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leikang|查看: 49292|回复: 332
[2008年] 

2008-08-27日(下):百日亲往哀北川

 [复制链接5熊猫  
 Herchimer 发表于: 2008-10-4 08:24:41|显示全部楼层
5·12这里的白天,也就是大地震12个小时后。我才接到朋友的电话,说四川大地震,死亡9000人。当时腿都软了,通完电话,成都还好,家人都平安。匆匆忙忙下班后看新闻,触目惊心。那些天天天在pplive上看四川三台的节目,陈坚的视频终于让我嚎啕大哭,此后一直关注,无数次地嚎啕大哭。那些天,真是切肤之痛,钻心之痛。我的四川啊

那些天整个人深思恍惚,真想马上回去,做个志愿者也好。尤其是看到小孩子们,真的难受啊!

再次跟着搂主重回北川,依然泪如泉涌……我的四川啊!!谢谢楼主,死难的乡亲下辈子我们还是同胞!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采 +50威望 +10金钱 +50收起理由
leikang + 50 + 10 + 50谢谢回复!提起北川就令我双眼湿润

查看全部评分

 李德佑 发表于: 2008-10-7 08:10: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汶川大地震赋

汶川大地震赋

●李德佑

戊子年,丁巳月,壬子日,当未时。阳光明媚,景象熙熙;喜迎奥运,众生解颐。始料未及,大灾降临!万物之母,骤然痉挛,数亿子民,同时惊魂。
悲哉!强烈地震发乎天府西北之汶川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仅在须臾,地动山颠;墙倒楼塌,飞尘蔽天;地陷路毁,城池夷平。神州境外,皆受波及,破坏之烈,历史罕见!锦绣河山,瞬间疮痍满目;数万民众,顷刻掩埋废墟。举目断壁残垣,望眼户破家摧。斯时斯地,顿感人类:渺小如竹筛中摇晃之豆粒,任其摆布;脆弱似案板上遭宰之鱼肉,束手无策。多少天伦齐断梦,一门并招数缕魂。但听丈夫呼妻切,唯闻慈母唤儿悲。可叹呼天天不应,可怜唤地地不灵。风萧萧兮,地漠漠兮,山河哭泣,草木含悲。惨烈之景,目不忍睹,听者心碎,闻者泪颜。
救灾切切,音讯渺渺,道堵路塞,情匆事迫讯传京畿,领袖悲痛,迅速部署,立即救人。总理温公,心系众生;鬓苍老人,披挂躬亲;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若定,一言九鼎:凡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拳拳爱民之心,句句饱含深情。为体灾民疾苦,数日四处奔忙。身体明显消瘦,百姓感恩心中。
《诗经》有云:“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十万大军,闻声而动,天地同发,水陆并进,争分夺秒,赶赴震中,搬开巨石,打通道路。舍身搜灾民于瓦砾,冒死救难者于废墟。各地消防战士,八方白衣天使,纷纷挺进灾区,共同鏖战死神!军民团结,众志成城,以爱心真情编织抢救之网,用舍生忘死创造人间奇迹。一条条垂危之生命在他们手中复苏,一件件感人之事迹令大家涕零。血泪之地,国民共哀;悲情时刻,感动世界!
上天无情,人间有爱;一方遇难,八方支援。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幼,皆无私伸出爱心之手;神州内外,不管华人老外,均踊跃参加救灾之师。募捐箱前,千金得聚;献血车下,万民争先。举国捐钱物,四方献血急。钱物实足珍,是血浓于水!一车车救灾物品运向灾区,一批批救命食品投向灾民。救灾现场,无处不体现凝聚之威力;废墟底下,无处不演绎感人之真情!
伟哉!汶川大地震,展军人之忠勇,聚民族之力量,彰制度之优越,显国力之强盛。
壮哉!汶川大地震,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之新篇章,记录世界人民无私援助之人道情。
多难兴邦,奋斗强国。愿我灾民,悲中奋起,相扶相携,走出阴霾,重整河山,重建家园,保我华夏,国运绵长!
吾有打油诗云:无情地震毁山河,痛失亲人倍受磨。亿万军民团结紧,速将悲痛化成歌。
2008年5月16日于重庆荣昌

(作者说明:本文已发表在2008618《中华辞赋报》和2008年第四期《中华辞赋》杂志上)
 园丁与玫瑰 发表于: 2008-10-8 16:31:37|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建议]请爱护每一位灾区同胞:北川农办主任震后5个月自杀身亡

