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脐橙,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魏明生|查看: 14068|回复: 44
[道教] 

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

 [复制链接2熊猫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10-17 22:42:44|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学术观点(续三)

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
刘美言:四川彭祖养生长寿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论题:彭祖──养生长寿文化之鼻祖

论点:彭祖养生长寿,是提倡通过自身内部精气神的修炼,结合大自然日月天地环境状态去融入、去遵循、去适应、去控制、去调摄,将其作为养生长寿乃至长生不老的技能、手段和途径,其潜修密炼之方术大体有:

守静,即守住心神,聚之体内,不使出游。

存思,即将主观意念专注于身体某一处,或丹田之内。

辟谷,即在一段时间内不食五谷果蔬及肉油物品,让人体内消化道休息与清洗,让人体在饥饿状态中启动细胞功能与免疫机制。

服饵,即服食美味营养,适应各人体质,针对不同人的健康与疾病有滋养治疗作用的食物、药物或药膳。

房中,即房中性生活的要旨与禁忌,却病强精之术,实即当今所谓性科学、性健康与性禁忌之属。

行气,即锻炼气息之流通与调动体内真气运行,让人体的经络畅通,血液流转,神经传导敏感而迅速。

吐纳,、导引,即特种呼吸与特种体操配合之方法,即精神与肉体合一,意念与动作配搭,呼吸与行气协调。

外丹,即金丹术,烧炼术。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10-17 22:59:46|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
杨玉辉: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

论题:《淮南子》的养生思想

论点;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讨论,在养生方面不仅继承了老庄,而且多有发展,尤其强调形气神与人的本质联系是其对人的认识的一大贡献。

在养神方法中,《淮南子》与在此之前的养生家的最大不同是明确提出了乐以养神的方法,也就是强调养神不仅要虚静以安神,同时还要快乐以悦神,通过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以使人愉悦快乐,心情舒畅,使形神相悦和乐健康。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10-17 23:27:2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
郑明德:青城山上清宫道长

论题:道教养生劝孝格言──养生长寿三字经

人寿数,天壤县,逾期颐,记箴言。

晨即起,夜早眠,若求乐,忙偷闲。

休与作,序自然,谙音律,抚琴弦。

对弈乐,钓鱼闲,赏花月,促膝谈。

觅仙境,乐悠然,健身体,靠锻炼。

习按摩,学拳剑,球可打,步可散。

日光浴,莫间断,笔勤动,书常观。

诗书画,均可兼,情操陶,身心健。

适劳逸,莫懒散,粮搭配,粗细兼。

五味俱,不可偏,果需新,菜应鲜。

酒宜少,茶应淡,少厚味,戒毒烟。

勿暴饮,忌饱餐,益脾胃,保后天。

(略)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10-17 23:47:53|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
彭继富: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

论题:永生的探求与实验人生

论点:

古代中国人对于永生的执着探索后来都归并到道教之中,几乎一切修炼与追求都围绕着永生这一中心来展开。

道教奉行的养生术很多,大多数如行之得法,的确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道教养生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第一阶段,东汉至魏晋南北朝,主要特点是道教养生思想理论和方法逐渐成型;]

第二阶段,隋唐时期,特点是医道结合、佛道结合,出现了大量的技术方法;

第三阶段,宋元时期,特点是道教各种传统养生术得到继承和发展,内丹成为养生学主流;

第四阶段,明清时期,特点是内丹术发展趋于缓慢。

道家道教在永生探求的实验人生中形成了一系列养生修炼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清静养生观;

第二,运动养生观;

第三,性命双修观;

第四,众术合修观。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10-18 00:08:02|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
被写进了青城山志的道教医学家、四川省文史馆馆员王庆余教授

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
美国学者Chaminade univerityt和Marie j.burgnardt

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
马来西亚学者郑炳丰博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0 10:08:00编辑过]
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10-18 00:18:57|显示全部楼层

魏明生论文提要

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全文18000字)

超能养生与超级艺术

──老庄最高艺术精神与中国符法艺术

魏明生

本人向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超能养生与超级艺术──老庄最高艺术精神与中国符法艺术》,力图从道教养生修炼最高境界和最高艺术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符法艺术的结合上,从艺术产生的源头探索人生艺术和艺术人生的关系,其中关于艺术起源于声音的观点和“中国符法艺术”新概念,是第一次提出,祈望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当今世界流传着一个最时髦的字眼,叫做“超级艺术”。但是,究竟什么是超级艺术,它同道教养生有什么关系,却很少有人过问。以道为核心的养生修炼是养生行为方式的最高阶段,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生艺术与艺术精神的统一。原始人类记录声音的原始符号,是在生命演化过种中生发出的第一枝艺术之花。以道教符籙为主体的符法艺术是养生修炼最高境界和最高艺术精神的表现形式,开创了中国符法艺术的新纪元。符法艺术作为人神交流的工具而具备的“神韵”,是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源头活水,为研究史前艺术的起源和当代感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借鉴。研究的推广道教修炼最高境界和最高艺术精神及其表现形式中国符法艺术,对于修身养性为人生而艺术,提高生命素质,预防因低俗艺术而导致猝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养生修炼境界决定艺术品质,人生艺术高于艺术人生

