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脐橙,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3428|回复: 11
 1熊猫
 纸帆船 发表于: 2005-7-26 07:12:05|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汉砖] 天堂梦境──汉画像砖石艺术精神

 [复制链接]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本能。为了对抗这一心理,“事死事为生事”是对死者的最大关怀和对生者的最大安慰。于是就有了大张旗鼓的修坟造墓,热热闹闹的操办丧事的中华文化风俗。在这看似铺张浪费的背面却有它存在合理的价值取向的地方。 汉画像砖石便是典型的从美学层面上以浪漫精神来抗御悲伤主义,以琳琅满目的生活世界来驱逐死亡的孤独寒冷,最终企望升入无忧无虑的极乐天堂。本来死亡是人生最悲痛的现实打击,而中国殡葬文化却处处表现出化解悲痛与缓和伤感的大智慧大美丽。


1.时尚流风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汉书。马廖传)这首民谣是唱东汉时,皇宫后妃的妆饰时尚,影响全国,可以迅速民间的审美时尚。

  同样,自上而下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也使汉画像砖石成为一代殡葬文化的潮流。从文化地理考察: 汉画产生于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土壤之上。汉画的发源地黄河中下游及四川地区为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汉代的图画是汉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绘在丝绸、陶器、漆器、墓壁上,也雕刻在石块上。而且刻在石头上的画像为最多,考古界就称之为画像砖石。汉画像砖石在坟墓、祠堂、石阙、摩崖上都有发现。汉画的主要种类汉画砖石在我国的分布,基本上可分为四个大的集中区域:山东徐海区、河南地区、四川地区、陕北晋西地区。汉代是中国历史上装饰墓十分盛行的时期,在当时汉帝国境内广大地区墓葬(包括与墓葬相关的葬具和地面附属设施)中多有发现。除了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之外,地处南方长江流域上游的西南地区也是当时装饰墓盛行的主要地区之一。汉画像砖石,主要分布于四川、河南、山东一带,但云南、广西、江西、贵州均有发现。不过在风格上,四川、河南的方形画像砖专门嵌镶在墓壁上用,成画空间大,内容较丰富多彩。山东画像砖的画面很多在侧面上,成画空间小,图像简单。所使用材料一般为青灰色石灰石或红砂石。这些石质材料一旦成为汉画像砖石,那便是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了。汉代装饰墓的主要种类有空心砖、花纹砖墓、壁画墓、画像石墓、画像崖墓、画像石阙和画像石棺墓等。


2.正统与酸馊

  从民俗学角度的看,汉画像砖石汉画像石和画像砖的产生和流行,和汉代社会的厚葬风气相关。并且,从集体性、传承性、流布性来加以考察,这种厚葬的习俗已成当时的民俗。即,“事死事如生事。”的文化习俗。厚葬这一风俗来自于儒家礼制。儒家认为:孝,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三年无改父道。”“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孝子丧亲,按《孝经》卷九,要“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以是厚葬的伦理学依据,这是强大的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此也大力倡行。统治者们也依照儒家的说法,明王以孝行治天下,将“孝悌力田”作为统治的重要政策、措施大力推行。《汉书。惠帝本纪》:“四年……春正月,举孝民悌力田者复其身。”《汉书。文帝本纪》:“十二年……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汉武帝时,于“元光元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书。武帝本纪》)这相当于现在遴选国家级模范。汉时太守以上的官吏,死后还可接受国家的法赙。《汉书。七十七卷何并传》记载:“并无疾病,召丞掾作先令书曰:‘告子恢,吾生素餐日久,死虽当得法赙,勿受!’”《后汉书。羊续传》:“旧典,二千石卒官,赙百万。”东汉前袭用前代,一般风气就是“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后汉书。光武本纪》)

  在民间,有人不惜倾家荡产,也要厚葬以显示自己的孝行。《后汉书。崔骃列传》:“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

  然而,在封建专制的正统之下必有奸诈之人的豪取巧夺。

  于是有人将厚葬作为敛财的手段,往往名利双收。如张禹的父亲张歆,“仕为淮阳相,终于汲令。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后汉书。张禹传》)赙赠,就是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赙仪(送给丧家的礼),赙金。

