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884|回复: 3
 刘靖安 发表于: 2004-9-4 12:02:19|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亲近巴蜀] 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

 [复制链接]
芦山行 芦山,在四川境内,盛产花岗石。朋友在那里弄了个小型石雕石刻作坊。过惯了家和单位两点一线的日子,本不想出门,但朋友说,那里奇石多,相传还是蜀汉名将姜维的故乡。朋友的话,把看的、听的,凡是我脑子里与姜维有关的片断,全激活了。脑子也像突然开了一条缝,一股历史的气息迎面一扑而入。于是,和另一个朋友,我们三人,踏上了芦山之行。 芦山,从成都市出发,走高速路,不过一二个小时。我们出发的时候,是一个下午。雾,散了些,但还是又浓又黏,好像随便抓一把,也能捏出水来。高速路封了,只好走老公路。赶到雅安,已是暮色四合。下车逛会儿广场,几张相照过,天与地,就一下子合拢了,快得像眨巴眨巴眼睛。 我们拦了辆的士。问还有多远?朋友回答说,半个小时吧!坐在车上,看不见山,看不见水,一切全被夜雾包裹了,没有一丝踪影,哪怕是一个大概的轮廓。哪里有河,哪里是山,这些河与山,有什么特别之处,朋友如数家珍,边说还边朝窗外指。对我们,朋友的话好像全是虚构的,那么不真实。偶尔,几点灯光,淡黄淡黄,一闪而过,这是唯一能看到的景致。除此之外,给我的感觉是,车明明是在山路上行驶,却像行驶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或是行驶在重重迷离的雾气上。一个瞬间,我甚至觉得车就像一只船,正跳跃于茫茫大海,我们的命运,随时会毁在一双操纵方向的手里。 还好,车稳稳地停住了,心也踏实起来,恢复了一些活力。 晚上,吃了饭,按捺住兴奋,与大山一起入了睡。第二天,我们早早起床,胡乱吃了点东西就转悠开来。芦山县城,四面是山,从近到远,山越来越高,层次模糊,但很分明。怎么山里的雾反而小了?薄薄的,躲在远处,像是怕人。我们很是诧异。可能是给人吓的!朋友说,然后我们就一起笑。我们走在老街上,老街房矮,陈旧,路面凹凸不平。石材厂,一家挨一家。朋友的作坊也隐在其中。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扇铁门前,刚跨进去,铁门边一只狗就汪汪的叫,声音很是清亮。几个工人起得更早,他们已经开始做活了。石龙、石狮……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朋友给我们介绍完花岗石的种类,接着说,这是卖到公墓去的。我没去过公墓,只是远远地看过,那林立的墓碑、松柏,让人联想起壮观、肃穆一类的词语。眼前的石龙石狮,让我想到了死亡。死亡,也许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平常得和吃顿饭,走趟厕所没什么两样。活着的时候,留点什么能让自己安然闭上眼睛的东西,亦能延续存在的岁月。要不,躺在地下,如何面对这些风雨不蚀的石龙石狮,岂不糟蹋了这些上好的花岗石?在芦山的这个早晨,对死亡,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一行三人,走上了新街。新街,初具规模,清一色的水泥路,路面上铺一层厚厚的黄尘。幢幢新房,以山影为背景,呼吸着山的气息,清新爽目。随忙碌的人群,我们沿一座石桥,来到了河边。朋友说,它叫青衣江。这名儿很贴切,一边是城,一边是隐约的青山。如果目光再远些,向上向下都行,那么这条江真的就是从青山的怀里逶迤而来,逶迤而去。水清,山青,不叫青衣江叫什么呢?可惜的是,青衣江却不像江的样子。上百米江面,只有丈把宽的水流,可怜得叫人目不忍视。其余入眼的,全是石头。小的是鹅卵石,形态各异。大的重有千斤,陷进泥沙里,或淡红,或灰白。朋友说,这些都是花岗石。我们直叹可惜,让朋友想法搬回厂里,免得花钱再买。一阵说笑后,我们四下分散,弯下腰,寻找奇石。这江里奇石多,说不定还能寻出个什么伟人相来。每寻到一块,就是一声惊喜,或是一声惊叫。于是,其他人连忙围到一起,互相传递,观赏,评品,开心得像一群小孩子。死气沉沉的江面,可怜的流水,因我们而生动,而活泼起来。这时,我们都是一个纯净的人,一个自然的人。身后的县城,完全不存在似的。平时,琐事缠身,心被形役,所以自然的东西都被现实磨得荡然无存。走进自然的感觉,就像把自己的身心泡在了山水的灵气之中。虽然,是短暂的,但也足以让人回味一生了。我们寻到一块,洗一块,洗去石上的泥垢,石上的线条、色彩就清晰地裸露了出来。一块石头,生动得像一幅国画。这何尝不是在用自然的氤氲洗去我们心里的尘埃呢?我们的心,也随着洗出的一块块拳头大的石头明澈起来。大自然的力量,真的是太神奇了。它的杰作在山,在水,在石,更在于雕刻人的心啊! 走进姜维祠的时候,已是临近中午。 汉姜祠在一条正街的尾巴上。有意无意地,正合了姜维叱咤风云的蜀汉末期,也算是对姜维所处那段历史的最好注脚吧!外面看,牌门上彩绘斑驳,四角飞翘。许是年代久远了些,正中的一扇铁门,锈迹累累;侧门,是两扇木板,各有一个人头大小的洞。里面,是一条花岗石铺成的小路。小路两旁,是几棵秃着枝丫的梧桐。树下,是焦黄一片细草。粗略一看,满院都写着破败、苍凉几个字。等看到小路左边的“平襄楼”,一种历史的古朴与韵味扑面而来。这是纪念姜维的主体建筑,三层楼阁,青色的琉璃瓦,一律向上的飞檐,老式的雕窗,无不显示出工匠缜密的心思。转过平襄楼,一溜人多高粉红色的围墙,圈成了院子。围墙中间,有一道圆形的拱门。院子里,一男一女正在刻汉俑,塑石狮。他们神情专注,我们的到来并没有丝毫影响。旁边,一个中年男人指指点点。看来,他们是两个学徒。我们和中年男人攀谈起来。原来,他姓唐,是县里文化馆、博物馆的馆长,一个很有名气的雕塑家。