根据近现代东西方共同的艺术观念,无论动和艺术或静的艺术,都包含着美、

乐、巧三大要素。中国古代没有艺术一词,但有美的观念,也有乐和巧的观念。东西方真正的艺术家和艺术鉴赏家都认为,美乐巧的艺术感受,只有通过艺术品实现心灵的沟通,才能才能感受到艺术的真谛,否则就是对牛弹琴。这就是说,心灵的艺术是一切与艺术有缘的人必须共同具备的。这就是人生艺术。人生艺术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离形去知的修炼功夫。道教养生修炼就是这样的人生艺术,老子和庄子是人生艺术的楷模。

老庄之道,即“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老子称之为“摄生”,庄子直接使用了“养生”概念。养生包括三大内容,即外部能量的吸收、内部信息系统的自我调控以及失衡状态的测试和补救。围绕三大内容,形成四种形态,即:本能、技能、智能、超能,本能是一种低级形态,不能产生艺术,更不能产生艺术精神;技能形态和智能形态是高级形态,产生由智能支配的技术性艺术及其相应的艺术规则,超能形态产生超级艺术和最高艺术精神。

老子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的理论缔造者,也是最伟大的养生修炼实践家。老子的《道德经》其实是一部养生修炼的教科书,汉朝的河上公、晋朝的葛洪等注家就是从养生的角度来进行诠释的。今人黄友敬先生也说:“老子一传宇宙自然之真,二传中华先祖之真,三传自身修炼之真。”老子所传“自身修炼之真”,集中体现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致虚极,守静笃”(十六章),“大智若愚”,“上善若水”(八章)。老子把这种修炼的工夫称之为“摄生”。摄者持也,指对生命的保持与把握。“摄生”即养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养生观人生观,直接使用了“养生”一词,作《养生主》一文,主张通过“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等“道之真以治身”(让王)的修炼工夫,扫荡现实人生,到达“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天下)的人生理想境界。老子和庄子都是修炼成真的“至人”、神人,他们的修炼进入到了养生行为方式的超能境界,称其为“超人”亦不为过。老子和庄子都是“善摄生者”,都是“养生主”,本无心于艺术。然而,他们所用的工夫,乃是伟大艺术家的修养工夫,是为人生而艺术,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他们所到达的人生最高境界,应归于艺术精神之上,“实际是一种最高的艺术精神”,“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所谓艺术人生,指的是以艺术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其他修养为艺术修养服务,追求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尽相同,本质上是为艺术而艺术。这种艺术,是由智能支配的技能艺术,也可以创造出许多高级艺术珍品。但由于难以达到人生艺术的最高境界,深根固柢长生久视者寥若晨星,英年早逝甚至猝死的艺术家不有胜枚举。

艺术人生的行为人及其鼓吹者,所违悖的恰恰是老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谆谆告诫。老庄从人生艺术的最高境界出发,对于刺激人的感官而产生快感的技术性艺术采取排斥态度。技能性艺术的作用目标是人的感觉器官,造成的后果是强化人的欲望,掩损人的聪明才智,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十二章);“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对于美感,应遵守自然法则,无为而治,人为地运用技术能力刻意追求,就会走向反面。

人类社会由物本转变到人本之后,迅速进入了能本世界潮流。“人们对物质方面的兴趣开始淡漠,而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关注日益增长。”这一观念反映到艺术界,艺术理论家们在批判了艺术再现主义和艺术表现主义之后,提出了美感“超越论”。“超越论”者认为,人求生存的意义主要靠“灵性”而不是靠感觉,灵性是在事实世界发现价值的能力,由这种灵性的能力产生的“美感是超越的,因为美感是一种意义感。”(成穷:美感与灵性──美感性质新解)老庄养生修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艺术精神,恰巧是这种美感超越论最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八卦符号是起源于声音的原始符号,是原始人类长期修炼开放出的第一枝艺术之花

