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akunbb|查看: 9544|回复: 20
[道教] 

5·12大地震后的四川道教宫观

 [复制链接3熊猫
 纸帆船 发表于: 2008-5-28 06:58:04|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道学文化

从唐朝开始,历代王朝都不惜巨资编篡《道藏》,以保存、传播道家经典文献。
道教是东汉中叶产生的一种宗教,而道家则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一个哲学派别,所以两者是不同的。但道教吸收了道家的一些重要范畴及其思想,构成它的理论基础,而且又奉道家的创始者老子为教祖,其他道家诸子后来也被封为道教的尊神,所以,两者又有密切的联系。因些,后世也有把道教称作道家的。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派别,其信仰,教义也杂而多端,各派不尽相同.综观历代道教诸派的学说,都把“道”作为其信仰的核心,道教各派的教义皆由此推演而来.析而言之,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道”是虚无的无的本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是超时空的永恒存在."道"是唯一的;
二、老子是“道”的化身,“道”可以演化成众多的天神.地祗和人鬼;
三. “道”可因修而得.人通过修炼各种道术能使神与"道"合,即为得道;
四. 得道的人可有各种神通,可长生,成仙。
一言以蔽之,道教教义的核心是神仙思想,这是一种内在的肯定性的超越。道教经典尽管缺乏完整性、系统性,但是“长生不老”“肉体成仙”的观念却是一以贯之的。这种观念的变大也有它不同于基督教、佛教的本土特色。什么叫“神仙”?《释名·释长幼》说:“老而不死曰仙”。《天隐子·神解》说:“能变通曰神仙。”“神仙”的第一个特点是长生不死;第二个特点是变化无穷。
由于道教主张长生,其神仙教义是否具有超越性似乎也成了问题。其实,凡宗教总要把世界二重化为现实世界和超现实世界。超现实世界可以变现为人离世以后的天国,西方极乐世界,如基督教、佛教那样。但也可以表现为对现实世界的直接升华,由人的世界上升为神仙世界。也就是说,人生可以避免死亡,通过某种途径,从现世得到超越,这就是道教的超越性。
基督教是一种外在性超越,佛即是一种内在性超越,但两教都是在对现实世界、现实人生的否定中追求超越,本文称它们为否定性超越。道教与基督教相较,无疑是内在性超越,但与同样是内在性超越的佛教相比,我们可以称它为肯定性超越。
道教主张重视生命,重视今生今世的人生修炼。一是修身形,如太极拳;二是修心智,如倡导逍遥游而看轻名缰利绳。
道教在文化方面的贡献首推中华医学与中华美学。
以现代文化视野来看,道教道学中包含许许多多现代的生命科学与环境保护的科学。与儒学相比较,可以说儒学为一种伦理哲学文化,道学为一种自然哲学文化。
 纸帆船 发表于: 2008-5-28 06:58:5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道教建筑

道 观(一)
老子,姓李名耳,又叫李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也被道教尊为始祖,成为道教三位尊神之一──道德天尊。传说老子为函谷(一说是潼关)关令尹喜讲授《道德经》后,让尹喜入蜀,千日后相会。三年后果然在见到了一位白发童儿,骑着青牛,这就是老子。具体的地方就是成都青羊肆。青羊肆,到了三国时期改名为青羊观,在唐初叫玄中观。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入蜀后,即居在观内。中和元年(881年),唐僖宗为躲避安史黄巢起义军的进攻,步唐玄宗的后尘入川,再次住于观内。唐僖宗认为,此观是一处福地,保佑了李唐王朝的平安,回到长安立即赏赐库钱二百万两,诏令大修此观,并改观为宫,叫做青羊宫。五代时期,青羊宫又被改为青羊观。宋代,复名为青羊宫。到了明朝,又被叫做青羊万寿宫。明朝青羊万寿宫为张献忠兵火所毁。清康熙六年至十年(公元1667-1671),重新修复了该宫,并定为青羊宫。同治、光绪年间,又对青羊宫进行了维修。民国年间又进行了扩建。
从成都青羊宫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看见中国道观发展力量的缩影。
东汉永和六年(公元141年),由汉代名臣张良的第九代孙张陵(亦称张道陵),在远古时期的巫鬼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方仙道和黄老道的基础上创立了道教之后,道教宫观便应运而生了。可以这样说,中国的道观滥觞于远古,成形于汉代,完善于唐代,发展于宋元。
一般地说,道观是道教建筑的统称。它包括道宫、道观、道院及庵、庙、寺等。
中国道教是一种多神教。在古代,人们曾把道神分为七级,每级都有主神与配神。这些道神的地位不同,供奉它们的道观的名称也不同,并且道观的面积的大小,四合院和房屋的间数的多少也不同。一般来说,三尊,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供奉它们的道观被称为宫,它们所居住的房屋被建造为殿,而建殿使用的材料或金或铜或玉或木,并且材质优良高贵。这类道观规模大,殿堂多,院落深。
道教创始人和各派的创立者,被称为祖师。这是地位较高的道神,这些创始人或教派创立者的住地和从事宗教活动的地方,被人们称为祖庭。供奉他们的地方,一般被称为道宫或道观。其建筑规模也比较大。
水神、火神、雷神、电神、城隍、土地、山神等是地位较低的道神。供奉它们的道教建筑规模不大,殿堂较小,构筑也较简单。这类建筑一般被称为庙,如水神庙、火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
本来道家崇奉的返朴归真,清静无为,对道教建筑所体现的等级观念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在中国宗法礼制社会中,也无法逃脱中国古代建筑普遍采用的等级制度的框框。值得注意的是道教宫观建筑的等级一方面与所供奉的道神的地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统治者对其的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比如,唐代皇帝尊崇老子,他们就把供奉老子的楼观台,从一座道观扩建成一座道宫。又如,元代皇帝推崇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并为他修建了一处规模宏大的道宫叫长春宫。到了明朝的皇帝并不买邱处机的账,于是就将长春宫降格为一座道观,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北京的白云观。这种道观的等级升降现象在成都的青羊宫的变迁史上也能看出。
 纸帆船 发表于: 2008-5-28 06:59:4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道教建筑之二

