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易可情|查看: 26992|回复: 97
[人像]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女兵

 [复制链接]
 蜀之精灵 发表于: 2005-8-15 16:19:58|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从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看中日两国的教育

[转帖]从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看中日两国的教育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六十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大约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从‘9.18'算起),终于打败日本侵略者,盼到了胜利。并且一直认为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取得的唯一胜利。但是据说日本人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自己并未战败,只是尊重天皇的诏书停战而已。更不愿承认败给中国人,觉得如果美国不扔原子弹,苏联不出兵东北,光是和中国人打,还不知谁输谁赢呢。60年来,中日虽然恢复了邦交。但对这场战争的是非曲直却各有看法。再加上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一下子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居美国之后为世界第二,而中国现在的实力只能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战败国的日本更加瞧不起战胜国的中国。一位央视主持人曾因在日本受到日本小姐的轻视而气得要“灭了日本”,而他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态度却远未达到日本人对工作的敬业。他曾经在主持节目时,下身仅穿一短裤。所以我们中国人还需要反省一下自已,我们自身的素质比日本人是高还是低。为什么一个比我们领土和人口都小得多的国家会差点灭亡了我们,我想两国当政者一百多年来对教育的态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前些时候,偶然从报上读到一则信息;十九世纪日本明治维新初期,全日本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偏僻的乡村,一律实行强制义务教育。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山野村夫的子弟,必需强制实行义务教育,学杂费均由国家负担。经费来源由主管教育部门筹措。由于当时日本国力有限,竞有一些教育部门的官员因为筹措不到经费而自杀。正因如此,日本的教育得到了真正的普及和发展,国民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从而一举击败满清和沙俄,成为世界列强之一。具一些媒体报道:一些低于我国人均GDP的国家,如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国都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而我们国家呢;从清末一直到现在,教育始终得不到普及。口号喊得响彻云霄,什么“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等等......一落实到具体的经费便捉筋见肘。近几年来,教育似乎得到了重视。关心教育的人也多了起来,但是这只是一种新的“挂羊头,卖狗肉”把戏。这些人并不是真正关心教育,而是把教育产业化,以便从普通百姓身上榨取更多的血汗钱。他们在公立中小学大搞什么“重点学校.实验班.双语班"等,而在大学使行所谓"扩招"。还自欺欺人的说什么"满足了老百姓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拉动了内需"云云......在这种畸形的教育环境下,广大普通老百姓的子弟实际上要么被排除在正常教育之外,要么就为受教育而更加贫困。国家的实力决不可能因此而增强,只会被不断扩大化的贫富差距产生巨大的内部矛盾,逐步削弱下去。“中华民族的掘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只能是几句空洞的口号而已。而与日本的差距当然会越拉越大,两国的实力对比更会越来越悬殊,也许到时候被灭亡的不是日本,而是我们自己的国家。那些利用职权和投机先富起来的候补汉奸们,则会投降他们新的主子,而倒霉的还是咱们广大的老百姓。   忧心如焚
 alsd 发表于: 2005-8-15 16:49:28|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新生即将入学,大学又要狮子大开口;官僚们为了招生,为了庆贺,为了典礼,为了.....不知要吃掉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钱。

而在中国最广大的乡村,又不知有多少莘莘学子为交不起学费而苦恼,而自杀.......不知有多少父母无颜面对自己的子女而变卖可怜的家产,出门乞讨,喝下农药........

中国啊!中国!只有这样才能叫社会主义中国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黄刚 发表于: 2005-8-16 23:22:06|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嘉州人民是勇敢而坚强的!
 王刚 发表于: 2005-9-13 20:42:59|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蜀之精灵)[转帖]从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感慨啊,顺便发个讽刺的笑话。中国的现状就这样的,悲哀。

