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易可情|查看: 33342|回复: 168
[人像] 

周恩来总理

 [复制链接1熊猫
 踏雪无痕 发表于: 2006-1-14 12:35:52|显示全部楼层
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价一代伟人的得与过失,是片面的。而且,也是很不公正的。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所以,作为一个理性的中国人,应该把眼光看得远一点......
 代蜀华 发表于: 2006-1-14 15:18:09|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对于伟人的评价,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太阳也是有污点的。一个人有错误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们为什么会犯错误和已经知道错了为什么还要坚持。普通老百姓对于自己的错误,或道歉、或认错、或自我检讨都可以,我们的伟人为什么不可以呢?还有,当伟人们逝世以后,怎么评价他们,这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批评过火,就会让人产生抵触;如果一味的说好话,有会让人感到不真实。因此,如何公正的评价那些伟人,才是我们的重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独自飞扬 发表于: 2006-1-15 01:11:47|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转帖]周总理"十条家规"会让多少官员感到羞愧?

周总理"十条家规"会让多少官员感到羞愧?

  “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不仅是周恩来总理高尚人格的写照,也展示了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的崇高境界。
  周恩来总理不仅自己两袖清风,一尘不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高风亮节,全世界都景仰。联合国降半旗哀掉他,以至突破了《旗典》中关于降半旗最多两天的规定。对于自己的配偶、亲属和子女,他更是严格要求。他曾说过:“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1974年筹组四届人大领导班子时,毛泽东曾批准提名邓颖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被周恩来压下来。直到他去世后,邓颖超在1977年被选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才得知此事。
  他的弟弟周恩寿上世纪20年代参加过大革命,解放后因病被安排到内务部任参事。周恩来坚决反对,执意为其办理病退手续。从1950年到1968年供其生活费,从每月105元到120元,后来增加到200元。周总理没有亲生子女。对侄子、侄女同样严格要求,周总理经常告诫他们:“不要因为我是总理,就自认为有什么特殊,造成不好的影响。--你们要自觉改造自己。不能学八旗子弟。”
  周总理身居高位,从来不谋私利。其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及其利息,别无进账。而支出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伙食费、党费、房租费、订阅报纸费、日用开支以及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捐赠等。据统计,周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大姐的工资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直到1976年1月份去世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这一组数字更像一把尺子,衡量出了一个共产党人,一个党和国家创始者、领导者的襟怀节操,光昭日月。
  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30年的沧桑巨变举世瞩目,总理如若有知应该笑慰。但是,周总理的“十条家规”却面临失传的危险。我不知道,面对这样朴素平凡而又闪耀着道德光辉的家规,我们究竟会有多少官员应该感到汗颜,感到羞愧,感到尴尬。不能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可是,党风政风却一直未能根本好转,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某些行业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先说裙带关系风早就熏得官员醉了,一人得道,全家升天,结果怎么样,一道儿升到了法庭上。
  其次是生活特殊腐化堕落风。中国当下盛行奢侈消费豪华消费,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公款消费,当然官员特别是身当要职的官员为消费主体。再就是以权谋私贪污贿赂风屡禁不止。一个县委书记通过卖官鬻爵不到一年就贪贿数千万元之巨,以至于贪妇感叹说,当县委书记与当县长就是不一样。有心人可以就贪贿数额做一个贪官排行榜,看一看谁当位列榜首?可悲的是其数额有直逼上亿元之势,直叫善良如我辈匪夷所思。身居高位,吃穿不愁,要好么多的钱干什么?有的贪官又不敢胡花,只得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偷享受一下数钱钞时那种心跳加速的快感,当然还有警笛声声的夜半惊魂。
  有道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庭关系又每每与政事公务关联牵扯,一个人若不能处理好家事,又如何能处理好政事、国事呢?我更想问的是,面对总理的“十条家规”,有多少官员会感到羞愧,会不会也有官员感到,那只是“小儿科”,“小题大做”,或不屑一顾,或一笑了之,甚至会轻蔑地认为,这一套早就过时了。现在流行的甚至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生苦短,何不潇洒“贪”一回等等之说。没有了是非心,没有了羞耻感,还有比之更可怕更可悲的事吗?
 代蜀华 发表于: 2006-1-15 09:05:26|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说这些,人家那些官员还不说你是“对牛弹琴”。你要人家向周总理那样生活,人家肯定要问:如果都这样了,谁来打造贪污腐败这一条风景线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风已吹起 发表于: 2006-1-15 12:44:20|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伟人的评价,后人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实事求是的原则?很难!!!但是,作为后人应该时刻警戒自己,误入“身不由己”的“禁区”......
 ccc888 发表于: 2006-1-17 15:57:24|显示全部楼层
1946年4月8日黑茶山事件,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遇难,确实是飞机失事,无须猜测.