  虽说东汉时,安帝、桓帝、献帝均曾下诏举至孝。但由于汉文化中“鼠图腾”的影响,这种举孝廉的制度,被政治权力精英们多为篡改、走形。于是时有利用这种“孝悌”来沽名钓誉的人与事情时有发生。最腌臢的事件在《后汉书。循吏列传》有所记载,许武便是这种机诈酸馊之人:“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乃请之曰:‘礼有分异之义,家有别居之道。’于是,共割财产以为三分,武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二弟所得,并悉劣少。乡人皆称弟克让而武贪婪。晏等以此并得选举。武乃会宗亲,泣曰:‘吾为兄不肖,盗声窃位,二弟年长,未豫荣禄。所以求得分财,自取大讥。今理产所增,三倍于前,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郡中翕然,远近称之。位至长乐少府。”当时,民间对这种投机取巧的机会分子,有犀利的嘲讽:“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汉代民谣)


3.农桑图画

  以民俗学的目光来考察汉画像砖石,为汉代民俗的完全记录。它主要可以分类为:其一,物质生产民俗:农业民俗,织布、耕地、锄地、屠宰;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狩猎、捕鱼;工匠民俗,造车、冶铁、切割、酿酒;商业民俗与交通民俗,收租、车骑行列;

  其二,物质生活民俗:饮食民俗,庖厨、炊爨、汲水、和面;服饰民俗;居住民俗,楼台、亭阁、仓房、桥梁、阙;

  其三,民间艺术和民间游戏娱乐,百戏、乐舞、杂技、武士格斗;在民俗之外,历史人物故事也占有很大分量。如帝王将相、圣贤高士、列女、孝子;此外,由于汉画像砖石有很大的祭祀功能,因此,刻画的祥瑞、神话故事: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九尾狐及种奇禽异兽、瑞兽瑞禽;还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草、木、鱼、虫等。凡天上人间有的,地府冥间都有。这也是“事死事如生事”的具体表现。死者对生命与生活的无限眷恋。在这此民俗之中,农耕文化的农桑特征最为突出:

  耕地,滕县宏道院有牛耕画像石,是一牛挽犁,一人在犁后扶把,一儿童在前牵牛。

  磨地,滕县黄家岭画像石的一石画面上,在牛耕之后面,有一人操纵一牛,拉一具耙,或者是耢。耕翻之后,土块大,不利播种。需将土块弄碎,地磨平,才可播种。

  锸地翻土,武梁神祠的神农和夏禹手执一件农具,当称为耜、也叫臿。 臿或耜,可以说是一个头,也可以是两个头。之外,还有中耕锄草、积肥拣粪等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种桑养蚕缫丝的国家。汉画像中有采桑图,见于滕县龙阳店、嘉祥武氏祠、四川画像砖。纺织工作的三种工序:络丝、摇纬、织布,在画像石上均能见到。