小学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用‘国家,党,社会,人民’写一片文章! 小明不大懂这几个词的含义,就问他爸爸,他爸爸告诉他:国家就像你奶奶,高高在上,但是没实权,实权都在党的手里,党就是我,但党也得听社会的,社会就是你妈了,你呢!就是人民,什么都没有! 小明就去想了,到了晚上还没想明白,就去问他奶奶,奶奶年纪大了,很早就睡了,不得以又去问他爸,推他他爸的房门,发现他爸和他妈正在办‘那事’,他爸火了,冲过去一巴掌就印在了小明的脸上…… 第二天,小明的老师找到了小明的爸爸,原因就是看不懂小明的作文,他爸接过来一看,只有四就话:国家已沉睡,党在玩社会,社会在呻吟,人民在流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王刚 发表于: 2005-9-13 20:51:45|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蜀之精灵)[转帖]从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我也是个教师,刚工作。看到了不少教育方面的问题,中国的教育真的很失败。但是作为教师是没有办法改变什么的,现在教师也是社会地层,也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教师。尊师重教已是一句空话,教师已经成为某些人赚钱的廉价劳动力。中国的前途,我拭目以待......
 独自飞扬 发表于: 2006-1-2 20:04:09|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电视台女主持浴缸内抗日,力毙日本高官!

武汉电视台女主持浴缸内抗日,力毙日本高官!

  2005年,是中国抗曰战争胜利60周年。 8月15曰,是曰本投降曰。 而正是2005年8月15曰,发生了一起案件。在武汉投有巨资的曰本某企业的高官,与其长期包养的武汉电视台青年女主持人偷欢时,赤身裸体猝死于浴室中。该女子惊惶失措,被迫报J自首。由于该死亡的日本本名企高官有相当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而且该公司涉及了多个巨大的合资项目,迫于曰方的压力,J方已经低调立案调查真相。 该女主持坚持全面抗曰,任何战场都是抗曰主战场,她为抗曰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她在浴缸里合法击毙一名曰本企业精英,沉重地打击曰本人的经济势力,建议给她授予一等功。 现主持栏目: 《科技之光》(cctv10)、《品味空间》、《武汉人居》、《家住武汉》等,以及大型文艺晚会,如:《今夜钢花灿烂》等。 主要获奖情况: 1997年: 担任编导并主持的栏目《今天星期五》获全国有线广播电视栏目评比二等奖 1998年 : 主持的《97年春节晚会》获全国有线广播电视晚会类二等奖。 武汉市主持人语言艺术大赛季军 伊晨芳1999年: 担任场记并参与剪辑的电视剧《抗洪英雄》获飞天奖 主持的晚会《把我们的血肉筑成钢铁长城》获湖北省电视文艺奖特别奖 2000年: 主持的栏目《说股论金》获湖北省广播电视主持作品一等奖 2001年: 主持的栏目《科技之光──话说南极》获湖北省广播电视主持作品一等奖 2002年: 主持的栏目《科技之光──科学洗涤abc》获湖北省广播电视主持作品一等奖 2003年: 获得第六届全国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称号 2004年: 主持的栏目《品位空间》获湖北省广播电视主持作品一等奖   撰写的论文《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生命力的思考》获湖北省广播电视主持论文一等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ccc888 发表于: 2006-5-22 19:04:13|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志士苗可秀