唐馆长很热情。平襄楼里,原来有一尊姜维的塑像,后来被毁了。唐馆长指着我们身后姜维的头像说。头像,放在几块垒积的石条上,呈乳白色。头盔、眼睛、胡须、战袍,在星星点点的青苔中,还是那么生动,鲜活。如果放在室内,说不定还可以管上好多年,我们正在惋惜。不想唐馆长又说,还有一尊石像哩。说着就把我们带到了平襄楼对面的一间房里。石像威武高大,由三块花岗石雕成,丈来高。姜维斜坐着,胸背直挺,两眼仰视远方,右手成拳,砸在膝盖上。一身盔甲穿戴整齐,好像随时都要腾地站起来,奔向硝烟滚滚的战场。原来,这就是唐馆长的作品。他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形神兼备的姜维形象。“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姜维独凭力气高,九伐中原空劬劳”。后世对姜维的称赞,在唐馆长的构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看到姜维石刻,仿佛间,我们正处在杀声震天,战马啸啸的古战场。 姜维石像,八三年民间捐资雕刻而成。当时,正值改革初期,因芦山人念及姜维兵败自刎身死后,其肝胆葬于芦山,于是萌发了重塑姜维像的念头。姜维赤胆忠心的品性,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承,已经发展成了一种芦山文化。这种历史文化,深入到了芦山的每一寸土地,深入到了每一个芦山人的骨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芦山的根雕文化、历史文化、雕刻艺术,为全县的脱贫之路打拼出了一个新天地。唐馆长的创作室,是这一点的有力佐证。《回归》在香港回归前,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他还有很多雕塑作品已是一些县市的标志性建筑。室内墙壁上,桌子上,林林总总,美不胜收。 走出芦山,我们终于可以一路欣赏山水的本来面目了。沿着巍峨的青山,青山下的河流,我们的目光应接不暇。特别水,幽蓝、湛绿,透着山的灵气。 突然,我想起了朋友在来路上说过的话。花岗石市场火爆时,大家一哄而上,建下了大小厂子几百个。现在,真正正常运转的不过几家而已。厂少了,河水却是老样子,表面看起来好,实际是沉淀的花岗石粉末染成那样儿的哩! 于是,我的心里便生出一些阴影来。 这,也许是到芦山一游唯一的遗憾吧!
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
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
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
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
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
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
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
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
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一年半以前到雅安芦山写下的文字!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刘靖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刘靖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刘靖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刘靖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刘靖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刘靖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罗晖 发表于: 2004-9-4 15:09:2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随着刘老师的笔尖,我们仿佛也在美丽的芦山闲逛,

芦山本来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可是,那数不清的石材厂。。。可悲。却也无可奈何。
 周进 发表于: 2004-9-4 19:56:27|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上半年去的时候,汉姜祠在翻修,不知道翻修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可惜以前去的时候没拍照.

刘老师去了宝兴没?芦山和宝兴交界处的水最漂亮,那条峡谷,很美.

"赶到雅安,已是暮色四合。""暮色四合"是什么意思?飘理解的是"暮色时分".
 朱晓剑 发表于: 2004-9-9 16:17:33|显示全部楼层
很安逸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00:30,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