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yhb328|查看: 31057|回复: 52
[建筑] 

内江

 [复制链接]
 睢文发 发表于: 2005-8-14 09:37:42|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内江的糖民俗

胡丽美/文

  内江的蔗糖业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内江的蔗糖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蔗糖业一度成为内江的一大经济支柱。食糖、冰糖、蜜饯成为对外交换的重要产品,内江渐以“甜城”驰名,饮誉中外。“甜城”一词已载入《辞海》。内江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尽管与川中南各地无较大差异,民间习俗与川中南大同小异,但随着近代以来内江蔗糖业的发展及与之相关的行业的产生,内江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些较独特的民间习俗,这些民间习俗的兴起和形成大多与内江蔗糖业的兴起、生产和发展息息相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说,近代以来,内江的民俗就是“糖”民俗。“糖”民俗的传承体现了旧时内江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风貌。

内江人民在蔗糖的生产、交换、分配和交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下几种习俗:  1、买青山  旧时内江糖房很多,每年甘蔗还未长成时,糖房老板便开始四处活动,用低价向蔗农预购甘蔗,俗称“买青山”。蔗农则称“青山户”。如遇天灾,甘蔗减产,青山户交不够预卖的甘蔗,除要付给糖房二分利息外,次年亦不能向其他糖房预卖甘蔗,只能由债权人来低价收购。这种“剜肉补疮”的剥削方式在内江地区相当普遍,卖“青山”的蔗农几乎占蔗农总户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2、雇工“交定”   旧时蔗农非常贫困,大凡到冬季糖房、漏棚生产时,农民为谋生活,被迫去“人市”等待糖房、漏棚的雇佣。糖房老板或管事到“人市”上雇佣的一般是技术性不强的工人,如:蔗工、看牛工、打泡工、担糖工等。工人被雇用时要“交定”,定物是1块缠头帕子或1条围腰。被雇人必须按时去糖房,否则不能退回定物。开榨后生产紧张,工人熬更守夜,但工钱是不会多加的。

  3、吃“起搞酒”   旧时内江制糖业多是依靠人力和畜力“土法”制糖。每年农历九月底,制糖的甘蔗成熟了,糖工们便带着被盖和工具陆续赶到糖房,老板选择吉日开工榨糖,这一天俗称“起搞”。老板要请糖工、邻居和蔗农喝酒吃饭,俗称“吃起搞酒”,“吃起搞酒”这种隆重仪式作为糖房正式开工的标志是内江相当流行的一大习俗。在旧时官方的生产成本估计表中往往有“开搞请客酒席”这一项。对糖房老板来说,“吃起搞酒”蕴含着对未来吉祥顺利的期盼以及对糖工和蔗农的取悦,其意在于缓和阶级矛盾。

  4、打“牙祭”   古人有初一、十五设家祭的习俗。这一天,家中老少男女向家神及祖先顶礼膜拜。祭礼一毕,香味散尽的供品自然要派上另一个用场──“牙祭”。“牙祭”典礼通常是在初二、十六的中午进行,这两天全家上下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享用祖先用过的肉,以使吃了十几天斋的牙受到奖赏和安慰,久而久之,“牙祭”便成了吃肉的代名词。打“牙祭”本是全家人的专利,但在旧时内江地区随着蔗糖业日益兴盛,糖房、漏棚老板为了不时取悦蔗农和雇工,把这个古时只能全家人享用的“牙祭”扩充于整个糖房或漏棚,作为一种定时的饮食习惯。当时官方对蔗糖生产成本的统计也明确列出“牙祭”这一项。  这些物质生产习俗大多体现了蔗农生活的艰辛,以及糖房对蔗农的剥削,如“买青山”和“交定”。有的也包含糖房想缓和阶级矛盾、取悦蔗农和雇工之意,如“吃起搞酒”和打“牙祭”。

