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张建|查看: 29981|回复: 153
[旅游] 

眉山三苏祠

 [复制链接]
 谢天开 发表于: 2005-4-8 07:03:36|显示全部楼层
眉山官民终于在一起做文化了,不管是矫情还是真情,这总是可喜可贺的!
 王建贵 发表于: 2005-4-8 16:29:49|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祭祖这等事情,有必要将官与民区别开来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sjmtww 发表于: 2005-4-9 02:23:15|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当官的是烧汽油去的,老百姓是烧骨油去的。
 雨轩 发表于: 2005-5-17 17:05:11|显示全部楼层
明年我也来祭“三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5-7-23 21:38:10|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诗人眉山寻访“三苏”遗韵

法国诗人眉山寻访“三苏”遗韵法国诗人眉山寻访“三苏”遗韵
法国诗人眉山寻访“三苏”遗韵
法国诗人眉山寻访“三苏”遗韵法国诗人眉山寻访“三苏”遗韵
能亲身来到这位大文豪的“家”法国诗人们兴奋不已
法国诗人眉山寻访“三苏”遗韵法国诗人眉山寻访“三苏”遗韵
米歇尔·德基先生:我也要沾沾三苏父子的灵气!
法国诗人眉山寻访“三苏”遗韵法国诗人眉山寻访“三苏”遗韵
栽下象征中法两国的友谊之树
法国诗人眉山寻访“三苏”遗韵法国诗人眉山寻访“三苏”遗韵
中法艺术家们进行文化交流

法国原作协主席、马赛国际诗歌中心主席米歇尔·德基、瓦尔德玛国际诗歌节的亨利·德里、诗人、翻译家尚德兰等一批法国著名诗人,今天上午专程抵达“三苏故里”眉山,在孕育了唐宋八大家中占有三席的苏洵、苏轼、苏辙的三苏祠里,“造访”三苏父子。
  在古朴静雅、文气逼人的三苏祠时里,米歇尔·德基一行对三苏父子特别是苏东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据他们介绍,苏东坡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因为苏东坡的很多诗词都已被翻译成了法文。但能亲身来到这位大文豪的“家”,他们仍是兴奋不已,对三苏祠里一草一木,一文一字都充满了兴趣。他们详细了解了三苏父子的生平,在三苏的雕塑前久久不愿离去。随后又来到三苏诗词陈列馆里,细细品味着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赠刘景文》、《惠李春江晚景》、《念奴骄·赤壁怀古》等优美的诗词。在苏轼为纪念亡妻王弗而作的哀婉凄美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悼亡词前,解说员特意用演唱的方式来介绍这首词的内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尽管听不懂中文,但法国诗人们仍听得如痴如醉。在苏氏老井前,米歇尔·德基先生还特意从古井中打来一桶水洗手,还用沾满水的手在头上抹一把,他诙谐地说:要沾沾三苏父子的灵气!   随后,米歇尔·德基一行还观看了一场三苏诗词的文艺演出,眉山本土书画家们也纷纷挥毫拨墨,为客人们献上自己的书画作品,眉山漫画家杨再琪还专门为米歇尔·德基先生作了一幅漫画像,米歇尔·德基拿着漫画爱不释手,兴奋得像个孩童,合影时还特意把漫画展放在胸前。   据介绍,法国诗人此次眉山“访”“三苏”,是法国驻华大使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社,四川省作协《星星》诗刊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中法文化年“诗人的春天”天府行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在来眉山前,法国诗人们还“造访”了李白和杜甫。
 罗松涛 发表于: 2005-7-23 23:13:50|显示全部楼层
三苏文化早应该走向国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5-7-26 23:09:35|显示全部楼层
眉山正在努力!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5-8-28 22:09:13|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烟雨眉山行

