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蜀虎|查看: 278135|回复: 1602
[纪实] 

四川汶川县发生8.1级地震,成都震感强烈!

 [复制链接]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44:57|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震出18悬湖 最大堰塞湖已现自然溃坝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 

汶川大地震使北川、青川、德阳等地山体大面积滑坡,阻塞河道,形成18处堰塞湖。16日晚,记者从驻扎在都江堰救灾帐篷里的省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要求,四川立即采取措施严防灾区堰塞湖溃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每个堰体至少2名专家监测

省水利厅工作人员介绍,16日该厅抗震救灾指挥部会同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对北川、青川等地的堰塞湖进行航查,并对形势最严峻、堰塞体体积最大的唐家山进行实地踏勘,基本摸清了堰塞湖的具体位置、蓄水、滑坡体堆积以及下游影响人口等相关情况。
目前发现约有18处堰塞湖,拟实行驻点监测,特别是对北川县的8处堰塞湖进行重点监测。确保每个堰体至少有2名专家在现场,同时协调部队对北川派出50 名、对青川派出30名解放军战士协助专家对堰体实行监测,24小时不间断监测水情和滑坡体变化情况,一旦有险情征兆,及时向下游发布预警。

最大堰塞湖已出现自然溃坝

据了解,15名地质灾害专家在广元市青川县核查时发现,在红光乡石板沟村出现一处最大的堰塞湖,已经形成40~50米高的堤坝,水位达到15~18米,上游的回水也达到5~7公里,蓄水量在500万~700万方左右。
昨日,广元市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称,石板沟村下游是关庄镇,该镇是青川县惟一的大片空地和集中安置点,仅在这里驻扎的武警部队就达到3000多人,“如果堰塞湖溃坝或坍塌,下游的整个村镇将完全被淹没”。
据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相关专家介绍,位于石板沟村的堰塞湖在14日晚21时出现自然溃坝,对下游场镇构成的直接威胁可能性减小。但随着上游来水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如遭遇强降雨天气,堰塞湖仍存在溃坝和坝顶漫流形成洪水灾害的可能,对下游关庄镇等乡镇及沿岸灾民生命构成直接威胁。

密切监控北川堰塞湖

从5月13日起,四川省水利厅、绵阳市水务局派出专家组先后4次,分别涉险从陆路和水路对北川县漩坪乡境内的老鹰岩地段形成的一个较大的堰塞湖老鹰岩堰塞湖进行了勘测和密切监控。
下一步,指挥部将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制定排险方案,最后实施排险。

已制定排除堰塞湖方案

目前,水利部与国土资源部等有关单位已组成水利组,解决堰塞湖对灾民构成的安全隐患。据悉,目前国土资源部专家已经制订了排除方案,保证堰塞湖下游地区安全。
为确保一旦发生险情人员能安全撤离,指挥部经过判别堰塞体风险,分清灾害等级后,分门别类做好预案。对于存在溃决危险的堰塞湖,详细制定和落实下游人员安全撤离转移的预案,明确责任人,确定组织形式,根据险情变化,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并得到妥善处理,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专家访谈

“漫坝一两个小时可决堤”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博士刘惠军是专门从事地震研究的人士,前日和昨日,他对青川县红光乡在强烈地震中形成的大坝进行了考察。
刘惠军说,山区是地壳运动活跃地带,而且会因为人类活动越多、地质活动越频繁,形成地质灾害。山区地震与平原地震不同,它会产生次生地质灾害,形成山体滑坡、崩塌等。山区地震形成的滑坡坝根据其形成力量大小和构成成分(泥土还是石头)不同,有非常坚固和极不稳定的区别。
“泄洪通道也很重要。如果泄洪通畅,它可能保持稳定;不通畅的话,一旦水位漫过在地震中迅速形成的大坝,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之内,就可冲走坝前端的土和石块,造成前端无法维持稳定,迅速溃坝。”刘惠军称,溃坝会对下游河道造成重大影响,先前的水位高差会带来迅猛的洪水,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
因此,刘惠军给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建议是:立即疏散下游乡镇靠近河床的临时安置人群。

(本文源自: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46:4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汶川发震构造初步分析(组图)