在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甜城内江的主要习俗有:  1、结婚礼仪  相传内江是冰糖的故乡,因而在旧时的内江地区结婚礼仪便与冰糖有关。男女双方订婚后,男方第一次去女方家中时,冰糖是不可缺少的礼品之一。人们往往借冰糖的晶莹、纯洁、甜美的特性,表示将来夫妇情操纯洁,生活幸福甜美,同时蕴含着对冰糖始祖──傅香(见文中“傅香姑娘造冰糖)的怀念之情。

  2、行会习俗  清代,随着蔗糖业和蔗糖贸易的发展,内江逐渐形成了一些商贸行帮,按经销品种、经销人员、经销地区划分为各种名称的帮。如按经营品种分:经营糖的叫“糖帮”,经营糖制品(蜜饯)的叫“冰桔帮”、“桔油帮”等;按商号主人的居住地域划分:有“淮州帮”、“宝鸡帮”、“渝帮”等按经销路线划分:经营沱江上游一带的称“上河帮”,下游的称“下河帮”。按上述标准划分的帮号,有的也难以截然分开,有的甚至兼二、三帮。如重庆糖号来内江经营下河糖,这个号即可称“渝帮”,又可称“下河帮”,均属于“糖帮”。各个糖帮都有自己特有的帮规。

  3、谚语、歇后语和民间歌谣  随着蔗糖业的发展,内江人民总结出了与此相关的谚语、歇后语,谱写了许多动人的民间歌谣,这些都是内江人民在蔗糖生产、生活实践中心声的反映,是内江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1)谚语  关于甘蔗种植经验的谚语:  “立春雨水节,甘蔗正放得。  甘蔗杆杆长,适当放宽行。  蔗苗长出‘鸦雀口’,补亩正是好时候。  甘蔗不上行,杆小少出糖。  甘蔗不壅兜,等于到处丢.  三月六月蔗农忙,挖了小行挖大行。  六月六,蔗现肉。”   反映糖业社会现实的谚语:  “糖房带漏棚,子孙不受穷”   “熬糖煮满酒,称不得老手”   “自产自运,永不受困”   “六月间卖糖,看跌不看涨”

  (2)歇后语:  多是用蔗糖业中生产和生活的经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  “老牯牛进糖房──有搞”   “糖房头的辗子──一对”   “白糖伴苦瓜──又苦又甜”   “没收汗的糖罗汉──才到的”(“到”谐“倒”字音,用熬化的糖浇铸成糖人,称“倒”)   “猴子吃甘蔗──吃一节剥一节”   “顺节吃甘蔗──越吃越甜”

  (3)民间歌谣:  反映蔗农受糖房剥削的悲惨命运和苦难景况的,如《蔗农歌》  甘蔗甜呃,人心苦呃,尝不到一口糖啰喂,身穿破烂布喂哟。  甘蔗甜呃,人心苦呃,年年卖青山啰喂,剜掉心头肉喂哟。  甘蔗甜呃,人心苦呃,肥了糖房主啰喂,瘦了种蔗户喂哟。  反映蔗农在高利贷压迫下的无奈苦闷心情以及自发的反抗精神,如《比期谣》  “……有钱的望比期,比期到了笑嘻嘻。无钱的怕比期,比期到了惨凄凄。当了东西还利息……害了多少人啊,误了多少事哟,无道理,无道理,比期无道理,比期真是无道理!”   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甘蔗叶子青又青》  “甘蔗叶子青又(呃)青,青又(呃)青啰喂。衣裳裤儿稀呀的烂,一天吃两根红苕呃根红苕呃根啰喂,以前的苦处(是)难哪说得尽呃,共产党来才翻身呃,才翻身呃啰喂。分到房子和田土哟,一家大小喜盈呃盈呃盈啰喂,大家加劲搞生产啰,支援国家建设和解放呃军解放呃军啰喂。”

  4、民间传说  内江的民间传说大多与追寻内江蔗糖业的历史有关。

  (1)、“甜城”内江的传说  相传明代末期,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为了联合张献忠合攻腐朽的明王朝,冒险拜会张献忠的过程中品尝了内江蜜饯,由于其味甜美,滋润化渣,因而称赞内江为“甜城”。自那以后,“甜城──内江”的赞誉便流传下来。

