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纸帆船|查看: 5325|回复: 14
[走遍中华] 

槟榔的诱惑

 [复制链接1熊猫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7-2-6 08:09:27|显示全部楼层
湘潭人吃槟榔

  “……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富有浓郁抒情色彩的湖南民歌《采槟榔》,歌词纯朴优美,曲调缠绵清丽,表达了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又是联结海峡两岸中国人感情的纽带。生长在祖国东南沿海及台湾岛上的槟榔树,为什么会出现在湖南民歌中呢?这与湘潭人酷爱嚼槟榔是分不开的。

  槟榔可作药用,性温,味苦,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育、水肿脚气等症。它又是一种果品,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会把一丝丝的槟榔让小孩吸吮,真可称得上是“奶操”。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以卖槟榔的生意最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竟有数万个之多。

  湘潭人吃槟榔很是讲究。刚摘下的鲜果呈青色。形似鸭蛋而略短,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使之变成棕红色,再用烟薰七天七夜,就成了干果。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精水,存放二十四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余味悠长。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浑身燥热,甚至遍体生津。嚼槟榔的乐趣如此,难怪湘潭人对它如此厚爱了。

  其实,把槟榔作为果品的不仅是湘潭人,海南岛五指山下的黎族、苗族,以及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也有这个嗜好。不过,他们吃的是鲜果。一只鲜果剖成四瓣,点上调成浆状的贝壳粉,嚼后嘴唇呈乌红色须用棕叶揩干净。他们嚼槟榔是为了解除热带丛林中的瘴气。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妇女嚼槟榔则是为了美容。她们出门前一边梳妆打扮,一边嚼槟榔。待打扮完毕,嘴唇已被被槟榔染得红润鲜嫩,面颊也灿若桃花了。

  不过,不管哪个地方嚼槟榔,都没有湘潭人嚼得凶。湘潭人嚼槟榔以海南岛产的为正宗,称这为“海南个子”。另还有泰国个子、云南个子、台湾个子等,但这些槟榔肉体薄,嚼起来有股青气涩味重,不太受欢迎。每年深秋,湘潭的大小商贩就云集海南岛,往往一个人守住一片槟榔林,享有收购专利权。近几年来,湘潭槟榔生意日趋兴旺,在槟榔产地形成抢购局面。收购价格也由七十年代的几十元钱一担迅速上涨到两、三千元一担。以至海南岛槟榔树的种植面积猛增。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7-2-6 08:09:5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湘潭嚼槟榔考证
  湘潭槟榔,久负盛名。湘潭人嚼槟榔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了。有关湘潭人嚼槟榔的嗜好,说法不一,到底以哪一种说法为准呢?近年来,随着槟榔行业的向前发展,湘潭涌现了一批撰写槟榔文稿的文化人和食品专家,他们在撰写嚼槟榔的历史时,主要以《湘潭县志》上所记载为准。

  据《湘上痴脱难杂录》记载:明末清初,湖广总督何腾蛟与李闯王夫人及其部将联合抗清。由于督师的将帅不团结,削弱了抗清力量,何腾蛟为了解决矛盾,带领人马从衡阳来到湘潭,与清军相遇。时值,顺治六年(公元了1650年)初,清握金亲王因湘潭人民助何抗清,下令屠城九日,杀得湘潭尸横遍地,不下十万,所剩户不上三四十,人不满百口。其时有安徽商人,程某来潭,得知老僧收白骨,以嚼槟榔避秽,才得以解除瘟疫之害,重整家园。嚼食槟榔的习惯由此延续并发展而来。从此,湘潭人与槟榔结下了不解之缘。嚼槟榔的习俗也逐渐传入湘中、湘北一带。

  又有一说法:清干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湘潭大疫,百姓多患鼓胀病。县令白景(广东人)谙医理,明药性,便将药用槟榔分给患者嚼食之,病疫居然消失。自此,湘潭人嚼槟榔逐渐成为习惯。

  还有一种说法,在很早的时候,湘潭的药材房有许多,主要是外地的江西邦,做药材生意人很多药材商在收购药材时,便发现槟榔壳嚼起来味道蛮好,于是,久而久之就嚼成一种习惯,并且发展沿袭至今。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7-2-6 08:13:24|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台湾人食槟榔

