜”之意。
  有不少人说杨森因之暴跳如雷,派人抓打刘师亮、封报馆,似乎杨森只是个不会用心计的赳赳武夫,其实是太低估这个旧军阀阴鸷的一面。笔者最近查阅到杨森老部下杜重石先生的一篇回忆文章,披露了少为人知的事实。原来,杨森知道后,问他的秘书陈维新:“刘师亮何许人?”陈答:“成都有名的喜欢乱骂人的无聊文人。
  杨森不假思索地说:“我看他还有些才气,倒想见见这位读书人,向他领教领教……对读书人要恭敬些,不要随便叫,拿我的名帖去请他来。
  刘师亮应邀到了督理府,对杨森微欠身开口:“师亮今天来督理府,是来向督理讨打的。”众人一愣,他接着说:“督理提倡穿短服,我却穿长袍来见督理,这不是我居心冒渎虎威,该挨打吗?打赤膊的罚打手心,我是该打屁股了!”众人都笑,客厅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杨森说:“穿短服是为节省布匹。有了现成的长袍放起来不穿,再去做短服,这不是节省,是暴殄天物。有人叫我是蛮干将军,这是以讹传讹的道听途说。遇事蛮干,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刘师亮晓得是为对联骂杨森之事,就开门见山地说:“师亮草芥庶民,拙联只不过表示我渴望马路早日滚平,从速开车以孚民望而已。
  杨森呵呵一笑说:“先生把我当成武夫,还听不懂语意双关骂人之妙吗?刘师亮杨森很和气,便说:“师亮昔日只仰将军龙虎雄姿,今面聆教得亲凤麟华采,真乃儒将大风。师亮舞笔弄墨,实属班门弄斧,惭愧!惭愧!杨森戴了高帽子,也感快活。刘师亮就派兵强拆民房一事进言说:“督理善于纳谏,《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仪交,再次伐兵,再次攻城。’足见使用武力乃不得已而用之。以师亮愚见,建设新四川实行新政令也要以‘伐谋’为上,取得民心。
  杨森陈维新说:“刘先生很有见地,叫各机关法团、部队要多订阅《师亮周刊》,开放眼界,增加知识。”两日后,刘师亮收到杨森给他月送舆马费百元的督理署咨议聘书和给《师亮周刊》资助费500大洋……

  修路过程中,普通街民被士兵强拆房屋,流离失所、吃苦不少。折迁中却也有人不买杨森的账:春熙路本打算修得笔直,但总府街馥记药房老板郑少馥是法国领事馆翻译,他借洋人之势坚不拆迁,杨森也只好算了,所以至今春熙路孙中山铜像处还是倒了一个拐……
  马路修建成功后,杨森请享有雅名的前清举人双流江子渔为马路取名。江老举人是长于“子乎者也”老古董,却也很有送高帽子的技术,他给这新马路命名为“森威”路,因北洋政府授予杨森以“森威将军”头衔。但政坛如戏台,很快杨森在他发起的“统一四川”之战中吃了大败仗,连曾督修马路的爱将王缵绪师长也临阵倒戈投靠刘湘,把个“森威将军”弄得狼狈不堪坐船沿长江逃出四川……江子渔又建议将“森威路”改为“春熙路”,“”寓意春风和煦的“阳升”,与杨森谐音,“”表示升平气象。江子渔翘起白胡子引经据典:“古书云:‘熙来攘往,如登春台’……熙熙攘攘皆为利而来啊!”隐指此处为繁华商业区域。

中山广场因有孙中山铜像而得名
地点春熙路·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2-3-23 16:24


