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6323|回复: 19
 teienke 发表于: 2006-11-7 11:25:21|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亲近巴蜀]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复制链接]
有人曾问英国某著名登山家,为何要不畏艰险多次去征服珠峰,他只是平静地回答::“因为山在那里。”我想,作为“驴行者”的回答恐怕就是“因为路在前方”吧!因为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不安于蜗居偏隅一方,所以稍得闲暇,便想摆脱狭小“鸟笼”的羁绊, 逃离世俗的束缚, 去纵情山水,让身心回归自然,让思绪肆意流淌……作为上班族的“驴行者”盼望假期,就像盼望久别的情人,谁能不怦然心动?
此次环游,历经4天,骑行约350KM,由于山高路险及雨雾等原因,感觉比上次征服大凉山还要艰辛……
清幽农家
我们一行三人按计划于十月一日晨8时从马嘶溪出发, 翻猬子岗,过射箭坪,越土地关,一路翻山越岭,直抵天下名山。到达时不觉间已是晌午时分。午餐是在城外一家路边小店“将就”的,我们品尝了当地有名的“肥肉萝卜汤”,店家忙里忙外,应接不暇,生意异常火爆!真实感受到创“名牌”的价值!饭后在城中心广场等待如约而至的乐山车友,这里各色气球在空中高高飘扬,平日难得喷水的大小水池今日也在音乐的伴奏下喷出或高或低的水柱,四周游人如织,有拍照留影的情侣……有戏水嬉笑的稚童……欢声笑语不断……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出了县城, 我们匆忙准备了干粮矿泉水, 便兴冲冲地上了去峨眉后山的盘山公路, 从此也开始穿行于蓊蓊郁郁的林间……以前曾多次徒步从报国寺、清音阁“前门”一线登金顶观日出云海,赏佛光紫气,却从未走“后门”绕后山登顶,心中的“征服欲”早已膨胀!从山麓一路上行,田地阡陌纵横,农家红墙绿瓦掩映在绿树丛中,时隐时现……愈往上行, 空气愈发湿润清新。各色小鸟在树梢跳跃,耳畔鸟声啾啾,似在迎接远方的客人;清澈透亮的小溪在路边欢唱,像为出征的勇士壮行……心中有美景, 沿途便风光无限!车过黄湾、田坝……于傍晚时分抵达万年寺。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骑水牛上仙山,好不惬意!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teienke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teienke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teienke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teienke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teienke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teienke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tongchunwu 发表于: 2006-11-7 12:02:52|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刚开头怎么就刹住了?
 楼主|teienke 发表于: 2006-11-7 12:40:0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不知道怎么上传了呀......试了几次都不成功....
 楼主|teienke 发表于: 2006-11-7 12:53:50|显示全部楼层
万年寺始建于晋代,唐时名白水寺。明朝万历时御赐“圣寿万年寺”,寺内大殿内有铜质弥勒骑大象塑像。寺旁有白水池,据说此处为唐僧浚当年为大诗人李白弹琴的地方,池中有学会弹琴的“琴蛙”。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时候,“琴蛙”们都在闭门勤练吧!
在万年寺与雷洞坪的分路口,我们与一位骑摩托穿夹克的年轻山民不期而遇,他主动上前搭讪,本以为他纯朴好客,没想到他竟然是拦路“拉客”的!虽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的心理较量,最终我们也没能逃出他“如来佛”的手心!眼看天色渐暗,倦鸟归林,心中不免焦急,只好被他的游击战术一步步诱上深山……推车从一条新修的泥泞岔路七拐八弯, 走了差不多半小时, 累得我们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才远远地看见山岗上的两棵桢楠树。据他说树下就是目的地所在了。来到近前,又上了一段陡坡,好不容易才在一条家犬的“陪伴下走进一家“农家乐”。
路上还真有点担心是孙二娘开的黑店呢!房东夫妇看上去60多岁,和蔼可亲。乘他们沏茶倒水烧火做饭忙碌之时,我赶紧好奇地里外“视察”了一番。牌匾、木地板、竹椅、吊脚楼、假山鱼池、奇花异草……房屋周围全是参天古木,且群山环抱,真是一所世外桃园般的“仙居”也!好一所古色古香的“农家乐”, 好一个清幽之所在!平生雅好书法的我对中堂墙上的一幅对联情有独钟:“山村松声远,秋清泉气香”,字体遒劲中透出秀丽端庄,显然非一日之功了。后来与主人的闲聊中得知此对联为他孙女所书,小女年仅十五,尚在省城念书,曾多次获国内外书法大奖……房东颇有点传奇色彩,“绿林”出身,五十年代曾毕业于重庆某重点大学的化工专业, 同窗好友遍布国内外,现已退休在家。来时的土路还是他亲自勘测带头出资3000元修建的呢!真是应了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大家都在猜测着房东遁世隐居的缘由,又不便讨教,不过先前他侄儿带给我们的不快早已抛到了九宵云外…….
 楼主|teienke 发表于: 2006-11-7 13:01:48|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晚餐“腐败”了一次, 除了品尝腊肉香肠竹笋野菜之类的传统山珍外,还特意品尝了当年大力宣扬的“土豆烧牛肉”这一共产主义式的“美味”生活……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仙山"耕读"人家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这样下去,再怎么运动体重也减不下来!
 楼主|teienke 发表于: 2006-11-7 13:20:35|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在此有感而发:“但得身闲便是仙,眼前黑白漫纷然。请君试向岩中坐,一日真如五百年。”当晚我亦无比虔诚地沐浴后独眠,虽未面岩打坐,心想在仙山上也要学学仙人的样子啊!
此时虽临近中秋,可山上却浓雾弥漫,不见一丝月色。于是脑海中便竭力想像着“峨眉山月半轮秋”的意境,也不知睡到何时,窗外传来一阵淅淅沥沥的雨声,顿觉些许寒意,遂披衣起床,推窗眺望,远山含黛,竟不能分辨哪是山,哪是树……但闻雨点或急或慢, 或轻或重地落在房檐下,瓦背上,树叶中……伫立良久, 又忆起古诗一首:
峨山农家远,林深奇花馨。夜来秋雨急,可解游子心?
  
