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leikang|查看: 49303|回复: 332
[2008年] 

2008-08-27日(下):百日亲往哀北川

 [复制链接5熊猫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2 21:42:08|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0楼 若耶非耶 的帖子

谢谢政协的这位老师!

如有可能,希望能得到一本你写初稿的这本《北川县志》
 若耶非耶 发表于: 2008-9-12 21:42:35|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回复 148楼 雷康 的帖子

北川县内收藏的档案资料,只有1935年以后的。1935年之前的,都在红四方面军一把大火中与县城(今治城,即禹里乡政府)一道灰飞烟灭了。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2 21:47:19|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人间地狱人间地狱
人间地狱──废墟山,此处应为曲山镇政府所在建筑


禹龙中街禹龙中街
禹龙中街
 若耶非耶 发表于: 2008-9-12 21:48:24|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雷康 于 2008-9-12 21:42 发表
谢谢政协的这位老师!

如有可能,希望能得到一本你写初稿的这本《北川县志》



我曾是参与者之一。《北川县志》是先将其分解成若干“分志”,然后才总纂到一起而成的,所以,不存在之外还有《北川县志》初稿。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2 21:58:11|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4楼 若耶非耶 的帖子

明白了!
如方便的话,我只是想要一本《北川县志》哈,以便我的后续研究。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2 22:03:22|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北川,快跑
⊙ CBN特约撰稿人 艾伦/文