281_830730421.jpg
网友上传的董玉飞穿着羌族服装的生活照

  “董玉飞同志已走了,说不清楚他的放弃是轻率还是无奈、是好还是坏。但我还是坚信‘活着真好’。所以,我只能用坚强为他送行:一路走好,亲爱的战友!……”昨前两日,一些稀疏的帖子在网络逐渐流传开来,大家都在讲述一个难过、痛心的事实:10月3日,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在暂住地自杀身亡。董玉飞是北川灾后首例轻生的政府官员。

同事回忆
地震后他一直在抗灾一线

  董玉飞是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调整到现任岗位上的,此前他是县农业局局长。在他的干部任职履历表上,最早是农业局副局长,后来被下派到禹里乡任党委书记,然后再回农业局做“一把手”。从县农业局局长职位就任县委农办主任,级别虽然一样,但是“农口”很多单位归他“指挥”,可见组织对他在抗震救灾中的工作很是认可。
  据董玉飞在农业局工作的同事介绍,大地震发生时,董玉飞手臂、头部、腿多处受伤,他不顾自身伤口的疼痛,马上寻找本单位幸存的职工,然后参与到县城的救援行动中。在董玉飞的带领下,农业局的职工先后从废墟中救出和转移受灾人员120余名。当时,董玉飞已经知道自己年仅12岁就读于曲山小学东校区六年级的独子董壮被垮塌的教学楼掩埋,妻子(同为农业局干部)受了伤,县城的弟媳、侄儿也掩埋于垮塌的房屋下……
  董玉飞来不及寻找和照顾家人,因为北川农业局在地震中遭受重创,全局45名干部职工,遇难和受重伤的有11人,都需要他照顾。在首先安顿好全局幸存的职工和家属后,董玉飞忍住悲痛,参与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工作当中去,并安排农业技术干部到各乡镇,对全县的农业受灾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董玉飞还积极主动给前来救援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带路,深入到偏远乡镇进行救援。“那时候,好多地方路都没有,余震不断,泥石流、塌方一下雨随时都有……他不是一个胆小鬼。”同事这样评价他。

坊间揣测
他对儿子遇难痛彻心扉

  和许多北川县级机关干部一样,董玉飞的办公地点在安昌镇。听人讲,他是在暂住地用利刃和绳索告别人世的,看得出“走”的态度决绝。由于事发后他仅存的两个亲人──妻子和弟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所以有关他自杀的细节和原因存有多个版本,但主要有两个。
  一些熟悉他的人说,董玉飞是因为痛失爱子和众多亲人难以自拔悲伤过度自杀的。爱子董壮的遗体在5月14日下午被找到。在县城连续搜救幸存人员两天后,董玉飞在曲山小学东校区教学楼废墟的楼梯处找到了儿子,这时儿子早已停止了呼吸,董玉飞不停地呼喊着爱子的名字:“董壮、董壮……”抱着儿子的遗体,董玉飞悲痛万分,仰天痛哭,不停地重复着:“爸爸对不起你、爸爸对不起你……”
  一些同事回忆说,董玉飞人很幽默,以前经常爱讲笑话,他的笑话和他笑起来的样子很有感染力。但大地震后,这些都改变了。
  另一个说法是“工作压力太大”、“实在是想好好休息”。听说这是董玉飞死前留下的遗书里的内容。由于重建工作繁重,北川的干部灾后一直没有放假,包括国庆都没有时间休息,这确实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有时候我跟到他下乡,忙到三四点还没有吃午饭……”董玉飞的一位同事说起这些往事声音哽咽。

悲剧背后
灾难面前没人是铁打的

  5日下午,在位于安县桑枣镇的火化地,北川羌族自治县给董玉飞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送行仪式”,北川的不少干部不管他生前认不认识,大家都自发的去与他依依道别,不少人掉下了眼泪。
  “作为一个大地震的亲历者、幸存者、救援者,老董走得让人很痛心……”北川县委的一位干部说起董云飞,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董玉飞同志采用这种方式去休息,给多灾多难的北川和任重道远的灾后重建蒙上了一抹阴影。董玉飞同志的自杀是偶然的,但我们不能漠视这种偶然。因为,这既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更是对活者的不敬重。
  这是一位北川干部写在网络上的一段话:“全国人民都在快乐度(假)‘十一黄金周’,北川没有……处于灾区,政府机关理当只争朝夕。但是,没有一个人是铁打的。对灾区关怀,物质至关重要,精神救援更是必须。对灾区关怀,不仅要面对普通民众,更应包括基层干部。”
  网络上,董玉飞的同事说:董玉飞同志已走了,说不清楚他的放弃是轻率还是无奈、是好还是坏。但我还是坚信“活着真好”。所以,我只能用坚强为他送行:一路走好,亲爱的战友!
  但愿董玉飞的悲剧,是灾区第一例,也是最后一例。
 园丁与玫瑰 发表于: 2008-10-10 12:40:18|显示全部楼层

