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771|回复: 7
 周进 发表于: 2004-5-30 09:32:43|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亲近巴蜀] 上里(交作业)

 [复制链接]
阳光灿烂的耀眼着,从春风中飞过的鸟儿拍着翅膀,呵呵,笑着,好象说着,出去遛遛吧,不要负了大好的春光在这样的美好日子,去哪里都是惬意的,心里,是这么认为的.一抬头,看见墙上挂着的红红的、绣着精美图案的香囊,那是在阳朔买的,忽地就想到上里,一个很古朴的小镇。

沐着春天最后的阳光,驱车向上里而去。 上里位于雅安城区北部27公里,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和很多地方一样成了雅安的符号。上里最初名叫“罗绳”,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因为上里东接名山、邛崃,西接芦山、雅安,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边显得格外重要了。上里又是近代红军长征过境之地。上里因镇内有韩、杨、陈、许、张(韩家银子、杨家顶子、陈家谷子、许家女子、张家锭子)五大家族居住在此,故俗称“五家口”。不过在今天,上里最出名的就是韩家了。 在目前尚存的3座石牌坊中(双节孝牌坊、九世同居坊和陈氏贞节坊),以小镇南面为嘉奖韩家姑媳2人守节而建的“双节孝”牌坊保存的最完整。它建于清代道光十九年,遵诏而建的石牌坊。牌坊在一片水田的中央,显得很高大。共有四根柱子,牌坊上刻有戏曲故事和一些人物,虽然已开始模糊脱落,仍然能见雕工非常精细。在牌坊上,我们看见了标语,似乎与牌坊不相称。
上里(交作业)上里(交作业)
上里(交作业)上里(交作业)
双节孝牌坊,姑媳的哀叹与丰功伟绩。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改变,不知道那牌坊还有何意义?只是那牌坊上的花纹,俨然已成追忆。 如果时间能够忘却所有的忧愁与烦闷,那么,牌坊上的雕花,记载的可是滴滴泪痕?可是缕缕沧桑?还是,那个时代的骄傲?或许,那些雕花不为久远的梦,不为远方那飘落一地的,满满相思,只因思念,已然成为极致。 离开牌坊的时候,守门的大叔说,2001年雅安的高考状元韩宏朝就是她们的第四代,现在清华大学上学。望着那蓝天下的牌坊,只希望,在那边的她们再没有封建社会的忧愁,而是为她们的后代骄傲。 进入古镇,很显眼的有两座桥,一座是大石板桥,承载着很多年的喜怒哀乐,和幸福,另一座听说是最早的天桥,似乎,富庶与贫穷都与它有关了。桥,在上里不只是路,而且还是浪漫的道具了。听说从古镇沿河上朔1公里,有十几座古桥,造型无一相同,这些桥体现了古镇的历史和筑桥师的精湛技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干隆41年的单孔大跨度石拱桥“二仙桥” 与清干隆14年的进入古镇的必经之桥“立交桥”, 也就是天桥了。
上里(交作业)上里(交作业)
喜欢的就是桥下那清清的小河,上次去的时候,小河里漂浮着草叶和小河不喜欢的东西,而这次,小河里小鸭的红掌拨着青波,没有嘎嘎声,只是在河里悠哉游哉地漫游着,也许,是我们的到来惊扰了他们如梦如幻的暇思。 进了镇,第一眼看见的就是红灯笼,不由得想到丽江的灯笼,丽江是华丽的、是矫情的,除了时间可以大把大把的花,还有金钱可以漫天飞雪似的洒,而上里,上里是古朴的,说原始也不为过,因为简陋、因为憨厚,还因为随处弥漫着的乡下的味道。 镇上建筑高低错落,风格古朴,青石板铺路,房屋木制,有着精致的阳台和黑色的瓦片,。街以“井”字布局,说是取“井中有水”防止火患之意。 店铺里卖着什么地方都能买到的食品,也许就这还让人以为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吧,因为其他真的太古太老。白布条缠头的老人坐在门口抽着旱烟寒暄、男男女女在木桌木凳上哗啦啦打麻将、小孩子在街中跳绳嬉戏。所有的人似乎都很悠闲,包括那参天大树。
上里(交作业)上里(交作业)
撑着阳伞,与蓝天白云访访那幽古的情思,在那一级级的青石板上,踢踏敲响着淳朴的情韵,风雨的冲刷,阳光的洗礼,淘出远古的骄傲与淡然,和没有修饰的精致。 韩家大院是上里的一个亮点,因精美的门窗雕刻而著称,那些雕花,精细的纠缠着,是美好的愿望,也是梦里的希翼。雕刻的精美与细腻,虽然不太完整,虽然显得很陈旧,却掩饰不住工艺的精湛。大院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院内雕刻历经三代人方完成,雕刻内容以川戏折子戏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其独特的镶嵌式雕刻工艺,实为地方一绝。 雕栏细刻的门、窗、枋、檐,镂空和镶嵌雕琢的戏文、亭台、雀鸟、怪兽、雷公、麒麟、龙凤,虽已模糊,依然美丽。知道那些雕刻里,必定蕴藏了许多的情思与爱恋,因为,没有爱,就没有精美、没有极致。
