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leikang|查看: 20534|回复: 58
[2010年] 

2010-06-07日(下):文人相聚谈《锁沙》

 [复制链接4熊猫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0-6-9 17:58:45|显示全部楼层
2010-06-07 21:13:33,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评论家向荣发言2010-06-07 21:13:33,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评论家向荣发言
向荣发言:
  刚才开四老师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对这部书做了整体的解读,我就从《锁沙》对四川文学的意义表达些自己的看法,根据自己的研究和阅读,四川小说从整体上,是建国六十年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无论是小说的数量、品质、品种,还是作家队伍、人才结构、所取得的建树等等方面,都可以说是四川小说发展最辉煌、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时期。
  《锁沙》对四川文学整体建构意味着什么,带来了一些什么值得思考的意义?如果一定要用理论框架来框的话,我认为它属于乡土文学这个范畴,乡土文学是我们四川文学的经典文学,一直以来,乡土文学在四川文学中曾绽放过耀眼的辉煌。郭严隶的《锁沙》,我觉得,它为四川乡土文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品种,这个品种在四川文学史中的意义:是生态文学的一种,是四川乡土文学中的生态小说,就这个意思,它的题材,它的结构,它的叙事,对四川乡土文学的品种、类型营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第二个意义,在乡土文学从叙事形式上,《锁沙》对四川文学的贡献是,在意识方式中,大胆地运用了少数民族的那种神话思维和童话思维。前面几位老师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就是说,这部小说从整体上,它有隐喻、象征等等这样一些艺术手法,把神话思维(关于老榆树)和童话想象很美丽地融合在现实主义的乡土叙事中,这从叙事学的意义上,也是为四川文学从叙事学上做出了一份贡献。从这两个层面上说,《锁沙》是一部值得认真阅读和研究的小说。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0-6-9 18:00:56|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老照片回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向荣发言,新近当选为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多年来致力于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他今天的讲话,对我而言,是受用最多的
地点:省作家协会八楼会议室·红星路二段85号·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7-4-22 15:46:58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0-6-9 18:04:3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2010-06-07 21:15:36,向荣发言2010-06-07 21:15:36,向荣发言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0-6-9 18:11:18|显示全部楼层
2010-06-07 21:17:25,四川省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作家文汇报》主编、评论家袁基亮发言2010-06-07 21:17:25,四川省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作家文汇报》主编、评论家袁基亮发言
家袁基亮发言:
  今天好像是一个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都能写的时期。在这样一种形势、条件下,恰恰是写什么的问题在一个更加复杂的形势下向我们提出来了。我觉得,通过郭严隶的《锁沙》,可以对我们题材的选择,写作的路子进行思考。
  《锁沙》简单地归结为重大题材。题材的大小和题材本身所蕴涵的价值的大小、高低,关系很复杂。并不是说大题材其价值就大,小题材价值就小。一般说,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个体经验,但有个个体经验升华的问题。题材大小是不是可以这样界定:如果达到了普遍经验这个层面,这样的题材就可以称之为大题材。如果没有这种普遍经验作为依托,作为依凭的话,无论写作还是阅读都是不可能的,或者是无效的,是缺少一种写作和接受的使人幸福的力量,如果不能达到普遍经验的层面,那么就只能在价值的、情感的、思想的这些很小的节点上进行。
  《锁沙》可以称之为大题材,因为它表现的是人类生存和毁灭的大追问,这是全世界乃至每一个个体都必须面对的严峻追问,是摆在我们今天生活面前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一个在普遍经验层面上展开的写作,在这个意义上,这个题材的选择,或这部作品的价值,意义是非常重大。