  春熙路分东西南北四段,在十字交叉处辟了一个街心花园。这是杨森采纳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的戴顾问的“新潮设计”。又在街心花园建“春熙路建路纪念碑”,碑四周刻上修路经过。1927年,北伐运动开始,四川宣布“易帜”脱离北洋政府,拥护国民政府,在纪念碑上塑造孙中山先生着短服的站立铜像。此尊铜像所需铜料约千斤以上,是川军28军军长邓锡侯、24军军长刘文辉捐款,由成都造币厂铸塑。时间仓促,匆匆于1928-1月铸成。碑前上方刻有“总理遗嘱”,碑的四方刻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8个大字……1-30日,邓、刘两军长主持举行揭幕典礼。1943年,余仲英任成都市长,因雕像形象失真,又请名雕塑家·刘开渠重塑手持书卷的孙中山坐像,供人瞻仰。
  春熙路的建成,成了连接东大街和总府路“劝业场”的黄金通道。一条长街把千年成都古城弄得“摩登”起来。中、洋商家云集此街:
  经营西洋钟表业的先后有:“及时”、“亨得利”、“亨达利”、“协和”、“时昌”、“大光明”……
  金号、银楼有:“天成亨”、“天长亨”、“天宝”、“物华”、“新风祥”、“宝成”……
  文化性商铺:有“胡开文”笔店、“诗婢家”装裱、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正中书局、新中国书局、广益书局……
  报馆发行处有:《中央日报》、《新新新闻》、《复兴日报》、《新中国日报》、《新民报》、《华西日报》,《兴中日报》……
  此外,稻香村糖果铺、各色百货、绸缎布匹、鞋帽、照相、娱乐、药品、饮食等商品,商铺鳞次栉比,金字招牌一家比一家辉煌,把人眼睛都要看花。
  这里吃喝嫖赌样样全,有豪华的“撷英”、“耀华”餐厅,以西餐闻名。还有什么卡尔登(鸦片烟馆)、春熙院(妓院)、中西饭店……剧院有:“青年会”(后改“大华”)、“三益公”(后改“新闻”、新明、春熙大舞台)……
  这里还是江湖神仙跑滩”的风水宝地,看相、算命的如“超然居士”、“逸仙女士”、“法眼通大相士”等在西川公寓、中西饭店挂出“断人吉凶、指点迷津”的布幌子,自有人撞来孝敬相金……
  春熙路也曾涌动时代风云!抗战期间,这里响彻“抵制日货、抗日救亡”的呐喊声,一队队川大学生在此热血沸腾讲演,商家们热泪盈眶捐金……春熙西段“国际艺术人像”照像馆,曾在1946年秋展出李公朴、闻一多两教授在昆明街头被刺杀的一组特大新闻图片(由美国新闻处供给),轰动蓉城……

东口
地点春熙路·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2-3-23 16:31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郑先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郑先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郑先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郑先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郑先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郑先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故园秋色 发表于: 2004-8-5 15:37:4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我说老大,你的文章写得太好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郑先生 发表于: 2004-8-5 17:36:0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文化大革命中春熙路的风貌
  解放后,春熙路发生巨大变化,藏污纳垢之处彻底消失。1953年“公私合营”运动后,私营金字招牌也消失了,店招上方不是写着“国营”,就是“公私合营”……春熙路虽然没有以前的畸形繁荣,但仍是成都最热闹的商业中心。
  1958-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曾莅临春熙路“耀华”餐厅就餐,并摄影留念。毛主席就餐室曾长期保留以作纪念。这曾经成为春熙路最被人炫耀之事。

新华书店,文化大革命后期改为古籍书店,现为中山广场新华书店,文化大革命后期改为古籍书店,现为中山广场
地点春熙路·锦江区·成都
时间:1960年代,『编者注:如知具体日期者请告知』
图片摄影佚名


