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号早上晨拍归来,早饭后我和红姐被告之已换车,即由空间宽大一些的金杯车换到张勇的长安之星。对于我等摄友,拍摄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坐什么车其实无所谓,况且张勇车上的朱丹、小辉、长柏、周哥,大家彼此还熟悉一些。由于加油的原因,出城后两车就各奔东西地跑散了,我们的前方是离城二十一公里的牛牛坝。
不到九点我们就来到场镇口,远远看见两个三、五岁的小孩,赤裸着全身在路边大便。看见我们举起相机,竟然吓得苦了起来。于是,我们赶紧放弃继续拍摄的欲望,转身向街里走去。由于这里是逢四赶集,当天街上很是冷清,首次到此收获不大。为了不虚此行,五月四日逢场时,上午九点左右我们再次赶到了此地,不过这次是两车十六人全体到达。
此时,赶集的人们正从四处汇集过来,牛牛坝逐渐地热闹起来。进入逢场的牛牛坝,我便手端数码佳能G5,脖挂机械理光5型相机,独自一人顺街摄猎。之所以离群拍摄,是为了避免大家围拍同一对象,所得到的图片总是大同小异的缘故。此次大凉山之行,希望自己能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并借助镜头,将当地人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变换为镜像元素,以便对逐渐失去的大凉山风情发表一点自己的感受。
独自随意地漫街搜索、拍摄的过程中,尽管太阳很大,晒得大家热汗淋漓,但积极性大都很高,毕竟这里有很多诱人的拍摄画面。我也不失时机地与一些小商小贩沟通交谈,并把买来的香烟散发给他们和她们,然后在征得同意的前提下进行拍摄。看见街边有个大嫂在给孩子喂奶,孩子一边吃奶,一边用胖嘟嘟的小手把玩儿另一个咪咪。刘艺兄弟悄悄地走近,佯装着在小摊买东西,利用其他游人做掩护,成功地将这幅趣味风情画定格。
说实在的,我对拍摄有些老庄的“无为而治”那类观点,比较随意地摁动快门,没有非要出作品、获大奖的欲望和追求。“拾到篮里都市菜”,见到什么心动的就拍,不刻意地把自己纳入什么主义,或某类题材,绝不以所谓悲壮的苦苦求索去举起相机。所以,当我和红姐看见一群阿米子逛街时,立刻被她们艳丽的民族服装、青春美丽的容颜打动,顾不得认真构图,跑到街心就是一阵很自然的抓拍。只因我的全手动机械相机不如红姐的D70来得快捷,她抓取的画面明显的比我拍的生动。当然,这或许也是我功力本来就不如她吧,嘿嘿:)
在大凉山深处的美姑县,民俗醇厚、民风淳朴,几乎天天都有集市逢场,因而成为不好摄影爱好者常常光顾的地方。其中距县城四十七公里的洪溪逢一,甲古逢二,大桥、龙门逢三,新桥、俄曲古逢五,火落逢七,天喜逢八,后布逢十,我们两度前往的牛牛坝逢四。因而这次到牛牛坝赶集,大家都觉得蛮有收获。在拍摄几位阿米子喝泡水酒、吃稀饭酒时,热情好客的小摊主(一位PL的阿米子)递给我一瓶泡水酒,说是不收我的钱请我喝,我怕酒劲儿大,喝了影响拍摄效果,也怕旁边的彝族帅哥吃醋,就婉言谢绝了她。
美姑的集市有个特点,腊月的寂寞冬景和热闹民俗,以及五一节前后的高原春季都很热闹。在牛牛坝赶集时,我端着理光全手动35~105MM单反相机和佳能G5数码相机,在集市上慢慢地转悠。一位认真记录着经营收支的小贩进入我的视线,我赶紧构图、调焦,拍下了《收获》。一位背上整齐地背挂着十几只鸡,风风火火赶路的鸡贩子进入我眼帘,我赶紧打开G5,追了她整整一条街,一口气拍了近十张照片,直到她消失在场口才作罢。
穿行于熙熙攘攘的山乡场镇集市间,我不停地转动着脖子,扫描着目光,用手中的相机表达着自己的情思,记录着一些场景细节。街上卖日杂电器百货的,卖土特产和家禽家畜的、补鞋修伞的、卖药拔牙的、逛街闲玩儿的,以及赌博的、打台球的……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往返不停地穿梭在不大的街市上,努力地去与彝人多交流,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将他们的表情、气质悉心收入镜中,总算留存下几组难忘的记忆碎片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