在艺术界、史学界,还有哲学界,关于艺术起源于游戏、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宗教的种种争论,关注的是为艺术而艺术,并非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重在技术,重在模仿,而模仿不能称其为艺术,已如前述。为人生而艺术重在修炼,重在感悟,愈是进入人生的最高境界,愈能感悟最高艺术精神。连“—”、断“--”符号虽然极为简单,若其发明者不是进入超能形态的圣人,不可能做出这种伟大的艺术创造。

迄今所知,人类世界最原始的符号非八卦符的基本元素连“—”、断“--”莫属。人们对此进行了世世代代传承不息的使用和研究;运用现代科学破译八卦者,更是不乏其人。但是,研究者们无一例外地忽略了一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普遍而又最简单的现象:声音。

声音是宇宙最奇妙的现象,听之者有,视之者无,最能体现老子的“有无”观,即阴阳观。声音是万物皆有灵气的直接表现。“寂兮寥兮”的自然界经过了一个从无生物到有生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的遥远而漫长的演化过程。动物学家发现,自然界有许多低等动物不会发声,相互的交流主要靠触觉,而高等动物的相互交流主要靠声音。高等动物对声音特别敏感,正在觅食的鸟兽,只要听到异响,立刻惊飞,或是抬头观望。人类对声音的敏感胜过动物。一般比较熟悉的人,哪怕不见面,只要听到一声咳嗽,或是一个喷嚏,不仅可以辨别出是男是女,还可听出这个人的身体可能有什么缺陷或毛病。有经验的医生认为:婴儿啼哭声静、音重乃受寒所致;声壮、音躁必为热症。明代《育婴家秘》指出:“小儿啼哭,非饥则渴,非痒则痛。……其哭止者,中其心也;如哭不止,当以意度。”人类声音的微妙之处,由此可见一斑。人类在从动物群中脱胎而出之前就会发出声音,在没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时代,如同飞禽走兽,声音是相互交流的工具;语言产生之后,声音则是传输语言的载体。

声音是老子“以观其妙”的最妙,是进入道化最高境界的引子,无声不足以“闻道”。老子是最彻底的阴阳论者。“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万物”包括“气”在内,都具有可视性,阴阳关系较易体认。“为阴阳者,动则有音声”(《太平经》)。声音“听之而不闻”,其中的阴阳关系最难体认。老子是至人、神人,从道化一切的目标出发,感悟出“大音希声”的奇妙,“听之而不闻,名之曰希”,揭示了声音的二重性:大音,是粗壮宏大之声;希声,是细微之声,超极之声。宇宙多极,声音无极。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宇宙间的许多超级之声,仅凭听觉是无法感知的。对声音阴阳关系的确立,解开了认识宇宙的重大难题,成就了最彻底的阴阳观。声音的二重性,揭示了人或动物声音交流的秘密。人或动物以声音进行交流,以两性间对声音的体认最敏感最频繁。“知其雄,守其雌。”(二十八章)声音是知雄守雌最重要的无形的标识。“雄以音知雌”(《淮南子·天文训》),雌以音知雄,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声音的粗长与细短。老虎和猴叫,声音粗长的是雄性,声音细短的是雌性;公鸡长鸣,母鸡连续短叫。这种雄性声音粗长,雌性声音细短的特点,是由于体内的生理激素决定的,是人类和动物界的普遍规律。有经验的助产士,凭婴孩的声音就能辨别是男是女,因为男孩的声音粗而长,女孩的声音短而细。“超级女声”纪敏佳出生时,她的接生者凭她的第一声哭喊,预言她长大后很会唱歌,果然不出所料。成人中男声女声的区别就再明显不过了。

《礼记》云:“凡音者,生于人心也”,“乐由中出”。原始人类在长达千万年的声音交流之中,感受到了声音的美妙,萌发了一种把声音转化为符号的艺术冲动,“耳止于听,心止于符”(人间世),用连“—”表示男人声音的粗长,引伸为代表男人的符号;用断“--”表示女人声音的短细,引伸为代表女人的符号。有人认为,连“—”、断“--”符号“是取于男女的生殖器”(邵伟华:周易预测学)。持此观点者应当明白两点:第一,生殖器的接触可以产生美的感受,但是这种美的感受是来自于生物的本能,不是智能表现。据调查,某山区的弱智男女较多,什么都不会做,只有一样,人人超生,一代又一代都是弱智。这说明,用两性生殖器来表述人类智能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不明智的。第二,生殖器接触产生美感,是一男一女之间的感受,是个性的,大众不可能在同时产生同样的感受。而声音产生的美感是大众化的,“一人唱歌万人和”,并且可以远距离感受。将声音转化为符号,是人类开启智慧之门的第一个信号,可以从中悟出“无”转化为“有”的道理。声音本来虚无缥纱,一旦被实实在在的符号记录下来,冲破了时空限制,可以凭视觉观看,可以在时空中延续,透过这极其简单的符号感悟到男人或女人及其声音的存在,从而产生美的感受。将人的声音记录下的第一个符号,就是旷古未有的伟大发明,是由人生外化出的那个时代的最佳艺术品。既然声音可以由听化而为视,由无转而为有,可以“保存”,不受时空限制而延续,那么,强健的人体、盛开的鲜花,美丽的山水等等,不是也可以转化,也可以保存,在他(它)们逝去之后,不受时空限制地延续下去吗?于是,各种艺术门类无一例外地遵循着声音转化为符号的规律,生产出无以数计的艺术品来,把过去美留到现在,把现在的美传给未来。由此,我们可以无比自豪地说:炎黄先祖将声音转化为连“—”、断“--”符号开启人类艺术之门的伟大意义,无论怎样高度评价,都不过分。

