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魏继新在2004-11-18 11:58:50的发言: 思考中……
但我觉得还是有些差异。在传统文化中,中国本土文化认识的核心是讲“天人合一”,所以在星象学中常常将现实的人与天上的星辰相对应进行观察。而贯穿其对世界认识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包括太极图的形象化演示,似乎与三星堆文明中的金沙金箔、金喇叭、青铜喇叭、圆形五角星、蛙形金箔、青铜立人像等还是有差异。或许作为祭器以及世俗的图腾.愿望成份更多一些。而这些东西组合起来作为一种天文观测的天象仪缺乏一种技术(亦即方法)的支撑。
中国古代天文研究在四川绝大多数还局限在个人或少数人身上,(包括落下弘、谯周)他们虽然有自已独特的观察和计算方法,也曾留下观星台遗址,但从考古学的角度看,似乎还没有发现有特殊的工具,落下弘是由司马迁推荐到长安去完成太初历的。因为当时出现天象与历书不符,钦天监的官史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下令征召民间天文学者,落下弘才到的长安。所以,阆中及“巴蜀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天象观测仪”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有否可能性,还可以探讨。我们只需要象胡适说的那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行了。 我个人也比较认同魏继新老师的观点,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比较系统完备地反映了当时聚居在当地的人们的生活\文化等各方面,包括其中的酒器\直目人面具等,都有很浓重的图腾的性质,如果说金箔是专事观测天象所用,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落下闳的天文观测和成就在当时的影响如果说已经影响到广汉金沙等地区,那么,在以阆中为中心辐射开去,特别是顺嘉陵江的沿途,一定还可以找到相关联的证据的.另外,当时杨雄推崇的落下闳的浑天说实际上也遭到不少的朝臣的反对,并没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即使历法修订确立了落下闳在当时天文学上的地位,根据当时的情形,具有一定天文造诣的人确实属少数,要想复制专门观测天象的仪器,并正确运用它,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同时有记载说落下闳参与制定太初历后并没有接受官爵,而是选择了回乡,并从此过着相当于隐居的生活,那么由他自己去发展后来的天文学人士采用他的方法观测天象这种可能性也不大.
以上只是我个人浅薄的一点想法,不当的地方,请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