1955年万隆会议前夕,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前是得到了情报的,为什么还要派人去送死,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杨富诚 发表于: 2006-1-25 10:30:02|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哎 世风日下
 马涵坚 发表于: 2006-4-17 17:33:31|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1971五位台湾保钓勇士和周总理的彻夜密谈




  5位台湾留美保钓勇士1971年访问大陆,和周恩来从晚上9点多谈至凌晨4点,中间还一起吃馄饨,全程不准拍照及做笔记,周恩来则迂回着避免谈论林彪的失踪之谜。  


  1971年11月23日,台湾保钓第一团在中国大陆近两个月的访问已接近尾声。晚上9点多钟,我们一行5人到了人民大会堂的新疆厅。不一会儿,迎面来了许多人,簇拥着一位领导,为首的是周恩来总理。他的身高大约有一米七二,身形挺拔,穿着淡灰色的中山装,左胸前别了一个长方形的徽章,黄底红字,上书:为人民服务。

  周总理的握手强劲有力,紧握住后做前后摇动,他对我们说:“欢迎你们!”我们5名从美国来的台湾留学生一时都陷入了难以抑制的兴奋。

  宾主分别入座,厅内还有20多位官员陪同。周总理的第一句话是:“我注意到你们都换了衣服了嘛!”在“文化大革命”末期的中国大陆,穿着切忌标新立异,所以我们各自买了两套蓝色的中山装。

  初次见面,我们就都感觉到,周总理是一位充满了魅力的“明星级”政治领袖。他风度儒雅,气质脱俗,举手投足,一言一笑,在任何时候都是全场的焦点,展现了绝对的权威。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曾经说过:“周总理更像一位王子。”


  从乔冠华的演说谈起

  进入正题的第一个问题是:“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演讲你们都看了吗?”我们中间有人回答:“看了,我们觉得好得不得了。”总理略做评述:“也没有什么好得不得了,还可以就是了。”

  1971年秋,联合国大会投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当时的中国外交部部长乔冠华在联大,全程以中文发表演说,首次向全世界阐述了中国的政治立场,这是一则颇轰动的大消息。

  我们团里的陈恒次同学,当时在伊利诺伊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一到了大陆就不断建议:“大陆官方对台湾的声明一律只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只是一块领土?岛上没有人住吗?这种说法很伤感情。”

  乔冠华在联大的演说中,首次多加了一句:“台湾人民是祖国的骨肉同胞。”以后这句话屡屡出现在各种宣传文字中。这是很小的一个改动,现在看来可能不算什么,但它发生在大陆“文化大革命”末期,可谓得之不易。周总理说:“你们的建议很好,在演讲里也包括进去了。”


  关于林彪叛逃

  周总理精力过人,据说他每天只睡3个小时,而且可以分段进行,小寐片刻又精神百倍。当晚,我们体会到了他充沛的精力与强烈的求知欲。

  我们5个可能是周总理和国务院官员头一次见到的台湾百姓,于是,有关台湾的问题非常多,触及的范围很广。

  最后总免不了谈到台湾的政治局势,比如今后的接班人是谁?大家一致认为当然是蒋经国。周总理问:“那老一辈的国民党会服他吗?”

  很多问题都不是我们这种少不更事的留学生能够答复的。大家的出身单纯,当年都是不问世事、用功读书的好学生。到了美国接触到很多资讯,才回过头来关心两岸问题、台湾的前途等。我们的社会经验基本上是零,对台湾的理解也仅限于自身的经验。想来,我们不免令周总理和国务院的官员失望。

  两岸隔阂了这么久,我们从美国媒体上得到的有关大陆的资讯很杂乱,来大陆参观访问8个星期,看到的很多东西一时难以消化。于是,当晚完全没按照官场的规矩来,一个个按捺不住,发言踊跃。由于此次会谈不公开,非正式,所以谈了没多久便近乎聊天,气氛非常轻松。总理的兴致高,谈兴浓,几乎是有问必答,用“相谈甚欢”来形容,并不为过。

  我们当面向总理请教:林彪如今在何处?外国通讯社近来传出的新闻是否属实?

  美国各大报纸不断刊载有关林彪叛逃的推测性报道。我们抵达大陆,由南往北一路参观访问,觉得林彪的照片很少见到,大家愈来愈不提此人。总理在答复这个问题前略略停顿了一下,然后伸出右掌,加强语气说:“社会主义的路线斗争,有时候非常强烈!”