  除了快跑,人们面对这场灾难实在想不到别的应对之策。
  那个下午的川西北,灾难突然从地下深层爆发,但在个别地方,灾难也从头顶和侧畔袭来,天地合围,山崩地裂,无路可逃。
  “就像电影里的灾难片”,不止一位从北川夺路逃出的人这么形容亲历的灾难。对于电影的恐怖场景突然造访现实生活,他们显然毫无准备,也只能以还原为电影的方式加以描述。
  在北川第一中学,正在上课的学生被直接从椅子上甩到地上;在北川县委大楼里,一块石头正好击中了会议室的主席台;在县城农贸市场,已经褪毛的鸡鸭突然从案板上跳起来。
  身处地震带之上的北川人对地震并不陌生──尽管级别都与这一次相去甚远──他们都试图在摇晃中挣扎着向外移动,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跑不过楼体、山体倾覆的速度,一座约有3万常住与流动人口的城中,只有不足1/3的人挣脱而出。
  逃生的路上,一群陌生人也在全力奔跑,只是朝向相反的方向。这是武警某指挥学院的队伍,他们刚刚结束四川甘孜地区的“维稳”任务,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赶到了北川县城外。一位20岁的黄姓学员事后感叹:“才当兵,就遇到这么多大事……”
  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致山间公路多处被阻断,当逃命的人流与救援的武警们在雨水中擦肩而过,没有人来得及喟叹命运。
  北川,快跑。除了快跑,人们面对这场灾难实在想不到别的应对之策。
  5月15日,我与其他几名同行赶往这座近乎消失的县城,在从成都经绵阳到达北川的一路上,灾情各异,或砖瓦零落,或房倒屋塌,一些山上滚落的巨石,体积之大堪比两三层高的民宅,并取代了坍塌的后者兀立于路边。
  一路的触目惊心之后,当徒步走进北川县城,我被惊呆了──这简直像一次蓄谋已久的毁灭──最最严重的山体挤压、地面变形恰恰发生在县城以内,实在像唐山大地震一样,属于小概率的毁灭性打击。
  城区主干道的路面,是由乒乓球桌大小、席梦思床垫厚薄的水泥板铺就,现在,水泥板翻起,有的倾斜角度在15度以上。至于某些楼的一二层消失、三层直接落到地面,更是很多媒体都有报道。
  当个别逃生者重新回到北川,他们发现老城一侧的两三百米高的大山面目全非,山体居然像那些脆弱的砖墙一般被撕裂,裂口宽达数米。“山的位置都不对了,向前推了好几米。”一马姓居民仔细辨认废墟后说。
  还有一位李姓居民指着远处说:“最靠山脚的那排楼(其实已成废墟),本来不在那里,也被往前推了,而且有三排楼房被山埋了,我妈就住那边。”
  北川县城,两山夹一河,新城与老城分居河岸两侧,在北川县政府的官方网页上,北川的风景秀美成为夸耀的资本。在绵阳做生意的蒲实说,他在北川的朋友总邀请他去那里“耍耍”,并说河水清澈甘美,可以直接饮用。“以后再也没机会了。”蒲实深为怀念北川这个心目中的休闲胜地。
  “像一团肉馅,被包了饺子。”一位王姓上海志愿者如此形容北川那短短几分钟里的噩梦。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县城,就此陷入比其他不幸的邻居更大的悲剧,成为众多记者眼中“5·12地震”受损最严重的一个县城。
  5月17日下午,《体育画报》的四位记者前往北川采访,其中三人穿行于河两岸的废墟之间,另一记者李志刚独自向县城另一端走去。那一天,县城里掩埋的尸体大多已严重腐烂,死亡气息之浓重,即使厚达两层的医用口罩也难以阻隔。不过,由于营救已到总攻阶段,当天赶到北川的救援者、志愿者、记者都非常之多,粗略估计,接近一万。
  当几位《体育画报》记者正在采访、拍照,突然见几个士兵丢下手中的锹镐就跑,还有军官站在高处喊着:“上游水库要决堤了,赶快撤退!”
  几位记者加入了狂奔的人流,他们甚至不敢回头,似乎回过头就会被洪水吞噬。洪水当时并没有到来,它依然作为一个巨大威胁存在着。此前两天我去北川的时候,类似传言已经出现,不幸的是在5月17日的下午被瞬间夸大,形成救援以来最严重的恐慌。
  那位叫李志刚的记者在十多分钟后返回主城区,一个人都看不到,死亡的气息弥漫四周,比起万人大逃离的慌乱,李志刚的恐惧无疑更难承受,他发疯一样往城外跑,沿路把背包里的一些重物扔掉,奔跑中还给自己的领导打了个电话,询问是否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
  北川,快跑。李志刚们的逃亡经历,或许可以让他们更深切体会大地震爆发时的绝望。
  5月15日下午,在建筑尚且完好的北川大酒店附近,两个接近40岁的男人各自拄着一根木棍,他们显然是过于疲惫,坐在路边尚存的长凳上抽烟休息,面向河对岸的大片废墟。
  他们都是逃出去的北川县幸存者,但都有父母、妻儿被埋在坍塌的城中。他们每天从外边赶回那个已不存在的北川,努力根据一些残垣断壁寻找着自己家的原址,搜寻亲人。他们说自己都当过兵,懂得一些救援知识,或许帮得上忙。
  巨大的痛苦让他们回忆起一些事情,也怀疑着一些事情。“为什么以前北川的一些小地震都预报了,这么大的地震却没报出来?!”一个退伍老兵用棍子敲打着地面。任凭记者如何向他解释地震预报这个话题的复杂,也无法消除他的愤怒。
  几个同样在寻找亲人的幸存者也加入进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有的痛陈建筑质量的低劣,“为什么反倒是一些老楼没倒塌?”有的认为救援工作本还可以更好;还有一点很重要,他们认为北川有很多机会可以避免不幸。
  人们的愤怒与激动并非毫无依据。种种迹象表明,北川早就是一座危城,历史上,几百年前的县城就曾被山体滑坡掩埋,1930年代的地震也致使老城破坏严重。而山洪的泛滥,曾几次冲毁河边的小公园──尽管它每次都倔强地再生。由于周围的高山多为石灰岩、风化岩,泥石流与山体滑坡并非只有在强地震时才伴随而至,危险时有降临,只不过人们始终没有“快跑”。幸存者们告诉我,北川县城1980年代就有异地重建的计划,不过在川西北山区搬迁和安置几万人实在是太艰难的工程,一切也仅仅是长期停留在计划上。
  “全民哀悼日”前后的北川县城,已经随处可见这个国家标志性的大幅标语,如“人定胜天”,“重建家园”。未来的日子里,天晓得会不会激发出当年原址再造新唐山的豪情。不过5月18日的《都市时报》披露,政府可能考虑异地建设北川,把原址作为教育基地保存。
  无疑,这是一个更负责任的思路,为幸存民众负责,也为存留历史负责。原址重建北川,难度远大于再建一座新城,而且无异于将其重新置于危卵之上。
  截至5月18日,在接纳北川灾民的绵阳市南河体育场和九洲体育馆仍陆续有大卡车运来灾民,他们大多是从散落在北川境内的山乡跋涉而出。但巨大的死亡数字并不可能因此而改变多少。仅就人口而言,也有大半个北川县城消亡了。找到逃生路径而幸存的人们,也将在艰辛的未来开始完全陌生的生活。
 山水乐 发表于: 2008-9-12 22:52:00|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的中秋就要到了,那些去了天堂的北川人他们还好吗?
5·12大地震离我们已经有100多天了,可看完了这个贴子,我还是泪流满面。“天灾?还是人祸?”,老百姓都没有抗击的能力,只能接受。我哭!……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采 +50威望 +10金钱 +50收起理由
leikang + 50 + 10 + 50谢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2 22:55:39|显示全部楼层
西羌上街西羌上街
走在西羌上街,远处是通往“小寨子沟”方向的S302省道的隧洞,其前是夏禹大桥;横着的是S105省道,右边是通往袁王洞;左边是通往绵阳市