2008-05-18 来源: 中国地质调查局 

区域构造背景
地震是地壳中累积的构造应力集中引起地壳岩石突然破裂的结果。印度板块以每年50mm的速度向亚洲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同时,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地区沿龙门山构造产生向东挤压,这种挤压受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经过长期的构造应力能量的累积,最终在映秀地区发生突然释放,破裂构造沿龙门山中央断裂带迅速扩展,产生了地震破裂带。导致本区构造活动频繁,地应力集中,是地震的多发区(图1)。
分析2-图1 龙门山主体长期以来的应力蓄积,蓄积到了一定程度.jpg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47:25|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地壳破裂,发生地震

从区域上说,四川地块岩石圈根极其稳定(深约200千米),自晚侏罗纪(一亿六千万年)以来深深地扎根于地球的深部,犹如“地轴”和磐石,坚强地抵抗着青藏高原的向东挤压,迫使向东流动的地壳物质沿高原东缘推积,并向四川地块超覆,形成宽大的南北向挤压构造带(东经105-110°),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这就是著名的中国中部南北向地震带。龙门山断裂带是这个带中最东缘的逆冲断层带(图2)。2001年11月昆仑山8.1级地震后,汶川大地震发生表明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集中区由北部转向东部,沿龙门山北川-映秀断裂带北东方向约300千米长的地带释放。
分析3-图2 龙门山及其附近地震构造图.jpg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48:14|显示全部楼层

龙门山断裂带特征

龙门山构造带主要有三条断裂带组成:从西向东分别为汶川-茂县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图3),这三条断裂新生代以来的活动特征均表现出由南西向北东斜向逆冲,并伴随右旋滑动分量。根据这次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推断,汶川强震的发震构造是因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也称北川-映秀断裂,该断裂在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逆冲运动,属于逆冲型地震,与台湾1999年集集7.3级强震的类型一致。地震破裂滑动面向西倾,倾角约60°。根据主震和余震分布情况,初步推断这次大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破裂方向主体受北东向龙门山构造带控制。
分析4-图3 龙门山断裂构造系与在遥感影像图上强震震中位置.jpg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49:36|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同样表现出相同的运动特征。据地震资料反演得出的震源深度在12-19千米,投影结果正好处在深部北川-映秀断裂带上(图3)。从现场获得的震中区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清楚地指示了发震断裂上盘由西向东的逆冲和右旋走滑活动分量(图4,图5A、B)。
分析5-图4 汶川强震震中构造示意图与震源机制解释.jpg
分析6-图5A、B 汶川地震震中区地表破裂构造指示由西向东逆冲运动,.jpg
分析7-裂缝雁行斜列指示右旋走滑分量.jpg
分析8-图6 发震断裂滑移分布图 (.jpg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52:36|显示全部楼层
据分析和对比,汶川强震有两个显著特征:


其一,这是逆冲型地震。世界上许多大陆地震为平移断裂地震或正断层地震。也就是说,地震发生在两个地块平行边界,或一个地块相对另一个下落的断面上。而汶川大地震运动是一个地块逆冲到另一个地块之上。这种地震类型主要发生在板块汇聚边界带上,如喜马拉雅构造带、台湾地震带、天山构造带等。在中国大陆,大部分地震构造为平移断裂或正断裂型。逆冲型地震主要沿青藏高原东北缘和东缘分布。震源机制分析表明,龙门山向东逆冲作用伴有向北的滑移,致使余震明显地向北东方向扩展,使茂县、绵竹、北川、青川等县市,甚至陕甘地区遭受重大损失(图6)。

其二,震源浅,破坏性巨大。汶川大地震的另一个特征是震源深度浅,属于浅震。关于震源深度,美国地质调查局开始认为位于10千米,后来定在19千米。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确定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浅层地震具有巨大的破坏性,1995年神户7.2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也约10千米,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深度22千米,也属浅源地震。

洋板块俯冲带的地震最深可达数百千米,如西太平洋俯冲带最为典型。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到亚洲板块之下,主俯冲面也深达40-80千米。通常认为地震多发生在两个板块的界面附近,多为深源地震。而汶川大地震不属深板块边界的效应,震源深度(10-20千米)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最新的构造动力学认为,青藏高原东部并非上百千米厚的岩石圈(地球的最外层的固体圈)整体向东同步挤压,而是分层向东流动,并且各层的流动速度不同,造成地壳的分层运动。就如五屉橱在搬运推挤时,各个抽屉分别抽拉的效果一样。汶川浅源地震可能证实了中地壳快速流动,导致龙门山向东的逆冲运动所致。