  回顾中共9次路线斗争

  于是,周总理开始回顾中国共产党党内的9次路线斗争。一次次路线斗争讲来,第9次就是“文化大革命”。当周恩来大致细数了一遍“文化大革命”的重大事件后,会谈暂告一段落,说是厨房预备了馄饨,大家用点儿夜宵休息一下。此时,我们连原先问的是什么问题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老实说,总理讲“文化大革命”的那一段,我当时听得懵懵懂懂。事件太多,情况又复杂。许多著名的“文化大革命”事件他都讲起过,可我那时不具备足够的知识。直到多年后,我比较认真地研究了“文化大革命”,才扼腕叹息当年错失了良机。

  那时,有许多话不方便说,只能含混带过。不久,林彪事件正式曝光,大陆展开了“批林批孔”运动。“批孔”是冲着周总理来的,批判得很激烈。回想起来,周恩来那时的处境相当凶险。


  何时解决台湾问题

  精力充沛的周总理,近距离地观察,也能觉出他的疲倦与衰老。浓眉之下的双眸依然炯炯有神,面部轮廓还有当年万隆会议时的风采,头发略见花白,面部皱纹不甚明显,有些的老人斑。数小时之内,护士3次来送药,终究年过70岁了。后来读到报道说,那一年他已经患上了癌症。

  台湾的未来当然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总理最后分别问我们5个人:“你觉得台湾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

  我已经不太记得其他4位团员的确切回答,只记得没有人主张武力解决。我的答案如今想来天真可笑:1974年美台安保条约到期,或许不再续约。台湾失去后台,就必须和大陆谈和。

  周总理表情严肃地听完了我们的答复后,沉默了片刻,不无感慨地指着我们说:“台湾问题的解决,在你们这一代应当可以见到了。”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个说法相当保守。如今,我们“这一代”也垂垂老去。

  2003年12月10日,美国国家安全档案处解密,尼克松与周恩来1972年2月的对话记录公之于世,其中有周总理对解决台湾问题时间表的看法,他说:“基辛格说要10年时间,我坦白说那太长了,最好不要提任何时间表。我们不能等10年,以中国领导人的年龄而言,10年太长了。”

  3个10年很快消逝,第一代中国领导人都没有看到台湾问题的解决。周总理在和尼克松正式会商时表达了当时中国领导人的迫切心情。和我们的私下会谈,则显示了对这件事冷静而务实的判断,也能看出他的无奈。

  会谈结束,总理在门口和我们握手道别。团员中有一位说了句挺“左”的话(那时“左”是时尚):“希望总理为了世界革命多多保重身体。”

  周总理耸动了一下右肩,带点儿自嘲地仰头笑着说:“世界革命?我替中国人民服务还做不完呢。”

  走出新疆厅已是清晨4点。


  负责接待的同志在会谈前后都不厌其烦地叮嘱,这次会见纯属非正式,不能公开。在现场不能拍照(只有官方的摄影记者拍了几张合影),不能做笔记,回去以后也不要追记谈话内容,更不可以写文章、报道,就当此事没有发生。可是我们还没回到美国,这件事就在海内外传遍了。


  链接


  保钓访京团小档案

  李我焱:国立台湾大学物理系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博士,后到联合国工作,现居美国。

  陈智利:台湾东海大学物理系毕业,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后从商,现居美国。

  陈恒次: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在联合国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在非洲因公殉职。

  王春生: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离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研究所后从商,现居美国。

  王正方:国立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机博士,后为美国独立电影导演。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陈学林 发表于: 2006-7-14 00:18:41|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为什么周总理的右手总是弯曲的

周恩来是在1939年7月10日到中央党校作报告,骑马摔伤右臂的。受伤以后,周恩来忍受着剧烈的疼痛步行来到党校会客室,由中央卫生处派来的医生作了简单的包扎,打上了石膏。当时延安的医疗条件很差,没有接好。直到8月18日,3位印度大夫再次对周恩来的病情进行了检查,取下石膏后才发现骨折处的愈合很不理想。他的肘部已经不能活动,右臂肌肉开始萎缩。尽管进行了按摩和热敷,右臂仍然无法伸直,只能处于半弯曲状态。于是中共中央决定送周恩来到苏联治疗。