任风吹雨淋任风吹雨淋
透过绿化带上的小树的枝叶,我看见另一个令我感动的细节,在废墟乱石间,一栋不知原有多少层的倾斜欲倒的楼房只乘下约2米的厚度,却还挺立着,一个防盗铁窗里,一件男式的白色衬衣、一件女式的粉红色的春秋裤还挂在窗外,任风吹雨淋……于是,我走近拍摄这个令我心灵感动的细节,只希望它们的男女主人还能看到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2 23:21:29|显示全部楼层
亲历北川大地震
刘大军/文



  初夏的北川羌族自治县,风清日丽,满眼葱绿。16万羌乡儿女刚刚采完头道春茶,又迎来夏粮丰收。蓝天高远,白云悠悠,牛羊咩咩,布谷声声,好一幅祥和宁静的诗画景象。
  美丽神奇的北川,生我养我的北川,梦绕魂牵的北川,你的呼吸和我的血脉息息相通,紧紧相连,一有机会我就要回到你的怀抱里,重温羌乡奇山异水,探访羌胞旧雨新知,用笨拙的笔描摩故乡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今年,酝酿筹备了多日,我组织了一个十人亲友自助旅行团去北川县省级自然保护区小寨子沟观光民族风情,出行时间选定于5月12日……谁能料到,这竟是北川之殇、北川之痛,北川县城毁于一旦而令全国人民关心、世界人民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含悲忍泪、挥师救援,北川县浴火涅盘的日子。
  我经历了戊子年5·12四川省汶川县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在重灾区北川县艰难穿行。
  我见证了拥有两万多人口的北川县城的最后繁华。
  我和灾区同胞一起流了太多的泪做了太多的噩梦,记下了太多的悲情故事。
  我目睹了北川县的干部群众在毁灭性的地震灾害面前昂起头颅,挺起胸膛,强咽痛苦,擦干眼泪,万众一心抗击地震灾害,抢险救援,万众一心,重建家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英雄壮举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我更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之力,世界之援抗击震魔,灾难中心连心,手牵手,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大德大爱。感悟到了空前高涨的民族凝聚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大军
地点旌阳区·德阳
时间2007-04-28 8:43:49
摄影摄像雷康
 罗广宁 发表于: 2008-9-12 23:31:54|显示全部楼层
先写上,让朋友们慢慢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06:12,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