台湾最大的槟榔集散地要算恒春镇的福德路,走进这条宽仅5,长不过500的小街让你感觉到似乎错进到正在激战中的战场。这条日销售槟榔高达5万粒的小街,两旁槟榔摊、槟榔店、槟榔批发行一家紧挨着一家,来自各地的槟榔采购商将原本狭窄的巷道挤得水泄不通,槟榔西施的收卖声和录音机播放的音乐声,行人的喊叫声交织在一起,尤如两军对垒时的搏击声和战马的嘶鸣声。据说,现在台湾有许多媒体称这条迹斑斑的福德路为槟榔街

槟榔座,是至今仍在南台湾流行的婚姻风俗之一。男女青年情意相投,男方用槟榔作聘,聘以染红的双数槟榔两座(每座4枚),用乳金写上二姓合婚百年偕老吉祥语,与茶、糖果一起用银盘盛装,吹吹打打送至女家。女方长辈如看中毛脚女婿,即收下写有二姓合婚的槟榔座,其余一座退还给男方。待结婚时,凡宾客至,无论长幼,新娘必起立奉槟榔迎客。谒祖时,新娘拜后必跪奉槟榔敬祖。婚后翌晨,新娘还需盛水及槟榔各一盘,手巾一条,递给亲戚,名曰捧水。婚后数日,女方亲戚须备槟榔一担(4~12盒),送男方家及亲戚,名曰担槟榔。待新娘满月量宁时,男家备槟榔一担,馈赠女方亲戚,意示酬谢,名曰酬槟榔。
 
  在台湾民间,槟榔不仅是婚嫁喜庆时的尚品,更是财富、地位的象征。据说在屏东,曾有这么一个人,他天天积善行德、修桥铺路,只是为了经过轮回之后能够转世投胎。阎罗王问他想投胎到什么样的人家?他回答说他想投胎到种植有三甲(约43.5亩)早生槟榔的农家当独子。阎罗王听后哈哈大笑,戏谑道:即使我要转世投胎,也不敢奢望这种条件啊!
 
  日据时代,槟榔因受日本人厌恶而遭到砍伐的厄运。但喜嗜槟榔的台湾人,仍不顾性命作地下买卖。台湾光复后,农家又纷纷栽培槟榔。进入80年代,槟榔的命运却神话般地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写出了台湾槟榔史上最闪亮的一页。槟榔不仅深入到台湾各个阶层,以及民众生活的各个层面,还成为全台湾民众的最爱。据台湾卫生署的一份调查显示,过去台湾有吃槟榔习惯的人多为年长者及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劳动阶层,但是近年来吃槟榔者呈年轻化、教育程度高、职业繁杂化和人口都市化的趋势。如今,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白领阶层;无论是年幼的孩童,还是年迈的阿公阿婆,都可能是槟榔族。在台湾的街头巷尾、商场舞厅,随处可见满嘴通红、浑身散发出清凉槟香的槟榔族们,槟榔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台湾口香糖

曾听得台湾槟榔农介绍,明末清初,大量移民在台湾开垦时期,曾经用槟榔医治过不少疾病,夺回无数条宝贵的生命。
 
  槟榔除了医疗价值外,它和椰子一样,一身都是宝。未成熟的槟榔果可以作染料,胚乳磨粉后可以提取单宁。成熟的槟榔果纤维是织地毯的好原料。它挺拔的树干坚韧通直,可作梁柱、家具和乐器。它的羽状叶子还可作燃料……
 
  或许是由于槟榔树正直、朴素,近乎劳动人民美德的缘故,台湾民间又把槟榔看作爱情的象征。民歌中每每将槟榔作为情投意合的比喻或经它寄托爱情的坚贞。当今台湾的卡拉OK厅,仍十分流行这样的歌词:石子落井探深浅,送口槟榔试哥心。”“哥食槟榔妹送灰,心心相印意相随
 
  清代以前,槟榔不仅是台湾老少皆宜的食品,更是姑娘出嫁时的高级嫁妆。新娘出嫁时的槟榔盛具是她们嫁妆中的台柱。它比今日的汽车、洋房更得翁姑的喜爱。喜宴上最珍贵、最能表示主人诚意的也是槟榔。

 陈学林 发表于: 2007-2-6 11:11:20|显示全部楼层
顶住……好帖哦,很全面哦……
 花舞语 发表于: 2007-5-8 23:21:36|显示全部楼层
在台湾,槟榔也成为了一种文化,“槟榔西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0:32,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