道  观(二)
道教建筑大体可以分为宫、观、院、庙、寺、庵等等。一般说来,道宫较大,如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四川成都的青羊宫、陕西西安的八仙宫、福建莆田湄洲的天后宫、江西龙虎山的天师府等等;道观规模略小,如河南武陟的嘉应观、湖北江陵的太晖观、甘肃天水的玉泉观等等;道院的规模较小,如浙江杭州的抱扑道院等;而道庙和寺、庵的规模最小,如山西洪洞的水神庙以及遍布于各地的山神庙、水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但也很多例外,如北京的白云观,湖北武当山的复真观、广东罗浮山的冲虚观等,其占地面积和建筑规模都不亚于道宫,主要原因是有皇家官府资助与推崇。另外,山东的泰安的岱庙、北京的东岳庙、河南登封的中岳庙、陕西华山的西岳庙等,虽然名义上也被称为道庙,但它们的建筑群体气势恢宏,而与名山胜川相映生辉,引人注目。
从庙产所有制、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来说,中国的道教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第一类,十方丛林。
十方丛林又被称为十方常住。这类道观的房屋、土地、设施等庙产都属于道教界公有的。道观可以悬挂钟板,敲钟板安排全观作息时间。可以挂单,留住来访的各方道士;观中的常住道士,可以从留住的游方道士中择优选拔,可以传戒,但不能收徒。这类道观规模较大,组织较严密,道众的人数多,管理较严格。一般设有方丈、监院、都管、都讲、都厨以及堂主、经主、殿主、化主、静主、钟头、鼓头、庄头、堂头、库头、门头、碾头、磨头、饭头、水头、火头、净头、园头、槽头、茶头、仓头、圊头等。方丈是一种荣誉职务,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道士担任。监院又称为庙主,总领全观事务。都管是他的副手,协助监院管理全观。“三都”中的其它两都(都讲、都厨)和“五主、十八头”分别管理着道观中的宗教和生活事务。全真道的道观一般属于十方丛林。
第二类,子孙庙。
子孙庙又被称为小庙。这类道观的房屋、土地、设施等庙产,统通归庙主私有。可以接收徒弟,但不可以传戒,也不能悬挂钟板,收留来往的各方道士。师徒之间,不但可以传经授道,徒弟还可以继承庙产。在这类道观中师父主持一切事务。正一道的道观一般都属于这一类。
第三类。子孙丛林。
子孙丛林又被叫做子孙常住。它由子孙庙发展而来的,具有半庙、半十方丛林的特点。这类道观可以悬挂钟板,可以收留各地来往的游方道士,也可以传戒──但传戒之后就不能再收徒弟了。在我国,这类道观的数量不多。辽宁千山的无量观、河南登封的中岳庙等,这属于这种类型。
在我国学术界,有的把子孙庙和子孙丛林列为一类,都算成子孙庙。这样,我国的道观就只有两大类,即十方丛林和子孙庙。这也是一种分法。
所有的道观的建筑形式,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共同的特点:以木结构为主,大柱负重、梁架斗栱支撑;单体建筑都由台基、墙体、屋顶三大部分组成;屋顶也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等多种形式。
然而,道观毕竟是一种宗教建筑。从选址、殿堂的修建、房屋的布局、室内外的装饰无不体现道家的思想。因此,道教建筑具有自己十分鲜明的特色。
 纸帆船 发表于: 2008-5-28 07:00:24|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建筑之三

