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张建|查看: 29758|回复: 153
[旅游] 

眉山三苏祠

 [复制链接]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5-12-23 11:24:29|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草堂三苏祠兰园“结义”

杜甫草堂三苏祠兰园“结义”杜甫草堂三苏祠兰园“结义”
杜甫草堂、三苏祠携手共谋发展
杜甫草堂三苏祠兰园“结义”杜甫草堂三苏祠兰园“结义”

双方互赠两馆礼品

  昨(21)日下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缔结友好博物馆签约仪式在杜甫草堂兰园会议室举行。两馆馆长分别代表双方博物馆郑重地在“共建友好馆协约”上签字,随后互赠了礼品。见证两馆建立友好博物馆的还有两市文体局的相关领导。

  成都市文体局局长朱树喜、眉山市文体局局长龙学渊分别在签约仪式上发言。他们强调,成都、眉山地理上相互毗邻,文化渊源上同属古蜀文化,两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发展上可以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加强交流与合作很有必要。目前两地可以整合的文化资源丰富,包括眉山三苏文化与杜甫诗歌文化,彭山忠孝文化与三国文化,彭祖长寿文化、洪雅生态文化、东坡养生文化等与成都休闲文化等。并表示要加强相关文化的整合包装,共同打造古蜀文化品牌。

  两馆馆长也一致认为:建立友好馆关系后,双方应携起手来,让文博事业的发展取得更大的辉煌。草堂博物馆馆长还幽默地说:“今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就是兄弟关系,要相互走动,亲戚就要走才亲,不走就不亲了。”引得现场掌声不断。最后,两家博物馆分别在提升两馆馆际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达成了共识。

  据悉,此次两馆建立友好博物馆是在贯彻两市市委、市政府“成都──眉山一体化发展”第一次工作会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实施的,除了文化方面外,两市还将在新闻出版(版权)、体育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6-1-5 14:16:19|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关于打造三苏祠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

尊敬的全体眉山市民:

  三苏,是中华民族的奇迹;东坡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眉山人民为拥有三苏而骄傲、而自豪,眉山市因三苏而文化丰厚、名扬四海。

  弘扬东坡文化,开发东坡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城市,进一步提高眉山知名度,是三苏故里人的共同责任。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大手笔打造好三苏祠。

  打造好三苏祠对于眉山城市有特殊重要性,对子孙后代影响较大。必须持慎重态度。必须充分听取和吸收广大市民的意见,以保证三苏祠的建设符合民心、符合实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希望广大市民对如何打造好三苏祠积极建言献策。可以通过打电话(号码:0833—8221651)、写建议书(交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或其它形式发表意见。《眉山日报》将开辟专栏,选择性发表市民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评出10条好建议,给予奖励。敬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

  值此机会,我们也盼望在市外工作、关心家乡建设的眉山人,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海内外有识之士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中共眉山市委

眉山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29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代蜀华 发表于: 2006-1-5 18:56:52|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写得好,全国都应该像你们那样来保护我们的文物古迹。不过,打造应该为营造,营造的东西才是永恒的,打造却似乎欠缺一些火候而会成为过眼烟云。

  “在我们的一些大城市,有一些原本很好的文物古迹,可是因为“需要”要他搬家或者说要退倒到其他地方重建,弄好以后,大家会不会说他是赝品、复制品?大概不会有人说,因为大家只注重现在的复制品是否比以前更好看,更华丽。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我们的古人在营造建筑那些文物古迹的时候,讲究的是“地理风水”,营造的是大自然中最精华的建筑物;还有那些一会儿就的书画书法,完全是他们的灵感所致……因此,在分辨古建筑物和古书画书法的时候,两种观点就截然不同的产生了。大家认为,不管唐代的书画书法多好,只要经过宋朝或是明朝人的模仿,那就是赝品。而对唐代的建筑物,不管后来人怎么重新修建或是修补,大家心目中的建筑物都是唐代建筑物,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如果有人拿了一块万里长城的砖到大街上买,凡是识货的人都会说那是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的砖头,如果有人拿了一块李白书法的纸绢边角叫人鉴定,别人最多说是唐代的纸绢,绝不会承认他就是李白书法的纸绢……”