  写什么和怎么写肯定是密切相关的,这里我想从细节简单谈一下。我读了郭严隶的创作谈,有了最早的感动,大家都已知道,来四川之前,她是在内蒙古赤峰市当记者,当时生态建设是赤峰市市策。她在进行了大量采访,收集了大量材料,有了感动之后,写出了二十万字的初稿。占有了大量材料,在情感上也感动了自己,却还是放下了,总觉得还欠缺什么,一放就是十年。
  第二个细节,郭严隶来到成都后,在她居住的地方(应该是一个靠近乡下的地方),有一天给母亲打电话,窗外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儿(成都春天的油菜花儿盛开时非常美丽),母亲告诉她家乡沙尘暴正在肆虐,眼前的美景和母亲相告的情景强烈的对比,深深刺痛她的心。这时刻,她对母亲、对亲人幸福的那种关爱、思考,对家乡或者说对整个世界的环境问题的忧虑,一下子使她的思想升华了,于是《锁沙》新的创作冲动产生了。有了主题的升华,又结合一些宗教方面的思考和表达,最终上升到了不仅是对亲人,更是对全人类幸福的一种思考。
  刚才老师们谈到了主题的开发,《锁沙》从生态、环保、灾难题材上升到一种对幸福的思考和表达,这是它的一种升华。当整个人类面临这种巨大灾难的时候,我们来思考幸福这个问题(整个人的幸福,我们自身生活的幸福),我觉得,这样一种情势、处境下,她那种思想的魄力有非常巨大的震撼。
  最后一个细节,我叫做“自然”,这实际上是郭严隶对自己创作的一个概括,她把她的写作诗意地概括为一个自然的过程。她在回答记者关于在《锁沙》中怎样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危机有机统一,转化为使命感这个问题时,有一段话非常美丽,我把它念一下:“使命感其实是良知的体现,它并不是一个符号,也不是一个概念,它是犹如血液一样的一种生命自然的存在,发着哗哗的声音,在那里日夜奔涌,你只要拿起了笔,它就流到了纸上。”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0-6-9 18:12:58|显示全部楼层
2010-06-07 21:23:03,袁基亮发言2010-06-07 21:23:03,袁基亮发言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0-6-9 18:16:05|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0-6-9 18:17:04|显示全部楼层
2010-06-07 21:28:06,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评论家支宇发言2010-06-07 21:28:06,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评论家支宇发言
支宇发言:
  很同意各位老师的许多见解,我就从中国当代文艺审美类型的角度对郭严隶的长篇小说《锁沙》进行一个定位。刚才老师们很好地提到了这部书触及的热点问题,诸如生态、大学生村官、山村、底层、草根,招商引资、民族团结等话题,总体来看,这部书的选材是现实主义的路子。但正如刚才好多老师提到的,题材只能够决定我们写什么,问题在于怎么写。把这部书放在当代文艺审美类型的角度讲,我觉得它叫做一种传奇现实主义。刚才我说了,它的选材是现实主义的这样一种视野和视角,是个现实主义的东西。我觉得它跳出了传统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还有新时期以来的欲望现实主义的写作。我把它命名为传奇现实主义。这个词来自加拿大美学家罗诺斯·弗莱的《批评的解剖》,书里有一个很高度的概括,他认为我们人类的文学有这样五种模式在不停地循环流动,一叫神秘,二叫传奇,三叫初级摹仿,四叫高级摹仿,五叫反讽。这五种美学模式在中国当代意识中都能找到,无论在早期的神话叙事的现实主义,还是新时期以后的现实主义(从后来的观点看,应该进入到一种传统现实主义和一种低级摹仿的现实主义)。到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消费文学的兴起,应该说这两种美学占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写现实,怎么来审视现实,是我们当代作家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觉得,郭严隶在这个方面跳出了传统的写作模式,找到了一种传奇化的写作道路,所以是传奇现实主义的一种审美类型。
  有这四个方面的特点我感受特别深,一,作为传奇的话,它的人物应该叫浪漫英雄,小说人物的浪漫化、英雄化。福拉认为,传奇的特点,主人公必须是英雄美女,是传奇的核心要素。我想《锁沙》这本书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它写了三代人,三代男性英雄和三代美女。
  第一,最核心的这一代应是郑舜成、镇委书记刘逊,巴特尔等等。再往前推,前面一代是郑的亲生父亲白照群,也是个英雄式的人物,到乌兰布通草原接受再教育的知青,为草原生态建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再往前推,还有一个英雄人物,是占古巴拉,曾经以自己的生命救护了老榆树。三代英雄同时也出现了三代美女,现实的一代有梅兰朵、斯琴娅娃、白诗洛,形象都是浪漫化的。再往前推,郑的生身母亲上官婕(和白照群生下私生子),再往前推,和占古巴拉配对的是阿兰美尼,从叙事方式上也能够看到考虑到传奇现实主义的传奇叙事,浪漫化和英雄化三个特征。