声音是相对于物质世界的精神现象,是艺术的本源。记录声音的连“—”、断“--”符号是来自于艺术本源的根源性原始艺术(宋红雨:“原始艺术应该包括史前原始人创造的艺术和世界上现存的原始部族创造的艺术两部分。”)。这一结论,使中世纪以来关于艺术的起源的种种神话,不得不重新寻找各自的位置。在弗洛伊德眼中,艺术是人借助媒介来表现精神内容的符号活动,是一种符号性、社会性的精神游戏(董虫草:弗洛伊德眼中的游戏与艺术)。弗氏这里所说的精神游戏,指的是用符号指代事物的精神活动,而不是原始人类无意识的行为表现,也不是由成人有意识地传授给儿童的那种游戏活动。游戏虽然带有抽象艺术性质,但那是出自原始人的本能反映,动物在吃饱喝足之后,也会打闹嘻戏,往身上浇水、抹泥,是一种非智能行为,不能称其为原始艺术。因宰杀动物或人类自相残杀手上沾满鲜血在洞壁上留下的手印(宋红雨:“手印岩画是史前艺术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踩在稀泥中留下的脚印化石,照原状刻画在石壁上的动物形象,都是对物体的直接模仿,都不能称其为原始艺术,因为:“艺术之对于自然,是创造创生,而不是模仿。”(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劳动首先要有声音的交流,才能配合,有声音,才有动的艺术,“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礼记·乐记》)没有声音的“相应”,所谓劳动只能是个人的行为,而不是社会的行为,不可能“比音而乐之”。因此,劳动不是艺术的本源。结绳纪事虽然也带有原始艺术的性质,但比记录声音的连“—”、断“--”符号要晚得多,并且还是物质实用型的,不能称作精神抽象意义上的原始艺术。原始人类处于用声音交流的时代,即或对声音产生了神秘感,也未必就有了原始宗教的意识,记录声音的连“—”、断“--”符号,不是由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始艺术。至于西方考古学家在洞穴中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原始艺术”,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是原始艺术的流而不是源。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连“—”、断“--”符号的初次出现,是原始人向智人转化的开端,是洪荒世界生发出的第一枝艺术之花。

三、中国符法艺术的“神韵”是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源头活水”

原始符号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大飞跃,在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产生之前,可以说是先声夺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占据着原始人类的精神世界。《易纬·坤灵图》说:伏牺“精作易,无书,以画字之始。”这里所谓“画字之始”,指易卦符号为“画”,是汉文字藉以产生的基础,同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关于“符号起初都被视为图像”的观点不谋而合。中国文字学家也认为,“单纯的图画,未必是文字,只有当图画和语言结合起来了,才算文字。”(萧启宏:汉字通易经)易卦符号系统只有实现了从抽象卦爻符号“到具体物名文字符号即汉字符号的过渡”,才算完成了“成命百物”的使命(常秉义:周易与汉字)。当代艺术家也不否认:“书法线条是国画的生命线。画中写的成份越多,国画的味道越足。”(铅笔:关于艺术的对话)记录声音的连“—”、断“--”符号则是书法线条最基本最原始的线条,由此不难看出易卦原始符号(符法)既是文字(书法)也是绘画(美术)共通的艺术之源。

符法艺术起初也只是一种人人交流的实用工具,直到从符号中分离出文字单独行使社会交流职能之后,符的社会功能削弱了,人神交流功能得到强化,继而演变成为人神共享的一种艺术形式。《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六云:“符者,上天之合契也,群真随符摄召下降”,“群真百灵,各效其职,必假符咒,呼之而来,遣之而去。”指的就是以符法艺术作媒介,人与神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与天地精神往来。人神交流的关键在于合,人神相合,道与人合,符法为媒。《道法会元》卷四也说:“符者,合也,信也。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气,合彼之气,神气无形而形于符,作此而彼应,此感而彼灵,果非于符乎!”

