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命之后的子贡首先来到了齐国,对田常说:“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听后自然十分气愤,也很纳闷,于是子贡开始为田常分析齐国的时局。他说,你刚刚控制齐国的权力,地位还不稳,齐王仍有一些势力,现在如果攻打鲁国,虽然会胜利,但只能是让齐王及大臣们得利,对你并没有什么好处;如果去攻打吴国,肯定要消耗大量国力,但反对你的大臣们也会损失惨重,你的相对实力反而更强了。田常一下被子贡的话打动,但顾虑军队已经兵临鲁国,不好突然改变命令去伐吴。子贡就说:“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鲁国的生死存亡,顷刻间发生改变。
说动了田常,子贡连忙赶到吴国,拚命鼓吹吴王夫差北伐齐国。子贡说,伐齐救鲁就等于是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这是争霸的绝好机会。此言正中吴王欲图称霸中原的理想,自然受到吴王重视。但吴王有来自背后越国的后顾之忧,自从越王勾践被放回去后,一直“苦身养士,有报我心”,所以要子贡“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就是要子贡等到他灭掉越国后,再行他的策略。但要等吴国灭亡越国之后,鲁国肯定早就被齐国吞并了。子贡赶紧说:“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比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并保证说自己可以出使越国,让越王出兵协助吴国一起参加讨伐齐国,这样就可以消耗越国实力。吴王大悦不已。
兴奋的子贡星夜赶往越国。勾践不仅命人打扫郊外的道路迎接,还亲自到宾馆会见子贡,说:“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子贡倒是开门见山,告诉勾践吴王对其卧薪尝胆早有提防,欲加兵于越。句践闻之,连忙“顿首再拜”,请子贡出谋划策,以挽救刚刚崛起的越国。子贡说:吴王为人“猛暴”,杀了忠臣吴子胥,国政由佞臣治理,国力已经外强中干。此次吴王伐齐,败则大大有利于越国,胜则会威胁晋国,因此,只要越王想保国图强,我愿意出使晋国,让晋国联合越国灭亡吴国。越王听后十分感动,立即给子贡赠送了不少的礼物。
子贡不敢稍有停息,立马返回吴国,对吴王说:越王一听到你的名字就十分恐慌,并一再表示臣服吴国之心不会改变,也不会再与吴国打仗。几天后,越国的文种带着一些上等的兵器来到吴国,再次以臣下之礼拜见吴王,表示越王愿意带领全国的士兵随同吴王一起征讨齐国。吴王十分高兴,问子贡怎么办,子贡说,“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只建议吴王收下兵器。吴王听从了子贡的建议,于是发动全国兵力讨伐齐国。于是,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戏上演。诸侯国的势力均衡态势被子贡天才的外交策略彻底打破。但是,子贡并不满足,这位儒商却要像经营一桩生意一样,把形势引领到更高的层次。
只见子贡匆匆赶往晋国,告诉晋君说:如果吴国战胜齐国,必将威胁晋国。晋国应该加紧战争准备。
就这样,中国历史在孔子和子贡的导演下,终于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改变:吴国与齐国的战争,以齐国大败告终。随后吴王果然野心膨胀,与晋国争霸,结果被晋国大败,越王句践则趁机突袭吴国,与吴王夫差进行了总决战: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长达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力已非同寻常,公元前478年,越国围困吴国都城。公元前473年,姑苏城破,越军长驱直入,夫差突围来到姑苏山,乞降不成,用三层罗帕裹面,拔剑自刎,以示羞见先王和伍子胥于地下。吴越长久的争端,以夫差战败自杀而结束。句践在经过二十二年的辛酸岁月,才彻底地雪了当年会稽战败的耻辱。
司马迁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醉舞娇无力的西施,“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那不过是疯话而已。清醒的唐人罗隐《西施》就说: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陆龟蒙《吴宫怀古》也说: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纵观历史,每一个朝代将亡之际,末代君王有的是能力太弱,甚至是弱智,但大多数则是骄侈残暴,淫兴高扬,沉溺在脂粉香中,出没于石榴裙下,缠绵于雪肌冰胅之间,陶醉在绝代佳人的俏语莺声之中,忘了勤政,荒废了兴邦,直把享乐当国事。忠良不保,使国家尽失栋梁,政治黑暗、社会失道、朝纲紊乱,民怨沸天,整个社会处于内外矛盾最尖锐的时候,以致外力稍稍一碰就国基崩溃,社稷瓦解。国亡既有客观原因,更有君主个人的原因,而完全将国家的衰灭之罪归之于君王宠爱的美女,显然是片面的,是为昏庸的君王开脱罪责。而作为吴国最高领导人的夫差,攻齐国,征越国,伐晋国,逐鹿中原,号称霸主,绝非等闲之辈。
西施,一个乡下卖柴火农民的女儿,究竟有多伟大的爱国思想,当然难说,但她被选中作为礼物献给吴王,远离故土,不过是无可奈何罢了。那些侈谈爱国思想,纯粹是信口开河、无稽之谈,更是自欺欺人、意淫自己、强奸历史的愚昧幻想。据史料记载,吴灭之后,西施被沉杀于湖中,曹雪芹《西施》云: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李商隐说“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皮日休说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其实,西施的结局正如开国功臣文种在自杀前告诫范蠡的一样:“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连开国大臣都不放过,西施岂能苟且偷生。《墨子·亲士》载:“西施之沉,其美也。”在《史记》中,西施与范蠡并无瓜葛,更未提到西施之死。西施虽然被沉水而死,但她的妈妈是不是被越王句践赐予“英雄母亲”的封号,到是没有考证过。
《越绝书》云:“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明代文人梁辰鱼据此创作的传奇《綄纱记》,把西施为了祖国而牺牲的精神渲染到极点,还忍不住把西施从河中救出,给她编造了范蠡爱她,携她泛湖而去的归宿。但是,范蠡的思想再与时俱进,也不太可能坚强到永生永世爱西施的地步。尽管绝大多数男人一见美女就淫心飘扬,上半身被下半身控制,但对于西施这位特殊的归国使者,依范蠡的智商,他的定力绝对是高不可攀连“海啸”都抵挡得住的。其实,范蠡在吴国一灭亡时,就向越王递交辞职报告不干了,他下海经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下海经商的高官。后来,他成为财可敌国的巨富,号称陶朱公,被商人奉为祖师爷。
一篇读罢头飞雪,谁还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美女救国荒唐事,骗了无涯过客……
[2005年12月31日下午4时]
仓促而就,请各位多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