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开始,历代王朝都不惜巨资编篡《道藏》,以保存、传播道家经典文献。
道教是东汉中叶产生的一种宗教,而道家则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一个哲学派别,所以两者是不同的。但道教吸收了道家的一些重要范畴及其思想,构成它的理论基础,而且又奉道家的创始者老子为教祖,其他道家诸子后来也被封为道教的尊神,所以,两者又有密切的联系。因些,后世也有把道教称作道家的。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派别,其信仰,教义也杂而多端,各派不尽相同.综观历代道教诸派的学说,都把“道”作为其信仰的核心,道教各派的教义皆由此推演而来.析而言之,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道”是虚无的无的本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是超时空的永恒存在."道"是唯一的;
二、老子是“道”的化身,“道”可以演化成众多的天神.地祗和人鬼;
三. “道”可因修而得.人通过修炼各种道术能使神与"道"合,即为得道;
四. 得道的人可有各种神通,可长生,成仙。
一言以蔽之,道教教义的核心是神仙思想,这是一种内在的肯定性的超越。道教经典尽管缺乏完整性、系统性,但是“长生不老”“肉体成仙”的观念却是一以贯之的。这种观念的变大也有它不同于基督教、佛教的本土特色。什么叫“神仙”?《释名·释长幼》说:“老而不死曰仙”。《天隐子·神解》说:“能变通曰神仙。”“神仙”的第一个特点是长生不死;第二个特点是变化无穷。
由于道教主张长生,其神仙教义是否具有超越性似乎也成了问题。其实,凡宗教总要把世界二重化为现实世界和超现实世界。超现实世界可以变现为人离世以后的天国,西方极乐世界,如基督教、佛教那样。但也可以表现为对现实世界的直接升华,由人的世界上升为神仙世界。也就是说,人生可以避免死亡,通过某种途径,从现世得到超越,这就是道教的超越性。
基督教是一种外在性超越,佛即是一种内在性超越,但两教都是在对现实世界、现实人生的否定中追求超越,本文称它们为否定性超越。道教与基督教相较,无疑是内在性超越,但与同样是内在性超越的佛教相比,我们可以称它为肯定性超越。
道教主张重视生命,重视今生今世的人生修炼。一是修身形,如太极拳;二是修心智,如倡导逍遥游而看轻名缰利绳。
道教在文化方面的贡献首推中华医学与中华美学。
以现代文化视野来看,道教道学中包含许许多多现代的生命科学与环境保护的科学。与儒学相比较,可以说儒学为一种伦理哲学文化,道学为一种自然哲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