  抗日志士苗可秀  文/常崇宇

  组织铁血军抗击日寇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前夕,辽宁日报刊登了由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供稿的苗可秀烈士的生平事迹,再次展现了这位青年抗日志士的风采。
  苗可秀,原名苗克秀,又名苗景墨,号而农,1906年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县苗家堡子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家境贫寒,从小刻苦好学。15岁那年,在家乡组织了一个“少年习武团”,自任团长,平时习武健身,遇到土匪骚扰时,和长辈们一起抗击土匪。高小毕业后,他考进了沈阳第三中学。192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预科读书,预科毕业后升入本科,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大学被迫解散,苗可秀随同他的老师车向忱来到北平,在当时的北平大学借读。车向忱原名庆和,辽宁省法库县人,曾经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北平与高崇民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担任常委,曾三次潜回东北,联络和慰问抗日义勇军,推动抗日斗争的发展。在车向忱的影响下,苗可秀在北平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并同救国会的其他成员一起组织了东北学生军,担任学生军的大队长。1932年3月,救国会派苗可秀去辽东三角地区联络抗日义勇军邓铁梅部。邓铁梅是辽南地区抗日义勇军的著名英雄,曾经当过辽宁省凤城县的公安局长,“九·一八”事变后,组织“东北民众自卫军”,任总司令,竖起了抗日战旗。苗可秀回到东北后,于1932年7月与邓铁梅取得联络,担任“东北民众自卫军”的总参议,协助邓铁梅策划抗日军务。他首先建议,并经过邓铁梅的同意,成立了一所军官学校,由邓铁梅担任校长,他当上了军校的教育长,主持军校的日常工作。军官学校招收的主要是农村中的知识青年和中小学生,所以也被成为“学生大队”。
  1934年2月1日,苗可秀在当时的安东三道虎岭召集了包括赵侗、白君实等18人参加的军事会议,决定以原“学生大队”的学员为基础,组织建立“少年铁血军(团)”。苗可秀任铁血军的总司令,下面设立了六个大队,十二个分队,到1934年末人员已经发展到300多名。“少年铁血军”的口号是:“爱护老百姓,联合警备军(指伪军),团结义勇军,打倒日本人”。他亲自起草了加入“少年铁血军”的“入团须知”,指出日本强暴无理,蹂躏人权,违背人道,铁血军抗日是为正义而奋斗,为中国国家的荣誉而奋斗,是为中华民族的人格而奋斗。
  铁血军活动的地区是辽宁省岫岩、凤城、辽阳、盖县一带,当地老百姓深受日本侵略军的迫害,对侵略者恨之入骨,铁血军所到之处,深受群众的欢迎。苗可秀也深知民心向背是铁血军赖以生存的基础,很注意宣传组织群众,巩固抗日阵线。他大量吸收有抗日意愿的民众,先参加铁血军的外围组织同心会,到1935年初,同心会的会员已经发展到5000多人。○“少年铁血军”在辽南三角地区开展游击活动,纵横驰骋,取得了猞猁沟、汤沟等战役的胜利,使敌人闻风丧胆。
  1934年5月底,邓铁梅英勇就义,苗可秀接任自卫军总司令,与日本侵略军作战数千次。据史料记载,仅在1935年12月份一个月内,作战次数就达到1706次。○

  驰骋战场的伴侣
  1932年的某天,当时还是自卫军总参议的苗可秀,离开自卫军驻地岫岩县,到凤城一带侦察敌情。他刚刚走到凤城宝山温家沟,就听到日军骑兵的马蹄声,夹杂着“抓住苗可秀”的喊叫声。情急之下,苗可秀躲进了村民王儒贤家中。王儒贤那年刚满二十岁,得了疟疾病,正躺在里屋床上休息。王儒贤的外屋很小,家人试着把苗可秀藏进箩卜窖子、席桶等处,但都不安全。喊叫声已经逼近,家人连忙把他带进王儒贤的闺房,王看见眼前这个人身材瘦小,让他钻到炕桌底下,卷起被子遮住炕桌,自己则躺在炕上 喘气。不一会敌人端着枪冲进屋子,折腾了一阵,没有收获,随即进入里屋。一个日军头目看见王儒贤躺在床上,问这个人怎么了?王的母亲告诉他“我的女儿正在打摆子”。译员把王母的话翻译给日军头目听,并说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染上了不好治,很危险。日军头目听到后喊了声“八格”,就捂着鼻子逃跑了。
  敌人走后,苗可秀从炕桌下出来,双手抱拳,向王的家人感谢道:“救命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时候王儒贤才抬起头来,仔细看了看苗可秀,觉得他相貌英俊,气度不凡,不愧是一位儒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
  苗可秀回到部队,部下听说后都说人家是黄花闺女,这事传出去叫人家如何嫁人,便窜掇他娶王儒贤为妻。苗可秀起初觉得自己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娶个媳妇不方便。禁不起部下再三恳求,终于动了心,派了一位团长去王家求亲。王母起先不同意,苗又派王儒贤的弟弟王琦回家提亲。王琦也是自卫军的战士,他说苗可秀是东北大学的高才生,本来有着美好的前程,可以出洋留学,可他心中装的是国家和民族,宁愿冒生命危险到山沟里打鬼子,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王家人的心被打动了,王母答应了这门亲事。1933年2月18日,自卫军总司令邓铁梅亲自证婚,苗王两家缔结百年之好。
  王儒贤原名王秀英,婚后苗可秀觉得这个名字太普通,就让她改为现在这个名字。苗还教会她骑马打枪,从此王儒贤就跟着苗可秀转战在凤城、岫岩一带的太虎岭、二道虎岭、三道虎岭、喇咕沟、沙里寨、梯子山等地,与敌人周旋。王还练就了一手好枪法,能够骑在马上拎着两把盒子枪,两梭子子弹打出去发挥很大的威力。据《凤城市志》记载○:1933年夏天,日军进攻自卫军驻地,王儒贤中弹落马,受了重伤,苗可秀派人把她送到梯子山养伤,但第二天王就被敌人抓获。敌人对王儒贤施以酷刑,想让她供出苗可秀的下落,王始终守口如瓶。敌人又采取假枪毙的手法吓唬王儒贤,仍然一无所获。后来苗可秀设法将王儒贤救出来,夫妻重新团聚。
  苗可秀牺牲后,王儒贤一直隐居在凤城农村,从不向人述说。解放后她改嫁给一位普通的孙姓工人。凤城有关部门获悉了王的这段传奇经历,经过调查核实,决定按规定每月发给她一定数量的补贴。
  王儒贤晚年体弱多病,由于医疗费用高昂,经济相当困难。2000年5月中旬,辽宁省社会救助烈士遗孤遗属工程办公室主任傅广荣率领企业家下乡走访贫困烈属,了解到王的家境困难,沈阳市的企业家薛景浩当场给老人捐了1000多元钱,并表示今后愿负担老人的生活费用。
  2000年12月中旬,新筹建的辽宁社会救助烈属老人护理院专程把老人接到沈阳,自此她正式定居沈阳。