  “文化大革命”浩劫开始了,春熙路在疯狂岁月中呻吟、震荡……
  1966-8-18日后,向“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所谓“破四旧”运动开始。每天春熙路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一队队眨眼间成为“红卫兵”的学生抬着毛泽东的巨幅画像,擎起“革命的造反精神万岁” 等巨幅横标,狂呼呐喊口号呼啸而过,“宣战书”、“声讨书”、“倡议书”、“告市民书”等传单雪花般空中飘飞……
  成都一中等红卫兵站在高台上惊呼呐喊地宣读《宣战书》:“同志们,你们走过春熙路、提督街、总府街、状元街、走马街、文庙街吗?你们想过这些街名代表的什么吗?这些统统都是死人、古人,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货色,统统是乌七八糟的破烂。什么‘春熙’、‘状元’、‘提督’、‘总府’,滚你们妈的蛋吧,老子要造你们的反!
  8-23日,成都市“破四旧”活动渐趋高潮。春熙路、提督街、盐市口等成为主战场。1966-8-24日,报刊、电台正式宣布“成都市第一批更改的街道、公园和影剧园名称”,春熙路正式改为“反帝路”。“革命小将”们杀气腾腾砸掉“春熙路”路牌,将“反帝路”新街牌立在孙中山铜像前。此外,全市大改名,盐市口被改成“英雄口”,牛市口被改为“胜利口”……
  原“春熙路”百货商店的“造反青年职工”,拿起铁斧钢刀劈劈叭叭把店名上的“春熙路”三字捣得粉碎,改成“反帝路百货商店”。围观的“革命群众”中了邪般狂呼:“砸得好!改得好!” 在红卫兵“我们就是要造反!谁敢挡? 谁敢拦?一脚踢开他,滚他妈的蛋! 嘿,滚他妈的蛋!”的《造反歌》声中,春熙路上“云裳理发店”、“龙抄手”、“廖广东老号刀剪店”、“同仁老铺”等招牌也全被砸得稀烂。“新上海”照象馆改成“红卫相馆”;“云裳理发店”改成“工农兵理发店”。此外,“赖汤元”改称“成都汤元”。总府街口以烤鸭出名的“张鸭子”,莫名其妙改为“支农饭店”。“夫妻肺片”砸碎招牌,换上“创新饮食部”的新店名。“陈麻婆豆腐”只能叫“麻辣豆腐”,店铺也改名为“文胜饭店”,意为吃碗豆腐也是为“文化大革命”胜利而战斗!春熙路糖果糕点公司对把“燕窝酥”、“珍珠糖”、“洒其玛”等三十六种带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色彩的糖果糕点名称,改换成富有“革命色彩”的新名称。饭馆内“宫保鸡丁”、“八宝饭”、“加厘”、“布丁”等“反动名称”统统消灭……
  每天无数汽车、板车拖着各类书籍、文物送进纸厂和垃圾场毁掉。虽然那时毛主席他老人家说:“书越读得多越蠢”,读书已成罪过;但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大概春熙路商气太重,“破四旧”后不久的1967年,孙中山铜像后居然自发形成一个以图书为主的黑市市场。许多红卫兵把抄来的图书、文物卖钱。先是偷偷摸摸,后来明目张胆,黑市异常繁荣!一天轰隆隆开来吉普车,车上是成都九中、七中的学生,掀下十多麻袋图书,全是到布后街省文联、省作家协会抄来的。“破四旧”的红卫兵每本三角、两角地把许多文艺图书卖了。无人买者(如五线谱、理论书之类)全撕得稀烂,满天飞舞,其后呼啸驱车而去……除卖书外,也有粮票、布票、油票之类黑市票证交易,毛主席像章、军帽、乐器等也是交易中重要内容,这里几乎成了忠烈祠街的卖旧杂货的“会府”,以物换物、以物换钱都行……,这里是一所社会大学,许多因文化大革命不能再进校读书而又充满求知欲的年轻人,在这露天图书馆中里“自学成才”;据我所知,这里还“培养”了文化大革命后很多方面卓然有成的专家学者……这个黑市屡屡被“群众专政”围剿,却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死后再生,直到1969年红卫兵“上山下乡”后才渐消亡……几年前“龙池书肆”也设于此处,但已少有人记得当年“黑市”。
  文化大革命中春熙路还曾成为“文斗”、“武斗”阵地。两大派群众组织的什么“司令”、“军长”、“团长”常派出人马在街头声嘶力竭“大辩论”,高音喇叭声如巨雷,大字报、大标语糊了一层又一层……孙中山铜像旁的市总工会大楼先后成为几个工人造反组织的“总部”,里面的“文攻武卫队”(即武斗队)时时枪声大作,还不时传来拷打俘虏的惨叫声。血腥武斗后,常见一辆又一辆的大卡车在春熙路上“抬尸游行”,武斗队员们站在血肉模糊的死尸旁,咬牙切齿举枪高呼:“誓为死难战友报仇雪恨!”……
  1970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又搞了一场人人自危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政局才稍安定。商店橱窗里摆满毛主席画像和语录,而商品却奇缺。油、盐、煤、米、肉、盐巴、棉布、肥皂、茶叶、火柴……大概除了自来水,几乎所有日常生活用品,老百姓全得捏着票证可怜巴巴排队购买。春熙路冷冷清清了……

南口。老字号小吃店──龙抄手,它的套餐包含了抄手、烧麦、韩包子、担担面、川北凉粉、蛋烘糕等十多种四川名小吃,光是看看,都能让人垂涎欲滴。龙抄手每碗有5个,上面撒上黑芝麻,您可以放点糖,吃甜味的,也可以放上一勺辣椒,吃辣味的,不管怎么吃,都一样的鲜香
地点春熙路·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2-3-23 16:21


尾声
  文化大革命灾难终于结束了,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春熙路再现繁荣。与紧邻的青年路一起,成为中外闻名“西南第一街”,一天比一天热闹!1992-9-12日,春熙路历史上“夜市”首次开张。第一批摊主刘清华清楚地记得:那几年,一个夜市摊位转手就可以卖四五万元,可见生意之好!
  2001-4-24日,这在春熙路历史上又绝对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从此以后,建市近10年、闻名中外的春熙路“夜市”就成了历史,春熙路开始进行史无前例的改造。按照事先的安排,春熙路“夜市”晚上10时30分准时停电歇业。当停止给各摊位供电的那一刹那,商家们一边恋恋不舍地向顾客叫卖,一边收拾货物,告别风风雨雨的9年“夜市”,还有伤心落泪的……
  如今,改造后的春熙路千娇百媚、面貌一新,它将迎来生机勃勃的明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8:07,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