  仙山秀色
晨起,烟雨朦胧。虽留连胜境,但还有午后冲顶的计划,只得与主人依依惜别,不忍卒离。骑行又10公里,来到峨眉山0公里分界处,排队购票入山。听说我们要骑车上山,站岗的武警战士还向我们敬军礼呢,我们真是有点受宠若惊了!进山的公路被刷成了绿色,好一条“绿色通道”呀! 同伴性急早已绝尘而去,这样也好,我可以有机会慢慢饱览沿途的秀美山色。车在绿色的海洋中穿行,人在天然的氧吧里呼吸,好不惬意!远方层峦叠嶂,乱云飞渡。有的山峰像一个个圣洁的仙女,身穿绿色百皱裙,身披洁白轻纱,让人遐思无限。山间松涛阵阵,虫鸣声声。微风过处,落英缤纷,红叶遍地……时近中午,微雨渐息, 太阳露出了笑脸, 倾刻间云蒸霞蔚,阳光在林间洒下斑驳的光线,不一会儿雾气升腾,仙女又飘然隐去了芳姿……“云来万壑平,风过千山动。”正是对峨眉山的生动写照。山上海拔越高,生态垂直变化越明显。从山麓的阔叶林到混交林再到针叶林,真是一本鲜活的地理教材!我初次真切地感受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自然景观。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走"后门"从这里逃票? 没门!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骑车人的天堂
 一路紧追慢赶,好不容易望见了同伴,原来他们正停车争摘路边的野果,骑近一看,个个嘴唇被染成了紫红色,都说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也不管它是否被虫啃鸟啄了。有同伴开玩笑说快来涂口红,要不今生恐怕没机会了......快到雷洞坪(海拔近2500m),气温骤降, 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过20,往来的车辆都打开了远光灯。仙山秋雨也来凑热闹了!山高路滑,我们只好小心翼翼在“时光隧道”中穿行….. 由于车太多,沿途2公里停满了各型车辆,要是再配上数位漂亮的车模,这里简直可以举办一个大型国际车展了!据说国庆前三天就有近七万人进山呢!
  中午在一位好客的老乡开的餐馆品尝了峨眉山特产“雪魔芋烧鸭”,味道不怎么地道,价格却比金顶还高,“惊”得我们几人浑身发抖,恨不得宰了他把他从舍身崖扔下去……
  饭后又担心雨雾好客,不敢停留,否则我们只好坐以冻毙成冰人了。下行轻松了许多,一路风驰电掣,不到一小时就跑了25公里,骑车的乐趣尽在其中!回到零公里处(海拔1000m左右)一打听,山下天气虽然有些阴沉,可雨雾踪迹全无,山里就这么阴晴不定,让我们着实虚惊了一场。
 楼主|teienke 发表于: 2006-11-7 15:52:29|显示全部楼层
高庙寻古
回首山门,告别仙山,我们直奔15公里外的洪雅高庙古镇。此时农家已炊烟袅袅,让饥肠辘辘的我好想家!骑不多远,路边“山道漫漫,谨慎行驶”的警示又让我的心悬到了半空。难道又要爬坡?此时我早已筋疲力尽了呀!转过一个山头,偶然往下张望,无数个“Z”字型弯道一直伸向远方…….让人发晕。 凭直觉判断,海拔至少要下降300! 还好,车的性能不错,尽管手心有些发凉,捏刹车时手腕更是阵阵发麻,6公里的陡坡可总算平安坚持到了谷底!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不到谷底非好汉!  
绕过一个浓烟蔽日的水泥厂,再经过一段年久失修的土路,高庙镇便到了。找了家旅店稍事休整,我们乘兴直扑奔古城而去。
  高庙古镇沿河依山而建。榕树吊桥石梯让人不免产生悠悠的怀旧之情。老街尚存4条,竖式木板门的老店老铺沿街栉比,一色青瓦盖顶,木楼相连。宽不过1.5的石板路也因行人稀少而长满了青苔。街道两边的房檐因靠得太近而形成“一线天”了。令人遗憾的是吊脚楼因年久失修,大都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我们去时天色已暮,除了还有一家茶馆亮着浑黄的灯光外,很多住户房门紧锁,看来很久未有人居住了。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挑灯夜战!其乐融融!
 很幸运的是,我们在一条改造过的偏街,目睹了一场久违的小镇传统婚宴场景,酒桌沿街一字排开,尽管已杯盏狼籍,宴席将散,但小镇独特的人文气息却扑面而来。
关于高庙的史志记载十分简略:这里秦汉时为严道县(今荥经县)辖,唐宋属眉州洪雅,明初洪武四年(公元1317年)始有高庙之称,可能是因为离镇不远处有个小庙得名吧。倒是当地有个古老传说值得详述:相传高庙李姓始祖叫李清,此人为从湖北入川任职的将军。李清解甲归田后觅地归隐,带了一个姓张的伙夫和一个姓余的书童随行,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某日天快黑时来到一处山坡,拟埋锅造饭,忽听得坡底有潺潺溪流声传来,李清大喜,忙唤书童前往“侦察”。不多时书童回禀李清:山溪里白浪翻滚,鱼像柳叶一样多。李清一想:如此这般,此地应该是个风水宝地,便决定别无他求了,于是就在这荒山野岭安了家。经主仆三人一代代繁衍生息,后来便有了这座被群山环抱,沿溪而建的高庙古镇。李家、张家、余家在高庙是大姓望族,代代传承。 李家多财主,余家多知客司(注:指主人家请来帮助料理红白喜事的人)、张家多厨倌司(即厨师),各承祖业,看来“有其父,必有其子”也还是有一定的依据喔!