  二龙山就义
  1935年6月12日晚,苗可秀率领部队转移到三道岭正南的羊角沟宿营。这一天村子里正在上演驴皮影戏,外屯的农民来看戏的络绎不绝,消息很快走漏,于是有汉奸向敌人告密。敌人闻讯之后,派重兵包围了羊角沟,13日拂晓发起突然袭击。苗可秀在突围战斗中臀部被炸弹炸伤,苦战八天后,于21日在凤城南部的沙里寨乡盖家村碑家岭落入敌手。
  苗可秀身陷囹圄后,威武不屈,他在写给好友的遗书中说:“兄今为日本阶下囚,伏床自思,尚堪自慰,慰者死得其所。”“弟等思想要正确,精神要伟大,不要忘了我们要做新中国的主人,要做重整山河的圣手。做事不可因为一次的失败,便灰心。不可因为一次的危险,便退却。”他在遗书中对恩师王卓然说:“生自入狱以来,心地坦然之至,此境殊不易做到。古语谓‘慷慨就死易,从容赴义难’。生自观之,两皆易耳。吾师负整顿中华之责任,至为重大,望努力且珍重之!祝为国珍重,为国努力!”在狱中,他的一身浩然正气,使敌人为之折服,日本翻译官前山和卫兵都求他题词留念,他挥毫写下“正气千秋”和“誓扫倭奴不顾身”分赠给他们。敌人妄图以授给中将军衔,委以警备司令为诱饵,劝他投降,遭到严词拒绝。面对死亡威胁,他坦然地说:“打死日本人是一个军队指挥者的天职,死是我的最后归宿。”
  苗可秀率领部队抗击日军时,打死过不少日军军官。1935年7月25日下午,恼羞成怒的敌人用一辆马车,把苗可秀押到被他击毙的日本参事官友田俊章等六人的所谓“建国六勇士”纪念碑前,强迫他跪下读祭词。他昂首挺胸,坚决不跪,并慷慨陈词,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敌人连忙把他押到凤城南郊的二龙山下行刑。一路上他号召群众不当亡国奴,团结抗日。敌人把苗可秀绑在一棵松树上,再次威逼他投降,他高声怒斥道:“抗日不怕死,怕死不抗日。”敌人见劝降无果,便给友田俊章等六名被苗击毙了的军官的遗属,每人发了一枝枪,命令他们开枪。苗可秀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万岁”的口号声中壮烈牺牲,遗体被当场焚烧,就地掩埋。
  为了纪念这位抗日民族英雄,1946年凤城县政府把火车站前的街道命名为“苗可秀街”。1957年在他就义的地方竖起了苗可秀纪念碑,碑高两米,宽半米,原先在正面刻着“抗日烈士苗可秀同志永垂不朽”几个字,背面记述着他的抗日业绩。
  一位研究中国青年党历史的作者,在她在国内公开出版的著作中这样评价苗可秀:“中国青年党内也确有不少以铁血报国的青年,苗可秀即为其中一例。苗可秀是东北大学的文科毕业生,1932年7月,奉中国青年党总部命令出关杀敌,活动于凤城、盖平、岫岩一带的各队义勇军中。旋加入邓铁梅部主持军官学校。是年底,率军官学校300多名学生在凤城阻击日寇6000多人的进攻,激战数昼夜,歼敌600余人。1933年攻击盖平县。4月组织义勇军别动队。1934年1月,改为中国少年铁血军,苗可秀任总司令。中国少年铁血军队伍精干,采用灵活的战术袭击敌人,战斗力很强,日寇闻之丧胆。1935年6月13日,苗可秀在岫岩作战中被俘。在狱中坚贞不屈,7月25日英勇就义。”○
  