  (2)、冰糖的来历──傅香姑娘造冰糖  内江盛产冰糖。传说在很多年前,内江东兴镇有一大地主兼煮货商(煮货即蜜饯)张亚仙开了一家大糖房。在他雇用的丫头中,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傅香无意间制造了光洁似玉的冰糖。旧时内江的各家冰糖作坊都奉有傅香塑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傅香生辰),都集会以表示纪念,其会名为傅香会。

  (3)、白糖的来历──文殊菩萨  清嘉庆(1796年)以前,内江便有“文殊会”兴起,“文殊会”即是祭祀文殊菩萨的民间团体。相传,文殊菩萨的狮子吃了甘蔗排出的粪便是白糖,因而糖业界便每年在每万斤糖清或红糖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祭祀文殊的开支,这笔费用叫“文殊会费”。当时糖业界并无糖税之说,只取“文殊会费”作为祭祀开支。

  (4)、甘蔗的来历──甘哥和蔗妹  传说很久以前,内江有一对情深似海的恋人甘哥和蔗妹,甘哥为完成蔗妹父亲的遗愿以表达对蔗妹的深情,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甜草──甘蔗。自那以后,内江便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沱江的水青又青,甘哥蔗妹情谊深;寻来甜草种江畔,甘蔗从此留美名”,以此表达对甘哥和蔗妹的怀念之情。  这些民间传说体现了旧时内江人民对祖先开创蔗糖为后代创造财富的感激之情及内江人民对祖先知恩图报的纯朴作风。  总之,民俗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在自然、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群体生活的需要所创造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总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旧时内江的“糖”民俗是内江人民在蔗糖的兴起、生产和发展中为争取生存,谋求发达和祈盼吉祥如意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生活文化。可以说旧时内江的“糖”民俗,是旧时内江的一面镜子,了解了旧时内江的“糖”民俗,从一定程度上说,就了解了旧时内江及内江人的历史。
 曾伦 发表于: 2005-8-14 11:45:47|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内江在宋以前就有糖业,但不成气候。清以后的内江糖业才真正兴盛。其中,我的家族影响很大。内江有4千多家堂房,我们曾家7大房人有1300多家。很多糖业习俗,是从祖籍福建汀洲带来的,有客家人的习俗在里面。其中最大场面的叫“请交界酒”,现在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前年家父给我说过,我记了一些。先祖曾达懿(一)在四川发展糖业的事,本来我想写写的,后来有重庆的宗亲讲,可能他要写进湖广填四川的电视剧,所以我就没有写了。

富顺的糖也有名,内江糖业兴起可能比富顺晚。内江有甜城名,可能就气不过。把我先祖引种甘蔗的时间从1716年以后,改成了1671年。先祖1693年才出世,怎么来四川种甘蔗?内江史志方面的人也不出来纠正,我也气不过。写了《再说处女膜》,提出第一个做并不是第一名、第一强、第一好,在历史认识上不要有处女膜意识。出了一口恶气。

解放时对糖业老板非难较多。沈从文在内江白马庙了解过糖房的事,说糖房的雇工是“蔗奴”,糖房老板挨镇压的多。感谢土匪,从1851年起对我家族大抢三次,绑票一次,使我家在民国时衰败,解放时赤贫。不然,那有我在这个世界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leikang 发表于: 2005-8-14 13:26:1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这也是“出口转内销”哈,又不知转了几道拐了。本帖子源自于本论坛的“《巴蜀史志》·2005年1期(全文)”:http://www.phoer.net/bbs/dispbbs.asp?boardid=6100&id=21834
 睢文发 发表于: 2005-8-18 19:08:23|显示全部楼层

内江历史进程

源自:《内江百科全书》 内江市(含1998年区划调整设置的资阳地区,现资阳市)是一个历史悠久之地。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其历史演变进程到民国止,大体可分为以下七个时期。