当晚品尝了小镇一家味道不错的“鲜羊肉汤锅”,老板娘赠送的一碟“泡豆子”清香爽口,很是特别,是极佳的下酒菜,让人难忘。其作法是先将青豆在开水中氽至半熟,然后凉透后入泡菜坛浸泡数小时即可食用。(此菜已由我申请了专利,“好吃嘴”们慎用哈。)
 楼主|teienke 发表于: 2006-11-7 16:03:08|显示全部楼层
瓦屋山“觅胜”
第二天依然早起。出发前去路边小店吃牛肉面时,因老板娘太忙而来不及洗菜,我的一位“菜虫”车友便自告奋勇去帮忙,没料到生于古镇长在古街理应“纯朴”的她竟说加菜是要加钱的!更没料到的是,我这位戴眼镜披长发的车友急中生智竟脱口而出:“好啊, 我是成都来的教授,这洗菜的工钱怎么算?”这一“狠招”惊得老板娘半天回不过神来,我们不禁哑然……算是旅途的一段小插曲吧。
出得城来,还在回味刚才的一幕,车已穿过大片竹海急速下行,转眼赵河小镇就到了。
从赵河上行直到瓦屋山麓数十公里基本是上坡,公路时好时坏,刚行4公里,就有个车友因担心自己的公路车承受不了路面的颠簸会受损变形而打起了退堂鼓,想中途折返!好说歹说,不断鼓劲“打气”,他总算免强同意继续前进…… 还好, 越往上行,景色越美,远方缓缓移动的群峰、薄雾,近处急速掠过的青松、翠竹、石桥……让人感觉如行画中!先前想折返的车友倒摞下我们一人冲到前面去了!中午时分来到地图上标注的“吴庄”,可一打听,昔日的吴庄已改名为“瓦屋山镇”了。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星月楼揽星
 