道  观(三)
道教建筑的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崇尚自然,把道观修建在山林之中,体现了道家隐居修炼的思想。、
“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在道家看来景色秀丽、山林幽深的地方就是神仙聚居的地方,天下名山就是神仙的乐园。因此他们将天下名山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十大洞天是上天派群仙治理的地方。四川青城山的青城山洞、广东罗浮山的罗浮山洞、江苏茅山的句曲山洞、江苏吴县西洞庭山的林屋山洞、浙江括苍山洞等,就是道家崇尚的十大洞天中的五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上天派上仙治理的地方。东岳泰山洞、南岳衡山洞、西岳华山洞、北岳常山洞、中岳嵩山洞以及四川的峨眉山洞、江西庐山洞、陕西的太白山洞、福建武夷山洞、江苏的钟山洞、湖北的紫盖山洞等,都属于道家的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是上天派真人治理的山、洞、坛、溪。湖南洞庭湖的君山、江西在龙虎山、广东罗浮山的泉源、河南的桐柏山、山西的中条山、四川的绵竹山、江苏宜兴的张公洞、湖南衡山的青玉坛、光天坛等,都属于七十二福地。为了遵循自然,为了与神仙通话,历代道家都把道观修建在名山之中,山林之上。即使在城市中的道观,也要广植花草树木、挖掘水池、叠筑小山,这也充分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隐居修炼的思想。
依山就势,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道家的返真归朴的思想。比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被称为道教第一名山。其中的南岩宫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东北、紫霄宫的西面约二点五公里处,是武当山道观群中风景最美,建筑又十分奇特的一座道观。南岩宫的现存主要建筑太乙真庆宫(又称石殿),全部用石头做成,且镶嵌在悬崖绝壁之上,这是在全国道观殿堂的建筑中堪一绝。典型地体现道观建筑的灵活多变的建筑美与雄伟浑厚的自然美。
道观建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将古代建筑模式与道教教义相结合。道家讲究阴阳五行、八卦方位。在道家看来,坐北朝南就代表了天南地北,即干南坤北。东为青龙,属木;西为白虎,属金;东西对称,即为八卦上的坎离对称。观中庭院采用传统的四合院形式。从道教看来,庭院的四方就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中心为土,因此四合院就象征着五行俱全,吉祥如意。
就道观中的单体建筑,也含喻宗教意义。比如道观前的影壁,被认为有避邪、凝风聚气的作用。道观的山门修有三个门洞,表示进了门者就跳出了三界,即无极界、太极界和现实界。比如成都青羊宫的八卦亭,兴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至光绪八年(公元1873──1882年)。亭高二十米,二层八角,屋铺着黄绿紫三色琉璃瓦。垂脊的尾端装饰着青龙。亭顶高三点六米,上置葫芦形三层宝顶,造型美观。亭基为石基,分为三层,下层为方形,中层为八角形,上层为圆形,象征着天方地圆、阴阳相生、八卦相合。另外,据统计全亭共八十一条龙,象征太上老君八十一化。
道观中的壁画,精品也不少。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水神庙中的元代壁画,早已闻名中外。
 向维果 发表于: 2008-6-1 15:47:33|显示全部楼层

5·12大地震后的四川道教宫观

庙宇虽损 神威犹存
 xianbei3 发表于: 2008-6-4 12:45:48|显示全部楼层
眼中无神,心中有神.很多庙宇都是多次重建,只要信念不死,都可再来……
 jest 发表于: 2008-6-15 10:20:18|显示全部楼层
庙倒神不倒,威严犹存
 魏明生 发表于: 2008-6-15 14:59:36|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楼 纸帆船 的帖子

绵竹汉旺玉皇观被夷为平地,道观人员前往城厢镇三清观暂避.
 ganesh520 发表于: 2008-9-10 16:00:18|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kunbb 于 2008-5-27 02:17 发表
第一次到『影像网』来发图,就受到雷兄的抬爱,在些深表谢意!!我是省道协的理事,老君山张大师的弟子,在师付那早闻雷兄大名,望何时有缘相会。
我经常到各宫观去拍片子,手里有几百张道教题材的照片,我看这里佛教题材的 ...




──
希望多介绍道教文化,觉得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道教一直没有恢复而且渐渐消失一样,痛心!
 魏明生 发表于: 2008-9-12 10:32:16|显示全部楼层

洪雅县五斗观地陷一角

洪雅县五斗观位于槽渔滩景区的青衣江涨岸,有灵官、三清、玉皇三殿,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三殿瓦落,神象污损,三清殿旁地陷大坑,危及房舍,所幸无人员伤亡。
IMG_3181.JPG
IMG_3183.JPG
IMG_3186.JPG
IMG_3185.JPG
IMG_3187.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采 +50收起理由
leikang + 50好图片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0:35,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