上里(交作业)上里(交作业)
上里(交作业)上里(交作业)
望望天空,仿佛在青山的怀抱里,所有的伤怀,随风飘荡在轻云的发梢,纠缠在挥不去的、浓浓的情思里。 大院后面的山叫白马爷,很气派的一个名字,在山上,韩家二兄弟说:“山管人丁水管财,桥是弯弓塔是剑。”让我们看山下,那些山正好十八个,韩家大院坐莲台,正是十八罗汉拜观音之象。韩家二兄弟说,当初祖先请人从邛崃天台山吊脉过来,一直到这里,要的就是这个十八罗汉拜观音的风水。那两座山中间还有个小山包,叫笔架山,小山包上有棵树。水是墨、山包是砚、田地是案,祖先选了这份好风水。还说道光十四年,宅子落成不久,韩家就出了个举人,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只要从这里路过,都要来谒拜韩家。 沿着溪流,漫步着、轻吟着,河边的柳树垂摆下,喝茶、聊天、养神、发呆的人都有。二仙桥下,拍婚纱的新郎新娘笑吟吟地让清清溪流见证着他们的爱和他们的一生誓言。 穿上嫁衣的美丽新娘,坐在木制小舟里,并没有因华丽的婚纱而与桃源般的四周不协调,相反,更有一种反璞归真的格调,因为一直都相信,爱,永远都是协调的。 或许,人们想抓住的正是正在流失的,说是周庄要前来打造上里,到那个时候,是不是上里就没有了原始般的韵味?有的只是商业、只是交换? 呵呵,不去想,看二仙桥,高高的,望着云朵上放飞的风筝,风筝上,一路的笑,摇啊摇。。。。。。。 在二仙桥上看高高的天的时候,有一小伙子介绍我们去看杨家顶子,修建二仙桥出资人就是“顶子多”的杨家。既然是五家之一,看看也是好的。不几分钟我们随他便到了杨家顶子,那是一个八品官的墓地,墓前也有长命灯,墓碑修建很漂亮。墓碑上的故事都是有来历的,不能胡乱雕刻。那尚方宝剑是皇上赐的。
上里(交作业)上里(交作业)
上里(交作业)上里(交作业)
走出古镇,沿着小河上行,石头墙上刻着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 这些标语是一个景点,也是文物,受政府的保护。最显眼的一幅经典标语就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上里(交作业)上里(交作业)
《蜀中名胜记》记载“雅州北面四十里山谷中,涌泉深不可测,一日三潮,风浪如雷,昔时白马出田野间,云拥之复没,名曰白马泉。”从古镇口去白马泉也就几分钟,我们进入白马寺去看白马泉。 白马泉建于唐朝贞观, 是个石砌的泉池。白马泉是个间歇泉,会涨潮和落潮,落潮的时候会发出“啼踏、啼踏”的马蹄声,这也就是白马泉名称的来历。我们去的时候没涨潮,围着泉聊天看风景,也就半小时吧,看见涨潮。也许是泉水涨得不多的缘故,没听见马蹄声。 带着没听见马蹄声的些许遗憾,我们在后山上转了转后走出白马寺,回家。
上里(交作业)上里(交作业)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30 19:47:29编辑过]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周进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周进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周进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周进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周进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周进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leikang 发表于: 2004-5-30 12:32:36|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极其认真地看了,谢谢你的认真,令人敬佩;还好,已达到推荐稿的标准。文字功夫还需多练笔,文章显得单薄了,只是些文物的堆积;应把生活在上里的人们描述出来,通篇只有一个人物描述“守门的大叔说”,而且就这6个字,“大叔”叫什么名字?多大了?都应该详实地写出来。另外,还应该有更多的鲜活的人物出场。  我坚持认为,一篇好的“人文地理”文章,是要承裁历史的,即是说,作者写的文章只能现在写的出来,因为他描述了他所见的鲜活的现实生活,而其他人是无法描绘的,但你的这篇文章几乎任何人、任何时期都可以写出来的。因为它没有深深地打上时代的铬印,就象民俗和人物摄影一样。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leikang 发表于: 2004-5-30 12:49:47|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我帮你整理的文稿

