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立古玩艺术品市场, 规范开展民间收藏活动, 提升南充城市形象的建议 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文化事业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景象。人民的艺术欣赏、鉴赏水平随之不断地提高,促进了我国的民间收藏事业高度发展. 据权威的《收藏》杂志统计,中国现有各类收藏协会、收藏品市场近万家,各类专题和系列的收藏500多项,3千万收藏者热衷此道,约占人口的3%。收藏品市场交易额庞大,仅北京文物收藏品市场交易额一年就有11亿元人民币,地下交易更是无法统计;全国每年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数十亿元人民币。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同志指出:“保护和利用,是文物管理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保护是前提,没有保护,就谈不上利用;利用是目的,文物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变成废物,就不再有保护的必要,而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合理利用反而更有益于保护。因此,管理文物必须保护与利用并重。根本的说,文物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应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需求。人民有权利收藏和处理散在民间自己祖国传世的遗存。这实质是一种民主权利,应受到尊重和保护。这也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人民中有数不尽的收藏家,收藏家热爱文物,珍惜文物,是文物安全的‘保险箱’”。 2002年10月28日新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允许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收藏的文物可以依法进行流通,使民间收藏更加火爆。有识之士甚至称:“收藏古玩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不仅各类介绍收藏的书籍、杂志、报纸订数一路上扬,网上的收藏类网站点击率日见人多,就连中央2套节目的“艺术品投资”、上海东方电视台的“我家有宝”、江苏电视台的“家有宝物”等专题栏目也成了许多人每日不可缺少的必修课,还有小说《古街》、电视剧《古玩虫》、《五月槐花香》等纷纷杀出,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这些都为收藏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古玩收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从长远看,目前我国的民间收藏事业还处在初级规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民间收藏事业还会稳步发展,势必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收藏深不可测,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民间收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民间收藏是我国文博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民间经济和文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