远古时期

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的沱江中游,土地丰腴,经济开发较早。据1951年出土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和其他一些石器,陶片及植物标本等文物证实,约在距今3.5万年至4万年前,今内江市所在沱江流域即有古人类生息繁衍,并逐步形成了原始部落群体。故有今资阳、资中地区为尧时资国封地之说。

春秋占国时期

华夏历史进入到周王朝,今内江市已分属于古巴、蜀两国,由于蜀国与周王室臣属关系的确立,也推动了蜀中今沱江流域地区人民同周王朝的联系。春秋时期出生于今沱江之滨王二溪的孔子师、周大夫苌弘便是明证。简阳市1975年─1982年间数次出土的周代铜垒、戈、矛、剑等器具和铜钱,表明了该地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是古蜀国的军事重镇。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平定蜀侯叛乱,同时派张仪东灭巴国,分别改置蜀郡、巴郡。今内江市随之纳入秦国版图,并成为巴、蜀两郡往来联系的通道。

秦汉三国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封建专制王朝,今内江市也作为秦帝国在巴蜀地区一部分,得到相应的开发。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巴蜀平定,全国复归统一。后经文景之治,汉武帝继位,开疆拓土,加大了西南边境开发的力度。从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到东汉顺帝永建年间(公元126─131 年)在今沱江中段先后建置了以今资阳市雁江镇为中心的资中县,以今内江市市中区西化龙山麓为中心的汉安县,今内江市出现了历史上经济第一个发展时期。据《化阳国志》等文献记载和数以百计的汉墓发掘文物证实:今内江市的铁山(威远西北)之铁、牛鞞之盐,资水(即沱江)沿岸的橘柚,就成批通过资水运往成都;高祖十年(前197 年)由萧何监造的未央宫东阁砖也到资中(今资阳市)落户。元康元年(前105年),特制的“资中城”铭文汉砖亦在资中问世。《华阳国志》还说:“汉安县,郡东五百里,土地虽迫,山水特美好,宜蚕桑,有盐井鱼池以百数,家家有焉,一郡丰沃。”顺帝永建五年(公元130年)修筑汉安栈道, 进一步沟通了汉安同益州成都的经济联系。史料表明:两汉时今内江市的农牧渔蚕业和冶炼、制陶、井盐、建材、建筑等手工业都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沱江流域的沃土孕育了沱江人,辞赋家王褒、名臣董钧、治黄水利专家王延世就是当时从这里成长起来的。这种相对安定的局面,一直保持到蜀汉景辉五年(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时为止。

两晋南北朝时期

两晋泰始元年(266年),司马炎称帝,内江市尽入西晋版图。自惠帝永平元年(291年)起,北方“八方之乱”和关西人起兵晋,迫使大批关中士人、关西流民入蜀谋生求食,从而引发了牛鞞、资中、汉安本土居民的向外大迁徒。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巴人李特据蜀建号,光熙元年(306年)其子李成称帝,国号大成,南方僚族人乘机北侵,汉安县全境为“夷僚”所据,县人离家随县衙侨居异地;同时县政荒芜的资中县,亦因战乱频繁,名存实废;极度动荡的牛鞞县,改隶蜀郡,今内江市陷入长达200年的灾祸之中。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中央政权控制力量逐步南进,一面复建地方政权,一面对僚人招抚。当年的牛鞞县(两年后更名阳安县)境西南隅新置资州,负责南进安抚工作。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年),资州南迁至汉资中县故地新置的资阳县城;武帝保定年间(561─ 565年)又在今资中县重龙镇置盘石县;天和二年(567)再在汉安故址置中江县(隋开皇元年即581年更名内江县)。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在今安岳、乐至县增新置普州和安岳、永康、多业诸县。荒废已久的沱江中游地区,终于又得恢复重建。