  阳光灿烂的耀眼着,从春风中飞过的鸟儿拍着翅膀,呵呵,笑着,好象说着,出去遛遛吧,不要负了大好的春光在这样的美好日子,去哪里都是惬意的,心里,是这么认为的。一抬头,看见墙上挂着的红红的、绣着精美图案的香囊,那是在阳朔买的,忽地就想到上里,一个很古朴的小镇。  沐着春天最后的阳光,驱车向上里而去。  上里位于雅安城区北部27公里,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和很多地方一样成了雅安的符号。上里最初名叫“罗绳”,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因为上里东接名山、邛崃,西接芦山、雅安,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边显得格外重要了。上里又是近代红军长征过境之地。上里因镇内有韩、杨、陈、许、张(韩家银子、杨家顶子、陈家谷子、许家女子、张家锭子)五大家族居住在此,故俗称“五家口”。不过在今天,上里最出名的就是韩家了。   在目前尚存的3座石牌坊中(双节孝牌坊、九世同居坊和陈氏贞节坊),以小镇南面为嘉奖韩家姑媳2人守节而建的“双节孝”牌坊保存的最完整。它建于清代道光十九年,遵诏而建的石牌坊。牌坊在一片水田的中央,显得很高大。共有四根柱子,牌坊上刻有戏曲故事和一些人物,虽然已开始模糊脱落,仍然能见雕工非常精细。在牌坊上,我们看见了标语,似乎与牌坊不相称。  双节孝牌坊,姑媳的哀叹与丰功伟绩。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改变,不知道那牌坊还有何意义?只是那牌坊上的花纹,俨然已成追忆。  如果时间能够忘却所有的忧愁与烦闷,那么,牌坊上的雕花,记载的可是滴滴泪痕?可是缕缕沧桑?还是,那个时代的骄傲?或许,那些雕花不为久远的梦,不为远方那飘落一地的,满满相思,只因思念,已然成为极致。  离开牌坊的时候,守门的大叔说,2001年雅安的高考状元韩宏朝就是她们的第四代,现在清华大学上学。望着那蓝天下的牌坊,只希望,在那边的她们再没有封建社会的忧愁,而是为她们的后代骄傲。  进入古镇,很显眼的有两座桥,一座是大石板桥,承载着很多年的喜怒哀乐,和幸福,另一座听说是最早的天桥,似乎,富庶与贫穷都与它有关了。桥,在上里不只是路,而且还是浪漫的道具了。听说从古镇沿河上朔1公里,有十几座古桥,造型无一相同,这些桥体现了古镇的历史和筑桥师的精湛技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干隆41年的单孔大跨度石拱桥“二仙桥”与清干隆14年的进入古镇的必经之桥“立交桥”,也就是天桥了。  喜欢的就是桥下那清清的小河,上次去的时候,小河里漂浮着草叶和小河不喜欢的东西,而这次,小河里小鸭的红掌拨着青波,没有嘎嘎声,只是在河里悠哉游哉地漫游着,也许,是我们的到来惊扰了他们如梦如幻的暇思。  进了镇,第一眼看见的就是红灯笼,不由得想到丽江的灯笼,丽江是华丽的、是矫情的,除了时间可以大把大把的花,还有金钱可以漫天飞雪似的洒,而上里,上里是古朴的,说原始也不为过,因为简陋、因为憨厚,还因为随处弥漫着的乡下的味道。  镇上建筑高低错落,风格古朴,青石板铺路,房屋木制,有着精致的阳台和黑色的瓦片,街以“井”字布局,说是取“井中有水”防止火患之意。  店铺里卖着什么地方都能买到的食品,也许就这还让人以为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吧,因为其他真的太古太老。白布条缠头的老人坐在门口抽着旱烟寒暄、男男女女在木桌木凳上哗啦啦打麻将、小孩子在街中跳绳嬉戏。所有的人似乎都很悠闲,包括那参天大树。  撑着阳伞,与蓝天白云访访那幽古的情思,在那一级级的青石板上,踢踏敲响着淳朴的情韵,风雨的冲刷,阳光的洗礼,淘出远古的骄傲与淡然,和没有修饰的精致。  韩家大院是上里的一个亮点,因精美的门窗雕刻而著称,那些雕花,精细的纠缠着,是美好的愿望,也是梦里的希翼。雕刻的精美与细腻,虽然不太完整,虽然显得很陈旧,却掩饰不住工艺的精湛。大院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院内雕刻历经三代人方完成,雕刻内容以川戏折子戏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其独特的镶嵌式雕刻工艺,实为地方一绝。  