  第二个,天真的意象,这是传奇现实主义非常核心的一个环节,怎么写?何老师讲到了天真意象的神树,还有,书中写到了星星、彩虹、泉水(生态泉),各种各样的花朵(草原上盛开的花朵),最后连北京来搞开发的人养的都是梅花鹿。我觉得,意象背后,它不仅仅是在内蒙古那样一个独特的地域环境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生物,实际上它的背后,正像何老师说的那样,有一种文化的深刻的涵义。
  从美学这个层面上讲,我觉得叫天真意象,这个是传奇化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体会比较深的,传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纯真的理想,一个是表现在生态理想的实现,在郑舜成的带领下,曼陀北村实现了生态的平衡,然后里面大量写到了奉献的精神,很多人都不顾自己的私利和欲望,从来没有自私自利的情绪,即便有,也被改变了。实际上把人的价值观的层面理想化了,所以,是远离我们欲望现实主义和反讽现实主义的一种文学形态。
  第四,郭严隶的这本书在叙事上也很考究,我们都知道她原来是做新闻的,做新闻的人改行过来容易进入一种叙事方式,高度逼真地把这种纪实性写作带进来,但我觉得郭严隶这方面变化比较大。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以记者为主体的这样一种写作,叫做新新闻主义,就是按自己的这样一种叙事聚焦的方式直接地靠近所叙述的事件。但郭严隶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我觉得她的这种应该叫做空灵叙述。
  她的叙述人不断地视角转换,她的叙事有很多层次,刚才我说了三代人,所以有三代人的三个故事,甚至可以推到早期的噶尔丹和康熙之间战争导致的那场森林大火的故事,然后是五、六十年代的知青这么一个故事,然后有当代郑舜成这一代的故事,叙事不断在换层,视角不断在转换,最后归结到一起,这个根本在于它有一个庞大的视角。
  我们发现郭严隶在所有文化形态中对佛教情有独钟,也发现这个小说叙事当中,它的视角的转换和六道轮回之上的那么一个所谓的万物平等的视角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通灵的叙事方式我觉得是造成《锁沙》传奇化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所以我的感受,《锁沙》这部小说应该是,不仅仅在四川文学界,就是从全国领域看,这个美学的类型,应该是跳出了革命现实主义写作,也跳出了欲望现实主义的写作、也跳出了反讽的美学,是传奇化的一种现实主义。
  如果真的把这本书当作传奇现实主义的话,那么郭严隶将来如果继续把这种美学模式深化的话,我觉得可能还有一些需要更进一步发扬的地方。比如有两种吧,第一,就是关于对历史传说的这样一种靠近,小说中有大量的关于曼陀北村两代村支部班子的斗争,这个斗争现在看起来,就不那么传奇化,有些像官场小说,过多地靠近现实主义,传奇性就会削弱。这方面不妨减少,塞北、内蒙古的历史传说应该更多地做些展开,宗教方面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于提升传奇化的东西会是关键。

支宇简介
  1969年7月生,男,汉,中共党员,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副所长,四川外语学院兼职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第五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2-06 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2003-09~2005-1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

一、课题
  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青年项目“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项目编号97CWW002),课题负责人,1997~2000,获得资助金额19000元,最终成果独立完成,正式结题,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鉴定(结项证书编号20013166)。
  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青年项目“西方文论在中国新时期的话语变异”(项目编号:02CWW003),课题负责人,2002年~2006年,获得资助金额50000元,鉴定中。
  3.第3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课题:西方批评术语在中国(2004035064)。2004年,二等。2万元。结项。

二、著作
  1.《文学批评的批评──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个人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2.《比较文学论》(合作成果),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合作成果),巴蜀书社,2001年版。

三、论文
  1.The Dialoge between Chinese Poetics and Western Poetics,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and Weast. Vol.3.2003.
