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下班时闻着了花香,那是杨槐花的香味,找来找去找不着花的踪影,一位同事说那是橘子花的香,橘子树就在围墙外。于是,很失望,因为不是杨槐花香。从丹巴城西出发,上山盘行7公里就到了甲居藏寨,在去的路上有很多杨槐树,树上挂着凋谢了的和正在凋谢的杨槐花,非走近,不能闻其花香,一阵惆怅在心里盘旋。
到达目的地,一跟竹竿横在路中央,须购门票才能进去,三十元一人,无折扣。正在买票,几个身着藏族服饰的姑娘争先上前自荐做导游,二十元,原本没真正打算请导游,随口说了句十元就请你,没想到其中一位一口答应,她叫拉姆,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
跟着拉姆在藏寨里穿梭,首先去的自然是几个观景台,旅游发展了,观景拍照的最佳位置都有了安全设施。
甲居藏寨居住的是嘉绒藏族,藏族的一个分支,这里有一百八十户人家,六百多口人。最古老的民居有六百年的历史,不多,只有几户,其他的都是后来修建的,因为山高路远,我们没能去看看最古老的民居,只在村长家看了看,逛了逛。
甲居藏寨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坐南朝北,主楼四层,第一层住牲畜,第二层是锅庄和园坝,厨房也在二层,第三层是卧室,包括客房,第四层就是用作宗教祭祀活动了,嘉绒藏族有自己的信仰,信仰苯教,苯教是属于黑教的。侧楼也就是厢房或二房有两层,第二层上也有卧室,侧楼多少就比一样多了。
一楼虽然住的是牲畜,白天却是几乎看不见牲畜的,都放外面四处游荡了,由于海拔不高的缘故,才二千二百米,丹巴县城也就一千八百米,这里没有牦牛,有的,是黄牛和奶牛,人们以畜牧为主,玉米,小麦是主要产物。在村长屋顶上,说到这里时,拉姆说再有一个月,小麦熟了黄了也很漂亮,九月开始就有红红的辣椒和黄黄的玉米挂在屋顶晒在屋顶了,到了十月,叶子红的红黄的黄,很是漂亮。是的,那一定很漂亮,想象那时,放眼望去,除了惊艳,还是惊艳。
跳锅庄就在二楼了,大大的屋子中间放一个火盆,跳锅庄时,火盆里烧着篝火,烤着羊肉,人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在那氛围里不欢快都不行。现在的锅庄四周放着藏床,供人们坐着看节目吃肉喝酒,以前,那是只有活佛才能坐的,看来现在人们的待遇都升高了。如果客人足够,可以天天跳锅庄。
甲居藏寨中,很多家都开辟了家庭客栈,现在是通价,吃住一天,五十元一人,住宿就在三楼,也是大大的房间,四周排满了藏床,藏床花花绿绿,颜色鲜艳,十足的藏家特色,三面围墙,屋子中间放着长桌子。很纳闷地问,男男女女都住一屋?拉姆说也有两人间,不过价格不同。估计开辟两人间也是为了迎合旅游开发吧。
最喜欢的是四楼,其实就是屋顶,也可当做阳台,晒太阳、看天、数风过的痕迹,真真是再好不过的场所。不过,嘉绒藏族的人们却是另有用场,据说,他们有牦牛的血统,所有甲居藏寨的屋顶都有四角,代表的是东南西北四方神灵,屋顶上还有祭灶,一公一母,公灶上插有活佛赐予的符咒,母灶用来烧柏树祭神灵,每天都祭,而这些祭祀和四角全都漆成白色。房屋所漆黑白红三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意思,白色代表吉祥,红色代表敬神,黑色代表消魔除灾。有了这些,人们便过着祥和的日子了。
祥和之前,人们曾经有不祥和的日子,甲居藏寨原来是有碉楼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拆毁了不少,所见一个房屋原本是碉楼,毁坏后改成了房屋。
在离开前,当拉姆作为导游介绍了一些知识后,和拉姆聊了一些无关藏寨的话,诸如喜欢哪个季节,拉姆说她喜欢春天,虽然游客少,但春天花开了,叶也绿了,一切都很清新和亮丽。飘说如果非得选择,那么,更喜欢秋天,绚烂不失生机,其实,飘是那么的喜欢一年四季,用同伴的话说就是太贪心。
拉姆笑笑说,秋天的时候来吧,如果不怕累,可从山下走村过寨,慢慢爬上来,最后在某家屋顶上喘着气、以指点江山的姿势大呼:看,我就从山下爬上来的!
- 丹巴散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