友人听我说欲游眉山,怀疑地问,你一个人跑到眉山去干嘛,想去找苏小妹还是想去吃东坡肘子?我笑笑说,都想。于是友人跟我讲了个典故,说一次东坡生气了,作诗骂一个老道为“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我听了这个故事,哈哈大笑。
  其实,去拜访东坡的故宅是我的旧愿。东坡一直是我最欣赏的古代文人,他旷达不拘而又痴情不改,他的乐观豁达已溶入中国此后历代文人的性格中,他才高八斗,散文、诗、词、书画、歌赋无一能习,无一不精,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亚里斯多德式的全才。林语堂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而又难能有二的。   林先生的话引自其所作的《苏东坡传》的序言中。刚上初中那阵,无意在书店邂逅此书,便无法释手,思考再三,咬牙买下。此书可不便宜,硬皮本精装的,价22元,我一个月的零用钱基本上都投进去了。   天公作美,从成都闷热的三伏仲夏到了眉山三苏祠门前,竟然感觉到了一丝久违的凉意袭来。微风将沾衣细雨精确地送到体表的每一个毛孔和身体里五脏六腐奇经八脉,顿时感到透体的清爽。   东坡,我来了。下了出租车,我面向东坡故宅,对着我千年前的友人打招呼。   三苏祠正门是楹联两副,一联为“北宋高文名父子,南洲胜迹古祠堂”。而清人张鹏翮“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联让我宛尔而笑。我想起古龙笔下小李探花家门前“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楹联。相必古龙笔下风流不拘的小李探花原型该是高才艳慕的东坡居士吧。  进了苏家的大门,呼吸着千年前东坡呼吸过的空气,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寻幽访古的文人,一时“骚“意大发,施施然地背着手迈着方步四面乱看。进门右侧有一圆石,上刻东坡“最是一年好时节,正是橙黄橘绿时”之句。正在把玩此句时,旁边过来一大群游客,一位漂亮导游在用同样漂亮的普通话对众讲解。我决定混进人群,听美人解语东坡。   跟着导游进了第二道大门,大殿内供奉着三苏塑像,正面苏洵,左则苏轼,右侧苏辙。学而优则仁,中国历来有文人政治的传统。自隋唐始科举取士,读书人社会地位一直很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近代袁世凯废科举止。数日前读唐浩明所写的《曾国藩传》,前礼部侍郎,皇帝亲自授权办团练的曾绦生,堂堂一国大员,在处理一件案子时涉及到了一位有秀才功名的人,为树立威信,先斩后奏,将一干人等包括秀才全杀了头,为此,学台大人前来兴师问罪,竟然闹了一个不小的风波。三苏祠,作为哺育出“三苏”这等大家的风水宝地,本该是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麦加,如今居然香火有些萧条。汪丁丁说,我们处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随众来到资料室,正对资料至大门的是一个大约两米的“山”字。导游小姐介绍,这是东坡17岁时游连鳌山时,随兴所写的“连鳌山”中“山”字按1:1的比例拓成的。虽然不懂书道,我也可感觉这字严谨方正,全不似东坡后期书法作品一样丰腴肥美,另成一家。想必此时的东坡,尚还在父亲的严厉敦促下,发奋苦读吧。  另一间资料室在墙壁上挂了东坡所作散文、诗、词、寓言及养生之道的一些作品,很多都是我熟悉的。如词这一栏,就选有《念奴娇?赤避怀古》、《水龙呤?次韵章质夫杨花》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东坡与辛弃疾同为宋时豪放词教父级人物,与稼轩词流的苍劲雄浑相比,我更喜欢旷达空灵一些的东坡词流。《念奴娇.赤避怀古》中周公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少年英雄形象早已是深入人心,《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英武太守的形象也是跃然于纸上。同时,我也喜欢东坡的一些情性之作,如基本采用白描手法所作的《水龙呤.次韵章质夫杨花》中“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此类词句,曾让少年时代的我,对着旧鱼塘里雨后被击散的浮萍,惆怅不已。而东坡写给亡妻的《江城子》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样的句子,非才高绝顶而又至真至情之人是写不出来的,我以为。   参观完了资料室,众人随导游来到东坡蜡像馆。苏家一些广为人所知的故事被制成了腊像陈于此间,边上配有解说词,以助理解。第一组蜡像“名震京师”共七人,观其装饰,上首所座两人自是皇帝老儿和皇后麽麽无疑,导游让我们猜皇帝左边座着的两位老者和右边一位老者及其身后站立的两位年轻人中谁是东坡?我猜不出来,其它人也没人猜出来。最后还是导游自己揭开了谜底。皇帝左手所座的两位老者为考官范仲淹和梅尧臣,右手所座的老者是苏父老泉,老泉左侧站的是子瞩,右侧是子由。想当年苏氏三父子名满京城,时人争睹三苏的风采,士大夫争相传抄三苏的文稿,以至竟得到了皇帝老儿亲自约见嘉奖,相必,当年他们的风头之劲,不会逊于近年在紫禁城放歌的三大歌王吧?   第二组腊像是“乌台诗案”,导游小姐介绍说东坡因为诗作得罪了皇帝,故被下放到黄州做剌吏去了,东坡很不幸,成了中国第一个文字狱的受害者。其实,正如林语堂所说,此事是东坡的不幸,却是后世读书人的大幸。有此磨历,东坡远离喧嚣,潜心治文,其胸腹之才思,已如满弦之弓,蓄势待发。   第三组腊像是“江流云涌”,腊像是东坡与好友佛印和弟子黄廷坚共游赤壁。此时的东坡,事业处于低谷,却是创作的高潮区。此时的东坡才思喷涌,妙笔如椽,所见所思所悟,信手而作,皆为妙文。林语堂言东坡为间留下的四篇至美文章,都是此时所作。这四篇文章中,三篇与赤壁相关,既《念奴娇.赤避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张五常先生曾感叹,不知是怎样的鬼斧神思,东坡居然能写出前、后《赤壁赋》这样让人不能增减一字的妙文。这两篇赋作中,我尤为喜欢的是《前赤壁赋》中“纵一韦之扁州,凌万倾之茫然”这样的随性和东坡纵论古今、寓情山水的陶然。林所言的另一篇至美文章是东坡的百字短文《承天寺夜游》,也许是生活及阅历的关系,我一直无法捕捉并体悟这篇短文所述及的刹那间的石光电火、白驹过隙之美。我早已将此文背诵于心,希望有一天能灵台空明而顿悟,或是有高人对我“棒喝”。  其它几组腊像依次为“画扇断案”、“朝云伴读”、“苏小妹三难秦少游”、“程夫人教子”等,所言皆是耳熟能祥的故事,此不鳌述。   出得腊像馆,随众来到小卖铺,铺子里有三苏的一些诗文及其它书籍及碑文拓贴,我草草翻了一下,挑了两册薄的以作留念。一本是《三苏咏故乡》,一本是《三苏祠楹联选注》。“东坡扇”虽然出名,不过我看那些扇子质地并不好,价格也偏贵,且扇面上没有我最喜欢的《前赤壁赋》,于是就没有下手。  从小卖铺出来,既是洗砚池。洗砚池中荷花开了数朵,亭亭而立,煞是美观。可惜池水较浑浊,看不到“鱼戏涟漪间”的景致,终是一憾。突然想到东坡可能是于某日观此池而作的“一池萍碎”,遂有些怏怏然。  洗砚池对面是新塑的东坡大理石像,一群人围在那儿排队留影,我不喜欢凑这样的热闹,于是信步走开。  东坡爱竹是出了名的。三苏祠中随处皆是郁郁葱葱的竹子,游人较少,时无时有的蝉鸣声更衬出祠中的幽静。漫步中无意发现路旁石上刻有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得观此石,会心一笑,这让我想到了东坡另一首诗:“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想不瘦又不俗,吃碗笋炒肉”。   祠内碑亭中刻有很多历代骚人的文作及墨宝,可惜我对那些弯来扭去的蚯蚓文,上游下窜的蝌蚪字并不在行,也不是很有兴趣,扫了几眼就走开了。   出了祠堂大门,我才注意到与祠堂相邻的街的对面,一大片地已被围墙圈了起来,临街修好的房子上面写着“东坡城售楼部”几个大字,售楼部里正在热火朝天地装修着,里里外外很多人在跑来跑去,忙来忙去。围墙上满是诸如“未来眉山,第一桶金”、“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吃喝娱购,消费天堂”这样赤裸裸字眼的广告语。  我叫了辆三轮车,慢慢离去。回头看看,肃穆寂静的三苏祠与繁忙施工着的东坡城于街两端奇怪地对侍着。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眼,会在我的记忆打下如此深刻的烙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5-9-6 21:09:45|显示全部楼层
很实在的文字!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5-12-23 11:24:29|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草堂三苏祠兰园“结义”