当时苏联政府安排了许多高明的医生为他治疗,先后进行过3次大的会诊,提出两个治疗方案,供周恩来选择:一个是把肘骨拆开,重新接上。这样胳膊可以运动自如,但是治疗过程太痛苦,而且时间长,当然还要冒手术不成功的风险。二是不开刀,采用按摩治疗的方法,这样做所需的时间短,但是坏处是愈合的效果不会太好。由于国内工作太忙,不允许在国外滞留太久,所以周恩来坚持选择第二个方案。
  
手术是9月19日在克里姆林宫医院进行的。这是一次小手术,只切除了一小块突出的骨头。过了一周之后,即25日就已经拆线,经检查伤口已经全部愈合。从拆线的第二天起就开始新的疗程,主要是按摩、烤电、运动和浴疗,目的是使受伤的手臂逐渐恢复运动技能。按照教授和医生们的最初估计,他的手臂将可以弯曲45度。经过了一周卓有成效的治疗,他的手已经可以移动,手部的颤抖也已经减轻。但是,邓颖超在信中不无哀伤地指出:尽管以后手的弯曲程度要比预料的大些,但是要完全恢复将是不可能的,这只手最终将是半残疾的。
  
治疗过程中,有时在注射麻药后,医生把他的胳膊强行按一定的角度加以固定,简直是痛苦异常,特别是在麻药失效后,病人疼痛难忍。但是周恩来都以极大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周恩来在医院总共住了两个多月,在新年的前几天出院。1940年元旦的晚上还出席了共产国际举行的新年联欢会。出院后,周恩来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事实的真相)江青当时与周总理一起骑马同行,她一方面趾高气扬、卖弄自己的技术,另一方面嫌弃周总理等一些老同志骑的慢,挥鞭让马强行从中间跑过,使周总理的马受惊,才会导致总理落地摔伤胳膊。江青还满不在乎,扬长而去......这就是导致总理的胳膊后半辈子半残废的根源!!
 陈稻心 发表于: 2007-10-3 18:00:29|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解放大西南战役中周恩来的—着妙棋

解放大西南战役中周恩来的着妙棋
文/熊钢
(本文作者为周恩来总理助理熊向晖之子)
中学时代,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里玩。吃饭时他父亲指着我告诉大家:他爸爸真行,在胡宗南那里潜伏了那么久。张治中刚听说他爸爸是共产党的时候,可吓了一大跳。
这话我当时听了完全是懵懵懂懂。到70年代,我才听到父亲亲口述说那一段往事。他说张治中在周总理的酒宴上看见父亲后倒抽了一口冷气,了一声楞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总理笑笑说:怎么,你们不认识?张治中这才回过神来,说:认识,认识。想不到熊老弟也起义了。总理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然后介绍了父亲的潜伏经历。
父亲说张治中当天晚上就给蒋介石写了封信,大意是:过去我只知道国民党在军事上、政治上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今天我才知道,国民党在情报上也远远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你靠特务起家,但你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共产党用的又是些什么人?你有像熊向晖这样的人才吗?胡宗南怎么能不打败仗,国民党的天下怎么能不丢,等等。
当时我听着只津津有味于这一段故事的戏剧性效果,其他方面也没在意。等读了父亲的回忆录《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我才知道了这件事情的全貌。时间:1949年11月6日中午12点半;地点:中南海勤政殿;场合:特设酒宴。到场主要人物:周总理,父亲,以及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国民党当局原派的和谈代表。
读完了这一段,我开始感到有些疑惑:父亲的共产党员身份的公开方式似乎有点不同寻常。
第一,为什么是周总理亲自出面?当时开国大典刚刚过去1个月,周总理日夜忙得不可开交,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怎么抽得出时间?
第二,为什么公开的对象是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国民党原派的和谈代表?无论是从国民党那边的身份看还是从共产党这边的身份看,父亲跟这些人的地位都不大相称,又没什么必然的工作联系。
第三,为什么如此郑重其事?不仅是周总理亲自出面,而且专门在中南海勤政殿特设酒宴。
第四,为什么只介绍父亲一个人?其他跟父亲一起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为什么不一起介绍?
第五,有多大必要?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这些人已经跟蒋介石分道扬镳半年多了,不必靠父亲现身说法劝说他们,用这种特设酒宴的方式专门告诉他们父亲真实身份的用意何在呢?
第六,为什么是1949年11月6日?这一天并不是什么节日或特殊纪念日,况且又是午宴,可见不是出于一般的宴会目的。
尽管我有这些疑惑,但始终想不出答案。只好把疑几年前有个朋友送了我杨者圣先生写的《胡宗南这个人》,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得知了一些很令我震惊的情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20:52,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