  

  “我们今天的人因为现代化毁坏了不少古迹,又搬迁了不少古迹,又复制了不少古迹,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人认为这是不对的?要知道,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古迹,他们营造的时候,那地方,那建筑物就因为时间的久远聚集了不少日月精华和山川江河之灵气,而你偏偏要办他到其他地方去,还说是因为需要,你难道就不知道它们(古迹)比你更需要?”

  

  “因此,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你要搬迁古迹,就象要临摹别人的书画书法一样,不管你水平多高,弄出来的都只能是赝品。如果你把原建筑的材料用了上去,那也不能聚集过去的灵气,就好像你把唐代书法家李白的书法剪了下来粘贴到今天的纸上面一样,永远不会有原汁原味的风格和灵韵。

  我们的现代化需要建设,我们的古迹古物更需要保护,如果不清楚的认识到我们仿制搬迁的危害,就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犯罪。”

  以上几段是我刚才写的,看来我们还是心灵相通。保护文物古迹,是我最大的心愿,愿你们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面,不要向圆明园那样……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6-1-7 19:50:29|显示全部楼层
谢二楼兄肺腑之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6-1-11 12:26:43|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诗书城,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6-2-14 21:38:44|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来出一份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睢文发 发表于: 2006-3-24 07:56:00|显示全部楼层