杜甫草堂三苏祠兰园“结义”杜甫草堂三苏祠兰园“结义”
杜甫草堂、三苏祠携手共谋发展
杜甫草堂三苏祠兰园“结义”杜甫草堂三苏祠兰园“结义”

双方互赠两馆礼品

  昨(21)日下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缔结友好博物馆签约仪式在杜甫草堂兰园会议室举行。两馆馆长分别代表双方博物馆郑重地在“共建友好馆协约”上签字,随后互赠了礼品。见证两馆建立友好博物馆的还有两市文体局的相关领导。

  成都市文体局局长朱树喜、眉山市文体局局长龙学渊分别在签约仪式上发言。他们强调,成都、眉山地理上相互毗邻,文化渊源上同属古蜀文化,两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发展上可以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加强交流与合作很有必要。目前两地可以整合的文化资源丰富,包括眉山三苏文化与杜甫诗歌文化,彭山忠孝文化与三国文化,彭祖长寿文化、洪雅生态文化、东坡养生文化等与成都休闲文化等。并表示要加强相关文化的整合包装,共同打造古蜀文化品牌。

  两馆馆长也一致认为:建立友好馆关系后,双方应携起手来,让文博事业的发展取得更大的辉煌。草堂博物馆馆长还幽默地说:“今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就是兄弟关系,要相互走动,亲戚就要走才亲,不走就不亲了。”引得现场掌声不断。最后,两家博物馆分别在提升两馆馆际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达成了共识。

  据悉,此次两馆建立友好博物馆是在贯彻两市市委、市政府“成都──眉山一体化发展”第一次工作会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实施的,除了文化方面外,两市还将在新闻出版(版权)、体育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11:35,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