隋唐五代两宋时期

581年隋文帝取代北周称帝,不久灭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奠定了蜀地经济恢复的基础。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627年,唐太宗即位,实现了“贞观之治”。饱经战乱之苦的沱江流域中部地区,终于形成了资州(隋文帝开皇七年即587迁治盘石县)、简州(隋初新置,治阳安县)普州三州共同治理的稳定发展局面,并步入了历史上第二个经济持久繁荣时期。从广泛分布于今内江市各区、市、县盛唐、中唐期间开凿的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造像题记和寺庙碑记证明,沱江流域中部地区当时的经济、文化都已达到新的水平。

五代前后蜀时期,中原朝代变动频繁,但蜀境还是相对安定的。965年,宋太祖定蜀后,今内江市的经济状况较唐五代时期继续发展提高,今资中、资阳、安岳等县、市多处出土的宋代文物证实,两宋时期,这里制作的陶瓷、建材制品,无论是品种还是工艺,都具很高水平。一些成片的聚落民居,建筑考究,布局有序,反映了当时人民不错的生活环境。安定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一批济世的人才,状元许将、许奕、赵逵,丞相赵雄,理学家陈抟、数学家秦九韶,就是其中佼佼者,享有“西眉(山)、东普(州)”之誉的安岳县,在宋代就出现进士262名。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军分路进攻四川,普州兵乱;淳祜三年(1243年),蒙古军从南部入川,资州及辖县荒废;普州军民筑铁峰城,据险置治,固守至宝祜六年(1258年),城破州废。自此,今内江市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荒乱。

元明清时期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统一中国,建立了广袤的元帝国。经过宋末元初三十多年的战争,今内江市除简州建制保留外,因地广人稀,资州、普州建制始终未得恢复。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徐寿辉部将明玉珍入蜀,建大夏地方割据政权,大批湖广居民随其入川,资州(含内江县)、安岳(含石羊县)恢复州县之治。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大将汤和、廖永忠等率师平夏,今内江市随川入明版图。明太祖、成祖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外省籍居民入蜀垦殖经营。历经洪武、永乐、洪熙、宣德等四朝近七十年(1371─1435年)的开发,今内江市境的经济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到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年),内江、资县(资州改置),资阳、简州(曾一度改简县)、安岳、乐至、威远、隆昌(隆庆元年即1567年新置)等八县(州)的区划匡架基本固定,以水稻、甘蔗、桑麻为主体的种植业和以冶炼、采掘、土陶、制盐、制糖、纺织等为主体的手工业又发展到历史第三个高峰期,有的已达历史最好水平。文化教育事业也有许多新的成就,一个仅有3.4万人(万历六年即1578年资料)的内江县,在明代就考中进士119名,举人312人,入仕任总督、巡抚以上高级职官者竟达25人,在四川州县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由于统治集团荒淫腐朽,引发的全国性农民起义波及四川。自此时起,明与义军间,明与清之间,清与义军间,清与吴三桂叛军间的战争不断,今内江市又陷入战乱之苦,千里沃土,渺无人烟。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蜀地始定,康熙初年(1662年),今内江市各州县的官吏才陆续到职。在康熙、雍正两朝(1662─1735年)倡导移民和与民生息等一系列宽赋政策的感召下,湖广、江西、福建、陕西等省大批居民来沱江流域垦殖落户,经济又开始复苏。雍正五年(1727年),随着资州直隶州(改资县置,辖资阳、内江、仁寿、井研四县)的建立,再经干隆、嘉庆、道光三朝(1736─1850年)的发展,内江市人口已超过明中叶全盛时期,农牧渔蚕业和制糖等手工业亦达新的水平。内江、资州的蔗糖生产已同福建、台湾并称为全国三大糖业基地;内江蜜饯、隆昌夏布、乐至藕粉等土特产品享誉全国。沱江、球溪河、清流河航道千帆竞发,上通成都,下达重庆、武汉;东大路(成渝南线)、小川东路(成渝北线)、资(州)荣(县)等陆路干道,车马如流,一派繁忙,内江、资州、简州、隆昌4地已成为川中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列强迭次入侵中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替上升,义和团、李蓝义军在今内江市境的革命活动,极大地激发了这一地区人民的爱国、革命热情,1911年8月著名的保路同志会“罗泉会议”召开,引发了是年冬资州、威远、内江3州县的独立。同盟会员喻培伦、杨禹昌和保路同志军首领胡玉垓的壮烈牺牲,为内江人民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民国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在内江市的统治,但不久北洋军阀窃取了革命果实,今内江市很快又成了讨袁的护国战争、反段的南北护法之战和四川军阀防区割据的争夺中心,拉扶派款、战祸连绵。仅内江县因占领军的不断更替,在民国23年(1934)时, 田赋征收就预征到1965年,人民不堪重负,社会极度动荡。有压迫就有反抗。内江、安岳、隆昌、乐至、威远等地进步青年和农民在中共四川省委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涌现了陈毅、曹荻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董朗、彭明晶、廖恩波、罗世文等著名烈士。