  和苗可秀一起抗日
  一位华商周报的记者,于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前夕的2005年6月15日,在营口郊区的一个村子里,采访了当年和苗可秀共同战斗过的汪世和老人。老人已经93岁了,身板还很硬朗。他曾经参加过两次大规模的对日战斗,第一次大获全胜,第二次也打得很激烈。但令他终生难忘的,则是参加苗可秀领导的抗日队伍。
  1935年1月,经过同窗好友的引见,汪世和结识了苗可秀,苗给他讲解了铁血军的性质和少年团团员的义务。老人清楚地记得苗对他说过的一段话:“用黑铁赤血精神,采取全民革命的手段,收复东北,振兴中华。”经过这次谈话,第二天汪就参加了少年团。当时苗可秀分配给他的任务是做秘密的情报工作。
  汪的父亲当年曾经以屯长的身份为掩护,帮助铁血军采购被服等生活必需品,后来因汉奸告密,被日本人抓住杀了,所以老人与日本侵略者有不共戴天之仇。
  汪世和与苗可秀一共见过三次面,苗向他讲了不少抗日救国的道理,汪对这位抗日勇士非常佩服,认为苗是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物。汪参加铁血军抗日,直到苗可秀被捕牺牲。汪世和亲眼看到这支队伍纪律严明,爱护百姓,宣传抗日爱国思想,成为当年多支抗日队伍中给日本人打击最大的队伍。○
  见证了这段历史的汪世和老人,解放后担任过岫岩县的政协委员,并协助有关部门对当年的抗日历史进行回忆,撰写了相关的历史资料。

注:
 ○黄宝锋、孙立坤:《四封密写信中的苗可秀》
 ○同○
 ○参阅《辽南义勇军首领苗可秀》
 ○同○
 ○周淑真:《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
 ○华商晨报记者采访:《和苗可秀一起抗日》
 fangliang 发表于: 2006-5-22 19:53:55|显示全部楼层
  肃然起敬!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ccc888 发表于: 2006-6-12 17:03:21|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王儒贤营救苗可秀的传奇故事,在一家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苗可秀后代的疑问和驳斥,认为九旬老太自称的"苗可秀夫人"是冒牌的,要求查清事实真相.

本文作者见到网上的这则报道后,特此补充说明.目前事实真相正在清查中.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8-5 17:08:38|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国军十大抗日名将

张自忠:第一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其做法不禁使我联想起现在正热播的《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之死)。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个人感觉,现在网上对杜聿明有些神化。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我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孙立人排名略显靠前。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投票之初,张灵甫曾排在第四位,现在掉到第九,这个位置基本上是合适的。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排名第十我感觉不够公正,至少应排在张灵甫前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8:57,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