4.奇妙的《飞牛图》

  升仙的思想是汉画像砖石的表现的主题之一。并且多运用中华文化比喻象征变形的思维手法,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水平。如山东嘉祥宋山有一幅《飞牛图》,黄牛,一般人印象中,它行动缓慢。但汉画作者却独出心裁,别具匠心赋予了黄牛一双翅膀,并让它腾空飞翔。它飞得那么高,小鸟、云彩都在它的足下;它飞得那么快,以致后面一个有翼的仙人只能抓住它的尾巴;前面一个有翼的仙人在下方以手推其前足,想阻挡它的前进。《飞牛图》右方有个怪物很奇特,从身子和双足看是鸟类,项上却长着两个人头,有双翼,却有一条蛇尾。这种奇怪的动物,即使在汉画中也少见。这是汉画作者具有丰富想力的又一例证。无论是《飞牛图》、双人头怪鸟可人面鸟,都是升仙思想的表现。汉代升仙思想非常流行。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汉代绘画作者驰骋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人们不可想象的怪物、奇禽、异兽,使我们今天在饱眼福。十九世纪的法国画家高更主张:“绘画须表现思想,绘画所描写的事物,必须是思想象征。”惊人的是,早在二千年前的汉代的绘画作者早已实践了这一条象征主义的绘画原则。“让人类生活与动植生活共鸣。”──高更的艺术主张,被无名的汉画像砖石作者早已实践。在《飞牛图》中,作者更进一步把人与动物的躯体加以分解,结合成一个新的灵物,以这些灵物表现升仙的思想。这说明汉画像砖石作者不是用下意识的本能去表现生活,而是用心灵和智慧去创造新颖的美好的事物。汉画作者们通过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不仅是为了可以自由地刻画自己喜爱人物、故事题材,而且,他们有的也可能要在画中寄托自己的一点理想和希望。尽管这些理想和希望是不现实的或不可能的。汉画艺术家即作者们,在受剥削受压迫而找不到出路时,心里怀着摆脱现实的要求,无法或不敢表露出来,只好把它隐晦地渗透到艺术作品上。


5.长生的祈求

  对长生不老意愿意的顽固祈求,是汉画像砖石的西王母

  西王母为汉代人们崇拜、祀奉的一位神通广大的神,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汉代人们崇奉的诸神中最重要的一位。在成都市郊昭觉寺汉墓、新繁清白乡汉墓中,西王母画像砖居内壁正中,并高于其他的画像砖。由此也可窥见西王母在汉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根据《淮南子。览冥训》卷六载:“弈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原来汉人认为西王母掌管不死之药,而神仙最主要特征就是长生不老,不会死亡。显然,西王母掌握着凡人能否成为神仙的大权。人们在墓中描绘、供奉西王母,其目的是为了让死者也能抵达长生不死的神仙世界。


6.升仙之门

  在汉代画像砖墓中,通往天堂的机关:“天门”,这是一般砖墓必要表现的。在画像砖墓、画像石墓中,“阙” 在画像砖中出现在距墓门最近的地方,以阙作为画像的开端;在画像崖墓中阙均在墓门或墓穴外两侧;在画像石棺上,“阙”的出现更多,并且绝大多数都置于棺的前端, 东汉晚期以后,基本上形成一种模式。显然这一幅幅出行图应该是表现墓主升天的。这种出行图与“天门”图的内容合起来才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表达墓主升仙的意境,而这种主题的画像应统为“(墓主)升仙图”或“车马临天门图。”这是生的世界向另一个世界的转进。因此,阳世间的一切都希望带进那冥冥之中的世界。天门就是让死者进入天堂梦境之门。


7.带走阳世间的幸福

  然而,一切依依不舍的还是阳世间的富贵,因此墓主多希望在天堂里也仍旧保持这样的生活。在汉代石棺画像中,有部分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画面,所反映的方面较广,如起居出行、宴饮行酒、乐舞百戏、田猎习射、博奕抚琴、第宅庭院、田池庄园等等。汉代社会崇尚富贵,“崇高莫大乎富贵”。(《易。系辞上》卷七。见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影印)82页,中华书局,1980年。)汉代人桓宽在《盐铁论》中曾对当时贵人之家的生活和社会的奢侈颓靡之风有过具体的描述。其贵人之家是“临渊钩鱼,放犬走兔、隆豹鼎力,蹋鞠斗鸡,中山素女,抚流徵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妇女被罗纨,婢妾曳絺紵。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弋捷健。”(桓宽《盐铁论。刺权》第九。见《诸子集成》第七册,世界书局版,中华书局,1954年。)

  当时四川地区情况有具体描述:“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林,居给人足,以富相尚。故工商致结驷连骑,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设太牢之厨膳,归女有百两之徒车,送葬必高坟瓦椁,祭奠而羊豕夕牲,赠禭兼加,赠赙过礼,……若卓王孙家僮千数,程郑各八百人,而郄公从禽,巷无行人,箫鼓歌吹,击钟肆悬,富侔公室,豪过田文,汉家食货,以为称首。”(刘琳:《华阳国志校注》225页,巴蜀书社,1984年)