雕栏细刻的门、窗、枋、檐,镂空和镶嵌雕琢的戏文、亭台、雀鸟、怪兽、雷公、麒麟、龙凤,虽已模糊,依然美丽。知道那些雕刻里,必定蕴藏了许多的情思与爱恋,因为,没有爱,就没有精美、没有极致。  望望天空,仿佛在青山的怀抱里,所有的伤怀,随风飘荡在轻云的发梢,纠缠在挥不去的、浓浓的情思里。  大院后面的山叫白马爷,很气派的一个名字,在山上,韩家二兄弟说:“山管人丁水管财,桥是弯弓塔是剑。”让我们看山下,那些山正好十八个,韩家大院坐莲台,正是十八罗汉拜观音之象。韩家二兄弟说,当初祖先请人从邛崃天台山吊脉过来,一直到这里,要的就是这个十八罗汉拜观音的风水。那两座山中间还有个小山包,叫笔架山,小山包上有棵树。水是墨、山包是砚、田地是案,祖先选了这份好风水。还说道光十四年,宅子落成不久,韩家就出了个举人,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只要从这里路过,都要来谒拜韩家。  沿着溪流,漫步着、轻吟着,河边的柳树垂摆下,喝茶、聊天、养神、发呆的人都有。二仙桥下,拍婚纱的新郎新娘笑吟吟地让清清溪流见证着他们的爱和他们的一生誓言。  穿上嫁衣的美丽新娘,坐在木制小舟里,并没有因华丽的婚纱而与桃源般的四周不协调,相反,更有一种反璞归真的格调,因为一直都相信,爱,永远都是协调的。  或许,人们想抓住的正是正在流失的,说是周庄要前来打造上里,到那个时候,是不是上里就没有了原始般的韵味?有的只是商业、只是交换?  呵呵,不去想,看二仙桥,高高的,望着云朵上放飞的风筝,风筝上,一路的笑,摇啊摇……   在二仙桥上看高高的天的时候,有一小伙子介绍我们去看杨家顶子,修建二仙桥出资人就是“顶子多”的杨家。既然是五家之一,看看也是好的。不几分钟我们随他便到了杨家顶子,那是一个八品官的墓地,墓前也有长命灯,墓碑修建很漂亮。墓碑上的故事都是有来历的,不能胡乱雕刻。那尚方宝剑是皇上赐的。  走出古镇,沿着小河上行,石头墙上刻着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这些标语是一个景点,也是文物,受政府的保护。最显眼的一幅经典标语就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蜀中名胜记》记载“雅州北面四十里山谷中,涌泉深不可测,一日三潮,风浪如雷,昔时白马出田野间,云拥之复没,名曰白马泉。”从古镇口去白马泉也就几分钟,我们进入白马寺去看白马泉。  白马泉建于唐朝贞观,是个石砌的泉池。白马泉是个间歇泉,会涨潮和落潮,落潮的时候会发出“啼踏、啼踏”的马蹄声,这也就是白马泉名称的来历。我们去的时候没涨潮,围着泉聊天看风景,也就半小时吧,看见涨潮。也许是泉水涨得不多的缘故,没听见马蹄声。  带着没听见马蹄声的些须遗憾,我们在后山上转了转后走出白马寺,回家。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4-5-30 19:48:49|显示全部楼层
站长的观点是正确的,飘不擅长写此类文体,只有以后多努力学习了.

谢谢站长的整理,飘有个别字,应是"些许",而不是"些须".飘已改了.
 河曲马 发表于: 2004-5-30 22:31:08|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补充一点:为什么一定要在文中与丽江比附呢?真是败笔。破坏了整篇文章的味道。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4-5-31 22:42:47|显示全部楼层
把什么地方与什么地方比较,这个应该纯属私人爱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每个人爱好各不相同,一直相信一点,那就是正因为世界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所以世界才如此美丽。

也许这个世界有很多丑陋,但没有丑陋怎么知道珍惜美丽?也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的虚伪,更知道真诚的难能可贵。
 罗松涛 发表于: 2004-6-8 15:18:32|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说来不错的,特别是那些照片。很美。当然,如果要写出好的人文地理文章,确实需要下工夫的。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4-6-9 19:16:40|显示全部楼层
飘是初学,希望多指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0:39,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