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 浅谈彭祖与彭氏在巴山蜀水(007) 彭商泽 彭忠东(执笔/配图)
彭氏遗迹 由于彭人富于斗争性和适应生存的能力,才能繁衍和广泛地散布在今河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浙江、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古代彭部族的繁衍与迁徙》何光岳著)。古大彭国、彭祖后裔在巴山蜀水留下的遗迹,主要有: 商大夫彭祖墓
 彭祖墓 2004年拍摄  据史书载,彭祖姓籛名铿,陆终氏第三子,尧时封于大彭,故称彭祖。自尧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后流寓蜀中武阳,卒,葬于此。墓在今江口镇茶场村仙女山。《水经注·江水》:“江水自武阳东入彭亡聚……此地有彭冢,言彭祖冢焉”。《四川通志·陵墓》:“彭祖墓在县(彭山)东十里彭亡山,因流寓于此,卒,遂葬焉”。墓陵占地亩余,墓西向,土冢高2·9米、径7米。墓前一石碑,单檐庑殿顶,两柱一开间,通高2.2米,宽 2.8米,上楷书阴刻“商贤大夫老彭之墓”,清同治六年(1867年)县令王燕琼立。三周石围堂为干隆二十一年(1756年)县令张风翥修。(摘自《彭山县志·第二十二编 文物古迹 风景名胜》(1991年版)第561页)墓前原有石坊,题为“高山仰止”,现已修复。 彭祖祠
 彭祖祠 2004年拍摄  位于彭山县江口镇仙女山麓,《华阳国志·蜀志》载:“武阳县郡治有王乔、彭祖祠”。今祠在彭祖坟右侧,为清咸丰六年(1856年)重修。现存殿宇两重,座向西北,总建筑面积为712平方米。大殿为单檐歇山式顶,覆以小青瓦,脊饰已毁,左面歇山垮塌。抬梁式八架椽屋,面阔进深3间,均为14.4米,檐柱用石柱。前殿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顶,面阔5间(18米),进深1间(11.4米)。(摘自《彭山县志·第二十二编 文物古迹,风景名胜》(1991年版)第567页) 《华阳国志》卷三及《水经注》江水都提到武阳(今彭山县)有彭祖冢。前文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