  汉代石棺画像中的反映现实生活内容与这些记载相吻合的。它们在墓葬中出现,与人们丧葬观念有直接联系,具体地说即墓主祈望能将其生前的财富和荣华富贵的生活带到另一个世界仙境,而他们理想的仙境生活,即如同自己生前现实生活一样。墓主财富资产 这类的画像内容主要弋射、莲池、谷仓、庭院、楼阙、武库、庖厨、庄园图等。它广泛地反映出墓主生前拥有的各种财富资产情况,从山林田池到宅第高楼等,将这些内容都总汇起来便可构成一幅完整的庄园经济图,也是墓主所想过的前述那种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

  这恰好为后人保存下来一幅幅社会风俗画卷,并且在古代建筑史上也极有记录意义。


8.有规矩的性生活

  “食色,人之大欲也。”中国理想的生殖──性的崇拜,既符合儒家的礼制,也体现人生的最留恋的欢愉。因此,汉画像砖石里多出现二种看似对立的性崇拜,然而实际上是人性的两个方面的表现:性繁衍与性欢乐。这两者的汉画像砖墓中是交替出现的。

  前者的典型形象是山东省嘉祥县武斑祠石刻画像《伏羲女娲交尾图》。在汉墓出土的砖画中,女娲常与伏羲连体交尾,两者都具有人首蛇身形象。但伏羲的手中常捧着太阳或者举规,而女娲手中常捧月亮或者举矩。伏羲代表日神,女娲代表月神或生殖之神或人类母神。这里代表着农耕文明的生殖崇拜。高举规矩的阴阳交合,则象征儒家倡导的人伦化育。是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以及《易传》所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这是儒家提倡的人伦秩序,这里在墓主的梦境世界里也应是天堂的规矩。


9.浪漫的“桑林之舞”

  作为生殖崇拜的最自由方面是“桑林之舞”。最著名的一块汉画像砖石是在四川成都出土的“野合图”。图中有一男子与一女子自由在桑林之中交媾,构图简洁典型。这可以说是上古的生殖崇拜意识还没有被儒家文化思想改造前的图景。然而,为什么又在成都的汉画像砖石中出现了,这可以从文化地理学加以解释。“礼失求之诸野”,说明偏僻之地对于文化有封闭保存功能。正是非“诸野”的隔离功能,将礼教尚未进入时生殖崇拜文化状态以“野合图”式样保留下来。“桑林者,桑山之林,能兴云作雨也。”(《淮南子》高诱作注文)在上古之时,桑林是男女自由性交,即“野合”的场所。“桑间”、“桑林”在中国文学语言中表示“淫”的隐语。“媒氏……以仲春之月,合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地官》)桑社是生殖神的象征,因此桑林成为上古时代先民们自由性交的场所。但是,古文献的记载来看,这种自由性交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的。在中国民俗中,这个季节就是春回大地的时节──春天。而这种活动的仪式,叫做“春社”或叫作“社会”──即“聚社会饮”的狂欢。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八:“聚社会饮,谓之社会。同社者,同会也。”这就是 “社会”这个著名词汇的语源与最初语义。正是在这个季节内这种地点里重新恢复旧时自由的性交关系,容许男女私奔自由交配。下面有两个经典有趣传说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一是与治水英雄大禹相关的。《吕氏春秋。当务》上说:“禹有淫湎之意。”据传说,大禹就曾与涂山女交媾于桑林之中。屈原在《天问》就此发问说:“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台桑,即桑台,就是桑社中的社坛,又叫“春台。”老子《道德经》中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这里说的春台,显然也是祭社闹春的“春台”。由于大禹与涂山女在桑台里有过这样一段风流韵事,所以说他好色“淫湎”。大禹在治水时,可以做到“三过家门而不入”,但从来英雄难过美人关,否则他就不是英雄了。二是与孔夫子相关。《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是其父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的。但从记载看,孔子平生从未因这种明显的“非礼”事件,而受到当时社会的任何非难或歧视。因为干宝说孔子生于“空桑”──应是桑林之会中。(《史记》索引干宝《三日记》)说明那次野合发生在社会允许的时间与场所──春社之中。有了以上的古代文化背景之后,对于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石《野合图》的理解,

