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曾家大院
吊脚楼的沧桑,榕树的古韵,据说是柳江的招牌,没了这些,或许,幽古情思就在曾家大院了。
曾家院子在新街旁,一眼就能看到,去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古屋,可是围墙却是最近才砌的砖墙,铁杆门上着锁,进不去。从右侧看去,似乎能翻墙进去,正准备放下淑女状翻墙时,看见一穿制服之人从对面的楼房里走出来,顿时象看到了救星般地问他能不能开门进去,也不管人家会不会责怪自己翻墙。
他象是沉默寡言之人,一只手在腰间拿着钥匙,并没有答话,而是朝大铁们走去,一阵欣喜,跟他进入院内。后来知道他姓许,从财政局退休,现在看护曾家院子,每月的酬金是两百元,我们回家的时候给他门票钱,他说政府没让他收门票钱,所以,不用给。每天,他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叫他许老师。
走进去是一个四合院般的庭院,右边是一个戏台,大大的,这是曾家院子里最大的戏台,戏台上放着毛主席的相框,偌大一个庭院,就毛主席一个人住了(曾家大院一共有三个戏台)。左边是西式建筑,上有牌匾“曾家园”,两边的房屋有楼梯,全是木制,走上去还咚咚的响。上了楼梯,围着走了一圈,房屋是三层,每间屋子都是空荡荡的,虽有灰尘却没有杂质垃圾。
后院最大的一个戏台 - 柳江──孤寂中默默绽开

中院的戏台,小一些,但依然很漂亮。
- 柳江──孤寂中默默绽开

建这座院子的是曾利澄,他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系,对建筑有造诣,但毕业后致力于做生意,发了家,他的爷爷曾必光曾是贵州巡抚,也算是官宦人家了。
- 柳江──孤寂中默默绽开

院中的石水缸,左右个一
- 柳江──孤寂中默默绽开

曾家院子在柳江是有名的大型庭院,最为奇巧的就是整个大院的平面布局为“寿”字,外围的房屋及围墙因为要顺应“寿”字而显得残缺不全、曲折迂回、扑朔迷离,尤其是临河边的建筑象锯齿一样。这个“寿”字,是从曾利澄的父亲的名字曾益寿中来,父子情深,曾利澄建了这座宅院。真想有架直升机,坐上去看看,但许老师说现在不能看到这个“寿”字了,因为拆了很多,毁了很多。解放后,这座宅院充公,成了政府部门的办公楼,在西式建筑的一楼,被政府重新装修了一间会议室,还好,并没有装上铝合金窗户。
走走看看,窗户上的窗花虽不精美,却一样的久远,一样的让人幻想起来,幻想那个时代的歌和那个时代寂寞,窗花,陪了几许人的叹息?
- 柳江──孤寂中默默绽开

请许老师带我们去后院走走,哪知许老师说我们正在后院,大门面向河边,这所院子坐西朝东,呵呵,犯了一个大错误,再请许老师带我们去看大门。从西施建筑穿堂而过,来到一个小花园,花园的右边是一个戏台比后院的小一些,古朴。再从戏台对面的圆门出去,又是一个园子,也有一个戏台,却在杂草中已看不出当年的热闹与欢乐了。这,才是前院。
前院的戏台已淹没在杂草和花草中
- 柳江──孤寂中默默绽开

从杂草旁走过,出了大门,便看见了花溪河,站在门前的河边上,许老师说以前这里是一个观景台,由于洪水的冲刷而被冲垮,所以现在没有观景台了,有的只是清清的河水和幽幽情思了。
- 柳江──孤寂中默默绽开

这就是许老师
- 柳江──孤寂中默默绽开

走的时候和许老师闲聊了一会儿,前来观看的人不多,但还是有的,我们去的时候也就只有我们。不知道柳江为什么如此孤寂,却知道,孤寂中的美是耐人寻味的,静谧的,一如老街上老人的眼神,孤寂中的绽放也是有灵韵的,象花溪河边的老榕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