来到小镇,到处彩旗飘飘,鼓声震天,人潮如涌。新成立的瓦屋山镇首届运动会正在一所中学操场上紧张地进行,壮得像瓦屋山黄牛的选手们各自肩扛一袋重20斤左右的米袋子,正在跑道上激烈角逐,好不热闹!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可惜这个运动会没有设立山地自行车马拉松比赛,不然我们几个“外援”弄个金银铜牌什么的应当不成问题吧?……

 
 楼主|teienke 发表于: 2006-11-7 16:15:10|显示全部楼层
小镇似乎在按政府统一规划搞建设, 到处是工地, 到处是标语!逛了一圈,实在无景可赏。中午在一家装饰一新的餐馆品尝“生态狗肉”,也不知这“生态狗”是不是像有些偏远地方的猪羊一样放在荒山野外吃天然绿色食品饲养的?我们有些怀疑这狗的“生态性”,最起码熬汤所用的蜂窝煤就不够“生态”吧?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瞧, 这把椅子才是原生态的!
饭后出门来到街上,抬头只见远山浓雾,天空阴霾,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忽然又忆起苏试描写瓦屋峨眉的佳句来:“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正站在路边观望,有美女恶作剧地忽然从一队返程的小车内掷出一团雪来,恰好砸在一位未婚帅哥车友背上!原来山上已下起小雪了呀,这包雪彻底击垮了我们残存的一点信心,可这位挨砸的车友却深情地望着即将消失的小车,正在不停地叨念车牌号呢.....
我们这支未装备冬衣的“杂牌军”只能望山兴叹, 还是先替车友去追美女吧!不久,我们见帅哥也垂头丧气地“下山”追我们了…….
柳江探幽
 
未能按计划继续前进上山,下行时人人憋了一肚子气,悻悻地只是低头猛踩,仿佛是发泄对老天的不满,让我们错失登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车队很招摇地重过赵河, 直奔柳江。沿途左有青山依偎,右有小溪绿水相伴,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愈往下行,水流愈缓,河面愈宽,有的地方竟宽达数丈,出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野趣了……
还未到柳江,远远就望见一排奇特的“亭子”,沿山脊向山顶延伸,起初还以为是古代文人骚客送别友人的“十里长亭”呢,走近了一看原来是新近所立“洪雅碑林”,碑林所记均为洪雅历代“名人”,既有唐宋高僧,又有近代发明家、老红军,还有国外友人,更有现代“人民的好干部×××”之类的,鱼目混杂,不伦不类。雕刻粗糙,文字浮华,让人看了直倒胃口!寻寻觅觅,当地远近闻名的曾家古宅的主人曾艺澄的大名却不在其列,让人大跌眼镜。这样的假文物不看也罢,看来文物界打假任重道远啊!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洪雅碑林
 楼主|teienke 发表于: 2006-11-7 16:23:04|显示全部楼层
心系古镇, 自然对此不屑一顾,赶紧继续前行。沿公路左侧斜坡下行不过百米,眼前豁然一亮,一色的青砖古瓦,街道两旁家家户户门前的石桩石凳,飞檐斗拱,木格花窗,无不透出小镇的古朴。尽头的几户人家种花养草,有华发老人正品茶下棋……此情此景,仿佛又把我带回到了民风淳朴的年代。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古街风貌
柳江古镇,古为明月镇,始建子南宋绍兴十年(1140),清代中期,因柳、姜两姓族人合资修建了一条石板长街而更名为柳姜场,后几经历史变迁,改为现名。
古镇长200左右,街道宽达3米,平坦整洁,估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发挥功能, 因为还依稀可辨“供销社”“××屠场”之类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名词。不过现在行人稀少,门庭冷落,街道已长满了苔藓,门窗木柱破旧,油漆多已斑驳,平添些许凄清,不过这样更幽,古镇特色更浓了……
出了古街向北, 便来到了柳江边(注:未及考证,也可能是花溪)。参天古榕夹道,砾石石板坦荡如砥。远观青山拱卫,俯看绿水绕城,绝美的山水,真是个修身养性之佳境。路遇游客多批,南腔北调,他们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相机发出的闪光已将黄昏中返巢的“鸳鸯”吓得扑棱扑棱乱飞,不敢回巢了……
  有位扎长辨留长髯的中年画家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江中的古榕,在画布上尽情泼墨, 动作潇洒娴熟,旁若无人……犹豫再三, 终不忍打扰,更不敢奢求,不禁梦想什么时候自己再来古镇也有闲情附庸风雅一次?


“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十一” 骑游峨眉山瓦屋山千佛岩

   大树底下好风光!

 此时天色已暗,不敢久留,赶紧奔向“曾家园”。其实,“曾家园”近地咫尺,就在江对面,跨过一座高高的公路桥,“曾家园”便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12:23, Processed in 0.327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