  2.《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文艺理论研究》(CSSCI)2006年第6期。
  3.《类像》,《外国文学》(CSSCI)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12期全文转载。
  4.《文本语义结构的朦胧之美》,《文艺理论研究》(CSSCI)2004年第5期。
  5.《西方文论在汉语经验中的话语变异》,《外国文学研究》(CSSCI)2001年4期,合作。
  6.《从“知识学”高度再论中国文论的“失语症”──兼及所谓“后殖民主义”批评论者》,论文,合作,《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6期。
  7.《东方文论话语之重建──论季羡林先生的东方文论观》,论文,合作,
  《国际东方学研讨会暨纪念季羡林先生90诞辰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9辑。
  8.《汉语批评:从失语到重建》,论文,独著,3千,《求索》2001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专题》,2001年第10期全文复印。
  9.《对近年来有关“失语症”讨论的再讨论》,独著,论文,15千,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8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
  10.《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返与再建》,《当代文坛》2002年第1期。
  11.《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韦勒克文论的逻辑起点与理论核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3。
  12.《中国文论的文化探源》,《中华文化论坛》,2002,2。
  13.《文学研究的理论前沿与学科方向》,《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1期。
  14.《文学结构本体论──论韦勒克的文学本质观》,《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5期。
  15.《中国当代文艺创作的个性话语》,《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5。
  16.《在对话中建设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社会科学研究》,2003,4。
  17.《文本语义结构的朦胧之美──论新批评的“文学性”概念》,《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0辑,2003,12。
  18.《文学性概念的知识学考索》《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0辑2003年12月
  1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6期合作
  20.《批评历程与话语模式──论巴金批评的思想之路》,《论巴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巴金批评史──论巴金批评的思想之路》,《天府新论》2004,1。《新华文摘》2004年5期摘要。《社会科学报》(2004年4月号)摘要转载。
  21.《重释文学性──文学性与文学理论的悖谬处境》,《湖南社会科学》2004,1。合作。人大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4期。
  22.《全球语境与中国图像──论90年代中国油画民间本土化思潮》,《美苑》2004年第3期。合作。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5年1期全文转载。
  23.《巴赫金研究与中国新时期文论的话语转型》,《天府新论》2004年第4期。
  24.《复义》,《湘潭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5年1期论点摘要。《文艺理论》2005年7期全文转载。
  25.《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话语实践》,《社会科学报·学术研究版》2005年9月1日,3000字
  26.《“超美学”──论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美学思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版》2005年第11期。
  27.《论比较文学的“第三次危机”》,《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28.《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6期。15000字。
  29.《语义多重与符号自指──英美新批评与结构主义文论比较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30.《纸性真实 易碎人生──曾传兴“后古典”语式绘画的意义与价值》,《世界艺术》2006年第5期。
  31.On Aphasia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oetics,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and Weast. vol2.Bashu Press,2002.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0-6-9 18:18:33|显示全部楼层
2010-06-07 21:28:27,意西泽仁,白玛娜珍2010-06-07 21:28:27,意西泽仁,白玛娜珍
意西泽仁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0-6-9 18:19:37|显示全部楼层
2010-06-07 21:29:242010-06-07 21:29:24
意西泽仁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0-6-9 18:21:30|显示全部楼层
2010-06-07 21:29:47,作家袁远2010-06-07 21:29:47,作家袁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5:43,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