民国24年(1935)川政统一,今内江市各区、市、县分隶于第二(治资中,辖资中、内江、资阳、简阳、威远、荣县、仁寿、井研8县)、第七(隆昌)、第十二(安岳、乐至)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1937)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今内江市人民竭尽全力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援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内江、资中两县蔗区人民将蔗糖生产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确保了前方后方的糖料供应;同时新发展了燃料酒精制造业,仅 1942 ─1944年3年时间,内江的四川和资中、简阳等三家酒精厂即生产酒精4,025,818加仑,其中内江一县提供给资源委员会用于抗战的酒精即达该委总需量的13.8%。 在冯玉祥将军发动的抗日爱国捐献运动中,内江、隆昌、威远三县的献金总量就达8,920万元。在八年抗战期间,八县籍将士阵亡的达6261人,陆军上将饶国华烈士即是当中的杰出代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穷兵赎武,倍加盘剥,今内江市经济复又严重衰退,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人民再度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多行不义必自毙。国民党“戡乱建国”的倒行逆施,加速其失败。1949年12月5日至 15日,内江等八县人民相继宣告解放,迎来了历史新纪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6 23:37:24|显示全部楼层

内江方言

四川话以成渝片西南官话为主,灌赤仁富,岷江,雅棉三小片,昆贵,黔北也有。 灌赤仁富片--内江,富顺,井研,荣昌,威远,冕宁,隆昌,彭德,筠连 内江话属于“灌赤仁富片”。 棒老二 ──土匪,强盗,又说“棒客”。 车车娃儿── 随母改嫁的子女 戳锅闹 ── 凡是都要去揽但又成事不足的人。 倒汉儿 ── 指不聪明的人 癫子 ──疯子 二娃 ──称排行老二的人,男女均适用 噶公 ──外祖父 噶娘老妈儿 婆婆,──即丈夫之母。用于背后叫的。 噶婆 ──外祖母 噶爷老汉儿,公公,──即丈夫之父,用于背后叫的。 哥老倌 ──哥哥。 哥子 哥哥,──也用于称与自己同辈分但年长的男子。 观火匠 ──(说话、做事)起作用的人。 怀儿婆 ──孕妇 夹泥匠 ──泥工 男娃儿 ──(1男子:那里站到一个~。(2丈夫:她~会找钱。 六儿── 排行第六的人,男女均适用。 妹儿 ──(!女孩子;姑娘(有亲昵色彩):这个~很好乖。(2儿化后指妹妹:三~ 闷登儿 ──(不爱说话的人;(2不聪明的人 木昂 ──不爱说话而显出痴呆样子的人:你才是个~ 咬卵匠 ──指固执己见、不肯改变的人:你是个~,不跟你两个多说。 耙子 ──得了软骨病的人:吃~火锅切。 屁儿虫 ──从中作梗、使事情做不成的人:你是个~ 婆娘 ──(1妻子。(2泛指已婚妇女,含不尊重意味,这个意义上也说“妇人” 三娃儿── 排行第三的人。男女均适用。 舍物儿 ──娼妇。──也用做骂人用语。 水打棒 ──淹死的人。 梭爷子 ──暗娼。也用做骂人用语。 癫风灯儿 ──不怕事、不知事情轻重的人。 屋头个 ──妻子。他~很好勤快。 挖老三 ──农民(含轻蔑意)。 瘟猪儿── 笨蛋 五儿 ──排行老五的人。 幺儿 ──(1最小的儿子(2对孩子的昵称,男女均适用。 转火棒 ──专业军人(含贬义) 耙儿 ──饼类事物,或蒸或煎而成:包谷~/红苕~。 扁挑── 扁担。 波丝 ──蜘蛛。波丝网即是蜘蛛网。 等等儿鞋 ──高跟鞋。 二乌子 ──鬼 柑儿 ──橘子 隔泥 ──皮肤上的污垢:几天没洗澡,你身上好多的~。 个巴儿 ──(牛 羊等动物身上的角)
 铁肩辣手 发表于: 2005-10-14 10:19:12|显示全部楼层
内江方言的特殊,并不在其词汇与四川其它地方有多大的差异,而在它的发音的声调的不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铁肩辣手 发表于: 2005-10-16 11:31:07|显示全部楼层
内江方言中有特点的