  就不应以现代人的目光来看待了,这将得出“侮淫侮道”的结论。事实上恰恰相反,在古代先民那里,桑林之会的“春社”,男女聚社会饮,那是风流浪漫,思春怀春,蓬勃健康的活动。

  听吧,古代先民们在《诗经》中复沓回环,情韵悠扬的歌唱道:“爰采唐矣? 去哪里能采女萝?沫水之乡矣。 ──去沫水之乡。去谁之思? 问谁是你的相思?美孟姜矣。 ──是美丽的孟姜。期我乎?──桑中。 到那里等我?──就去那桑林。要我乎?──上宫。 到那里要我?──就到那神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回来可送我?──送到淇河边吧!──《卫风。桑中。其一》多么热烈缠绵的情歌! 多么天真浪漫的情歌!诗中所说的上宫,正是祭神的社坛,也是桑台。天堂的梦境也不过如此!!!在梦文化发达的汉代,死梦无非是生梦的延续。因此,对于汉代画像砖石携带的风俗文化信息可以看成一种对人世间美好生活的白日梦境的文学艺术的延续。“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曹操《短歌行》,所谓“醉生梦死”便是如此。汉代墓饰所做的一切,都是让生者确信逝者并没有消失,过世的人只是到了另一个世界去了,并希望他们依旧生活得安逸自在无忧无虑。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纸帆船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纸帆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何晓 发表于: 2005-7-26 20:01:30|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谢谢!
 魏明生 发表于: 2005-7-28 22:55:09|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配几幅图片就好了.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5-7-29 22:06:43|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楼上二位。
  写了此篇后,偶半天还回不过神来。
  孔圣人曰:“未知生,焉知死。”
  偶们只能听别人告诉说偶们自何时来,不能听到别人说偶们将何时去。
 赵晓霜 发表于: 2005-9-11 21:34:57|显示全部楼层
hao piaoliang a
 赵晓霜 发表于: 2005-9-11 21:36:13|显示全部楼层
好漂亮!
 朱拓 发表于: 2005-9-10 00:03:13|显示全部楼层
夸父夸父
 朱拓 发表于: 2005-9-10 00:07:41|显示全部楼层

未发表的汉砖──渡弱水

以下是引用魏明生在2005-7-28 22:55:09的发言: 配几幅图片就好了.
请问先生:想看什么?
天堂梦境──汉画像砖石艺术精神天堂梦境──汉画像砖石艺术精神
 魏明生 发表于: 2005-9-10 04:18:18|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朱拓在2005-9-10 0:07:41的发言: .
请问先生:想看什么?
砖石神话
 朱拓 发表于: 2005-9-13 00:15:09|显示全部楼层

就来个神话

以下是引用魏明生在2005-9-10 4:18:18的发言: > 砖石神话
天堂梦境──汉画像砖石艺术精神天堂梦境──汉画像砖石艺术精神
天堂梦境──汉画像砖石艺术精神天堂梦境──汉画像砖石艺术精神
河北深泽“青龙白虎”画像砖深泽“青龙白虎”画像砖,红胎,27乘28厘米,厚7.5厘米。画面采用双勾纹饰,左边一仙人骑龙,右有张嘴白虎,中间有两枚穿绳“环”(璧的一种),四枚形态各异的钱饰和仙草点缀其间,中上有格,左右有兽呈奔跑状。这种构图与四川、安徽、河南等地出土的画像石有雷同的地方,最大特点就是打乱了平面的视觉平衡,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在《山海经》中,记述的龙都是用来骑乘的,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角是龙角,亢是颈项,氐是颈根,房是膀,心是心脏,尾是尾巴,箕是尾梢。 在古时候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按五色说法,东方色青,故名‘青龙’。在中国四神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作者 王琳 许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02:10,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