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张世光|查看: 10072|回复: 43
[生活] 

美教师镜头下的晚清四川

 [复制链接1熊猫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7:44:18|显示全部楼层
花市、苗圃和鸟市(成都二仙庵外,1911年春)花市、苗圃和鸟市(成都二仙庵外,1911年春)

二仙庵门外的楠木林前是花会期间的苗圃鸟市所在,不少人到此购买树苗、盆花、盆景和各类禽鸟,或来这里观看游逛。图左苗圃中摆放树苗花草,右后方的大棚内悬挂着许多鸟笼,广场内的游人头戴着草帽或打着黑色遮阳伞。其时尚未入夏,气温却已不低。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7:45:45|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花会中的餐厅(成都二仙庵外,1911年春)花会中的餐厅(成都二仙庵外,1911年春)

花会期间,二仙庵门外的一片旱地里,搭设席棚,售卖饮食茶酒。这座搭在苗圃后的草顶竹木大棚,坐台很高,规模较大,举步入厅要登梯多级,厅堂外围是四方凭栏,正门屋檐下搭有牌坊,左边门檐下的市招“聚丰餐厅”迎风飘展。这家餐馆本部设于成都城内的少城公园中,当年在蓉城颇为有名。逢集市时,成都知名餐厅、商店都要在场内设临时铺面摊点,均受到百姓的欢迎。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7:46:44|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春天祭牛(成都附近村镇,1911年春)春天祭牛(成都附近村镇,1911年春)

每年立春前后,川西农村要举行祭祀耕牛的活动。彼时,以纸和泥土、竹木制成的“牧童”、“耕牛”被置于村头屋旁,当地官员带领百姓向“牛”拜祭。这种特有的民俗,当时被叫做“打春牛”。图中被民众围在中间的“牛”,头大体肥,耳大且尖,双目瞪圆,躯体不成比例,牧童头梳双髻,身穿短衫短裤,“人”和“牛”带着民间纸扎工艺品的四川特色。这个活动到最后是把制作的“牛”打碎,百姓抢碎片回家,以示春耕开始,休息一冬的牛要精神起来,干活啦。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7:47:41|显示全部楼层
卖烤鸭的侏儒(成都附近,1911年夏)卖烤鸭的侏儒(成都附近,1911年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7:48:44|显示全部楼层
城南房客(成都城,1911年夏)城南房客(成都城,1911年夏)

这位藏区喇嘛的左腰边,挂着一件精致的藏刀,鞘和柄为金属壳,上边镶嵌珊瑚和绿松石。藏刀多为藏族装饰品而佩戴在腰间,是藏族特有的日用工艺品。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7:49:44|显示全部楼层
父子合影(成都城南住宅区,1911年夏)父子合影(成都城南住宅区,1911年夏)

中年男子坐于院内椅上,他的右侧站着个小女孩,上衣是开衽的花边衫,蓄长发,戴耳环,中年男子左边的幼儿身着短衫花裤,足穿虎头鞋,正是清末的童装童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7:50:47|显示全部楼层
店肆成排商业街(成都城,1911年春)店肆成排商业街(成都城,1911年春)

清末,成都城内有大小街道约五百条,最宽大繁华的是闻名遐迩的东大街。图中这条街规模虽不及东大街,但也可称店肆栉比,颇为热闹。路面铺石板,前伸的屋檐刚好遮着店前走道,方便雨天顾客购物行走。商店多悬挂牌匾市招,前左铺子门额上写着“广东廖□□”,这是一家出售刀剪的名店,对面似是卖装饰工艺品的。此时,街上站着卖家买主和过往行人,最前面的是两名巡警。这条代表着成都的中等街巷,大约是总府街。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7:52:04|显示全部楼层
青龙场集市(成都北郊,1910年冬)青龙场集市(成都北郊,1910年冬)

在川人俗称的赶场天,青龙场街区摆满了盛产于冬日的各种蔬菜,其中以降霜后的大萝卜为数最多,菜质最好。一幼童手举一米多长的灯草,正在游售。旧时川人以此做灯芯,或充当草药。集市的屋檐前树下是粮食、饲料等物的交易区,菜摊后边摆设桌凳,是小吃摊点,屋檐下还开有理发店。清末。成都郊区及附近邻县约有场镇四百个,农贸活动十分兴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7:53:38|显示全部楼层
激流漂筏(灌县境内岷江中,1911年夏)激流漂筏(灌县境内岷江中,1911年夏)

以前,岷江上游有广阔的原始森林,被砍倒的原木从山沟里滚进岷江,钉捆成排,其形似一木筏,沿湍急江水冲下,直达成都地区打捞。利用江河以放伐木出山,在四川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汉代画像中亦有所描绘。激流中放筏,需要有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勇气和娴熟的放筏技巧。图中放筏人头饰布帻,曲身蹲在筏上,正自若地操纵木筏越过江中障碍,飞驰而下。由于长期砍伐,川西北的森林资源日益贫乏,这种放筏场面已成旧景,难以再现。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7:54:34|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过渡的人们(乐山城郊,1910年冬)等待过渡的人们(乐山城郊,1910年冬)

在乐山附近的大渡河码头,停泊有几只运货的竹筏与蓬船。几个准备过河的旅人刚刚登上渡船,正欲离开码头驶向对岸。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08:16,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