汶川大地震出现的特征,表明青藏高原大陆动力作用的新动向,应该引起关注。

(本文源自:中国地质调查局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teienke 发表于: 2008-5-18 16:53:41|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会有拒绝救援的道理?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54:40|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媒体不满中国网站搞各国捐赠排行榜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核心提示:美国一媒体15日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对中国媒体搞国际对华赈灾援助排行表达“不满”。文章称,美国私人企业在对华捐赠上表现得积极且慷慨。

环球时报5月18日报道 美国麦克拉奇报系15日刊登了一篇署名为蒂姆?约翰森的评论文章,对中国媒体搞国际对华赈灾援助排行表达了一些“不满”。

在这篇题为《给地震捐助搞排行》的文章中,作者写道,在一个小型仪式上,美国驻中国大使克拉克?雷德向中国转交了50万美元赈灾援助资金。“新华社的编辑们对此很有兴趣,他们将美国适度的馈赠与沙特承诺的5000万美元做对比,并放到了自己网站的大标题上。”

蒂姆在文章中称,如果说布什政府在克制自己的慷慨,那么美国的私人企业并没有这么做。他依据美中贸易委员会提供的统计数据,将美国27家企业和民间机构对华提供的赈灾援助一一进行了列举,其中包括捐出通用电子(1000万人民币、50万人民币物资)、可口可乐(500万人民币)、沃尔玛(300万人民币)等知名美国企业。

蒂姆就此写道:“你来当评判:这些捐赠够多么?”

相关新闻:据新华社17日报道,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美国政府、美国红十字会、企业及其他民间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灾区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总额已超过2300万美元。

美国政府除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助50万美元外,还派两架专机向灾区运送价值近70万美元的救灾物资。美国红十字会宣布向灾区人民捐助1000万美元。美国企业界迄今已捐助价值超过1200万美元的资金和物资。

目前,美国各界的捐助行动仍在继续进行中。

更多精彩点击环球网http://www.huanqiu_com/ (本文源自:环球时报-环球网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58:57|显示全部楼层

中外专家和机构分析汶川大地震成因

来源: 新华网 |


  中国四川省汶川县12日发生里氏7.8级地震,宁夏、云南、重庆等10多个省区市以及越南和
泰国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中外专家和机构对此次地震成因作了初步分析。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青藏高原研究专家王二七对汶川地区地质构造比较熟悉,5
月上旬刚去过汶川地区。他分析说,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
川──茂汶大断裂带上。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
时,也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主体看上去构造活
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说,这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过去几百年里这一断裂带附近多次发生
里氏7级以上大地震,但是龙门山主体并没有强烈的活动,直到这次地震的发生。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
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长300公里至400公里,宽约60公里,沿断裂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
之上,由于蓄积的应力超过了岩石强度的临界点,龙门山断裂带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
 
 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消息也认为,这次地震的震中和震源机制与龙门山断裂带或者某个相关构造
断层的运动相吻合,地震是一个逆冲断层向东北方向运动的结果。从大陆尺度上来看,中亚和东亚的地
震活动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冲撞欧亚板块造成的。
 
 美国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教授郦永刚告诉新华社记者,龙门山断裂带属地震多发区内的活动断层,
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如果断裂每年运
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由于震源较
浅,而且震源机制为向东的逆冲运动,加上震区土质松软,地震波向东能传播很长距离,使得远至上海
和北京等城市的人都普遍有震感。
 
 英国地质勘测局地震监测和信息服务中心主任布赖恩·巴普蒂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从
地质构造上看,这次地震与喜马拉雅碰撞带有关,“显然是东北-西南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发生挤压作用
的结果”。

  法国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质学家保罗·达波尼耶对媒体说,大约5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向北
漂移,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后俯冲到后者的下面,由此形成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现在仍在受两个板块
的挤压,使得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成为地震密集带。

TAG: 成因 大地震 汶川 中外专家 机构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7:00:23|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家地震中心将汶川大地震震级调整为7.9级

作者: 雷志华 | 来源: 环球网 |

  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已经将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级别调整为7.9级。
  记者从美国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网站了解到,美国地质勘探局监测显示,5月12日中国当地时间下
午2点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地震为7.9级,震源距地表19公里。
  此前有报道说,美国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汶川大地震为7.8级,震源距地表10公里。
  据新华网12日援引国家地震台网消息称,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
103.4度)发生的地震震级为7.8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7:54,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