"观火匠":是因内江糖房熬糖时,掌握火候的人。相当于今时的技术员,熬糖过程均听该人指挥。

“大盘盘”:国家工作人员。因为这类人多头代大盖帽如公安、城管。内江人把大盖帽叫盘盘帽,借代为这类人。

“妹子”指女孩子,并无感情色彩。相当于绵阳话中的“女子”。张妹子、李妹子等。

“穿钱”挣钱之谓也。旧时使用铜钱,用绳子穿起。在乡下时常说“今天穿了5个工分”。

 内江把吃饭,叫嘁(qi)饭,乡下叫葜(qia)饭。现在听到怪怪的,其实是最正宗的、由客家人保存下来的古汉语的语言化石。

  我下乡的双才、贾家、高粱一带的湖广话,“讲”话谓之“港”话。现在流行的香港影视中的一句:“有锚搞错....”中的锚,30多年前我在内江的乡下经常听和说。
 邓章应 发表于: 2005-10-19 18:21:43|显示全部楼层
内江还有一些客家话遗留。雎老大,好久出来耍一哈,我也在内江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周从林 发表于: 2005-11-17 20:13:41|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沱江河内江段出现大面积死鱼/图!!!!!

沱江河内江段出现大面积死鱼/图!!!!!

新华网内江分频道11月16日电  四川境内沱江河流域内江白马镇约1公里水域,于11月12日出现大量死鱼,截止15日,据养鱼户估算已死鱼80万斤以上。

据内江市东兴区双才镇水大田村2社养鱼户付佑光和内江市中区沱江乡茅棚村8组养鱼户潘水良等反映:从2005年11月8日起,大家发现沱江河里网箱鱼不吃鱼饵,普遍旺头水面吸氧。 9日、10日鱼还是不吃食,养鱼户们迅速购回充养机等设备进行抢救。

但从12日早晨开始出现大面积死鱼现象,且死鱼不断增多,截止15日,已死鱼约80万斤以上,按市价估算约损失400万元左右。据了解当地农民已向内江市相关环保部门投诉,环保部门已介入调查。(牛宪勇、简萍图/文) (完)

沱江河内江段出现大面积死鱼/图!!!!!沱江河内江段出现大面积死鱼/图!!!!!

沱江河内江段出现大面积死鱼/图!!!!!沱江河内江段出现大面积死鱼/图!!!!!

沱江河内江段出现大面积死鱼/图!!!!!沱江河内江段出现大面积死鱼/图!!!!!

沱江河内江段出现大面积死鱼/图!!!!!沱江河内江段出现大面积死鱼/图!!!!!

沱江河内江段出现大面积死鱼/图!!!!!沱江河内江段出现大面积死鱼/图!!!!!

 天益 发表于: 2005-11-17 20:42:25|显示全部楼层
沱江污染太严重,泸州的水厂都不敢取沱江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07:39,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