对北川地震幸存者进行心理干预已经刻不容缓

勒克儿2008年9月26日所发博客《9·24罕见雷电闪击暴雨洗劫北川映象》,文中“严重自然灾害接而至,不仅摧毁了北川有形物资,而且从精神肉体上,摧残并蹂躏着。 接连两天的‘9·24罕见雷电闪击暴雨’采访,透过北川民众眼神,勒克儿读到了一个沮丧: 北川,逐渐对未来预期开始恢复的信心,再度失措陷入迷茫……”一段,虽寥寥百字,却已经明确暗示:对北川地震幸存者进行心理干预已经刻不容缓。
囿于众所周知原因,即使是博客,也必须“讲政治”。一些表述只能点到为止。

勒克儿的担心是空穴来风?
时间仅仅相隔一周,7天,北川大地震亲历者、幸存者,原禹里乡党委书记、县农业局局长,现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10月3日自杀身亡。

5·12大地震,董雨飞失去了儿子。
他儿子12岁,就读于曲山小学东校区六年级。
地震发生并失去儿子的艰难岁月,董玉飞和就职于县农业局妻子李照(音),仍然坚定履行了一个国家公务员职责,在自己岗位顽强地抗震并救灾着。

5·12大地震后,勒克儿在北川连续采访一个多月,属于心理学专家和学者眼里的“心理干预的严重对象”。凡接触过的心理学者,无一例外都说,灾区在进行灾后重建的同时,必须更要加强对幸存者心理干预,进行心理疏导,不然将会发生可怕后果。
他们说,从唐山大地震、伊朗大地震等无数地震中,世界心理学界总结出一个铁律:地震发生,受灾幸存者焦虑之后是抑郁,严重抑郁的结果是漠视生命。半年之后,将是灾区自杀行为高发时节……
董玉飞悲剧,证实了科学预言。

董玉飞最早在北川农业局任副局长,而后下派到禹里乡任党委书记,然后再回到农业局任局长。这一履历显示,他属于官方提拔重用类型。5·12地震后,他从县农业局局长职位就任县委农办主任。级别虽是平调,但是“农口”归他统辖,显然是官方对他抗震救灾表现的一种组织认可。
董玉飞自杀,显然不是仕途受阻郁闷所为。

董玉飞自杀原因,坊间流传版本很多。
因为痛失儿子悲痛过渡而自杀,那他早已经在天堂拥挤快乐的人群中寻找自己爱子去了……熟悉他的同事都这样认为。
有一种说法是:他在禹里乡当党委书记期间,政绩一般,可能是因为修漩坪水库原因,限制了禹里乡发展……

但民间更多的说法是:自从北川决定修漩坪水库后,就是仇和,中国政界一个铁碗般的市长,他到了禹里,都无法施展身手。况且,这事儿发生在一两年前。要自杀,不会在现在……董玉飞为这个事郁闷而自杀显然站不住脚。
坊间比较一致的认为是:北川地震百废待举之时他受命于统辖北川“农口”,130多天后,9·24罕见雷电闪击暴雨给予了他致命一击。因为这次老天爷的“垂直打击”,对象直接是他的“农口”,因此,压力太大,信心被摧毁……
还有一点大家共同认可:董没有贪污腐败行为。凡是他同事或者认识他的,都说这是一个好人。

坊间说,董玉飞自杀是利刃抹喉。留有遗书。
熟悉他的北川人说,利刃抹喉是需要巨大勇气的。他拥有这一勇气,一定有一个更巨大的伤痛击碎了这个坚强的羌山汉子所拥有的一切。因此,他看透了官宦仕途、看淡了名望权力,看清了世事无常、看尽了人生幻灭。他明白了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5·12大地震中,董玉飞亲兄弟董卓锴,他妻子和孩子都不幸遇难,只剩下独自一人,甚是凄惨。
在这样一种超常困境下,作为北川白什乡乡长的董卓锴,坚挺着藏族汉子不屈脊梁,带领当地受灾群众顽强抗震救灾,其所作所为,让民众及山东对口援建人员深为感叹钦佩……
作为亲兄弟,董卓锴是哥哥的镜像。


董玉飞遗体告别仪式10月5日在安县桑枣镇举行并在此地火化。
斯人已逝,惆怅满怀。

5·12地震后,北川政府机关没有了节假日。
全国人民都在快乐度假十一黄金周,但是北川没有。
对节假日,北川很尴尬:抗震救灾,举国体制,全国救援,处于灾区,政府机关理当只争朝夕。
但是,没有一个人是铁打的。
对灾区关怀,物质至关重要,精神救援更是必须。
对灾区关怀,不仅面对普通民众,更应包括基层干部。因为,他们是灾后重建的中流砥柱。
  地震后心灵创伤的阴影,不是"党性"或者行政法规所能调整。