符法艺术之所以成为人神交流的工具,关键在于神韵。符法艺术作为修道养生的道法与道术,是老子所谓“精之至”(五十五章),庄子所谓“神明”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和媒介,兼有颂吉解厄、祛病禳灾,消除心理障碍,治疗生理疾病等法术效力,其艺术精神贯串于画符、观符、持符、用符的全过程,以达到人人交流、人神交流的双重艺术效果。“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对,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道法会元》卷一)神是人的本质,也是人的个性。人有“至诚”之心,方能精精相对,神神相依。符法艺术的神韵,出自作符人养生修炼最高境界的“心斋”。“天以龙汉开图,结气成符;人以精为神到处,下笔成符,天人孚合,同此理也。” (同上书卷四)由心斋所出的神韵,通过作符的过程展现出来。

所谓符法,一是指符的法术效力,二是指画符的方法。神韵在画符过程的显现,依符的性质、内容和用涂而定,主要分三种:一是神符,如请神符、敬神符、送神符等;二是灵符,如治病符、辟邪符、驱鬼符、镇定符、和合符、护身符等;三是观赏符,主要是民俗符,如吉祥符、喜庆符、生肖符、长寿符等。神符和灵符是相辅相成的。灵符要灵,必须借助神的力量,请神、敬神其实是为制作灵符做准备。古人作符,讲究“心若太虚,内外贞白”,作符之前要净手静心,摄念存诚,甚至要念净水咒、开砚咒、纸笔咒,力求从心理上清除杂念,抱朴守真,意到运笔。“凡书符皆须闭气,一笔扫成。”作符之时,“心不欲动,不生杂念,一意归中,气与笔俱转,意尽成符。”(同上书卷六九)这种一气呵成的符法艺术,必是神来之笔:“书符之法,不过发先天妙用,运一气以成符,祖师所谓眼书云篆,心悟雷玄,初无存念,亦无作用,灵者自灵,不必问其所以灵;应者自应,不必问其所以应。人但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同上书卷四)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以神韵而著称的。就拿绘画来说,早在南北朝时,南齐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的“六法论”就有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共六个方面。所谓气韵生动,就是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既要描绘出绘画对象的外形,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有精神。能够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气韵生动也离不开构图立意、笔墨技法,因此,它和其余五法是一个整体。所谓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如果我们把气韵生动理解为“神”,那么也就可以简单地把骨法用笔理解为“形”了。六法是对绘画作品全面的最高的要求,一般都是很难完全达到的,各擅一节足矣。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从魏晋时期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老庄玄学思想抬头,道教向社会上层渗透,符法艺术趋于成熟,神韵大显。在绘画方面,不离自然以言气韵,明显受老子“道法自然”的影响,“中国以山水画为中心的自然画,乃是玄学中的庄学的产物。”(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符法艺术对于书法与绘画的影响与渗透,是不言而喻的。

书法是汉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本来是一种交流思想的实用工具,当草书出现之后,篆、隸、楷、行各体也相继成为一种以审美为主的艺术形式。绘画在原始描像时代,实际上是表示事物的一种模拟符号,当它的实用功能被文字取代之后,这种描模也就逐渐转变为纯审美艺术。但是,这种生动形象的纯艺术,在多数情况下还是要用文字配合,才能更完整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神韵。符法艺术的神韵表现为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气韵生动”。中国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源头活水”。

中国符法艺术是以原始符号为基本元素,以“道法自然”为基本原则的根源性艺术和超级艺术。作为根源性艺术,其基本元素是最原始的艺术形式;作为超级艺术,一方面是“圣人立象以尽言”的可视性载体,人神交流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的道法与道术,养生修炼最高境界的表现形式。符法艺术涉及到真实的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同道德、艺术、科学三大文化支柱密切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奇特、最复杂的文化载体,是在中华民族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一枝艺术奇葩,并且日益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卿希泰: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与艺术)。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10-20 01:09:39|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大学道教基地网站转发本网部分照片。
 听海人 发表于: 2005-10-26 21:55:46|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有待更更深入的去学习和了解道教。谢谢给了一个学习的方向。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11-2 23:19:16|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中国西部导报10月25日A3版在《开创道教文化研究新局面》通栏标题下,用整版篇幅报道了“道教养生文化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全面情况。该报特约记者范世华撰文,魏明生摄影。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11-17 22:48:04|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道教养生与当代世界(配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3 13:48,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