一座城市的文化突围

  
  古城墙在人们心里,不好拆
  200多年前的古城墙算不算文物?从2005年8月开始,这一争论在苏东坡的故乡眉山市不绝于耳。以至于,拆与不拆的声音困扰了当地大半年。
  事情的起因,缘于那段成型于清嘉庆三年(1798)的古城墙,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打算拆掉,坚守的一方则是当地文物部门和众多文化界人士。论证会上,双方难以达成共识,最终不欢而散,搁置了大半年。3月17日,记者从眉山市规划建设局得知,经过多次协商、互让,古城墙终得以保留。
  说起这事,眉山市文体局副局长王晋川情绪激动,他哽咽着说:“现在要保护住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真难!”古城墙前,他抚摸着这面从嘉庆年间走来的文物,难过极了,“古城墙在人们心里,不好拆呀”。
  古城墙位于眉山城东南,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长20余米、厚约3米、高5米,用红砂条石砌筑。和三苏祠、通惠桥一样,古城墙被誉为眉山悠久历史文化仅存的“三大古元素”之一。
  袁成章老人一家就住在城墙根下,从他的爷爷辈算起,已经在这儿住了4代,近100年了。袁大爷今年60岁,打小在城墙上玩耍嬉戏长大。他细数着记忆中的影像:城墙外的护城河因为岷江大堤的修建慢慢干涸;泥巴小路渐渐被柏油路、水泥路替代;老城墙渐渐斑驳,经历了拆除、修护的磨砺,残余部分在1983年被确定为眉山县重点保护文物,还在此立了块碑。而城墙根下的邻居们,有的不在了,儿孙辈又蹦蹦跳跳地长大了;有的搬走了,又有新邻居搬来了,大家处得极融洽,对这老城墙有深厚的感情。
  看着周围鳞次栉比的楼房,袁大爷神色留恋地说:“可能有一天这里也会开发。”
  保护规划,出炉之日即走向沉寂
  1992年,眉山被列入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一晃14年过去,当年的眉山县经历了眉山地区、眉山市的级别演变,设地设市的机遇,让这座城市的肌体逐渐丰腴──旧城仅18条街,新城130多条街。
  虽然抱回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牌子,倚重于这张牌而祭出的长远规划,却长时间未浮出水面。眉山市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曹小平告诉记者,2003年前,有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一直难产,仅停留在开开研讨会之类的“常规动作”上,造成一段时期保护工作的“断档”。
  2001年,眉山市东坡区建设局一分为二,一部分人上挂市建设局,一部分人分流到区国土局。“由于交接上的疏忽,让省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资料遗失”,曹小平说,2005年9月,他曾带队到有关部门去查找,但一无所获,连批复文件也没找到。
  “文脉在一点点断裂,”博学书屋老板、诗人华子的感受很深:“眉山被喻为‘诗书城’已是800年前的事了,我感觉苏东坡很孤独。眉山城越住越舒服,但苏家三父子留下的灵气却要被我们耍完了。”直到2003年,《眉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终于出炉,内容9章,涵盖文化名城构成要素、保护规划、文脉保护等。这是命名11年后,第一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4年5月,规划经专家评审通过。
  遗憾的是,规划出炉之日,也是走向沉寂之时。2004年,眉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紧锣密鼓,《保护规划》像闲置资产一样被搁到一边。当曹小平从档案室抱出那本厚厚的《保护规划》时,发黄的封面和书页传达出一个信息:这已是一段尘封的往事。
  这座城市因三苏名扬天下,因宋代八百进士和刻版印刷名噪全国。自古就有“人文第一州”、“全国刻版印刷中心”、“中国第一词乡”、“千载诗书城”的美誉。而荣光似乎正如往事渐渐褪色,倒是在一些宣传资料上被提起。
  有多少古味可以重来
  成乐高速公路从眉山入口,一拐弯便进入眉山“城门”。汉阙造型,上书“诗书城”3个大字,不由把心绪带入800多年前,陆游写下的诗句:“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那是对眉山以三苏为代表的文化底蕴的推崇。
  因为失去,对历史文化符号的重置,成为现代人的时尚追求。眉山市市长崔保华见解独到,没有文化元素的城市是没有灵魂和生命的,只是一堆钢筋水泥的堆砌物。
  作为眉山的代名词,苏东坡的影响是世界级的;而作为苏东坡故乡的眉山,三苏祠当是眉山文脉传承中最厚重的链条。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清晰地从三苏祠找到印迹。
  历史上一度拥地400余亩,今天占地96亩的三苏祠还有发展空间吗?周边环境、交通混乱的状况能得到改善吗?
  2004年,经过装修、改造后的三苏祠仿古一条街闪亮登场,据说意在还原当年的建筑语言,找回历史文化名城的感觉。2005年,当地规划建设部门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划定三苏祠保护范围;二是搭建古城古韵格局。
  但后者在推进中却备受质疑,最终“流产”。原因是政府拟在老城区5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建筑全部打上“川西建筑”符号,并规划大南街、小北街改造方案,由政府出资600万元,居民和涉及单位自掏腰包200多万元。方案公诸于众后,遭到大多数老城区居民的反对,焦点在一个字:钱。结果,这一方案搁浅。“再怎么使劲,我们都觉得是仿古的,古味可以复制,但走不进大家的心里。”家住小北街的郑先生对记者说。
  古迹往往是一个城市的精髓,眉山在竭力寻找属于千载诗书城的记忆和辉煌。2004年,围绕三苏祠铺开的“中国诗书城”建设,恢复远景楼、古城墙和旧城门,新建诗书城公园、文化长廊等,正是眉山人的一次集体怀旧和对千载诗书城文化情结的回溯。
  就在记者采访当日,眉山市正邀请部分专家对三苏祠突围展开方向性论证。市委书记蒋仁富表示,将充分听取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让三苏祠规划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张宏平(四川日报2006-03-24)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6-3-27 11:39:24|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地,可怜那段每天我都会经过的东门古城墙,希望不要哪天凭空消失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6-4-7 22:05:55|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古建筑!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6-4-15 21:34:08|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家乡建设,打造诗书城!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11-1 07:34,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