[ 本帖最后由 园丁与玫瑰 于 2008-10-10 12:44 编辑 ]
 全瓜虫 发表于: 2008-10-10 18:27:24|显示全部楼层
向这位同志致敬!唉!中国又少了一位有良心的人。
 若耶非耶 发表于: 2008-10-12 16:44:30|显示全部楼层

北川县城迁址背后那股愚昧的“政治老人”阻力

5·12大地震后,北川县城迁址问题一摆上“桌面”,就受到了来自绵阳市少数退休官员的质疑,甚至反对。这一现象的出现,既在预料之内,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对于国家和地方的事务,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何况还是刚刚脱下“朝服”的官员。
对于退而不休的官员,人们常其称为“政治老人”。读过一点历史和党史的人都知道,“政治老人”现象,在我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光荣”的传统。随着一个个“政治老人”的离世和一个个新“政治老人”的加入,“政治老人”这个群体始终都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成为一股连在位官员也不敢轻视和怠慢的力量。“政治老人”们或利用曾经的辉煌,或依赖其亲手栽培的“党羽”,既忙私事,又忙公事,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比上班(在位)还忙。
忙私事,往往是收取在位时播种的种种回报;忙公事,则是对当局品头论足。这种“政治老人”人数不多,但自仗资格老而往往很有霸气,甚至公开“干政”,惹得有的在位官员非常不满,恨不得将其“斩尽杀绝”。可终有一天,当在位官员也进入到“政治老人”行列的时候,他们也同样变得让在位官员讨厌。由于体制或文化的因素,中国成为一个非常讲究资历的国度,这使得“政治老人”的队伍像太阳,一茬接一茬,从来就没有日落西山,甚至还被内封为党国的宝贵财富。历朝历代的“政治老人”在各自的层面,既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产生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过较强的破坏力。
《南方周末》记者柴会群在《北川县城迁址考》(载《南方周末》2008年10月9日A7版)中说:
“2002年,经绵阳市上报,国务院批准,安县成功将县城迁至靠近绵阳市区的花荄镇。这次搬迁至今仍然充满争议,有对迁城不满的安县老干部戏言:安县这次迁城的最大成果,就是为北川空出一个县城。”
“绵阳市不少老干部对北川在安县境内建县城提出质疑。‘行政区划调整非儿戏,就像一把椅子坏了,你不能把另一把拆掉来修复它。’曾在北川工作过的一位绵阳市退休官员说。”
反复阅读这两段文字,“政治老人”为国为民那种悲天悯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但我们却纳闷,什么时候把行政区划调整当儿戏了?我敢断言,这些“政治老人”既不知道什么叫行政区划,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调整行政区划。按他们的逻辑,我们的首都如论如何也不该在北京。正是这种僵化的思维,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政治老人”的声音,虽然可以促使当局把某一问题考虑得更周全,减少决策失误。但是,“政治老人”又往往由于科学文化素养滞后的局限,对一些事情仅仅是依仗资历、凭经验、凭感情而或支持,或反对,结果造成该办的事办不好,或者好心办了坏事,这种教训对中国人来说屡见不鲜。
对“政治老人”的不同意见,我们理解,但不认同。之前反对安县县城迁址也好,今天反对北川县城迁址也好,我们都尊重和欢迎:请你拿出“北川县城迁址的不可行性报告”来,以科学的依据和立论来否定北川县城迁址的决策。用官话讲,这也许会成为你对党、对人民最大的贡献,甚至是你一生唯一的贡献。否则,你既讲不出反对迁址的理由,又要愚昧地反对迁址,那你的言论不是信口雌黄,又是什么?!
(2008年10月12日)
 pasa 发表于: 2008-10-16 01:23:34|显示全部楼层
北川之痛!……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感谢楼主一番良苦用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采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点评!

查看全部评分

 北门茶客 发表于: 2008-10-19 21:27:12|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雷站,北川百日祭这一组文章和图片令人震撼,辛苦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采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园丁与玫瑰 发表于: 2008-10-22 22:40:58|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同胞们,挺住啊,天会亮的,你们要睁开眼睛,看远点!!!
 韦建生 发表于: 2008-10-23 03:52:15|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首曲子能寄托我们的哀思,
那么,我谨向站长推荐《The Day I lost My Love》。
正是The Day ,5.12,我们、许许多多的人,失去了My Love……
除此之外,只有那些深埋在心底的情愫;而这些情愫,却又叫我们如何才能表达?

http://www.phoer.com/attachment.php?aid=85905&k=88018f87651cc0f92f52694e584d0dc6&t=1224860299

The_Day_I_lost_My_Love.mp3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8:53,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